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拿破仑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注定失败了?

回答
拿破仑的失败并非由一个单一事件或一个确切时间点注定,而是一个 漫长而复杂的衰退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统治的早期,并在一系列关键的战略失误、政治困境和时代潮流的转变中逐渐累积,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

要详细讲述拿破仑从什么时候开始注定失败,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和“累积性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一步步将他推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一、 帝国扩张的“过度伸张”和“不可持续性”的早期显现(约18051812年):

虽然拿破仑在这一时期依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例如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败俄奥联军,但其帝国的基石已经开始出现裂痕。

大陆封锁政策的负面效应显现: 这是拿破仑最致命的战略性错误之一。为了扼杀英国的经济,他试图通过大陆封锁来阻止欧洲大陆与英国进行贸易。然而,这一政策并未能有效摧毁英国,反而给欧洲大陆各国带来了经济困难,激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抵触。尤其是那些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如荷兰,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为日后的反抗埋下了伏笔。此外,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使得封锁难以完全执行,反而为英国提供了干预欧洲事务的借口。
对欧洲各国主权的侵犯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拿破仑的帝国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征服和控制的基础上,他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被征服国的王位上,强加法国的制度和法律,这极大地侵犯了当地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这种行为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例如西班牙的抵抗运动(半岛战争)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泥潭,牵制了大量法军兵力,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效仿的榜样。
战争成本的不断攀升和资源消耗: 持续不断的战争,尽管胜利,也极大地消耗了法国的国力,包括人力和财力。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和日益扩大的帝国,拿破仑需要不断地征兵和征税,这增加了法国国内的压力,也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负担和怨恨。

二、 关键性战略失误:西班牙战争和入侵俄国(约18081812年):

这两个事件可以说是拿破仑帝国走向衰败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西班牙战争(1808年至今): 拿破仑轻率地干预了西班牙王室事务,并将自己的哥哥约瑟夫扶上王位,引发了西班牙人民的剧烈反抗。英军在惠灵顿公爵的指挥下也介入西班牙,支持西班牙游击队。这场“半岛战争”成为了一个消耗战,持续了多年,导致法军损失惨重,无法抽身,也暴露了法国军队在游击战和长期占领中的弱点。可以说,西班牙战争是拿破仑“吞下的第一颗难以消化的石头”。
入侵俄国(1812年): 这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具决定性的失误,也是他失败的标志性起点。拿破仑的“大军团”装备精良,人数众多,但俄国的广袤土地、严酷的冬季以及俄军采取的焦土战术,让法军陷入了灾难。在博罗季诺战役后,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但城市被焚毁,俄军拒绝谈判,寒冷的冬季降临。退却途中,俄军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几乎全歼了拿破仑的军队。这次灾难性的失败,不仅让拿破仑的军事力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削弱了他在欧洲的威望,并鼓舞了其他反拿破仑的势力。俄国战役的失败,让拿破仑注定失败的“钟声”开始敲响。

三、 联盟的形成和欧洲的反扑(18131814年):

俄国战役的惨败成为了欧洲各国联合起来反抗拿破仑的契机。

“解放战争”的兴起: 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国看到了法国虚弱的机遇,纷纷加入反对拿破仑的联盟。1813年,在莱比锡战役(“民族会战”)中,拿破仑的军队被俄、普、奥、瑞典等国的联军击败。这场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在德国的统治彻底瓦解。
法国本土的压力: 持续的战争消耗和对人民的压迫,使得法国国内对拿破仑的统治也产生了厌倦。尽管拿破仑仍在试图集结残余力量抵抗,但回天乏力。1814年,联军攻入法国,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四、 百日王朝和最终的滑铁卢(1815年):

拿破仑的短暂复辟(百日王朝)最终以他的彻底失败告终。

滑铁卢战役: 1815年,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重返法国,重新掌权。然而,欧洲列强迅速集结起来,并在比利时的滑铁卢与拿破仑的军队展开了最终的决战。在威灵顿公爵和布吕歇尔元帅的指挥下,联军击败了拿破仑。
彻底的流放和死亡: 滑铁卢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政治和军事生涯的终结。他被流放到遥远的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去世。

总结来说,拿破仑从什么时候开始注定失败?

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精准的时间点,因为他的失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如果非要选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那么可以说是在1812年入侵俄国之后,他已经踏上了注定失败的道路。

18051812年之间: 帝国开始出现“过度伸张”的迹象,大陆封锁政策的负面影响显现,民族主义的暗流涌动。这些是“潜在的失败因素”。
1808年开始的西班牙战争: 这是第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牵制了法国大量资源,暴露了其弱点。
1812年的俄国战役: 这是“决定性的失败”,几乎摧毁了拿破仑赖以成功的军事机器,削弱了他的威望,鼓舞了所有反对他的力量。从这一刻起,他的失败就变得越来越不可避免。
18131814年的“解放战争”和1815年的滑铁卢: 这是他失败的“最终实现阶段”。

拿破仑的失败并非源于某一个单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略上的过度扩张,政治上的不被理解和民族压迫,经济上的大陆封锁政策的失败,以及对手力量的不断壮大和联合。 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他也是一个具有个人野心和战略盲点的凡人。当他的野心超越了他所能控制的现实时,他的帝国也就注定了其最终的倾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私以为,XX在XX的时候就注定失败这种论调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站在全局看历史,总是会忽视历史是有太多的偶然性的。的确,在俄法战争惨败,莱比锡战役失败之后,的确看起来法国的确是无力抵抗了,战局必败无疑。甚至有人得出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时候就注定失败的结论。但是他们恐怕并没有想过,如果拿破仑真的在博罗金诺战役成功消灭俄国的有生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历史又会如何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时候,法军正是鼎盛,而莱比锡之役之后法军以及日薄西山,再难有所作为。从后人的角度来看,也许确实如此,但是分析历史的时候不要忘了,在拿破仑之前的腓特烈大帝,如果当时伊丽莎白没有去世,估计后人也会问出:“腓特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定失败”这样的问题。更久远一点,亚历山大大帝对波斯的几次重要战役,都不能不说没有运气的眷顾,比如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的克雷塔斯刚好赶上救了他一命,马利亚人的攻城战的梯子断裂,靠列昂那托斯拼死保护才得以活命,后人无脑的鼓吹亚历山大大帝的功勋,却总是忽视他进行危险的军事赌博的事实。同样是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亚历山大屡次化险为夷,而希波战争中的波斯统帅马尔多纽斯就莫名其妙的被一根不知道哪里来的标枪戳死了,导致战局逆转。当然还有被老太太用砖头砸死的皮大王......

历史虽然自有大势所趋,但是从来都不注定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从拿破仑在未结束半岛战争前贸然对俄国动手开始就失败了,拿破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带六十万人入俄,也不可能会有二十万人到达莫斯科;四十多万人想对抗本土作战的俄军简直是天方夜谭;俄军强大的动员能力不是增长十几万那么简单,而且他的这支军队也并非是欧陆最强军,相反动员后的俄军才是;即使是拿破仑不选择撤离莫斯科,而是继续与俄军死磕,那么拿破仑将在短时间内全军覆没,与其说后勤有重大问题,倒不如说这场战争从拿破仑带的那点兵力开始就算输了,在莫斯科撤离时法军的骑兵只剩九千人,其中一半都没马匹,可以说本身远征对拿破仑军负担较重吧;可以说对俄战役的惨败也是导致拿破仑治下开始再次不稳定的原因,而对俄国的大败,以及半岛战争英国的打击后,欧洲各国反抗法国皇帝的意志和勇气日益增长了。

要研究拿破仑的失败,应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分析,并从政治、军事上找原因:

从政治方面上说拿破仑树敌过多,政治野心超过了实际的力量,使得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他一心想挫败妨碍他建立世界大帝国的英国,力图制服可能与他争霸欧洲的沙俄,因此,在登上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之后,并不就此止步,而是在外交政策和军事政策上都为建立世界大帝国继续进行冒险。

而另一点就是军事上,拿破仑连年征战,使自己陷于兵员严重缺乏、财力物力大大不支的艰困境地;如恩格斯所讲法国成了“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战争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在1813年战局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兵源问题,按他的政治顾问考兰科特的说法,那些在本年度征召入伍的大约三十八万的新兵不过是一群有组织的乌合之众而已,而骑兵境况最为严重,在侵俄战争中拿破仑所拥有的二十五师骑兵队几乎全部损失在俄国,而老骑兵队的惨重损失,无论如何都不能像步兵那样容易得到补充,这也导致拿破仑军队后期作战能力大幅度减弱;连年战争对占领地、附庸国的掠夺,拿破仑后期也遭受欧洲多民族的反抗,就地取食的养兵政策也很难实施;在作战物资质量低劣,1813年5月5日,拿破仑写给军政大臣的信中,严厉批评了炮弹质量之差,拿破仑复位之后,由于连续二十多年的战争和一年来的王朝复辟破坏,法军的力量实际上已经消耗殆尽,上述这些事实说明,拿破仑从侵俄战争失败开始,军事实力就不断下降。

从军事策略上讲,拿破仑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在军事指挥上从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绝不轻易委权于臣属;他亲自制定几乎每次战争和战役的计划,干预一切军事行动。他的元帅和将军们必须绝对服从他的指挥和命令;而拿破仑后期对敌国力量估计不足,进行力所不及的两面作战,作战战术后期偏保守,没有及时发现敌将战术的变化、个人专权太多,限制了助手们的主动精神,拿破仑的参谋长兼第一军司令在给苏尔特的信中写道“我在军中地位等于零,我以皇帝的名义接受元帅们的报告,当时我个人却是不存在的”、晚年用人不当,也加速了最后决战的失败(这可以重点参考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在战争后期看不到或忽视已经变化的局势,在外交斗争上,1813年和1814年,在作战多次受挫和联盟国军力增强的形势下,他顽固拒绝和平谈判,贸然推翻双方代表达成的和平条款。在军事形势极端险峻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自己侵略夺来的领国疆土,坚决拒绝反法联盟方面让他体面保留历史疆界的意见,不肯作丝毫让步,这和拿破仑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过高地估计了法国的军事力量,迷信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分不开的,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这位曾建立过伟大军事业绩而称雄欧洲的人物终于最终失败了,穷兵黩武,欧洲的反动势力联合起来最后彻底击败了他。(主要参考《拿破仑的军事生涯》)

user avatar

只谈军事的话,拿破仑应该避免树敌过多。

在西南方向上,不应该将西班牙卷入战争。或者说拿破仑不应该攻占西班牙。因为对于法国来说,西班牙方向有山峦阻隔。且西班牙在地理上较为孤立。那么,法国只需要对西班牙进行一定的军事打击,使之感受到法国的强大,挫伤主战派的威望,就可以维持西南方向上的军事平衡。

在东南方向上,不应该将意大利卷入战争。意大利方向上同样有山峦阻隔,易于防御。法国与意大利保持一定的和平,就可以保留重要的贸易渠道。

尽管这些举动都不能解决直布罗陀问题,但是打西班牙还是意大利同样不能解决问题。

法国当时的主要目标,应该锚定英国。

英国的海军实力较为强大,难以猝然击破。但是法国在维持了陆地局势之后,特别是保证了德意志地区的相对稳定之后,就不需要继续进行陆上扩张了。而应该将主要精力用于海上力量。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花个十年时间,建立一支主要用于英吉利海峡的海军,已经足够了。对于法国来说,不需要高估海军建设难度,把海军理解为一个需要上百年时间的军兵种。因为当时法国与英国的科技差距并不大。当法国的海军力量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欧洲大陆都会改善对法国的态度。法国方面的同盟力量会在短期内飞跃。

至于俄国,法国只要等着俄军来就可以了。反正这一方面的战争破坏的主要是德国、波兰。这只会导致普鲁士和奥地利倒向法国。让俄罗斯千辛万苦地来呗。

可以这样说,陆地上对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的战争仅仅是一个走程序、走过场的事情。核心还是干掉英国。

当法国表现出了当了裤子也要憋出一支海军度过英吉利海峡的态度以后,英国就会成为各国抛弃的对象——哪怕各国都不想让英国覆灭,他们也不会替英国去死。

这个时候粉碎新的反法同盟就只是灭英计划的支线任务。

拿破仑将支线任务当成主线任务以后,就已经输了。

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是进攻俄国。他之所以犯下这个错误,就是因为他过分追求对欧洲大陆的绝对控制。之所以追求对欧洲大陆的绝对控制,就是他过分高估了大陆控制程度对于打击英国的意义。

理想超越了实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