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反映了沙俄在18世纪以前扩张的历史
从图中可以看到,在17世纪以前,沙俄的领土只有图中红色、橘黄色和蓝色的部分,绿色是1599到1689年之间扩张的领土。在十七世纪以前,沙俄向东扩张了一大片地区,扩张的方向主要是两个,如箭头所示:一个是向南,沿着伏尔加河一直深入阿斯特拉罕,这里是历史上统治俄罗斯的金帐汗国的腹地,距离俄罗斯的核心区也较近,对俄罗斯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是扩张的首要方向;另一个方向则是向西往西伯利亚扩张,这里荒无人烟扩张难度较小,扩张的目的也主要基于毛皮生意而非定居。
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的扩张中,我们可以看到,沙俄绕开了中亚和蒙古的核心区,而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游牧政权往往都是发源于此并以此为核心的。实际上,在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国虽然已经开始普及了火药武器,但是面对强大的草原政权并没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克里米亚汗国以及塞北的瓦剌人还是有能力直接威胁到莫斯科或者北京的。明朝出了长城就是蒙古高原,面对的是较为强大而且一度统一的游牧政权,扩张难度远大于面对着一群分裂的小汗国的沙俄。
到了17世纪前期,明朝彻底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更是无力向蒙古扩张。其时尽管蒙古也衰落分裂了,但不过是方便了方兴未艾的女真人。到了17世纪末,随着中俄军事的进步,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军事技术优势开始显现。同时,整合了漠南蒙古的满清与全据西伯利亚的沙俄同时开始向蒙古和中亚扩张。在中俄两大帝国的夹击下,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但即便如此,中亚的准噶尔人、哈萨克人仍然展现出来了极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清朝和准噶尔诸部的战争持续了整个康乾雍省事,直到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大小和卓之乱后才以清朝平定回部,控制新疆,扩张到伊犁河谷而告终。而在沙俄方面,直到19世纪沙俄也才算是完成了对哈萨克斯坦和河中地区的征服——游牧部落与农耕文明之间数千年的战争,此时才算告一段落。
拿明朝和毛子对比的话,我们可以注意以下时间节点
1364年朱元璋建立政权,1368年攻克大都驱逐北元。
对应的,莫斯科公国为首的毛子1380年取得库利科沃之战的胜利,暂时摆脱金帐汗国压迫;1382年莫斯科遭脱脱迷失围城火烧莫斯科,被击败再度向金帐汗国称臣纳贡。
1449年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被俘;期间1408年白帐的埃迪古火烧莫斯科,1445年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公国交战,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兵败被俘。
1550年庚戌之变,俺答兵临北京;对应的,1571年克里木鞑靼火烧莫斯科。
之后,明朝因为隆庆和议,大体上解除了北疆蒙古威胁;1572年莫斯科方面取得莫洛迪之战的决定性胜利,而获胜的指挥官米哈伊尔·沃罗汀斯基转年因欲加之罪被伊凡四世处死、1591年1592年克里木鞑靼两度兵发莫斯科,莫斯科方面取得胜利。
在即将进入17世纪之时,莫斯科迎来其历史上的“混乱时期”,继承留里克王朝法统的戈东诺夫1605年死于非命,儿子被杀。乘乱上位的瓦西里·叔伊斯基1610年被波兰人俘获,性质相当于亡国,鞑靼人在这一时期趁火打劫。对应的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崛起,在辽东大败明军,皇太极五次入关劫掠、1644年崇祯上吊,明亡。
毛子与中国的这段历史走向最大的转折区别在于,1612年毛子的第二民军驱逐波兰人收复莫斯科,1613年建立罗曼诺夫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大顺大西南明相继覆灭。
片面摘取资料来论证自己想要的观点,是毫无意义的。
————————
1512年,克里木鞑靼征俄,攻占梁赞,大掠莫斯科公国而去;
1517年,明·威武大将军朱寿征讨鞑靼,迫使鞑靼数十年不敢进犯;
————————
1572年,克里木鞑靼再次讨俄,攻占莫斯科城;
1572年,戚继光集结军队大阅,次年,征讨蒙古朵颜部,大胜。
————————
以此观之,皇明实乃武德充沛,蛮俄实属费拉不堪,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