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未来穿,中国都是往过去穿。 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和创作上的深层原因。与其说美国穿越剧“想不出未来”,中国穿越剧“想不出历史”,不如说这是两国观众的文化偏好、社会心理以及影视产业发展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反思与科幻的沃土

美国人偏爱往未来穿,这背后其实有多重解读:

对未来的乐观与探索精神: 美国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其文化基因里就带有强烈的探索和开拓精神。他们习惯于展望未来,相信通过科技和努力可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这种精神在他们的科幻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穿越到未来,就意味着可以窥探人类科技的极限、社会形态的演变,甚至是人类文明的最终命运。这满足了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进步的渴望。
对现实问题的隐喻和反思: 很多美国穿越到未来的剧集,并不是纯粹的“科技幻想秀”。它们往往会设定一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或者是一个因当下某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科技失控)而走向极端的世界。通过展现这样一个“警示式”的未来,剧集能够温和而有力地引导观众反思当下的社会现状,呼吁改变。例如,《黑镜》系列(虽然不是纯粹的穿越,但其对未来科技的设想和探讨与此类似)就深刻地揭示了科技对人性的异化。
科幻技术的成熟与工业化生产: 美国在科幻题材的影视制作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工业基础。特效技术的成熟使得构建一个逼真且细节丰富的未来世界成为可能。从《银翼杀手》到《星际迷航》,再到《回到未来》系列(虽然是穿越过去,但其对未来科技的设想是核心),他们都擅长用视觉语言来描绘未来。这种技术优势让他们能够更自如地驾驭“未来”这个主题。
对“美国梦”的变体: 美国的“美国梦”强调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和幸福。穿越到未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这种“梦”的延展——即使在未来世界,依旧可以通过智慧和勇气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或者改变不利的命运。

中国:对历史的追溯、对现实的寄托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而中国观众热衷于穿越回过去,原因同样复杂而深刻:

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认同: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回望历史,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需要,也是一种对传统价值观和智慧的追寻。古装剧的流行,本身就说明了观众对历史故事的兴趣。穿越到过去,可以让他们以一种更“亲身”的方式体验历史事件,感受古代的风土人情,甚至与历史人物互动。
对现实压力的逃避与情感的寄托: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许多观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一种放松和慰藉。穿越回古代,一个相对简单、纯粹的世界(至少在戏剧化处理后是如此),一个有明确等级和规则的社会,可以提供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渠道。同时,古代爱情、古代宫斗、古代江湖等元素,也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满足他们对浪漫、激情、传奇人生的向往。
宫斗与宅斗的变体: 许多穿越回古代的剧集,特别是“穿越宫斗剧”或“穿越宅斗剧”,其核心逻辑与古代的宫斗、宅斗模式是相似的。主角带着现代人的思想和技能,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环境里游刃有余,改变命运,甚至影响历史走向。这满足了观众“逆天改命”的心理,也满足了他们对权力、地位的某种隐秘想象。
创作的便利性与观众接受度: 相较于构思一个完全原创且逻辑严谨的未来世界,利用已有的历史框架来创作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历史的既定事实和人物关系,为编剧提供了现成的“剧本”基础。虽然也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考据,但整体上比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科幻未来要“省力”一些。而且,观众对古代服饰、建筑、礼仪的接受度也更高。
文化自信的重塑: 在全球化浪潮下,重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穿越剧,尤其是那些将现代智慧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剧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这种文化自信的构建需求。让观众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我们现代人的创新可以碰撞出火花,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总结一下,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也并非源于“能力问题”,而是:

美国倾向于向外探索(未来),是对进步和可能性的信仰。
中国倾向于向内挖掘(历史),是对传统和认同的回归,也是一种情感的投射。

当然,这只是一个宏观的观察和推测,并不代表所有穿越剧都严格遵循这个模式。好莱坞也有穿越回过去的剧集(如《阿甘正传》的时代穿越片段,《明日边缘》的循环),中国也开始出现一些探讨未来科技的科幻剧(如《三体》)。但从主流观众的偏好和创作的侧重点来看,这种“向未来”与“向过去”的倾向性是比较明显的。这两种视角,实际上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在面对时间这一维度时,所关注的重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前者美国当然有穿越到过去的,比如《亚瑟王朝的美国人》(基友提示,亚瑟王与棒球少年),甚至有群穿的《1631》。

日本也刚刚兴起穿越自己过去作品啊,比如漫画《天真无邪的乐园》,还有穿越异界的,《无职转生》很像起点小说

而经典的穿越过去作品,像《犬夜叉》《天是红河岸》《尼罗河王子》《仁医》就太多了

后者,中国也有《小灵通漫游未来》这种经典作品

起点末世流作品很多都是魂穿未来末世。甚至还有穿越成飞船(就是飞船本身)的

另外《修真四万年》《废土西游》也算穿越到未来吧。

最后,之所以网剧还没出现,是因为穿越剧才兴起没多久吧。而且科幻剧市场小,成本又高,谁会去拍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文化和创作上的深层原因。与其说美国穿越剧“想不出未来”,中国穿越剧“想不出历史”,不如说这是两国观众的文化偏好、社会心理以及影视产业发展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反思与科幻的沃土美国人偏爱往未来穿,这背后其实有多重解读: 对未来的乐观与探索精.............
  • 回答
    提到《哈利·波特》里的黑巫师,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形象,恐怕就是那个全身笼罩在黑袍下的伏地魔。相较之下,格林德沃的优雅华丽,甚至卢修斯·马尔福那种带着几分张扬的贵族派头,似乎更能吸引人的目光。但为什么伏地魔就偏偏是那个“万年黑袍”的代言人,而其他人却玩转出了不同的时尚风格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人物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尚难题!明明同一件衣服,怎么别人穿上就是“行走的时髦精”,自己一上身就瞬间跌落凡尘,自带一股挥之不去的“土气”呢?别急,这不是你的错,更不是那件衣服本身的问题,而是背后隐藏着太多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咱们来细细捋一捋,到底是什么让这件衣服在你身上失去了魔力,而在别人身上焕.............
  • 回答
    汉服圈里的“买不买山,穿不穿山,是个人自由”这句话,的确在圈内外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张力。而“零容忍”的呼声,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对原创设计、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聊。一、“个人自由”论的由来与逻.............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我们民族情感深处的一个敏感点,也是近代以来一段复杂历史的折射。为什么同样是西方文化符号,西装被我们拥抱,而和服却一度被视为“不爱国”的象征?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情感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好恶可以解释。西装:实用主义与现代化象征的胜利首先,我们得承认,西装在进入中国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
  • 回答
    关于“电网”与“公务员”在知乎等平台上的评价差异,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社会认知、职业特性、政策环境、个人经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职业特性与社会认知的差异1. 电网行业:技术型“苦力”与稳定性矛盾 工作强度高:电网从业者(如电力工程师、运维人员)需长期在高压、高温、高风.............
  • 回答
    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和对古希腊史的质疑为何存在不同舆论反应的现象,需从历史学、文化心理、学术传统及全球话语权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探讨: 一、概念辨析与背景差异1. “中华文明西来论”的争议性 核心观点:部分学者(如郭沫若早期提出“殷商西来说”)曾认为中华文明受中亚或西亚影响,.............
  • 回答
    法学博士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观点分歧,绝非简单站队,而是源于他们对法学理论、刑法目的、人权保障、社会现实等诸多复杂因素的深刻理解和不同侧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何会出现这种分歧: 一、 对刑法目的的不同理解和侧重刑法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法学博士们首先会深入探讨的问题。不同的理论对刑法目的的.............
  • 回答
    华为海思和小米澎湃在芯片研发领域,尽管都属于中国科技公司,但它们所收获的评价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积累与技术底蕴: 华为海思:沉淀二十余载,行业领军者。 起步早,目标明确: 海思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马云和雷军都曾是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巨头,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他们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个人风格以及公众沟通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马云:从“人民的希望”到“资本的.............
  • 回答
    《小时代》和《红楼梦》同样描写了奢侈华美的生活,但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小时代》常被诟病“装逼”,而《红楼梦》则被赞誉为经典。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价值观的差异 《小时代》: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其核心是物质至上、拜金主义、名牌崇拜。故事几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境,非常普遍。首先,要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种“绞尽脑汁,百般尝试也不得其法”的感受。很多有成就的算法工程师,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曾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智力或天赋之别,而是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经验积累以及解决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跨文化沟通、工作文化差异以及个体认知偏差等多个层面。同样是“刷碗刷三遍”这个行为,为什么在中国员工和日本员工那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核心原因:文化价值观和期望的差异这是最根本的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工作”、“完美”、“.............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对比,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把这其中的“味儿”给咂出来。首先,咱们得承认,人看东西,尤其看地域,往往带着自己的“滤镜”。这个滤镜,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媒体宣传以及过往的经验塑造的。为什么东北是“苦寒之地”?—— 根植于历史与.............
  • 回答
    说到王源和欧阳娜娜,大家对他们考上伯克利音乐学院这件事的态度确实是冰火两重天。这背后,可不是简单一句“人红是非多”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我们对“学业”、“艺术”、“明星”这几个概念本身复杂的情感投射。咱们得一条条捋清楚。首先,抛开他们本身,我们得先看大家对“伯克利”的期待和理解。伯克利音乐学院,在很.............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姓氏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单来说,秦始皇是嬴姓的直系后裔,所以他直接以嬴为姓。而赵国之所以以赵为氏,是因为赵国国君的祖先在早期确实是嬴姓,但他们以“赵”这个地名作为自己的氏,并在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以赵为氏的赵国。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和演变过程: .............
  • 回答
    统一北方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历史上北方的统一政权往往难以长久。后赵和前秦的短暂统一,与北魏近一个世纪的统治,这其中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 政治制度、军事策略、民族融合程度、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的能力和眼光 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些原因: 为什么后赵和前秦的统治都不长久? 后赵:后.............
  • 回答
    南通模式和衡水模式之所以在受到的抨击程度和原因上有所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1. 模式的核心与出发点差异: 衡水模式(“应试教育的极致”): 其核心在于将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高分作为首要目标,并围绕此目标进行极致的训练。这包括大量的刷题、反复的模拟考试、严苛的时间管理、高度集中的课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到地理、历史、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简单来说,比斯开湾沿岸(主要是法国西部)缺乏大型城市,而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却拥有许多大城市,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以及经济活动重点的侧重所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普遍。虽然都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演义类作品,但《三国演义》和《军师联盟》在受众接受度和评价上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时代背景与创作初衷的差异 《三国演义》: 这是一部成书于明朝中叶的小说,历经民间流传和不断加工,其创作初衷带有强烈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