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天大部分人对历史既没有基本的了解也没有了解的兴趣。他们头脑中所谓的历史其实不过是些童话故事,甚至还不如童话故事因为他们的那些概念充满了偏执和歪曲,应该叫宗教故事。
看看这个问题下很多神奇见解就能看出来。连毛奇是将俾斯麦是帅的话都有人说。俾斯麦要是帅那威廉一世是什么?军事指挥权是普鲁士国王独霸的大权,俾斯麦作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1866年战争之后被国王授予高级军官的军衔以前,在宫廷里的位置要排在很多将军手边。他这样靠边站的人能是谁的帅?而且他上台就是保证普鲁士军队的军事预算不受议会监督,他是捍卫普鲁士国王的军事特权的工具,他怎么才能反客为主成了普鲁士的“帅”?
不过从这种无知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就是童话故事,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对任何一个问题有深入了解,却可以把握住历史的本质。这种心态的根源大概跟传统的不重视细节、不重视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单纯强调历史意义、历史影响的教育有关。
我不知道1862-1871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在这些大事上到底有些什么人,每个人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我只要知道三次王朝战争和德意志帝国建立,另外知道有个人叫俾斯麦就行了。
“你不需要知道”这句话是中学历史教师划重点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教育出来的我国自媒体作者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但我反过来想问问,本着“你不需要知道”这个原则,为什么我却要知道你们写出来的这些只言片语呢?
三次王朝战争跟我有什么关系?德意志帝国跟我有几毛钱关系?俾斯麦又跟我有什么相干?如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简体中文互联网上最趾高气扬的“理科生”群体的一员,以“星辰大海”为目标,《三体》都比普鲁士的历史重要。为什么还要知道这些玩意?
义务教育的历史课是要传播历史观,让你即使不了解事实也要跟作者对历史有一个相同的看法。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历史类文章读者共同的起点。而且绝大部分人这辈子就停留在这个起点上一辈子都没有再进一步。“阿斯奎斯?”“这个名字没听过,但我中学历史学的可好了!”这就是绝大部分人对历史的全部见解。
剩下的人则在义务教育传播的“历史信仰”的基础上向着“童趣”迈进了一步。他们这辈子停留在各种非黑即白、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自媒体文章里。这种文章里到处是英雄,一个人改变一个世界就像梅瑟分开红海。还多半被时代辜负饮恨而终,比如被fq辜负的俾斯麦,被威廉二世抛弃的俾斯麦,诸如此类。
缩水褪色版莎士比亚历史剧已经满足了剩下这些人里的绝大多数对历史的兴趣。那这种廉价历史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割裂、孤立、聚光灯打在直接头顶上,伟光正、红光亮。进步人士都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反动分子要么是罪的敌人,要么是立场不坚定的叛徒,要么是隐藏在主角身边没有被察觉的间谍。
反正就是《荷马史诗》、《尼贝龙根之歌》,你想要个《疯狂的罗兰》都没有,倒不是自媒体作家水平不行而是读者欣赏不来。要打动绝大多数人让他们产生共鸣,就得从起点最低的入手,你在台上数数观众好歹能听懂。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我国的历史类自媒体,从作者贴地飞行到飞行多少年“天反而高了几尺”的那个地。真正是互帮互学,教学相长。
普鲁士别说毛奇不如俾斯麦,你看看有几个人知道罗恩,威廉一世和威廉二世有几个人搞得清楚?绝大部分人对历史的兴趣就这么多。看点文章就为了打发时间跟听催眠曲或者小红帽的故事是一样的。你非要掰扯点不一样的,谈谈小红帽她奶奶平白无故怎么住到大森林里去的。这纯粹是自讨没趣,历史在我们这个时代和绝大部分时代一样对官方而言是信仰,对普通人来说就是神话故事,俾斯麦和菩提老祖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最高贵的理科生“可不知”的那一类
我前脚说热心网友不了解具体事实全凭信仰,后脚就有这么多朋友跳出来加以验证,我发现这么多网友喜欢拿一幅画里一个人的位置来证明他的历史地位,却连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都没搞清楚,一口一个《凡尔赛加冕图》我也是很感动。
既然这么喜欢聊这幅画我们就来看看这幅画。这么多人引用的这幅画之所以把俾斯麦放在C位是因为它是1885年俾斯麦70岁生日的时候皇帝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之所以挑安东-冯-维尔纳来画是因为1871年他是巴登大公腓特烈资助的画家,1871年他被召到凡尔赛亲眼目睹了“皇帝宣告”。1872年他受巴登大公的委托创作了一幅表现这一场面的《帝国宣告》作为送给威廉一世的生日礼物。这幅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幅画是这样的。
这幅画的C位在哪呢?这幅画的渡边麻友在哪呢?
因为这幅画太成功,所以1880年柏林军械库又向维尔纳订购一幅表现凡尔赛皇帝宣告的油画。只不过这幅画要挂在名人堂里,所以对画面的尺寸有要求。于是这一次维尔纳大幅度修改了画面。1882年这幅画是这样的。
这次渡边麻友老师终于站在C位啦。而且还特地让他穿上了不正确的白色制服来突出他的形象。为什么呢?因为俾斯麦在这幅画里的身份实在太尴尬。台上围绕着威廉一世的是一群德意志君主,台下因为画面尺寸问题无法安排大量的围观群众,所以只能以高级将领为主,可一旦只能画上德意志各邦君主和高级军官,渡边麻友老师的军衔太低就暴露出来了。这可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在颜色上与众不同。这点小心思得到了威廉一世的同意,因为他在看这幅画的时候就指出“俾斯麦穿错衣服了!”
那么回到1885年的这幅作为生日礼物的《帝国宣告》。维尔纳显然觉得它的地位和名人堂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作得修改很少,几乎是在复制自己1882年的作品。它是这样的。
这幅画和1882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那就是威廉一世坚持把一个当天根本没出现在凡尔赛的人画了上去。我们比较一下1882年版和1885年版就会发现画面作出的最大调整发生在俾斯麦的左边。1882年那里主要表现的是普鲁士将军和巴伐利亚将军握手,以此突出普鲁士和巴伐利亚的兄弟情谊。但1885年这两位将军不得不让出了一个位置把最吸引观众视线的巴登大公和俾斯麦之间的位置留给了一个昂然挺立的人,这就是某位热衷于类比的朋友表示“谁能找到请告诉我”的陆军大臣罗恩。1882版里威廉一世指出罗恩当天不在凡尔赛你画上去是不对的。但1885年这幅画是送给俾斯麦的生日礼物,是私人展示的物品,罗恩是俾斯麦的好朋友,所以威廉一世坚持要维尔纳把他画上去。一个热衷于谈论德国历史的人,连这个都不知道,而且位置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我也不知道是维尔纳画的不像还是某位朋友观察能力太差。
然后我们来谈谈俾斯麦在画面里的位置,1885年版《帝国宣告》本身的性质就决定了俾斯麦肯定是渡边麻友,因为这幅画是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这幅画里充满了俾斯麦人的个人色彩,因为它是要挂在俾斯麦家里的。罗恩在这里被皇帝坚持画上去也是这个原因,它是俾斯麦家庭历史记忆的展现,而不是帝国历史记忆的展现。或者更准确的说它是威廉皇帝看来最符合俾斯麦心意的帝国历史记忆的展现。这样的作品里俾斯麦不在C位谁在C位?它能说明什么?
为什么这幅画今天取代了之前的两幅和之后的一幅成了大多数不愿意深入了解事实的朋友理解历史的依据呢?因为战争啊,在此后的历史上之前的两幅被毁了,1913年的第四幅丢了,只有这幅画被保留下来了。也就是说更官方的、更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画作没了,大家只能透过俾斯麦家的目光去观察历史了,才觉得俾斯麦如此重要。而这么简单的事实,原本是看看书就能知道的。只可惜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神话故事不需要读书。
纯个人瞎说,仅供参考(
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
而且还有个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亲自赞赏加成……
相比之下,毛奇号的名声就差多了(甚至不一定比同级舰戈本号高,好歹后者总是在土耳其参战相关文字中被提到)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知道这个俾斯麦侯爵号的人估计更少了……
只能说一艘船如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事件,很难被一般路人记住(
另外一个原因,大陆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里讲德意志统一相关,一般只提个俾斯麦和威廉一世(当然还有个拿破仑三世),导致相当多一般通过路人只知道这仨的名字……
不信可以再做个统计,大家最早了解到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渠道……
相信回答WOWS/碧蓝航线/SMS Roon的肯定不少……
(不瞒大家,本菜鸟最早知道罗恩这个名字也是从一战那个装巡上来的
(趴
要按我说啊……
还真的就是那条船的原因更多……
首先你要明白一点,通常意义上的,一个死了比较长时间的外国人(50年以上)的“知名度”,参考基准是路人以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的声音,不是“专业研究者”的声音,因此其“知名度”的来源基本上就是网络热点、八卦小视频、竖起大拇指、UC震惊以及中学和小学课本。
同时,相对一战和战前来说,二战和间战期的历史,由于各种因素(包括并不局限于小胡子、大胡子、邱肥肥、罗瘸子etc的各种八卦;各种奇怪的德吹/德黑都市传说;某些缺德玩意的各种恶毒笑话(包括并不局限于犹太人);早年间继承自日本地摊文学的无脑德吹,这两年比较多的无脑德黑,etc),在当今中国大陆的,是要具有高出不止一个数量级的认知度的——虽然这个认知度,基本上也就是从3到5的差异(满分是多少我不说了,反正大于10)。
也就是,二战及间战元素在中国人认知中,熟悉度要远高于一战及战前的相关元素。
因此,如果同样没有在中学课本里出现过,那么有一些出现在二战的,有同名/袭名的玩意,那么通过同名IP(划掉)的传播,会有远高于之前的战争出现的元素的知名度。
为了关注热点风向,我关注了各种各样的短视频账号,从扭屁股网红大妞到“小美和小帅俩人逃离了XXX”到弱智搞笑视频到你所不知道的神秘历史blabla,那么多那么多的短视频里,
聊俾斯麦的那可就多了——光这几年吹李鸿章的基本上十个里得有一半捎带手就要吹一口“东方的俾斯麦”。
毛奇?我印象里就见过一次提过毛奇的,还是一笔带过。
然后具体袭名元素的,那就是船了。
一战有条SMS Moltke,再往前有条风帆;二战大船里没这号……
而“俾斯麦打爆胡德然后死于被围殴”的故事,则是基本上每个臭军宅在入宅时都要听前辈以各种口气描述的……
哪怕不是臭军宅,这几年各种草船玩意(CRBW,etc)和找个理由娘化了你的各种色孽玩意里,妹子版俾斯麦的出场几率也远大于妹子版的毛奇——没记错的话,C、B两个游戏里甚至都没有毛奇……
所以俾斯麦的网民知名度要远高于毛奇也是很正常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