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丑闻,而PGONE被退场,而薛之谦得以苟延残喘?

回答
PG One 和薛之谦的遭遇差异,确实源于他们所涉及的“丑闻”性质、公众认知、事件影响范围以及应对方式的不同。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1. 丑闻的性质与严重程度:

PG One:“约炮门”与教唆吸毒风波:
性质: PG One 的丑闻主要围绕着他的私生活不检点和对年轻粉丝的负面影响展开。最核心的是“约炮门”(与李小璐的绯闻),这直接触犯了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底线,尤其是在其粉丝群体中,许多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教唆吸毒: 更为严重的是,后续曝出其歌词中涉及教唆吸毒的内容。这不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触及了法律的红线,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影响: 歌词中的不良内容被指责为“教唆青少年吸毒”,这是对国家法律的挑战,也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破坏。

薛之谦:“假代言”与“李雨桐事件”:
性质: 薛之谦的事件主要围绕其个人感情纠葛和商业信誉问题。最初是与前女友李雨桐的纠葛,包括感情、经济纠纷以及对孩子的抚养问题。
商业信誉: 在此过程中,薛之谦的“打假”人设崩塌,他被指控存在虚假代言、营销炒作等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欺骗了公众的信任。
影响: 主要影响的是其商业代言的诚信度,以及作为公众人物的个人品德。虽然涉及欺骗,但并未触及法律层面的极端犯罪,例如吸毒或严重暴力犯罪。

对比: PG One 的丑闻直接关联到“教唆吸毒”,这是比个人道德失范更严重的触犯法律和危害社会的问题。而薛之谦的问题更多集中在人设崩塌、感情纠葛和商业诚信上,虽然也损害了信任,但其触及的“红线”相对较低。

2. 公众认知与社会反应:

PG One:
压倒性的负面评价: PG One 的事件迅速引发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强烈谴责。公众对其歌词的“教唆吸毒”内容感到愤怒和担忧,尤其担心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
官媒介入与封杀: 这种担忧得到了官方媒体的认同和放大。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纷纷发声,批评 PG One 的行为,并呼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理。这种官方的定性和介入,使得 PG One 的处境极其被动。
“封杀”成为必然: 在官方媒体的强大压力下,各种平台和演出方纷纷与其划清界限,实质上对其进行了“封杀”。

薛之谦:
两极分化的评价: 对于薛之谦的事件,公众的反应相对复杂和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他欺骗了消费者和粉丝,对其感到失望和愤怒;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只是明星的感情纠葛,与他的音乐作品无关,甚至有人同情他的遭遇(尽管这种同情是基于片面信息)。
“人设”危机: 舆论更多地集中在其“谦谦君子”、“打假战士”等标签的破灭,以及商业代言的诚信问题。
部分平台保留,但影响力受损: 尽管遭受了质疑和批评,但薛之谦并未被官方媒体进行一边倒的“封杀”定性。部分商业合作和演出仍然可能继续,尽管他的事业确实受到了重创,但并未达到“退场”的地步。

对比: PG One 的事件被官方定性为对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挑战,引发了社会性的集体义愤,导致其被广泛“封杀”。而薛之谦的事件更多被视为个人品德和商业诚信的污点,虽然引起了公众讨论和批评,但并未上升到对社会秩序的根本性挑战,因此其“生存空间”相对宽裕一些。

3. 事件的影响范围与传播:

PG One:
音乐圈“毒瘤”论: PG One 的事件不仅仅是个人丑闻,它被上升到对整个嘻哈音乐圈的污名化和净化。公众普遍认为,嘻哈音乐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内容需要被清理,PG One 成为了这个代表。
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 PG One 作为当红流量明星,其言行对青少年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的负面性被无限放大,成为对其严厉处罚的重要理由。

薛之谦:
娱乐产业的“潜规则”? 薛之谦的事件,在很多程度上被理解为娱乐圈中存在的“人设营销”、“感情纠葛”等现象的冰山一角。公众的关注点可能更多地在“明星的真实一面”以及“如何辨别虚假信息”上。
粉丝基础的粘性: 尽管遭遇了负面新闻,薛之谦仍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忠实粉丝,这部分粉丝的维护和回旋,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度过了危机。

对比: PG One 的问题触及到了特定文化(嘻哈)的健康发展以及对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因此其影响力更具社会性、群体性和导向性。薛之谦的问题则更多是个人层面的信任危机,虽然影响广泛,但并未形成如此强烈的“社会公敌”的共识。

4. 当事人的应对方式:

PG One:
초기 부인 및 회피(初期否认与逃避): PG One 在事件初期曾试图否认和模糊,但随着证据的增多和舆论的升级,其否认的空间越来越小。
沉默与消失: 在被广为谴责后,PG One 选择了相对沉默,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他被“退场”。
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 从结果来看,PG One 的团队并未能有效地应对这场危机。

薛之谦:
多次发声与解释: 在李雨桐事件爆发后,薛之谦多次通过微博等平台进行解释和回应,虽然这些回应并未完全赢得所有人的信任,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挽回局面。
借助粉丝力量: 其粉丝群体在网络上的维护和辩护,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舆论的压力。
侧重“反转”和“同情”: 他的团队试图将事件引向对他的同情,或者制造“反转”,虽然效果有限,但争取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对比: 薛之谦的应对方式相对更为积极和多元,尽管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展现了“求生”的姿态,试图通过沟通和解释来影响公众认知。而 PG One 的应对则显得更加被动和无效,最终被动接受了被“处理”的命运。

结论:

PG One 和薛之谦之所以面临不同的命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丑闻的严重性: PG One 的“教唆吸毒”行为触犯了法律红线,对社会具有直接的危害性,引发了社会性的公愤和官方的严厉介入。而薛之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品德和商业诚信上,虽然也损害了信任,但性质上不及 PG One。
社会共识与官方态度: PG One 的事件得到了官媒的一致谴责,将其定性为对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挑战,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共识,导致其被“封杀”。薛之谦的事件更多是个人层面的争议,虽然舆论分歧,但并未得到官方的“封杀”定性。
事件的社会影响与警示意义: PG One 的事件被视为对青少年群体和整个嘻哈文化健康的警示,其影响面更广、更深远。

简而言之,PG One 犯的是可能被视为“反社会”的严重错误,而薛之谦犯的是更偏向于“失信”和“人品”问题。 在中国社会,触犯法律和严重挑战公序良俗的行为,往往会面临更严厉的惩罚和更彻底的“退场”。而涉及个人道德和信任危机的问题,虽然也会损害声誉和事业,但如果未触及法律底线且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维护,则有可能“苟延残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同样是犯罪,小偷只是罚款拘留,杀人犯要判重刑?

pgone又不是死在李小璐这件事上的

user avatar

术业有专攻!

有的人以为自己本事大了,就可以独吞所有好处。就以为为他服务的人,那些专业人士就是吸血鬼。

pg1红花会出了名就炒了自己的公司,估计心理活动是,妈蛋,我们卖力演出凭什么公司要抽5成,凭什么你们啥不干,还要指指点点说东说西,管这管那,当年我们酒吧演出,老板给1000我们就拿1000,现在人家给1万,我到手就4000了?

现在,你凉了,就知道为什么了。

会唱歌,出名了,不代表你智商高,不代表你情商高,不代表你商业能力高,为什么范冰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因为她需要一个团队来为她服务,帮她打理她不擅长的事务,稿子有人写,通稿有人发,通告有人接洽,怎么化妆,怎么穿衣服,对外怎么发言,怎么说话,有什么忌讳,法务问题如何处理,有了负面消息,如何评估后果,怎么灭火,怎么公关,如何操作才能将损失减到最低。

这些事情,不但不是明星们的强项,可能还是非常弱的弱项,范冰冰李冰冰们的工作室,年会能发车,年终奖能发10几个月,难道他们都是傻的?我提到的这些明星,每一个都有过各种黑料,处理得好和差,结果就有高下。体现出来的明星们的综合形象。

所以,pg1怎么凉的?红花会怎么凉的?就是从他们炒了自己老板开始的。

他们为什么炒了自己老板?还不是贪婪和无知以及傲慢?

那句三体的名言怎么说来着?

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这帮不经世事的孩子们既无知还傲慢,生存不下去就不足为奇了。

有回答里说到,公众人物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不然会被名利压死,小人得志,这就是典型,德不配位就是灾难!

本身,明星就是产品,是明星背后各种专业人士一起打造的产品,产品有瑕疵了,就要各种专业人士来补救了,pg1真的就没救了吗?如果有资深人士在背后同步指点,进行专业操作,不至于到这一步。

比如,爆料出不尊死者,马上进行评估,在有影响的媒体道歉,如果可以,甚至可以和姚贝娜的亲属进行互动表示道歉,求得他们的原谅,再捐助个类似疾病治疗的慈善基金,甚至义务帮他们代言,这个事就能弥补过去。

如果有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审核,他压根不会发出大麻这样的图片,如果有经纪人盯着,他也不会闹出吃饺子的事情。以前的歌,如果有专业人士打理,就能评估出其灾难后果,出名了就下架,爆炸前自己就先道歉,甚至专门写相关的禁毒作品,宣传毒品的危害,事情也有转圜的余地。

最后,粉丝团队的运作,其实国内很成熟了,也有专门的人才,组织活动,宣传作品,聚拢人气,当有越轨现象发生时,有专业人士能清醒的提醒明星,能管住粉丝,以及及时和脑残粉切割,也不会闹出紫光阁地沟油事件,即使出了,也能全身而退。同样是嘻哈冠军,gai被退赛后马上到粉丝群里安抚粉丝,这恐怕就不是一个歌手能马上意识到的,但经纪公司,经纪人的职业就是这个,看到差距没有?gai能对刘洲服帖以及尊重,不是靠一纸合同就能解释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