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我记得有个细节,是南明政权有只力量是有寻求日本帮助。有没有看过的同学记得这个细节?

回答
关于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中提及南明政权寻求日本帮助的细节,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篇章。我记得书中描述的是,在南明政权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际,一些有识之士或者说是有着特定政治考量的群体,确实曾将目光投向了东方,试图从中寻求一丝生机,而日本便是他们寄望的对象。

具体来说,这个细节并非指整个南明朝廷都集体倒向了日本,而是存在一股力量,或者说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对朝廷力量的失望,以及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判断,认为可以利用日本的力量来对抗满清。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当时的一些南明官员、士人,甚至是带有一些军事色彩的人物,他们认为日本虽然在丰臣秀吉时期曾试图入侵朝鲜,但其政治体制、军事能力以及对中国的了解,相比于当时的中原政权(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存在一些可以利用的方面。他们可能设想的是,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虽然实行锁国政策,但并非完全闭关,对外部世界仍有一定的信息获取,并且其武士阶层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之所以会想到日本,可能还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地理上的接近性: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地理上的邻近性使得物资、人员的往来相对便利,也更容易建立起联系。
政治上的对冲: 当时明朝与日本的关系,虽然有过冲突,但也有过官方的外交往来。一些人可能认为,日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制衡满清的一个外部力量,即便不是直接参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牵制满清的兵力或资源。
对清朝的不满: 对于已经入关并在中国建立统治的满清政权,一些明朝遗臣和士人是极度不满的,他们将满清视为“夷狄”,认为国家被他们“窃据”。在这种极端情绪下,任何能够对抗满清的力量,都可能被视为可以尝试的选项。
历史上的联系: 虽然不是直接的军事援助,但在明朝灭亡前,明朝也曾有过与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较量,双方都有过对对方的军事动员和战略考量。这种历史上的联系,或许也为一些人提供了“联系日本”的思路。

书中可能描绘了这些寻求日本帮助的尝试是如何进行的。比如,是否有人曾秘密派出使者前往日本?是否有人试图通过商人、海盗或者其他渠道与日本方面建立联系?这些联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求武器、金钱,还是直接的军事援助?是希望日本能够提供一支军队,还是仅仅是希望日本能够制造一些事端,让满清无暇顾及南方?

更重要的是,顾诚先生的笔触往往是冷静且富有批判性的。他可能也会分析这种寻求日本帮助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最终为什么没有成为一种主流或者说有效的力量。例如,日本德川幕府当时的政策是什么?他们对于明朝灭亡以及中国大陆的局势持何种态度?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或者意愿来干预中国的内政?日本国内是否存在类似的政治力量或者对中国怀有野心的人士?

我想顾诚先生在论述这个细节时,也会严谨地考证相关的史料,比如一些当事人的奏疏、日方的官方记录(如果存在的话),或者一些流亡官员的回忆录等。他不会简单地叙述“有人想找日本帮忙”,而是会深入分析其背景、动机、过程以及最终的走向。

总而言之,这个细节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南明政权在绝望中寻求出路的复杂政治图景,以及当时一部分中国人对于国际力量的认识和运用。它也为我们理解南明灭亡的原因,以及当时社会思潮的多元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个人觉得,这个细节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它揭示了在民族危亡之际,人性的复杂和选择的多样性,即使是寻求“外援”,也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其中充满了妥协、算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到南明乞师日本,到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钱塘江之战,南明惨败,江南诸豪杰要么撤往海上,要么退入山中。而当时,在海上割据的南明势力是舟山总兵黄斌卿。于是,周鹤芝、黄宗羲、冯京第这几个就商议准备赶赴日本,一来征募新兵,二来向幕府借兵。

在此前,周鹤芝则靠着自己萨摩干爹岛津光久这个靠山,已经和萨摩谈好了援兵事宜,只差一个代表大明官方的使臣。

但是善于算计的黄斌卿则以为不然:“鲁监国钦定的兵部尚书余煌已经说了,向日本借兵就是步吴三桂的后尘!”

然后冯京第反驳道:“两京陷落,那是吴三桂借兵导致的灾祸,但是我大明现在已经没有土地可以失去了,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黄斌卿听完,只得派出一支代表团,前往萨摩藩借兵。

不过这件事还有后续。

日本此前因为对天主教的迫害,招致西洋人的不满。于是一伙西洋人开着坚船利炮来找幕府的麻烦。而黄斌卿的这个使团,正好赶上了这次西洋人的复仇,就没办法登岸,于是冯京第在舟中上演了哭祖庙的戏码。

岛津光久是个要面子的人,听说长崎的官员拒绝明使上岸,便向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请示,发洪武钱数十万并各岛的罪人前往大明支援抗清事业(宇喜多秀家此时还未死)。

眼看冯京第这次行动即将成功时,黄斌卿立刻发动猪队友的特性。

黄斌卿的弟弟黄孝卿在上了岸后,沉迷嫖娼,导致日本人都看不起他,因此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此后,张名振、郑成功都多次向日本乞师,但此时大明已是残山剩水,非同往日了……

日本三十六岛,每岛各有王统之。国主居东京,拥虚位,权则大将军掌之;其三十六国王,则如诸侯之职。撒斯玛王者,于诸岛为最强,大将军昵焉。周鹤芝微时往来日本,与撒斯玛王结为父子。乙酉(一六四五)冬,鹤芝以水军都督驻舟山,遣人至撒斯玛,诉中国丧乱,愿假一旅,以齐之存卫、秦之存楚故事望之将军。撒斯玛王慨然许之,约明年四月发兵三万,战舰、军资、器械自取诸其国。自长崎岛至东京三千馀里,驰道、桥梁、驿递、公馆修辑,以待中国使臣之至。鹤芝大喜,益备珠玑玩好之物以悦之。参谋林籥舞为使,期以四月十一日东行;而黄斌卿止之曰:『大司马余煌书来云:「此吴三桂之续也」』。鹤芝怒而入闽。御史冯京第谓斌卿曰:『北都之变并东南而失之者,是则借兵之害也。今我无地可失,比之前者为不伦矣』!斌卿于是使其弟孝卿偕京第往,至长崎岛。初、日本佞佛,有西洋人为天主教者入日本,排释氏,且作乱于其国;日本勒兵尽诛西洋人,驱其船于岛口之陈家湖焚之,置铜板通衢,刻天主像以践踏之。囊橐有西洋物,搜得杀无赦。是时西洋人复仇,大舶载炮来;日本请解,始退。退一日而京第至,故戒严,不听其登岸;京第于舟中拜哭不已。会东京遣官行部如中国之巡方御史者,秃顶坐蓝舆;京第因致血书。撒斯玛王闻长崎王之拒中国也,曰:『中国丧乱,我不遑恤;而令其使臣哭于我国,我之耻也』。与大将军议发各岛罪人,致洪武钱数十万。孝卿假商舶留长崎;长崎多官妓,皆居大宅,无壁落,界以绫幔,月夜悬各色琉璃灯,诸妓赛琵琶,孝卿乐之,忘其为乞师来者。日本益轻之,无复出师意矣。
——小腆纪年·卷第十六·明监国鲁王遣使乞师于日本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中提及南明政权寻求日本帮助的细节,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篇章。我记得书中描述的是,在南明政权风雨飘摇、内外交困之际,一些有识之士或者说是有着特定政治考量的群体,确实曾将目光投向了东方,试图从中寻求一丝生机,而日本便是他们寄望的对象。具体来说,这个细节并非指整个南明朝廷.............
  •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在我看来,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通史,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史学视角与研究方法的深刻反思与超越。读罢此书,最深的感受便是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洞察。首先,“南明”概念的界定与贯穿,是顾诚先生处理这段复杂历.............
  •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里,关于清军入关南下初期南明军的溃败,确实描绘得触目惊心。要说清军战斗力为何如此之高,而明军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这中间的原因盘根错节,绝非一朝一夕能解释清楚。我尝试着从几个关键点给您掰扯掰扯:一、 清军:一支久经沙场、战术成熟的精锐之师首先,不能把清军简单地看作是“野蛮的骑兵”。.............
  • 回答
    顾诚老前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是一部在中国史学界享有崇高声誉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对其进行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核心价值与学术地位: 填补空白,系统梳理: 在顾诚先生写作之前,关于明末农民战争的研究虽然有零散的论述,但缺乏一部真正系统.............
  • 回答
    评价明史学家顾诚:一位严肃的“清醒者”顾诚先生,一个在中国明史研究领域中注定绕不开的名字。他的著作,尤其是那本《南明史》,以其扎实的研究、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视角,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南明王朝兴衰史,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姿态,颠覆了许多人对于那段历史的传统认知,塑造了一个新的研.............
  • 回答
    “莫我肯顾”和“诚不我欺”这两个短语,在理解汉语古代语序演变的过程中,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切入点,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汉语语序曾是主宾谓(SOV)的说法。不过,要彻底论证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考察更广泛的语言材料,并结合语言学理论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什么是“主宾谓”(SOV)语序。简单来说,就.............
  • 回答
    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及李治亭、阎崇年两位先生的清史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几位学者在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和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其贡献与局限。顾诚的《南明史》:以实求真,拨乱反正的史学勇气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价其著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关于顾诚先生在学术上存在造假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圈子里流传过,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顾诚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明清史研究者,尤其是在晚明社会史和农民战争史领域,他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提出的许多观点,比如对李自成起义的性质、明末经济状况的分.............
  • 回答
    让我来聊聊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和顾诚的《南明史》这两部作品,说说我的个人偏好。这大概是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话题,因为它们实在太不一样了,也各有千秋。《天朝的崩溃》:如同一位老练的“手术刀”如果说要把这两本书比作医生,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更像是一位身经百战、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他的笔触非.............
  • 回答
    在理解“顾独与一宦者绝乎的绝”这句话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1. 顾独:这是人名,指代的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在古代文献中,人名往往带有某种暗示或评价,但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只能将其视为一个名字。2. 宦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指代的是太监,也就是失去生育能力、为皇室或贵族服务的男性官员.............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关于一个名叫“顾倩”的公众人物的详细信息。我的知识库中没有关于这个名字的广泛记载。可能的原因有: 非公众人物: 顾倩可能是一位普通人,而不是在媒体或公众视野中活跃的人物。 非常小众的领域: 如果顾倩在某个非常专业或小众的领域有所建树,那么关于她的信息可能不会被广泛收录。 .............
  • 回答
    顾城之死,并非如许多人以为的那么简单,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层层复杂而纠结的情感与思想的交织。要理解他为何会走向那一步,我们需要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以及当时他与妻子谢烨之间关系的种种迹象。顾城,这位曾被誉为“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象闻名。然而,在诗歌之外,他的生活也同.............
  • 回答
    上海交通大学顾孟迪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全国一线城市房价必定大涨”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可信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定论的问题,背后牵涉到经济运行规律、政策调控导向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博弈。首先,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并非没有逻辑支撑。一线城市,如上.............
  • 回答
    顾骏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毕业生「薪资鸿沟」折射文科教育尴尬》一文,无疑触及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非常敏感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科毕业生与理工科毕业生之间显著的薪资差距,并将其归因于文科教育的“尴尬”。这篇文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核心观点和潜在的解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文章的核心论点与现象分.............
  • 回答
    《三十而已》中,顾佳为融入贵妇圈而“掏家底”购买爱马仕Kelly 28这一情节,是该剧中最具代表性和引发讨论的社会观察之一。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顾佳的这一行为:一、 顾佳的出发点与动机分析: 为了女儿更好的未来: 顾佳将女儿许子言送入顶级幼儿园,其初衷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人脉,让.............
  • 回答
    德国汉学家顾彬(Joachim K. Böhm)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评价,尤其是他对莫言、余华、王安忆的“贬低”以及对鲁迅的“抬高”,是一个在中国文学界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评价标准以及可能的动因。顾彬的背景和学术地位:首先,了解顾彬的身份和背景至关重要。他.............
  • 回答
    《三十而已》中顾佳无疑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角色,她既能打理好家庭,又能将茶厂经营得有声有色,情商智商双高,对丈夫和儿子也是无微不至。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完美妻子”,却遭遇了丈夫许幻山的“出轨”,这让许多观众感到不解和愤怒。要理解许幻山为什么会出轨,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的人物性格、内心的挣扎以及两人关系.............
  • 回答
    这几位名字如雷贯耳的“全能型人才”,他们的经历确实堪称“开挂人生”,让人不禁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背后是深刻的个人特质、方法论以及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咱们一个个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要破除一个迷思:所谓的“全能”并非无所不知,而是拥有极强的“触类.............
  • 回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顾廷烨给齐衡出的那个“绑架郡主”的主意,确实是让人看了又心惊又好笑。可齐衡为什么死活不同意呢?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这里面道道儿可多了去了,得从齐衡的出身、性格,还有他对郡主的感情,以及当时整个大环境说起。首先得说齐衡这人,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骨子里.............
  • 回答
    根据公开的信息,关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国明的事件,网传其主动招供约32名女下属被潜规则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且其被查处的主要原因并非“潜规则”而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以下是根据公开报道整理的详细情况:事件概览: 时间: 顾国明被调查的消息最早在2023年5月左右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