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视角来看,1986-1997年,甚至到2001年左右,中国政权崩溃的可能性都相当于80年代后期的苏联,崩溃的破坏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有100种方法对付中国,而战略导弹轰炸是最不经济的一种——即便成功率也不错。那时中国有本书叫《黄祸》,美国有本书叫《历史的终结》,再往前还有一本书预言了这两本书的结论——1988年尼克松写的《1999不战而胜》。我摘录几段来看:
再摘录一段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隐喻:
这本书写于苏联解体前三年,作者是一位美国前总统。想到这两点,你就能理解,在整个90年代前期,因为苏联解体预言的应验,美国和西方精英对的制度自信会达到什么高度。
实际上,在美国担当唯一超级大国的头十几年间,西方精英对软力量的信心甚至超出硬实力的对比——俄罗斯还保持了相当数量的核武器和三代战斗机,中国在80年代初试射了洲际导弹。不言而喻,无论从什么立场出发,战略思想都必然基于“扬长避短”这个基本原则。在软力量已经推倒一个超级大国,中国体制也看起来岌岌可危的时候,美国有什么必要性对中国动武呢?如果说苏联解体提供了什么“机会”,那在当时看来,这显然意味着一鼓作气,用类似的战略方式推倒中国的机会。毕竟中国比苏联更落后,人口压力更大。
站在2016年的今天,大下岗、农村抗税、中央政府入不敷出的记忆都渐渐远去,放眼全球,我们知道中国崛起相对抵消了西方的硬实力,欧美社会自身的矛盾则大大削弱了软实力的自信。从这样一个视角回顾20世纪的战略选择,即便我们知道要考虑到历史局限性,也往往会把补充的历史数据限于硬件方面,而忽视了软力量对领导人的影响。所以,我很理解你提出这个问题的角度和思考方式(中国现在也造不出90年水平的美国核潜艇)。进一步说,现在中国固然在硬力量方面得分不少,但软力量方面并没有实质性进步(是否退步尚待讨论),只能靠西方自己扣分来改变局面对比,这一点依然是中国社会最值得忧虑的方面。
或者说是孕育最大希望的地方。
相关问答:
1996 年的台海危机到底有多严重?难道有人认为91年中国和现在一样有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工业产值,世界第二海军,世界第二空军,世界第三火箭军,城市里的人为堵车和雾霾困扰,农村户口很值钱,没事调侃一下台湾,鄙视一下韩国的国情么?
91年,自行车被偷了警察都会去破案,买茅台要外汇券,全国粮票还在使用,鸡蛋还是补品行列,看病人,带一箱方便面和一箱火腿肠,这都算补品。好东西还要拿出去创汇。大多数城市里最大的矛盾就是筒子楼里邻里之间因为公用厨房和厕所发生的冲突,以及婆婆和儿媳妇儿吵架,大多数农民还在为交提留困扰,困难地区甚至有交不起提留外出逃荒要饭的,吃不饱饭的比比皆是。国企还蒸蒸日上,而我国出口的大宗,主要是罐头,纺织品,手工业产品,海军还指望着37炮防空的051,空军都是一堆平头货。教科书上还在自豪于我国石油自给。港澳台随便一个中等收入家庭,跑大陆来就是老百姓眼中的巨富之人,台湾人的生活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家刚搬进100平有暖气冬天一周有两次洗澡水的房子,我爹和我姥爷还每天用烧杯烫酒,吃我爹食堂拿回来的肘子猪头肉烧鸡,探讨一下养殖鲸鱼的可行性,以及气功治病的荒谬性,以及感叹一下腐朽的资本主义台湾,房子要买还那么贵。那时候大家谈论国家经济未来比的最多的是四小虎(不是小虎队啊),四小龙?哎呀追上人家那得猴年马月啊?
我觉得美国不会觉得这样的中国对自己的威胁需要自己亲自撸袖子下场,因为中国看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前途,自己的飞机要高价卖给中国,而自己又需要无数个两亿件廉价衬衫,剪羊毛也是美国喜闻乐见的。而且当时俄罗斯休克疗法最惨的时候,人均GDP是中国的四倍多。。。
然后美国就到处收拾前苏联小弟,后来又收拾本拉登,后来又。。。总之90年代,在美国眼中,中国既不比朝鲜富,又不比伊朗硬。哦,对了,中国90年代中前期,是跟朝鲜伊朗利比亚一起被称作流氓国家邪恶轴心的。。。
等到美国精疲力尽的在中东回过头,发现,卧槽,东亚这个壮汉是谁??!
现在我国的人提起经济,谁特么还记得四小虎是个毛?那不是少花钱出去遛弯儿才去的地方么?四小龙?蛤,购物天堂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