问题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解体分离出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有矛盾?具体有哪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尖锐对立,在两国精英和部分民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俄罗斯将其视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利用了苏联解体带来的虚弱时期,将北约东扩,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不断挤压,剥夺了其应有的国际地位。美国则认为,其维护全球稳定和民主的努力受到了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的挑战,并且俄罗斯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强硬立场,让美国感到其领导地位和价值观受到威胁。

其次,地缘政治的现实是另一大症结。俄罗斯视其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欧和高加索地区,为自身的传统势力范围和战略缓冲地带。而美国及北约的东扩,吸纳了曾经属于苏联阵营或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国家,这在俄罗斯看来是对其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比如,乌克兰的亲西方倾向以及其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就被俄罗斯视为越过了红线,这不仅是地缘政治上的考量,也涉及到了俄罗斯对自身历史和民族认同的理解。俄罗斯认为,这些国家倒向西方,就是对俄罗斯的背叛和孤立。

第三,意识形态的差异虽然不像冷战时期那样壁垒分明,但依然存在。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拥抱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其国内政治体制更偏向于强人政治和国家主义。俄罗斯认为西方鼓吹的“民主输出”实际上是对其内政的干涉,并以此来削弱其国家力量。而美国则将推广民主和人权视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并经常批评俄罗斯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记录。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隔阂,使得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也更容易产生相互的不信任。

再者,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所有矛盾的根源。在能源、军备控制、网络安全、地区冲突(如叙利亚、伊朗问题)等诸多领域,美俄的利益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冲突。例如,在欧洲能源市场,俄罗斯希望通过其能源出口巩固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而美国则希望欧洲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军备控制方面,两国对新一代武器的研发和部署存在疑虑,导致一些关键条约的失效,增加了军备竞赛的风险。

最后,关于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两国也持有不同的愿景。美国倾向于维护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俄罗斯则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认为目前的秩序未能充分反映其作为大国的地位和诉求。这种对未来国际秩序的不同构想,使得两国在处理许多全球性问题时,难以达成一致,也加剧了彼此间的摩擦。

总而言之,美俄之间的矛盾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它们源于历史的惯性、地缘政治的现实、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根本的国家利益冲突。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两国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和对抗的状态,并且在短期内很难找到根本性的解决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其实美俄本无矛盾的。。。

从彼得大帝开始(那时候美国还不存在),到尼古拉二世,美俄之间发生的最大的事件就是买卖阿拉斯加,连国土都可以与对方进行买卖,充分说明这两国在利益上真的很难有冲突。

美俄的矛盾其实是源于俄欧矛盾,比如二战后的铁幕演说,就是丘吉尔急眼了想拉美国强行“共患难”的结果,逻辑上就像我与张三有矛盾,且我一个人搞不定张三的时候,我就需要拉李四入伙一起对抗张三一样。

所以整个欧洲才是俄国的最大对头,真正想彻底干掉俄国的是欧洲诸国,不是美国人!

当然美国介入欧洲是有前提的,比如英国放弃百慕大地区(彻底让美国在大西洋独霸一方,使南美完全成了美国的“后花园”),同意美元替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等,要不然美国人会冒着生命危险跟苏联玩对抗?做梦吧!

而且,哪怕是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最激烈的时期,美苏还联手过:仅仅用了20年,就彻底打破了欧洲持续了几百年的的殖民体系。

最明显的一次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美国和苏联一个红脸一个白脸,配合的非常默契,硬是逼迫英法撤军,从而放弃了埃及(主要是放弃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你觉得这是巧合还是事先商量好的?

苏联解体后,俄国因为听信西方的休克疗法,一下把自己休克到今天,就这威胁度,比起苏联时期差了不是一点半点,美国有什么理由更忌惮今天的俄国从而产生矛盾呢?

今天的所谓美俄矛盾,既符合欧洲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甚至对我国都有一定好处,那么哪怕俄国不想和美国有矛盾,其他国家也会制造矛盾让他们对立起来。

所以不要老开口闭口就谈什么意识形态啊宗教啊这些有的没的,利益,才是各国矛盾的根源。


分割一下,顺便说说之前川王的政策。

之所以说川王通俄,就是因为川王确实想过把俄国当枪使,从而薅欧洲羊毛。表面行为就是亲近俄国,这样其实非常符合美俄两国利益。你想啊,俄国没了美国的压力,单凭欧洲那帮好日子过惯了的高福利国家能对抗俄罗斯???还不是要赶紧给美国爸爸交保护费,让美军回来?那么川王就能让欧洲+日韩给自己报销一部分军费,俄罗斯则能趁机敲打周边巩固自身势力范围,如此反复下去,川王还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让美国再次伟大”就真的能实现。

如果川王成功,美俄联手了,那倒霉的不光是欧洲,我国也要被薅羊毛,这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好啦,白等上了,意识形态那一套又来了,美俄一时半会怕是联合不了了。

再一次证明所谓意识形态啊宗教啊这些不过是政治工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
  • 回答
    苏联解体,这个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大事件,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当年如日中天的美国,为何不趁此机会对中国这个曾经的“潜在威胁”发动攻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美国不想”或“美国不敢”,而是涉及一整套极其复杂且环环相扣的战略、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1.............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与“文化入侵”的关系,以及美苏之间的文化互动,需要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斗争、实际效果和双方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个较为详细的解释: 一、苏联解体的多重原因:文化因素只是其中一部分苏联解体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根本原因包括:1. 经济体制僵化:计划经济导致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合.............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苏联解体本该是全球格局重塑,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时刻,但为什么一些美国从事高端制造业的工人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白一点,苏联解体确实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但它带来的影响并非全是直接利好美国高端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和政治最核心的议题。要理解为什么苏联最终走向解体,而美国至今依然屹立不倒,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体制、历史进程、社会结构以及领导层决策的方方面面去剖析。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段漫长的、复杂的故事。首先,我们得聊聊苏联解体。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悲剧,而是多种.............
  • 回答
    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的稳定,背后是截然不同的历史进程、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在起作用。想要清晰地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说。一、苏联的解体:多重矛盾的叠加与引爆苏联解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在特定历史时期集中爆发的结果。这就像一座大坝,内部的裂痕越来越多,最终在水位(改革开放的压力.............
  • 回答
    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毕竟苏联和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按理说都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事实是,一个轰然倒塌,一个却稳如磐石。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说。核心差异:权力分配和民族认同的“真”与“假”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联邦制的“真材实料”上。.............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确实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参与,销毁了其继承自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库存。这一过程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紧密相关。根据这份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以换取这些国家的安全保证,包括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将乌克兰目前的对俄政策简单归结为“相信美国的.............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包括核武器库和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尽管苏联不复存在,但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制衡心态并未消退,反而呈现出新的复杂性和延续性。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肯放过”,而是地缘政治、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两国根本性战略差异相互交织的体现。首先,历史记忆与意识形态的惯性是理解这一现.............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何没有选择夹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进而解决其石油危机,反而将矛头指向美国这一历史谜团,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战略考量、国力限制以及对未来局势的误判。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面临的严峻困境。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尤其是石油,其绝大部分都依.............
  • 回答
    假如当年解体的不是苏联,而是美国,这无疑是二十世纪历史最颠覆性的转折点,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世界格局,其面貌将与我们如今所熟知的截然不同。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全球力量平衡的彻底瓦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力量如同天平的两端,虽然对峙,却也形成了一种相对的稳定。美国解体,意味着西方阵营的领导者.............
  • 回答
    苏联和美国,同为联邦制国家,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轰然倒塌,另一个则巍然屹立。要理解这其中的巨大差异,我们得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联邦制是如何构建的,以及在实际运行中又承受了哪些扭曲和压力。首先,让我们看看苏联的联邦制,那是一套建立在意识形态和强制基础上的奇特产物。苏联名义上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 回答
    美国和苏联在科研领域,特别是尖端科研领域,之所以能够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吸引和留住大量人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关键因素:一、 强烈的国家战略需求与投入(时代背景与驱动力) 冷战驱动下的科技竞赛: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美苏两国都将科技实力视为国家安全、经济发.............
  • 回答
    “苏联”和“苏修”的说法,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对苏联政治性质的判断和立场。要理解为什么美国没有出现类似“美国”和“美帝”的对立划分,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概念的来源、语境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首先,我们来拆解“苏联”和“苏修”的由来。“苏联”: 这个词本身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冷战时期以及其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复杂性,确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美国结盟或受其影响的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与一些曾与苏联为伍的国家表现出显著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个原因,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混”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更客观地来说,应该是“结.............
  • 回答
    美国和苏联,两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地缘政治舞台上翻云覆雨,但它们都在阿富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国家遭遇了滑铁卢。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地缘政治、军事策略、民族主义以及阿富汗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共同塑造的悲剧。一、苏联的遭遇:一场难以承受之重1979年,苏联以保护其南部边界免受.............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没有和苏联一起瓜分中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对中国未来走向的不同设想。简单来说,美苏两国虽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盟友,但他们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在中国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瓜分中国”在当时并未成为任何一个大国公开或秘密提出的正式议程。 中.............
  • 回答
    苏联和美国在航空母舰发展道路上的差异,以及后期苏联航母设计受到美国影响的原因,是冷战时期海军战略、技术水平和国家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苏联与美国航母发展道路不同的根源:要理解两者为何选择不同的道路,我们必须先回到冷战初期两国各自的海军战略和地理环境。美国的战略考量.............
  • 回答
    说中国当初研究核武器时,苏联和美国都没有“强行阻止”,这话说得并不完全准确,也忽略了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立场和行动。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并未采取直接军事行动阻止,但都曾施加过不同程度的压力、施展过外交手腕,并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 苏联的角色:从援助到撤离,再到猜疑.............
  • 回答
    阿富汗,这个位于中亚心脏地带的国度,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坚韧的面纱。它不像一些国家那样拥有显赫的工业成就或令人称道的经济奇迹,但它却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让两个曾经的世界霸主——苏联和美国——都铩羽而归。这到底是什么让阿富汗如此“厉害”?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军事装备或战略战术能解释的,而是深植于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