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帮助过中国的苏联与美国,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更抱有特殊情感?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同样是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更特殊的情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一、 苏联的“同志情谊”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共同的革命道路和意识形态认同: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中国革命的早期,特别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苏联(及其代表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他们最主要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导师。
理论的照搬与实践的借鉴: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几乎是照搬苏联的模式,包括党的组织建设、革命策略(如农村包围城市)、政治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等等。苏联的经验被视为革命成功的“范本”。
世界革命的领导者形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被描绘成“十月革命的故乡”,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灯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天然带有向榜样学习的心理。这种“同志情谊”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认为彼此是站在同一战壕里的革命兄弟。
反帝国主义的共同敌人: 中苏两国在反抗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有共同的敌人和目标。这种共同的斗争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联系,让中国人觉得苏联是“盟友”,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是压迫者。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明确选择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选择,也是意识形态上的归属感。在西方国家封锁和敌视的情况下,苏联的帮助显得尤为珍贵和关键。
战后的援建与全面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提供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援助。
经济建设的“大哥”: 苏联援助了数百个大型工业项目,涵盖了军事、重工业、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为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这些项目被称为“156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石。这种大规模的援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被视为一种无私的、兄弟般的帮助,在当时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意义重大。
军事和技术援助: 苏联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还派遣了大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华指导工作,传授技术。这使得中国军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现代化能力,也为中国的国防工业打下了基础。
教育和人才培养: 苏联在中国建立了许多高等院校和技术培训机构,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专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
文化交流与思想影响: 苏联的文学、艺术、电影、戏剧等在中国广泛传播,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通过这些渠道接触到苏联文化,产生了认同感。

二、 对比美国在华的角色与情感的差异:

历史上的复杂关系:
民国时期的援助与干涉: 美国在民国时期确实对中国提供过援助(如《租借法案》),但同时,美国在华的治外法权、扶持国民党政府以及在国共内战中的立场,也让许多中国人对其抱有疑虑和不满。特别是在中国人民看来,美国是支持其“敌人”国民党的。
朝鲜战争的对抗: 朝鲜战争中美军是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直接对抗的对手。虽然中国最终实现了“抗美援朝”,保卫了国家安全,但这种对抗的经历在许多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强化了美国是“敌人”的认知。
建国后的经济封锁和敌视: 建国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视中国为敌对国家。这种敌对状态使得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与苏联的“盟友”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美国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制度,这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在意识形态宣传中,美国经常被描绘成剥削者、压迫者和“帝国主义”的代表。
援助性质的差异: 尽管美国也曾提供援助,但与苏联那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和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援助相比,人们对美国援助的感受可能更复杂。例如,改革开放后的美国援助可能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经济合作或互助,缺乏早期苏联那种“同志般的”情感色彩。

三、 情感的延续与现实的演变:

“黄金时代”的回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蜜月期,许多中国人对苏联抱有非常美好的回忆。那段时期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国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许多人对苏联的感情是基于那个时期的集体记忆。
情感的惯性: 即使在中苏关系破裂,两国关系变得复杂之后,早期形成的对苏联的特殊情感在一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群中依然存在。这种情感受到历史记忆、教育和宣传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惯性。
对“强硬对抗”的某种认同: 尽管中国最终走向了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改善了关系,但在某些方面,一部分中国人仍然对那种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坚持自身道路的精神有所认同,而这种精神在中国早期与苏联的合作中得到了体现。
反美情绪的投射: 在一些对西方(特别是美国)持有批评或警惕态度的人群中,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将对苏联的积极情感,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负面情感联系起来,从而强化对苏联的特殊情感。
对“纯粹革命年代”的怀旧: 对于一些怀念革命年代那种简单、纯粹、目标明确的时期的人来说,苏联曾经是那个时代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苏联的情感也可能带有怀旧的色彩。

四、 总结性思考:

总而言之,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特殊情感,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因素叠加:

1. 深厚的意识形态联系: 苏联是中国革命的榜样和苏联模式的实践者,这种“同志情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2. 关键的历史时期援助: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在经济、军事、技术等方面提供了空前规模的援助,成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推力。
3. 共同的敌人和斗争经历: 在反帝反殖民的斗争中,中苏两国是“盟友”,而美国在当时则是中国的主要对手。
4. 早期宣传和集体记忆: 建国初期,官方宣传将苏联描绘成中国的“最好朋友”,这种宣传塑造了许多人的认知,形成了美好的集体记忆。
5. 与美国角色的对比: 相比之下,美国在华的历史形象和建国后的敌对政策,使得两国在情感上的定位截然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特殊情感”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中国人心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和深化。而且,随着中苏关系的演变,这种情感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但从历史和情感的根源上看,上述因素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苏联会给予东方精英一些超国民待遇。

美国很像共和国时期的罗马,那时候的罗马是不会给予非洲部落的酋长超国民待遇的,因为罗马执政官和元老都需要罗马公民的选票。

而那些在自己部落作威作福惯了的非洲部落酋长发现自己在罗马城必须遵纪守法,甚至自己还会被一个罗马城穷人(公民)公开嘲笑,自己还不能动他一个指头。

要知道,在自己部落,穷人只配跪下来舔自己脚趾。

所以,许多非洲酋长、附庸国的国王都对罗马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反而这些部落、附庸国的穷人、技术人员到了罗马会生活得很好,因为罗马比他们的母国富裕太多了,同样工作,罗马能挣更多钱。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反西方殖民主义的各国本土精英绝大多数都有留学英美的经历。

而这些在本土是绝对人上人的精英为什么留学英美归来后都会对英美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这里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两个观察对象,分别是二战时期国民政府熊式辉上将访美以及新中国时期徐向前元帅访苏。

两人级别差不多,熊式辉访美归来后,从此就成为国民政府最铁杆的反美份子,好像还被马歇尔点名过;徐向前元帅访苏回来后,对苏联印象很好,代表团有些同志抱怨苏联支援不够,还被徐向前元帅批评。

这是为什么呢?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向美国派出了一个军事代表团,团长是熊式辉,副团长是留学西点军校的王庚。

结果在飞机上,美国空军飞行员把国民党这些上将、中将、少将赶到机舱中后部去坐,因为前排位置要留给回美国度假、探亲的美国小军官、小公务员。

到了美国,美国陆军居然只派一个中尉来对接由熊式辉上将带领的几乎都是将军和校官组成的军事代表团,而且给代表团订的火车票居然是三等车厢。(类似我国火车的硬坐)

代表团提出自己花钱买包厢都不行,因为包厢只卖给白人。

到了华盛顿,代表团想找一个理发店理发,结果还被犹太裔理发师拒绝,理由是不愿意为有色人种服务。

还有一些其他事情,总而言之,熊式辉上将回国后就成为了铁杆反美派。

而1951年(1952?)徐向前元帅访苏,都是苏联元帅、上将这个级别出面接待;苏联方面虽然经济很困难,但依然给徐帅一行提供白面白,最好的供应,就连香烟都是8、9卢布一盒的最高档香烟。

甚至有些城市还专门为徐帅到访,专门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包饺子。


稍微展开说一下,事实上美国与苏联民间都很歧视华人。

美国大家都知道,我这里就说说苏联。

建国后第一任浙江省省长沙千里的大女儿沙溢之女士被父母留在了苏联的国际幼儿园,但是她在4岁的时候被一位苏联军官收养了,所以她从小生活在苏联社会。

她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被歧视的历史。

小时候她的养母很不喜欢她,骂她是“奴隶民族的后代”,还打断过她的肋骨;上小学的时候她被班上男同学欺负,她奋起反击,结果被班主任批评为“果然是野蛮人的后代”,她发奋学习,俄文考第一,班主任故意扣她的分,理由是不能让中国人俄文成绩比苏联人还好。

大学的时候被老师性骚扰,她投诉的结果是她被从艺术院校调整到普通综合大学。

之所以我认为沙溢之女士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是因为她是红色后人,她不可能故意去抹黑;另外,她和其他在苏联长大的红色后代最大的不同是她一直生活在苏联民间,和苏联普通民众生活在一起,她遭遇的歧视证明了苏联民间对华真实态度。

但是,尽管苏联社会和美国一样歧视华人,但是,苏联体制决定了一旦它决定要对华友好,全社会不管怎么看待华人,都必须对华人友善。

谁敢暴露出歧视华人的一面,尤其是歧视华人精英,那么就会遭到铁拳的无情打击。

比如华盛顿那位以“不愿意为有色人种服务”而拒绝给熊式辉理发的犹太理发师,他如果在苏联,如果他对徐帅说这样的话,他的下场只有一个:去西伯利亚种土豆。

user avatar

中国人不是爱苏联。

中国人是爱自己想象的那个苏联。

至于想象的那个苏联是不是真苏联,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一个寄托。

user avatar

如果美国也变成 “独立州联合体” 了,再自我休克疗法个十年,那我也会像怀念苏联一样去怀念美国的。

user avatar

根据官方出版的《徐向前传》披露,1951年徐帅访问苏联时,发现苏联民间经济恢复极为缓慢,或者说徐帅从苏联民间生活观察发现,苏联民众的生活依然不富裕。


比如徐帅就观察到,苏联政府连给民众充足的黑面包都做不到,更别提白面包了,苏联民众为了买到足够的黑面包,到了1951年还要排长队。


而且1951年苏联人吃黑面包是普遍现象,就连负责接待徐帅一行人的苏联工作人员也都是吃黑面包,当然,给徐帅等中国同志吃的是白面包。


请不要说苏联人就喜欢吃黑面包这种话,《徐向前传》里说的很清楚,徐帅也没有误会。


苏联博物馆、景点、旅店里的男性工作人员以残疾人居多,要么断腿,要么断手。


苏联当时民间物资有多匮乏?


徐帅都不需要给这些工作人员和各地接待人员多么好的礼物,给工厂门卫和旅店服务员一根烟,他们就高兴地不得了了。


站在国际主义角度,这种“宁可老百姓吃糠咽菜都要支援世界革命”的做法是值得赞美的。


站在民族国家的角度,这种操蛋的政府,俄罗斯人硬是继续忍了40年,谁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分明是忍者神龟。

user avatar

近代中国人面临的最主要命题就是学西方和反西方。不学西方,就会落后挨打,学了西方,文明古国自尊受伤,因此,学西方的程度有多深,反西方的程度就有多深,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连圣诞节都不让过了,中日成立了自贸区,穿和服也不让上街了。

为什么近代毛子侵占了中国最多的领土 ,对中国有一系列的恶意行为,但很多中国人还是对它有好感?因为毛子也反西方,这种情绪上的共鸣,远远超过对失去领土的愤恨。同理,为什么美国近代并没有对中国太大恶行,还多次帮助过中国(哪怕是出于其自身的利益),中国人也以赴美留学和定居为荣,但心理还是很反感美国?就因为美国是西方的代表,反西方,首当其冲就要反美国。

因此,当毛子和西方发生冲突,中国人会很自然地带入近代的历史记忆,认为毛子是受害者,是正义的一方,是反侵略的一方,从而心理上支持毛子,这在毛子策划克里米亚公投一事上表现得尤为充分。

在这个世界上,公然反西方的国家不多,特别是有分量的大国,就毛子一个,因此它是国人相濡以沫的精神伴侣,其他一些反美的国家和组织,比如朝鲜,伊朗,古巴,塔利班,国人也都很有好感。

user avatar

这话说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你了。

你睁开眼睛看看现在视中国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的是谁?谁在支持台湾分裂,谁在卡你的华为卡你的芯片,谁在跟你贸易战?谁在全世界造你的谣言?这还不明白吗?

按你的逻辑,这两个国家以前都帮过咱们,但是现在有一个已经没了,而另外一个此时此刻正在到处打压你,欲置你死地而后快,你觉得正常人会对谁更有感情??而且没了的那一个是被美国整没的,美国整没那个人的手段历历在目,今天正在用类似的手段整你。

不要天真好吗?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不念太多旧情的,主要看的是眼前的利益。以前帮助过你的人,不代表现在不想整死你。以前被扔原子弹的国家今天和扔它原子弹的国家好的都穿一条裤子了,以前好的像兄弟的中越也会一夜之间拔刀相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也不是看几十,几百年前有什么恩怨,而是立足当下,放眼短期未来

user avatar

因为当前喇叭的口径如此。批判苏修的时代这些人就没有特殊情感了

user avatar

只要美国再把《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了,我就承认支持美国帮助比苏联大。

user avatar

大家是不是经常对出国中国人的素质很关心。担心代表中国人丢脸。

这就是关键,来中国的美国人八成是畜生。

分别有诈骗犯,以美国总统胡佛为首,来中国各种诈骗淘金,即使审判有罪,还一分钱不配脚底抹油,美国总统胡佛至今都是中国的未赔偿和服刑的戴罪之身。

杀人魔,美国大兵到中国拿中国人打赌射击,一整个哥谭精神病院出来的。

奴隶主,不用说了,和之前诈骗犯一伙儿的从事拐卖人口勾当

流氓,在当初中国,美国人所有行为都和流氓无异。

3K党,如果你觉得美国人都是流氓是我们落后,那先进的种族隔离制度和排华法案的美国教你做人。

当初美国人因为种族制度看谁都和纳粹看犹太人似的,所以美国人八成当时表现除了有组织屠杀外,和鬼子区别为零。

可能有两成的好人传教士和一些同情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可来淘金的盗贼太多了,而且盗贼都信3k党那套。

而来中国的苏联人,大概畜生占三成,还基本被黑龙江和吉林消化了。

分别有流寇,在东北劫收的苏联红军,大概比刮民党稍微好一丢丢吧。毕竟和刮民党不同,苏联有法律(基本不执行,但能吓吓自己)

国际友人,开放后来华的高等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名流,谈吐儒雅。而且还天天见报。

劳动模范,来交流的苏联各行各业标兵,一脸正气,秒杀小鲜肉

专家学者,有丰富的知识,超凡的水平,是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启蒙老师。除了喝的多没啥缺点。

艺术家,伴随学苏热来的西餐师傅和音乐家,酿酒师,这些构成中国早期唯一高端场所,现在哈尔滨俄国菜一直做的比俄罗斯好,罗马(第三罗马也是罗马)正统在冰城

因为口头上社会主义大家庭,而且愿意来中国这种落后国家的基本都是志愿者一般的国际主义者。因为老毛一直坚决抗议俄国驻军权,哪怕是联合舰队这种曲线的,畜生一个都放不进来。

user avatar

人类总会更感动于基于理念而合作的道德感。

中美之间也有过怜惜-感激的情感,但更多在于利益交换,反倒坦然而心安理得,合也愉快,撕也干脆。

中苏之间同样有过大量利益交换,但两边的部分人之间,曾经有过共同的理想,崇高的价值,那样的合作互助,总会令人更加心怀敬意。

user avatar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中国对苏联的那种前朝情节,在民族国家之间是很少见的。

user avatar

没有苏联,就没有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好日子。

没有中国人民今天的好日子,就没有本世纪中叶将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挺奇怪的

十四亿人口 有人喜欢苏联 有人喜欢美国这不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么?

别说美苏 喜欢希特勒的不也不在少数么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复杂的混沌的,更别说一个国家了

包括民国,不也是有很多人喜欢么

偶尔有个回到民国做一个大小姐 游走在军阀 旧式贵族 留学精英 超级富豪之间 百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又不是啥不能理解的东西

更何况苏联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国家 一段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

喜欢苏联更像是喜欢考古,喜欢历史

谁还真想投身苏联每天过大集体生活么

更多的是喜欢幻想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有点像对蒸汽朋克的喜欢

虽然蒸汽朋克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时代,但不影响我喜欢它

当然,是旁观者的喜欢,而不是想去那个时代生活

是一种憧憬,而不是向往

这其实更是一种自我的远选择,而不是家国天下这样的大是大非

user avatar

因为那是老黄历了,中国人更看重现在。那么现在是谁在制裁中国的科技公司呢?是谁在威胁要让中国一颗芯片都造不出来?对于这样的敌人,很多中国人还抱有莫名的好感,这才是特殊到无法理喻的感情吧。

user avatar

因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破事没人说了,所以给你这种错觉。

赫鲁晓夫时期两国只是打打嘴炮而已,勃列日涅(珍宝岛事件时期的中国没有能力把核弹头射到莫斯科)夫时期,要不是米国提前泄露计划,等待中国的就是核弹洗地和百万机械化苏军碾压中国的平原区。你不会觉得珍宝岛事件后苏联陈兵百万在边境只是散步吧?而日后的三线搬迁和中美外交破冰也是基于苏联的武力威胁,在苏联这种老流氓面前,中国平常玩的小聪明是没用的。

和我想的一样,有〔〕说阿富汗都拿不住凭什么拿下中国?我直接点告诉你,那是毛子八十年代文明了,要是把斯大林时代的种族灭绝加流放路线搬出来,你看拿得下来不?

user avatar

对美国抱有特殊情感的人不是更多。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人讲究人死为大入土为安

user avatar

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十月革命一声巨响,给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自从1840年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历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上下求索。最后,这个问题被列宁同志解决了。那就是:

要想革命成功,需要建立一个党!

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简直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在上世纪初期,简直就是天才一样的想法。

第二,苏联帮助孙大炮建立了黄埔军校。正是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将领,打败了北洋军阀。赶在日本全面侵华以前,完成了最低限度的国家整合。起码当时全国人民都不得不承认,常凯申是国家首脑。

第三,建国以后,用156项援助帮助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这是工业化国家的核心功力。

最后,补充一点。苏联后期的强大。让中美得以战略接近。使中国得以改革开放。

打个比方。苏联对于来说,就好像变身江南七怪前期把郭靖带入武功的门槛,早期变身马钰帮郭靖打好基础,中期变身洪七公帮郭靖学会降龙十八掌。后期变身欧阳锋用自己的强大做免费陪练督促郭靖成长。

user avatar

本题目是问帮助的事情,不是问苏联是怎么侵占中国利益的。我的回答是在解答为什么苏联的帮助胜过美国,不知道评论区某些人是不是对帮助二字有什么误解。

——————————

美国式帮助:

八国联军:这只鸡是清蒸还是红烧?

美国:(你们都是大胖子,吃肉也比不过你们)不如我们细水长流,养着下鸡蛋吧,等不下蛋了再吃肉。

日本:我刚发育,正在张身体,等不及要吃肉了。

美国: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再打扰我吃蛋,我连你一起吃!

炮党:干爹,小日本打我。你可要替我做主呀!

美国:不怕不怕,你准备点钱,我卖你点神po器lan,你和他干。

炮党:我手上就这几根烧火棍怎么干呀?干爹,为了正义你能不能不卖小日本资源了。

美国:no no no, business is business,干爹我可是中立国,赚钱是没有对错的。

炮党:可恶的小日本,你打我也就罢了,敢打我干爹,我和你拼了!

美国:无耻的小屁孩,老子要灭了你。那个干儿子,快把钱打过来,我支援你一些雇佣军,我们一起干死他。


苏联式帮助:

炮党:我们也想强国呀,但除了会嘴炮啥都不会呀,怎么办?

苏联:不如我们做朋友吧,我教你怎么打架。

日本人:谁挡我吃肉我打谁。

苏联:我就帮了,你打我试试!

TG:好不容易打赢了日本,革命尚未成功呀。

苏联:我要撤了,有些用不上的东西就不带走了。

TG:好不容易建国了,但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呀。

苏联:兄弟,既然你帮我打了架,我也不亏待你,这里有一套工业化神功,从内功到外功到教练到装备,我都给你准备了一套,拿去吧。

user avatar

简单这么说吧,你快饿死时,有人给了你一碗饭,和你捧着一碗饭,有人给你两块肉的区别,它能一样吗?

从洋务运动起,中国就知道工业化的好处。而且洋务运动那些大臣的见识,并不比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开始也比日本早,资金也比日本多。

但为啥搞不好呢?因为当时英国阻挠,洋务运动的技术,是七拼八凑来的,像美国(当时技术一般般)、法国,后来德国(还是它最不擅长的海军技术)。不全,碎片化,很多还极其可疑。

你看英国系统性的扶持之下,日本就完成了工业化。

本就零零碎碎,然后到了民国时代,清朝的成果都不保了。后来在经过抗战什么的,等建国时,那真是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挣扎了一百年,死了那么多人,家园成废墟 ,吃够了没工业化的亏,明知它是好东西,却就是拿不到,挣扎了一百年,结果还是啥都没有。突然有人说:我给你送个全套吧。最新的,包教包会,你会怎么想?(虽然也有冷战苏联太吃力,多个帮手多一份力气的原因,但毕竟是第一次有了全套)。

user avatar

中国人对苏联的感情是很特殊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让中华民族整体上,一代人、两代人产生如此复杂的情绪:感激、敬佩、崇敬、憎恨、惋惜。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的确是有宣传导向的。而且现在我们和俄罗斯的关系也非常不错,普京毕竟亲手捏了一个小笼包,还专门给他设计了一个华丽丽的金奖牌

但关心中国成长历史和两国关系的知识分子,应该能从历史上发掘出更多东西:远离宣传导向,能在两个国家的发展过程里找到很多共同点,刚开始我们是追随者,甚至后来大哥死了,我们现在走的道路,隐隐就有代替当年的苏联和美国各为世界一极的故事。

中国人对苏联的感情,在于过去的友好友谊,也在于彼此嫌隙,更在于毛子的衰落。


十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十四年抗战,苏联给了两党非常大的援助,当然斯大林在这个过程里是鸡贼的

抗美援朝,也是苏联在中国背后做后盾,当然,斯大林在这个过程里是鸡贼的

斯大林后期、赫鲁晓夫前期援助了中国什么就不多说了,硬生生拉起了新中国重工业的架子

后来两国关系恶化,边境屯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

再后来美苏争霸,苏联把自己折腾死了


中国对苏联,苏联和中国
有些是负面的,说俄罗斯当年祸害东北人民,夺去了土地,一度发生战争到核战边缘要把我们炸的稀巴烂等。
有些是正面的,说俄罗斯给了我们黄埔军校、154个工业项目、全套工业体系、武器弹药,马列主义绝没有第二个人会给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一种同情。
一种在工业时代落后的两个文明之间的,相惜之情。
互相在对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在漫漫无人的追赶道路上,互相陪伴。


大家都不懂事的时候,也曾兵戎相见。大家都艰难的时候,也曾肝胆相照。

后来时过境迁,都成熟了,会来事儿了,表面和和气气,暗地互相算计,谈不上至交,说路人可惜,勉强算是个旧友吧。

恰逢一个好日子,大家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的。我来你家做客,是一群人里的其中一个。

不如就送给你一首,你曾经教会我的歌吧。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毛妹啊——

你曾美丽过,但你终究变得肥胖臃肿不堪,二十年后,我看到了你衰老的样子,但我仍然想念你年轻时如花的容颜

user avatar

说苏联人坏,是因为他们只要中国的钱和权,

说美国人坏,是他们亡我之心不死,除非做他的经济殖民地;

说苏联人好,是因为他们真正把压箱底的工业化技术实打实的交给了中国人,

说美国人好,不管是用庚子赔款支助中国留学生还是抗日战争飞虎队帮助打日本人,花的可确确实实都是中国人的钱,

没有更大的利益,美国人会一毛不拔,

苏联人可实诚的多。

user avatar

精苏的背后往往没有什么利益往来,精美的背后往往水很深。

美国曾长期利用中国的友好感情和向往,意图寻求改变中国体制。

最后补充一点,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可是从农业国进入工业国的,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背后是人类最大规模的知识产权转移,史无前例也可能后无来者了。苏联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可能就是援助了新中国,我指的是理想。

user avatar

中国人把日本视为最近一个世纪的主要敌人。长期以来中国人就不信任俄国,在中文里,俄国即『饿乡』。现在印度也成为潜在对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