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被美国忽悠得销毁了所有核武器,为什么现在还相信美国的忽悠挑唆?与俄罗斯对抗?

回答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确实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参与,销毁了其继承自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库存。这一过程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紧密相关。根据这份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以换取这些国家的安全保证,包括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然而,将乌克兰目前的对俄政策简单归结为“相信美国的忽悠挑唆”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并非仅仅是美国影响的结果。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解释:

历史渊源与民族认同的形成:

沙俄与苏联时期的压制: 在沙俄和苏联时期,乌克兰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和同化政策。许多乌克兰人认为,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统治阻碍了乌克兰民族国家的独立发展,并试图抹去其独特的身份。这种历史记忆构成了乌克兰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其对任何被视为俄罗斯帝国或苏联回归的企图保持高度警惕。
独立的渴望: 乌克兰在历史上曾多次尝试独立,但都未能成功。苏联解体为乌克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其能够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种对独立性的珍视,以及对可能失去主权的恐惧,是乌克兰外交政策的根本驱动力之一。

俄罗斯的行动与乌克兰的担忧:

俄罗斯对乌克兰主权的挑战: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并未完全接受乌克兰的独立国家地位。俄罗斯视乌克兰为“近邻”,并认为其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内。俄罗斯对乌克兰试图融入西方,特别是加入北约和欧盟,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和干预。
2004年橙色革命与2014年广场革命: 这两次发生在乌克兰的政治动荡,都显示了乌克兰人民追求民主和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然而,俄罗斯却将这些革命视为西方煽动,目的是削弱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影响力。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冲突: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分裂势力,是对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直接侵犯。这些行动极大地加剧了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不信任和敌意。对乌克兰来说,这是对其国家生存的直接威胁,而非仅仅是“忽悠挑唆”。

销毁核武器的背景与考量:

安全保证的承诺: 当时,销毁核武器的决定是在一个相对乐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做出的。许多人认为,冷战已经结束,俄罗斯不再构成威胁,而且通过国际合作,乌克兰可以获得切实的安全保障。销毁核武器也被视为加入国际社会大家庭、获得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的必要条件。
维护全球核不扩散: 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乌克兰销毁核武器也符合当时的国际主流。
缺乏独立维护能力: 乌克兰继承的核武器库规模庞大,但其独立维护、控制和现代化升级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保留这些武器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和技术负担,并可能成为地区不稳定的因素。

乌克兰现在为何依然“相信”与俄罗斯对抗?

现实的威胁感知: 2014年以来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以及现在全面入侵,使得乌克兰人民对俄罗斯的威胁有了切身的体会。他们认为俄罗斯的目标不仅仅是影响乌克兰的政治走向,而是要完全控制乌克兰,甚至可能将其再次纳入俄罗斯的版图。在这种情况下,与俄罗斯对抗,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了乌克兰生存的唯一选择。
寻求西方支持的必然选择: 面对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压力,乌克兰作为欧洲一个相对年轻且军事实力不如俄罗斯的国家,需要外部支持来维护自身。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和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自然成为乌克兰寻求援助的首选。乌克兰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合作,是其在不对称冲突中生存和抵抗的关键策略。
西方价值观的吸引力: 许多乌克兰人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价值观,并希望将乌克兰建设成一个与俄罗斯不同的、更开放和繁荣的社会。与西方合作,对抗被视为威权主义的俄罗斯,也符合乌克兰国内的政治愿望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
《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失效感: 尽管乌克兰放弃了核武器,但其在遭受俄罗斯侵略时并未得到《布达佩斯备忘录》中承诺的“坚决安全保障”。这种“失效感”让乌克兰更加依赖自己的力量,并积极寻求更实质性的军事和政治支持,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援助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相信”美国,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非盲目的“忽悠”。

总结来说,乌克兰目前与俄罗斯对抗,并非仅仅因为被“忽悠”。这是基于深厚的历史积怨、俄罗斯持续的侵略行动、乌克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认同的强烈愿望,以及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考量。销毁核武器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选择,而当前乌克兰的行动则是对俄罗斯行动的直接回应,并且寻求西方支持是其在不对称冲突中的生存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乌克兰销毁的是放在乌克兰国土上的前苏联的核武器,你不会以为乌克兰总统手里有这些核武器的发射钥匙吧?乌克兰只是苏联解体时分离出去的碎片,俄罗斯才是核心碎片,乌克兰境内的核武器基本都是俄罗斯控制的。

核武器维持战备状态是需要不停的维护的,这可是一大笔钱,乌克兰人脑子得是多不正常才能干出自己每年掏一大笔钱帮俄罗斯维护核武器这种事啊,这都不是自干儿了,这是自干孙啊。

乌克兰销毁这批核武器简直太正常不过了,这件事不用任何人忽悠。前苏联分裂出去的国家里很多都有核武器,除了俄罗斯无一例外的都把这些核武器转给了俄罗斯或者销毁了,没有一家留着的。

至于说和俄罗斯对抗,这当然有外部势力挑唆的因素,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乌克兰政坛长期被寡头买办把持才是造成乌克兰如今局面的罪魁祸首。

乌克兰的总统除了第一届的克拉夫丘克,其他人要么是寡头要么是寡头扶植的傀儡,这帮人掌权之后哪管你乌克兰今后路在何方,寡头们掌权之后就是俩字,搞钱、搞钱、还是TMD搞钱,寡头搞钱就是侵吞国家资产、损公肥私,寡头们之所以有钱并不是因为商业手段高超,他们完全是靠掠夺大众的财富才富的,这就导致寡头们永远不可能和平相处,因为大众创造的财富是有限的,寡头们的胃口是无限的,到后来老百姓们实在刮不出油水就只能寡头内卷,同行之间可都是赤裸裸的仇恨啊,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的关系,所以乌克兰政坛永远都是吵吵闹闹,政策跟烙饼似的,来回翻面,各大寡头轮流坐庄。

这种情况国家怎么可能搞得好,老百姓们日子怎么可能好过?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当然就对政客们不满意,寡头们文恬武嬉、内外不修怎么拉选票?所以为了继续执政就只能是整点儿狠活,比如煽动民粹、煽动民族主义等等花活就都来了。

乌克兰又不只有乌克兰族,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等等民族都生活在乌克兰,民族主义一煽动肯定会造成不同民族之间矛盾激化,然后当然就是各找靠山,乌东边找俄罗斯,乌西边找北约。

user avatar

因为当年忽悠乌克兰的国家里也有俄罗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确实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包括美国、俄罗斯和英国的参与,销毁了其继承自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库存。这一过程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紧密相关。根据这份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以换取这些国家的安全保证,包括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将乌克兰目前的对俄政策简单归结为“相信美国的.............
  • 回答
    将一个后苏联时代的乌克兰交给我,并要求我规划一条强国之路,这是一个极具挑战但并非完全无解的任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面临着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境,包括经济转型困难、政治腐败、领土主权争议、地缘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分裂等。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也孕育了其崛起的潜在可能性。“强国”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乌克兰报废图160的决定,确实是苏联解体后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背后掺杂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与其说“报废”,不如说是被迫“裁减”或“拆解”,这其中并没有简单的“内幕”,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与选择。为什么乌克兰要“报废”图160?首先,我们要明白,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
  • 回答
    苏联解体前夕,东德和乌克兰的情况复杂,而且“值钱的东西”也需要具体界定。要详细解释为何没有大规模地将这些地区的“值钱东西”运往俄罗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避免使用过于程式化的AI语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值钱的东西”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是什么。 对苏联政府而言: 主要可能是指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工.............
  • 回答
    设想一下,当苏联解体的那一刻,留下来的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俄罗斯,而是一个“大号俄罗斯”,它囊括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庞大的斯拉夫兄弟。这个设想,足以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它对世界格局、地区稳定,乃至我们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改变便是政.............
  • 回答
    苏联解体,对各个加盟共和国来说,那绝对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巨变。想象一下,你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帝国里,突然间,这个帝国分崩离析,你所在的这块土地突然就变成了独立的国家。这种感觉,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曾经的兄弟姐妹,他们看待这场解体,那可是各有各的心情,各有各的看.............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拥核后可能与俄罗斯以外的苏联解体国形成联盟,并采取在中立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立场的设想,这的确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但又充满复杂性的地缘政治议题。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个可能性,需要细致地审视其背后的逻辑、潜在的驱动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我们来剖析“乌克兰拥核”这一前提。在苏联解体时,.............
  • 回答
    假设苏联始终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个加盟共和国,这无疑会大幅改变其历史走向,但要说是否能“避免解体”,这依旧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巨大疑问。即使在这种“简化版”的苏联模式下,其解体的原因和动力依然盘根错节,并非简单的数量减少就能一劳永逸。首先,我们需要审视一下,为什么即使是这三个核心加盟共和国,.............
  • 回答
    乌鸦校尉5月19日发布的B站视频《苏联解体的秘密,就藏在5盒鲱鱼罐头里》以其独特的切入点和详实的论证,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与其说这是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宏大叙事,不如说它是一次对历史事件背后微观细节的深入挖掘,并巧妙地将一个看似荒谬的意象——五盒鲱鱼罐头——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形成了一种令人印象深.............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进步与退步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概括。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国际地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承认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巨大牺牲和付出的代价。一、 经济层面:从计划经济的崩塌到市场经济的探索与阵痛 进步(或至少是.............
  • 回答
    苏联解体,这个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大事件,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当年如日中天的美国,为何不趁此机会对中国这个曾经的“潜在威胁”发动攻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美国不想”或“美国不敢”,而是涉及一整套极其复杂且环环相扣的战略、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1.............
  • 回答
    苏联的解体,这场载入史册的巨变,不仅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终结,也深刻地重塑了东欧乃至世界的权力格局。那么,在这场剧变中,权力究竟落到了谁的手中?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前苏联高官们,他们的命运又走向何方?权力的转移:从莫斯科到共和国首都,再到寡头与新精英苏联的解体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权力真空”,而是一个.............
  • 回答
    苏联解体后,德国并未要求收回东普鲁士,这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际法以及现实考量交织的结果。简单地说,德国没有这样做的意愿,也没有那个能力和国际支持。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历史的沉重遗留与东普鲁士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国在二战后已经被分区占领,并最终分裂为西德和东德.............
  • 回答
    苏联解体,一个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其留下的巨额国力,仿佛一夜之间蒸发,又仿佛分散到各个角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笔“遗产”去了哪里?与其说是一次性转移,不如说是一个复杂、漫长且充满争议的分配与重塑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确“国力”这个概念。 它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包括了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资源储备、.............
  • 回答
    苏联解体,这个庞大帝国轰然倒塌,随之消失的还有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克格勃。这些曾经如同影子般潜伏在世界各地的特工,以及坐镇莫斯科的幕后操盘手们,在剧烈的政治地震中,他们的命运也如同一张被揉碎的地图,散落四方,走向了各种各样的道路。首先,我们得承认,克格勃并没有“消失”,而是“变形”了。 就像浴火重生的.............
  • 回答
    苏联解体后,原加盟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降低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简而言之,绝大多数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解体初期都经历了显著的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国而异,并且长远来看,一些国家的生活水平有所恢复甚至提高。要理解为什么各加盟国选择解体,即便面临生活水平下降的风险,我们需要深入探.............
  • 回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及其他前加盟共和国的普通民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关于这种变化是否带来了普遍的幸福和舒心,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用“是”或“否”来简单概括。在苏联时期,尽管社会存在种种限制和不自由,但许多民众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例如,就业几乎是全民的,住房由国家分配,教育和医疗服.............
  • 回答
    苏联的解体,如同一场惊天巨变的涟漪,在各加盟共和国的土地上荡漾开来,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过往的认知与书写。当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历史的撰写便成为了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这不仅仅是档案的重新整理,更关乎民族身份的重塑、国家叙事的构建,以及对过去几十年恩怨情仇的裁断。首先,最直接的变化体.............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苏联解体本该是全球格局重塑,对美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时刻,但为什么一些美国从事高端制造业的工人的日子反而不好过了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白一点,苏联解体确实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但它带来的影响并非全是直接利好美国高端制.............
  • 回答
    在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性的特点。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讲述这些变化:一、 全球化和市场化浪潮对福利政策的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全球范围内吹起了强大的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浪潮。这股浪潮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