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解体后,权力落到什么人的手里? 前苏联的高官后来怎样?

回答
苏联的解体,这场载入史册的巨变,不仅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终结,也深刻地重塑了东欧乃至世界的权力格局。那么,在这场剧变中,权力究竟落到了谁的手中?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前苏联高官们,他们的命运又走向何方?

权力的转移:从莫斯科到共和国首都,再到寡头与新精英

苏联的解体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权力真空”,而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权力转移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和不同的权力持有者:

1. 共和国领导人与民族主义力量: 最直接的权力继承者是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改革开放政策下,各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逐渐扩大。当苏联中央政府的权威瓦解时,这些共和国的领导人,很多本身就是当地共产党的高层,他们顺势将权力从莫斯科转移到了各自的首都。
俄罗斯联邦: 以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鲍里斯·叶利钦为代表。他领导下的俄罗斯,在与中央的权力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后最重要的政治实体。叶利钦本人也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任总统。
其他加盟共和国: 乌克兰的列昂尼德·克равчук、哈萨克斯坦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白俄罗斯的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维奇等,他们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了各自独立国家的总统或最高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往往挟持着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旗帜,获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持。

2. 改革派与民主运动: 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来自党内外的改革派和民主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挑战了共产党的垄断地位,并为多党制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 这些代表了不同政治力量的议会机构,在苏联解体的关键时期成为了政治角力的舞台。一些激进的改革派人物,例如安德烈·萨哈罗夫(尽管他在关键时刻已经去世,但其精神影响深远)、鲍里斯·卡姆诺夫斯基等,虽然不一定掌握了最终的执政权力,但他们的思想和倡议对政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兴的“寡头”阶层: 这是苏联解体后一个极为重要的权力新势力。在私有化进程中,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掌握了早期市场经济信息和资源的前苏联官员、商人以及一些有背景的个人,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并凭借经济实力对政治产生了显著影响。
媒体和工业巨头: 在俄罗斯,金融寡头(如别列佐夫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等)通过控制媒体、银行、石油、天然气、金属等关键产业,成为了事实上的“权力掮客”。他们甚至能够影响总统选举的结果,并对政府的政策制定施加压力。这种“寡头政治”的现象在后苏联时代成为许多国家绕不开的议题。

4. 地方势力与军警: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中央权威的削弱也使得地方势力(如区域领导人、甚至是一些地方的军区司令、情报部门负责人)拥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虽然他们不直接构成国家层面的最高权力,但在局部地区,他们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5. 新形成的国家机器: 在独立之后,原有的苏联国家机器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被新生的国家所继承和改造。例如,克格勃的一部分骨干被重组成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等机构,军队、警察等也成为新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部门的领导者,以及在他们之上的新政府官员,构成了新的权力核心。

前苏联高官的命运:分化与转型

那些在苏联体制内曾经位高权重的高官们,在解体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继续掌权或进入新国家领导层:
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 正如前面提到的,许多加盟共和国的原领导人,他们本身就是“前苏联高官”的一部分,在解体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新国家的领导者,并执政多年。例如,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执政了近30年。
俄罗斯的叶利钦: 作为戈尔巴乔夫政治对手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叶利钦不仅在解体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更是在解体后成为了俄罗斯总统,继续掌握着最高权力。

2. 转型为商业巨头和寡头:
这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类命运。许多在苏联晚期负责经济部门、具有经济头脑或与新兴商业力量联系密切的高官,在私有化浪潮中迅速“下海”,利用自己的人脉、信息优势和对资源配置的了解,摇身一变成为富可敌国的寡头。
例如: 许多前部长、中央部委负责人,或是负责国有企业的高管,他们掌握了石油、天然气、金属等领域的股份,成为新富阶层的一部分。其中一些人还试图通过经济实力影响政治,甚至直接进入政界。

3. 淡出政坛或从事学术/咨询:
一部分高官,特别是那些思想相对保守、不适应新政权或者不愿与新势力同流合污的人,选择了体面或默默地退出政治舞台。
他们可能回到家乡,从事一些地方性工作,或者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成为大学的教授、研究员,或者在企业担任顾问。

4. 遭遇政治迫害或边缘化:
虽然不是主流,但也有一些被视为“保守派”或与旧体制联系过深的前高官,在新政权下遭遇了政治清算、调查或被边缘化,失去原有的影响力。

5. 流亡海外:
极少数高官,特别是那些对新政权持强烈反对态度或与犯罪活动有牵连者,选择了流亡海外。

总而言之,苏联解体后,权力从一个集中的、以苏联共产党为核心的体系,分散到了多个新生的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内部经历了复杂的重塑。 权力不再仅仅掌握在政治精英手中,而是与经济实力、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新兴的社会力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那些前苏联的高官们,他们的命运也如同苏联本身一样,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型,有人继续站在权力巅峰,有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也有人选择隐退或被时代抛弃。这场权力洗牌,深刻地影响了未来几十年的世界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明结论:苏联解体基本上是苏联高层官僚的自我蜕变。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这个官僚阶层仍然大体在之前的位置上,而且比过去过得更滋润了。

解体是苏联的高级官僚进行的一次自我筛选:被筛选出局的人基本失去一切(戈尔巴乔夫就基本失去了一切,当然他并不怎么值得同情),留在局内的人则仍然掌握着这些权力。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过去公有制的国民财富现在也进到了这些曾经是官僚、现在是新贵、垄断寡头或权阀的阶层手里。

典型的诸如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苏联时期,他是哈共中央第一书记,哈最高苏维埃主席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苏联解体之后,他成为哈萨克斯坦总统至今。哈萨克主要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都在他一家人的垄断之下。据称纳扎尔巴耶夫家族财产总额约为70亿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的卡里莫夫和纳扎尔巴耶夫如出一辙。土库曼斯坦的尼亚佐夫,苏联时期的土共中央第一书记,解体后的土库曼斯坦总统,一直干到死。

叶利钦,不消说,也是干了10年州委书记的人。

那么,没有掌握政治权力的官僚阶层们怎么样了呢?

“1991年7月至8月间,在一次去莫斯科的旅途上,我得到了一份关于在勃列日涅夫的孙女的别墅举行的周末宴会的第一手报道。这份报道说明了苏联共产党的主要头目的家庭是如何蜕变的,这集中表现在那次宴会上。根据这份报道,所有参加宴会的人过去都是旧制度下的高级官员,现在都是企业家。过去苏共的首席理论家苏斯洛夫的孙子,现在是一个银行家,他所在的银行正从国有制转变为合资股份制;勃列日涅夫的孙女成了一个女企业家;有趣的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的儿子也出席了宴会,他也当上了企业家;其他出席者都来自合资企业或者贸易公司。他们的豪华拉达小汽车已经换成了梅塞德斯-奔驰,他们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现在比过去辛苦一些。”——大卫·科茨

事实上,苏联解体后留下来的巨大的公有制遗产,大部分被垄断寡头收入囊中,而这些垄断寡头在苏联时代绝大多数都是官僚或者特权阶层。

正是这个精英集团企图实行资本主义,以便他们享有更大的权力,拥有更多的财富。”——大卫·科茨

引用文字全都来自以下链接:

大卫·科茨:苏联解体原因是精英集团主张资本主义
user avatar

关键时刻还是得祭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来来来,看看历史试卷:

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 ]

A.辛亥革命迅速扩展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旧官僚投机革命 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答案:C

同学们,这是道送分题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