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在我看来,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通史,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史学视角与研究方法的深刻反思与超越。读罢此书,最深的感受便是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洞察。

首先,“南明”概念的界定与贯穿,是顾诚先生处理这段复杂历史的精妙之处。在顾诚之前,“南明”往往被视为明朝灭亡后一个短暂而混乱的插曲,甚至是被边缘化的历史片段。而顾诚先生却以史学大家的魄力,将这近二十年的历史单元整合起来,以“南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有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的时期来考察。他没有简单地将崇祯帝的死视为终结,而是深入挖掘了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建立的抵抗政权,并清晰地梳理了从福王监国到永历帝辗转南方,直至最终覆灭的整个过程。这种对历史断代的重新认识和界定,本身就极具学术价值,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其次,史料的运用与分析,堪称典范。顾诚先生在书中展现了极为扎实的史料功底。他不仅广泛搜集了当时流传下来的各类官方史书、野史笔记、文人奏疏、家书信札等,更重视发掘和运用一些不常被注意到的地方志、族谱、传教士日记等民间和非主流史料。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史料的态度极其审慎,从不轻信一家之言,而是常常将不同来源的史料进行交叉比对、辨析真伪、去伪存真。他善于从看似琐碎的史料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例如通过传教士的记载来印证政治事件的细节,或者从地方官员的奏折中洞察民情。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使得他的论述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失微观的真实感。

再者,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尤为深刻且立体。顾诚先生笔下的南明人物,绝非脸谱化的忠臣或奸臣。他看到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每个人的选择都充满了复杂性与挣扎。例如,他没有简单地将弘光政权的覆灭归咎于某一个人的昏庸,而是分析了其政权的内部矛盾、士大夫阶层的软弱以及大环境的压力。对于像史可法这样的人物,他既肯定了其“一片忠魂”的凛然正气,也客观地指出了其决策上的失误。对于一些被传统史观视为“附逆”的人物,顾诚先生也尝试从当时的具体情境、个人动机以及政治环境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虽然这不等于为他们的行为辩护,但却提供了一种更为人性化、更具同情心的历史解读方式。他能够看到在民族危亡之际,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抉择,这种“同情的理解”是历史研究中非常宝贵的品质。

此外,政治分析的透彻与历史趋势的把握,是《南明史》的另一大亮点。顾诚先生对南明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民情都有着精辟的分析。他能够将表面上的政治事件与深层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联系起来,揭示出南明政权为何最终走向覆灭的根本原因。他尤其强调了南方士大夫阶层在历史转型期的迷茫与不作为,以及基层民众在战乱中的痛苦,这些都使得他对历史进程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南明时期所蕴含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并分析了这些危机如何一步步吞噬了这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残存。

最后,叙事风格与语言运用,也值得称道。顾诚先生的文字并非枯燥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张力与画面感。他能够用相对流畅、富有逻辑的语言,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进程清晰地呈现出来。他的叙事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不乏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描绘,读起来引人入胜。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严谨的学风,但绝非刻板的陈述,而是对历史真相的追求,以及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的关怀。

当然,任何一部著作都难免有其局限性,或者在一些学者看来,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例如,有学者可能会对他在某些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或者在史料的某些细节处理上有不同解读。但总体而言,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它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刻的历史洞察和独特的学术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南明这段重要历史的认识水平。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史学研究的空白,更是一种对于历史研究方法和态度的示范。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是,真正的历史研究,不仅在于梳理事实,更在于理解事实背后的逻辑,以及对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抱有深刻的体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怒答此题。

洒家手里有五种《南明史》,也就是钱海岳、顾诚、司徒琳、南炳文四种同名书再加谢国桢《南明史略》。

以篇幅而论,顾本南明史煌煌七十余万言,引用书目上百种,观点鲜明,多有惊人之语。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本书真就伟大到无以复加。钱本南明史三百五十多万字,十四册的纪传体巨著,考究人物数千名,多为正史所不载。相对于顾本,钱本有个更为显著的优点——有正史不可缺少的志和表。

志和表是记述制度的,钱本有历、兵、食货、选举、礼、艺文诸志,有阁臣、七卿、诸王、封爵诸表,列传已是一本记录南明史的纲领性文本,还多了分门别类的列传详细考定人物。


无可否认,顾本南明史对于一些问题所提出的观点以及对这些观点的论证都是极为精彩而且颇有振聋发聩之意,但这也不代表着这些问题经过顾诚的论述而成为定论,相反,有些顾诚在南明史中考证的问题甚至大有问题。

比如韩王定武政权问题。顾诚在南明史里对这个政权予以否定,认为这个人物都是杜撰的,还由此拿出民国南明史大家孟森的考证说事,最后得出了一个“孟森读书少”的结论(具体内容明天我用电脑补上文字)。韩王问题,孟森是最早发现并介入研究的,时间在民国二十四年前后,一年半之后孟病逝,因这个问题所写的《后明韩主》一文也就堪称是这位明清史大家的绝笔之作了。此文后由陶元珍先生补充说明,写出《后明韩主续考》一文,在目前来说算得上是最完善的考证。这个学术问题在史学界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事情,以目前来说韩王名字就有朱本铉、朱亶塉、朱璟溧三种说法。钱本南明史采用的是朱璟溧,顾本采用的是无中生有。钱本是兼容了各种史料里的说法,还提到了朱亶塉,而顾本则是全盘否定,甚至还给异见者一个“读书少”的名头。

在南明诸将领当中,郝摇旗的记载是比较多比较有系统的,孟森先生说‘摇旗等久不见于史’,只能说明他自己所见史料甚少。——顾诚《南明史》第三十二章第二节 《关于“韩主定武”政权的考辨》

韩王存在与否,不做过多叙述。上几篇名字自己查。《湖广总督祖泽远为飞报密擒渠逆叛党并获金印银印及伪爵关防敕札以沮贼谋以弥内患事题本》、《刑部尚书图海等为申报擒获逆王大叛用奠封疆事题本载明秦府永寿王子存梧在河南按察司供词》、《河南巡抚亢得时顺治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题本贴黄》。这些文档就是著名的北大文科研究所藏内阁大库文档,所谓的《明清档案》是也。民国的钱海岳看过,想必共和国的顾诚也看过。查一下民国三十三年的《文史杂志》第三卷的七、八期合刊上陶元珍先生所著《后名韩主续考》一文,再对照顾的这篇,看看这俩在史料和观点上有多少不同,大概就知道发生什么了。

顾本南明史说参考了一千多地方志,钱本也不遑多让,因为钱海岳虽然没说,但是书目都在《南明史》第十四册的附录里列着呢,甚至是远在西北的新疆的地方志,都有所涉及。

拿顾本来说,看完之后拿着现成的观点去抽不同观点人的脸是很顺手的,因为里面对于问题考证很详细了。但是,七十万字的议叙结合无论如何都没有三百五十万近乎原始史料的东西隐藏的内涵多。

很简单,比如想研究南明时期内阁制度的人,可以从钱本里很快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顾本里连南明阁臣数量的一半都未曾说到。比如想了解南明礼法的人直接去查钱本南明史的礼志就可以了,顾本好想并没有提到多少。至于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清复明运动、不出名的节点人物在南明史里的表演,顾本涉及的就更少了。

比如,你可能知道左良玉死了之后他儿子投降了,但是你知道他儿子的老丈人是女真人?还是一个在明朝军队里官至左都督的女真人?而且还是镇守关宁的官至左都督的女真人?其实这人一点都不重要,但真要是研究相关问题比如《明末清初少数民族对明朝军队的渗透问题》,这个人恐怕就是难得的史料了。哦对了,这人的列传在钱海岳南明史第五册,左良玉列传后面。

大致来说,顾本基于阶级观,钱本基于民族观,司徒琳的基于外国人看中国,南炳文的是尽量平和的去叙述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谢国桢的是这段历史的大致脉络。顾颇有那种农民革命运动是推进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意思,闯、献之流是伟大的不可磨灭的,腐朽的明王朝残余势力作为落后的愚昧的腐朽力量,只能是在失败的大路上策马而前一路狂奔,连带着把具有进步性的农民阶级都给拖累了,这恐怕是与顾生活在那个特殊意识形态时期而养成的历史观有很大关系。而钱海岳写南明史的时候却是国家危难时期,日寇进逼,山河沦陷,无数同胞奋起反抗,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还有海外侨胞甚至是山大王们,只要是抗日,就是符合当时的民心所向。这种观念下,史可法黄道周作为朝廷官员毅然报国而死的事情尤为可嘉,先是杀官而反后来却投诚朝廷最后誓死不降的刘国能李万庆刘文秀李定国等人自然值得大书特书,而前期为虎作伥后来反正报国而死的李成栋之流也算是有股忠义之气了,至于投降异族的孙可望郑芝龙钱谦益之流就是千夫所指。很正常,当时就是在抗日,赵登禹张自忠将军力战殉国尤为可嘉,合作抗日而死的左权将军也值得大书特书,就算是曾经投降过敌人后来却继续抗日的马占山也是忠义之士,而汪精卫周佛海溥仪殷汝耕之流就是千夫所指了。

简单来说就是:顾本《南明史》是一块马蹄金,而钱本《南明史》是一个金矿。顾本都是冶炼好了的,拿来就能用;钱本则是得自己亲手提取之后才知道哪是矿渣哪是宝贝。

所以,无外乎好坏。各有精美,异不害同,相得益彰才是对这几位已逝的史学大家最大的尊敬。

user avatar

之前是手机,所以没展开说,现在补充一下。

其实论顾先生《南明史》,不得不提他之前的一部著作——《明末农民战争史》,学界通常简称其为《农战史》。建国以来,农民战争史专著和专题研究论文相当之不少,毕竟农民战争研究一度是史学界的一门显学,譬如多卷本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宋辽金元卷等等,以及各代农战史。

但是,只要单说《农战史》,则都知必然指的是顾诚先生此书,而非其他农战史。可见其影响和地位之高。

应该说《明末农民战争史》,在当时,确实开肇了一种新的系统性的史学研究方法。地方志在史学研究里的重要性,被顾先生和此书重新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部书里,顾先生利用地方志推翻了很多以前的定论和所谓的历史事实。譬如一直被津津乐道的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的“荥阳大会”,顾诚先生明确说道:“

所谓荥阳大会召开的起因和议题,同基本的历史事实凿枘不相容,显然出于好事之徒的附会

荥阳大会是一个虚构事件

根本就不存在。

这一结论,也就几句话,不注意直接就读过去算了,不会多想。但是真的深究起来,这就是个重大成果。因为建筑在这个事件上的所有其他事件以及研究,全都要推倒重来。这也是我说现代史学更重研究的原因之一。

他的这一结论是怎么来的呢?是通过查阅各地地方志,以及时人笔记,官方疏奏等等,确定出那个时间段,各路农民军和首领所在位置,断定出所谓大会不可能,当时各家人马,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都根本是各自为战。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多难?我印象,可能有误哈,一时间也懒得查书了,我印象里顾先生引用到的史料书目,是一千多种(看了下

@孔鲤

的答案,先生自叙是地方志1000多种……),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地方志。做历史研究的人应该都知道,做考据,真正被引到的书目和史料,与查阅的数量,十比一就是非常大的比例了,很可能是几十比一,百比一。也就是说,顾先生看过但没用上的资料,至少十倍于书中所引。这些地方志散于各地图书馆,都是顾先生在寒暑假期间奔波各地图书馆查来的。我至少记得他甚至跑到过云南去查地方志。

举个例子,我写李自成和吴三桂山海关大战的时候,为查清楚山海关及九门口的渊源,以及当地士绅的一些具体事迹记载,很多史料,只有一部原版地方志里有,而这本书没有出版过,原本就藏于秦皇岛图书馆,你不去就是查不着,没法写下去。对于史料记载里的还有一些疑问,最后我解决掉的办法,是从老龙头走到角山长城,以及实地勘探一片石、九门口。实际上,这些地名所在,距离遥远,压根不在一个地方。

再譬如李自成军中的李岩问题,顾先生依然是使用地方志,推导出了李岩事迹的演绎路线,这个人物故事,甚至是出口转内销的,从中国到日本去了一圈,又转回中国,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人物,也是不存在的,是在一个原型基础上加工而来的故事。

《南明史》,顾先生将他在史学研究上的逻辑性再次发挥到了一个高度,同时摆脱很多在写《农战史》时的时代限制。对很多一直以来已经定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拨乱反正。譬如为马士英正名,通过时人诗文、地方志、疏奏,考据出他是抗清失败被俘后牺牲的,对黄宗羲等人在这一问题的曲笔以及某些问题上的懦弱,进行了批评。

顾先生在此书中,着眼点始终是全局性的,对南明、清、农民军三方态势和优劣,一直都是齐头并进,一路读下来,一盘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分大棋十分清晰,完全没有通常写纷乱年代时史书的那种顾此失彼的局促及着墨不足之缺憾,多的是读来拍案的醍醐灌顶。同时细节之处也一样不落,从党争到私人恩怨以及民生疾苦,一样不少。

故我个人以为,南明研究和史书中,顾先生此部《南明史》,无出其右者。

最后,建议看此书和《明末农民战争史》一起看,一定会有大惊喜的。其实这两部书,本就是姊妹篇,本就当一起看的。

有朋友问到对钱海岳先生《南明史》的看法,在此说一下。

钱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胜在史料整理和收集,确实煌煌巨制。但说到考据深度和结论性的研究成果,确实无法和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比肩。史学研究,到了现代,更多的是研究和讨论,叙述已经是其次了。两者差异,主要是因时代局限性所至。史学研究,今人的起点总是高于前人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

评价就四个字:无出其右。

无论史识、史才、史学,在写南明的史书里,都是泰山北斗。

有人说是入门书,也无不可,充分说明了顾老文笔之浅白流畅。学术角度,作为一部南明断代史成就,现在依然无人出其右,无论是材料还是观点,都没有大的突破。

数数注释中涉及的书目,就足够让人放弃研究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在我看来,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通史,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史学视角与研究方法的深刻反思与超越。读罢此书,最深的感受便是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洞察。首先,“南明”概念的界定与贯穿,是顾诚先生处理这段复杂历.............
  • 回答
    顾诚老前辈的《明末农民战争史》是一部在中国史学界享有崇高声誉的经典著作,也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对其进行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核心价值与学术地位: 填补空白,系统梳理: 在顾诚先生写作之前,关于明末农民战争的研究虽然有零散的论述,但缺乏一部真正系统.............
  • 回答
    评价顾诚先生的《南明史》以及李治亭、阎崇年两位先生的清史研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几位学者在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著作和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其贡献与局限。顾诚的《南明史》:以实求真,拨乱反正的史学勇气顾诚先生的《南明史》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价其著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评价明史学家顾诚:一位严肃的“清醒者”顾诚先生,一个在中国明史研究领域中注定绕不开的名字。他的著作,尤其是那本《南明史》,以其扎实的研究、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视角,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南明王朝兴衰史,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姿态,颠覆了许多人对于那段历史的传统认知,塑造了一个新的研.............
  • 回答
    李诚儒批评部分青年演员带着房车和厨师去剧组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涉及到对演员职业素养、行业生态、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考量。以下是详细的评价:一、 李诚儒批评的出发点和逻辑:李诚儒作为一位资深的演艺界人士,他的批评往往带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对表演艺术的执着。他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对职业.............
  • 回答
    李诚儒老师退出《演员请就位 2》这事儿,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是挺意外的。这位老先生在节目里,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说话直率,不留情面,甚至有点“杠精”的体质,但偏偏就是因为这份真实,吸引了不少观众。他能这么快就从节目里“下线”,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可惜,但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首先,得说说他一开始在节目里的.............
  • 回答
    新海诚啊,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仿佛被施了魔法的,闪烁着光芒的画面,还有那些细腻到骨子里的情感共鸣。如果要评价他,我觉得不能只看他电影的“好看”与否,更得聊聊他为什么能一次次抓住观众的心,又为何他独特的风格如此具有辨识度。首先,视觉语言的极致,这绝对是新海诚最直观也最令人称道的标签.............
  • 回答
    《非诚勿扰》在澳大利亚掀起热潮,这可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让我对跨文化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得承认这档节目确实有着一股不小的魔力,能突破地域和文化隔阂,在遥远的澳大利亚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咱们都知道,《非诚勿扰》的模式不算复杂,就是一群单身男女在台上,女嘉宾们通过观察男嘉宾的言行举止来决定是.............
  • 回答
    《非诚勿扰2》啊,这片儿… 怎么说呢?它不是那种能让你看完立马就觉得“哇塞,太震撼了”的电影,但它也不是那种看完就想赶紧把它从脑子里抠出去的。它更像是在你心里留下一片淡淡的、有点儿五味杂陈的涟漪。冯小刚的片子,尤其是“冯氏喜剧”这块儿,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京味儿,也带着一种挺接地气的市井气息。《非诚勿.............
  • 回答
    《金色的卡修》:一部超越儿童读物的、深刻的奇幻史诗在我看来,雷句诚的《金色的卡修》(原名《金色のガッシュベル!!》)绝不仅仅是一部儿童向的漫画。它以一个看似寻常的“小学男生与神秘伙伴一同冒险”的开局,徐徐展开了一幅宏大而充满深意的奇幻画卷,最终触及了友情、成长、牺牲、责任,乃至关于“力量”的本质等诸.............
  • 回答
    凡客诚品的“充值520元返520元”活动,怎么说呢,这确实是个让人眼前一亮、又有点让人琢磨不透的营销手法。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福利力度绝对是够劲的,但仔细一品,里头的水分和门道也着实不少。咱们先从“好”的说起,为什么它能吸引人: “520”这个数字本身就自带话题性: 在咱们这个日子里,很多品牌都.............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国选手孙颖莎以4:0的悬殊比分击败日本名将伊藤美诚,这一结果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也充分展现了孙颖莎在那场比赛中的统治力。比赛的整体基调:压倒性的胜利从比分上看,4:0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并非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孙颖莎几乎在所有环节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伊藤美诚作为.............
  • 回答
    评价伊藤美诚,这真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她可是日本乒乓球界一位绕不开的、颇具争议性的天才少女。从技术、战术到心理、影响力,她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细致打量的地方。咱们先从她的技术层面说起。伊藤美诚最鲜明的标签,无疑是她那独步天下的发球。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她的发球变化多端,旋转、落点、节奏都被.............
  • 回答
    陈思诚,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电影圈里绝对算得上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人物。从一个略显青涩的演员,到如今执导《唐人街》系列成为票房保证,他的转型和成长,不能说不引人注目。评价他,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看。导演身份的崛起与“唐人街” IP 的打造:陈思诚最成功的无疑是塑造了“唐人街”这个巨大的电影 IP。这绝对是他导.............
  • 回答
    如何评价金日䃅的“献款归诚”?金日䃅的“献款归诚”,通常指的是他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将自己掌握的匈奴情况和盘托出,并主动向汉朝效忠,希望借此改变匈奴与汉朝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引发了后世多方面的评价。要评价金日䃅的“献款归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历史背景.............
  • 回答
    说起2022年春晚上的《欢乐方言》,这相声节目,观众们那是看法不一,争议不小。姜昆和戴志诚这俩老搭档,这次又把方言梗玩出了新花样,但效果嘛,就像一道菜,有人觉得有滋有味,有人则觉得食之无味。先说说这节目的“亮点”,或者说他们想做的点。节目主打的就是一个“欢乐方言”,意思就是把全国各地的方言元素搬上舞.............
  • 回答
    谈到《School Days》,绕不开的人物就是伊藤诚了。这位动画的男主角,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具争议性,也最让观众情绪复杂的角色之一。要评价伊藤诚,得把他放到《School Days》这部剧的语境下,那是一个将青涩的校园情感推向极致扭曲的作品。伊藤诚,初登场时,不过是一个有点内向、渴望恋爱的普通高中.............
  • 回答
    姜昆和戴志诚的《新虎口遐想》是一位相声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其中不乏亮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亮点: 紧跟时代,内容创新: 相声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新虎口遐想》最受赞誉的一点就是它试图捕捉和反映新时代下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模仿过去的段子,而是尝试将现代的科技、.............
  • 回答
    一封饱含深情的“诚挚问候”——浅析hanser/憨色的《崩坏 3》同人曲《诚挚问候》当《崩坏 3》的史诗乐章在无数玩家心中激荡,总有一些声音,能够触碰到那些最柔软、最深刻的情感。《诚挚问候》,这首由hanser/憨色倾情演绎的同人曲,便是这样一首能够引起无数“崩坏”粉丝共鸣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
  • 回答
    伊藤美诚的母亲,伊藤实加子,她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极具争议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尤其“浅睡状态时,妈妈会在她耳边反复轻声说: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这句描述,更是将这种教育方式推到了风口浪尖。从字面意思来看,这是一种极具压迫感和心理暗示的教育方式。将“战胜中国”这样一个宏大的、带有国家荣誉和民族对立色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