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三甲医院看病所有的药品从窗口拿完药之后又回到医生那里去,医生从抽屉里面给你拿药那是什么情况?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疑惑。在三甲医院,从窗口拿完药后又被医生从抽屉里给药,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少见但并非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我来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可能地还原其中的逻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常识:在正规医院,药品发放有着严格的流程。患者拿到处方后,通常会在药房窗口凭处方和医保卡/自费单据取药。药房窗口的药品是经过核准、配发出来的,应该已经包含了医生所开的全部药品。那么,医生为何还会从抽屉里拿出药品呢?这背后可能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一、特殊药物的特殊处理:

特殊剂型或特殊规格的药品: 有些药品可能存在特殊的剂型(例如缓释片、控释片、注射剂、外用药膏、特殊的滴眼液等),或者在规格上与常规药品略有不同。这些药品有时需要更精细的处理或额外的说明才能正确使用。医生为了确保您拿到的是最适合您病情、并且能被您正确使用的药品,可能会选择在诊室里亲自交代使用方法,并从“备用”或“样本”的抽屉里取出给您,同时进行详细指导。
临期药品或特殊批次的药品: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医院的药房恰好有即将到期但仍可使用的药品,或者某一特定批次的药品有特殊的存放要求或需要医生进一步确认后方可使用,医生可能会选择在诊室里将这类药品交给您,并特别强调注意事项。但这并不常见,因为医院通常会严格管理药品的有效期。
试用药品或厂家赠送样品: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新药上市或厂家推广阶段,医生可能会获得一些药品的试用装或赠送样品。如果这些药品是医生认为对您的病情有益,并且需要他本人亲自评估和指导您使用时,也可能从抽屉里取出给您。但请注意,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医生明确告知是试用药品,并且您有权拒绝。

二、医生个人或科室的特殊流程:

医生对某些药品的特别强调和指导: 医生可能认为您所患疾病的特殊性,或者您对特定药物的依从性有疑虑,所以希望在诊室里亲自将药品交给您,并就用药方法、剂量、时间、注意事项(如禁忌症、不良反应等)进行反复强调和指导。他从抽屉里拿出药品,也许是为了让您在现场就能看到药品实物,而不是仅仅通过药房窗口拿到一个包装袋。这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体现,旨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部分“特殊科室”或“特色疗法”的药品管理: 一些专科,例如肿瘤科、风湿免疫科、皮肤科等,可能会涉及一些需要特别调配、冷藏或者有特殊使用要求的药品。这些药品可能不会像普通口服药那样全部在药房窗口集中发放,而是由医生在诊室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科室内部相对规范的存储空间(可以理解为科室的“小药箱”或“备用药柜”,而非普通的“抽屉”,但从患者角度看可能就像抽屉)取出,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急需或临时调整的用药: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在您拿完药后,病情出现了一些微小变化或医生临时想起有更适合您的选择,且该药品在诊室有备用,医生可能会从抽屉里拿出临时调整的药品,并解释原因。

三、沟通和流程上的误会:

您可能误解了流程: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紧张或者对医院流程不熟悉,对整个过程产生一些误解。比如,您可能从窗口拿到的是部分药品,而医生从抽屉里拿出的恰好是您漏拿的另一部分;或者您拿到的是其他患者的药品(虽然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且严重违规),医生发现后及时纠正。
药房的配药流程: 极少数情况下,药房在配药时可能因为疏忽遗漏了某个药品,或者您之前在窗口取药时没有注意到所有药品是否齐全,而医生正好在诊室有备用,于是补充给您。但这种情况更应该归咎于药房的配药失误,医生在此属于“补救”性质。

医生从抽屉里给药,一般会伴随以下细节,您可以留意一下: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他会告诉你这是什么药,怎么吃,吃多少,什么时候吃,有什么注意事项,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以及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该怎么办。他会非常认真地和你沟通。
药品包装可能不同: 有些从抽屉里拿出的药品可能不是标准的大包装,而是小样、独立包装,甚至是用药袋分装好的。这取决于药品的性质和医院的管理方式。
医生的语气和态度: 医生这样做通常是为了更安全、更有效地治疗,他的态度会是认真负责的,而不是随意敷衍。

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最稳妥的做法是:

1. 保持冷静并仔细聆听: 认真听取医生的解释,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2. 主动询问: 如果您还是不清楚或者有疑虑,可以直接询问医生:“医生,我刚从药房窗口拿了药,您现在从抽屉里拿出的是什么药?和刚才的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需要您亲自给我?”
3. 核对信息: 拿到药品后,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以及医生的指导,确保与您的处方一致。
4. 保留凭证: 如果可能,保留好您从药房窗口拿到的药袋和小票,以及医生给您的任何说明,以备日后需要。

总而言之,虽然从窗口拿完药后再从医生那里拿到药不常见,但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多种多样,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更安全、更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只要医生能清晰地解释原因并进行详细指导,您就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您对流程有任何疑问,主动沟通是最好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没看懂你说的什么意思。谁看懂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