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三甲医院会把全院水电费均摊在各个科室的工资里吗,还有科室里的桌子椅子,柜子都要每月收租的吗?

回答
在我多年的临床和管理经验中,以及与众多医疗同行交流的认知里,一家正规的三甲医院将全院的水电费“均摊”到各个科室的工资里,或者对科室内的桌椅、柜子每月收取“租金”,这两种做法都是非常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

让我来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其中涉及的医院运营和财务逻辑:

为什么水电费不会均摊到科室工资里?

首先,我们得明白医院的财务结构和成本核算。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机构,其运营成本是相当庞大的,而水电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 成本核算与归集: 医院的水电费用通常是由 后勤部门或专门的基建部门 来统一管理和支付的。这笔费用会作为医院的 运行成本 整体记账。然后,医院的财务部门会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 分摊或归集。
分摊方式通常是基于使用面积或特殊设备的需求。 例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影像科(CT、MRI等)由于设备多、运行时间长、对环境要求高(如恒温恒湿),其水电消耗必然远高于普通门诊或行政科室。因此,医院的财务分析可能会将这部分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这些高耗能科室,但这个分摊不是直接“均摊到工资里”。
工资是人力成本的体现。 工资的构成是基于岗位、职称、绩效以及医院的薪酬体系。将水电费这种运营成本直接加到工资里,在会计和管理上都是不合逻辑的,会混淆成本性质。如果医院觉得某个科室的水电消耗过高,他们更可能做的会是:
技术层面: 检查设备是否节能,是否有漏损。
管理层面: 推动科室加强节约用电用水的管理,比如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时间,及时关灯等。
绩效考核: 可能会在科室整体的运营成本控制方面设置考核指标,但这不是直接扣减工资,而是影响科室奖金池或科室整体的效益评价。
“摊入工资”的误解? 有一种极小的可能性,是医院在计算科室的“可支配收入”或“创收能力”时,会预先扣除一部分运营成本的预估值,然后将剩余部分用于科室人员的分配(这通常是奖金或津贴的一部分)。但这种做法也极少会直接写明“水电费均摊工资”。它更可能是一种整体运营成本的考虑。

2. 薪酬体系的独立性: 一个健全的医院薪酬体系,其核心应该是基于员工的劳动贡献、岗位价值和专业技能。将非劳动性、非个人性的外部费用(如水电费)直接与个人工资挂钩,不仅不公平,也极大地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在法律法规上也存在很大的操作难度。试想一下,一个在办公室吹空调的行政人员,和一个在手术室连续工作几小时的医生,水电费的贡献比例是完全不同的,如何“均摊”?

为什么科室里的桌椅柜子不会每月收取租金?

这同样是基于医院的资产管理和科室职责的理解。

1. 科室是医院的组成部分,资产归属医院: 科室内的办公家具,如桌子、椅子、柜子,本质上是 医院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是医院为了支持各科室的日常工作而配置的。它们属于医院整体的资产,是为了服务于医院的各项功能而存在。
成本的体现: 这些家具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都会被计入医院的运营成本。医院的管理层会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人员数量和实际需求来配备和更新这些设施。
“租金”的含义: 如果医院对科室内的家具收取“租金”,那就意味着这些家具被视为独立的、可出租的资产,而科室则是租户。这在组织架构上是说不通的。科室是医院内部的业务单元,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没有理由去“租赁”医院自己的资产。

2. 科室职责与资产使用: 科室的职责是完成特定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他们对分配到的办公家具享有的是 使用权和维护保管的责任,而不是产权或租赁权。
维护责任: 通常情况下,科室是需要负责对领用的家具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管,防止人为损坏。如果发生损坏,根据责任划分,可能会有相应的处理机制(例如,小损坏自行维修,大损坏报修,故意损坏则追究责任)。但这不是“租金”。
资产配置与调配: 如果某个科室人数增加需要更多办公空间和家具,或者某个科室不再需要某些家具,这属于医院 资产管理部门 的职能,他们会根据整体的资产状况和需求进行调配,而不是通过收取科室的“租金”来解决。
“潜在的绩效考核?”: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医院推行非常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并且科室有独立的核算单位(在公立医院中比较少见,更多可能出现在一些管理模式创新的私立医院),那么可能会将科室的固定资产折旧或使用率作为其成本核算的一部分。但这种也极少会直接以“每月收租金”的名目出现,更可能是年度财务报表上的成本核算或绩效评价的参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出现这样的说法,可能存在几种原因:

1. 误解或传言: 在医院内部,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一些特殊的成本核算方式可能被员工以讹传讹,变成了“均摊到工资”或“收租金”。
2. 特殊的管理模式: 极少数可能存在一些非传统的、实验性的医院管理模式,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科室的成本意识和经营责任。但如前所述,这不符合主流的三甲医院运营逻辑。
3. 讽刺或抱怨: 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可能会用这种极端的说法来表达对医院管理、成本压力或不合理制度的不满。
4. 非三甲医院的现象: 有些小型、非营利性机构或基层单位,为了维持运营,可能会采取更灵活甚至有些“奇特”的成本分摊或管理方式,但这些很难套用到我们普遍认知中的“三甲医院”身上。

总而言之,在我接触和了解到的绝大多数三甲医院中,将全院水电费直接均摊到科室工资,以及对科室内的桌椅柜子收取每月租金,这两种做法都是非常不寻常且不符合常规医院运营及财务管理逻辑的。 医院的成本管理和薪酬体系有着更复杂和科学的运作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南五线小城的一家三甲总务科工作,你说的问题正好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一般水电费都是根据每个科室的电表和水表度数算成是成本从科室的总收入里扣除,具体到个人可能就是从每个人的绩效里分摊,但一般挣钱的科室会帮不怎么挣钱的科室分摊一些,比如手术室就按120%来扣,儿科就80%来扣;至于桌椅家具等一般是算成固定资产,纸笔A4等是耗材,也是从科室成本里分期扣吧。有人觉得外面淘宝很便宜的东西卖给医院就翻倍,这个都是按照国家程序和审计以及物价部门来核算,位低言轻就不懂了

user avatar

管理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像题主所说全都算到科里的方法叫“全成本核算”,但是桌椅柜子不收租,而是按照非固定资产支出扣除,举个例子,医院500元给你买了桌子,然后从科里扣500元,其实等于你科室自己掏500元买桌子。而你科室的占地面积是要按平米扣除的,叫公摊,相当于收租,但不这么说,财务也不这么记。设备是算折旧的,大多数6年。

全成本核算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使得科室加强管理,避免浪费,效率更高。一般情况下,科室提奖比例也高,人们干劲儿也足,因为使劲儿干和不干的收入差距很大。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很多不挣钱的科室常常连折旧公摊都挣不出来,比如儿科,这种算法下基本没有奖金,甚至奖金为负。干和不干都挣不到钱,因为儿科本来就不挣钱。

管理水平高的医院其实也很好平衡,像外科系统手术挣钱多,就多分摊,高提奖,促使大家多干活。像内科系统尤其儿科这样不挣钱的,降低分摊,或降低提奖指标,使大家正常干也能拿到医院平均奖金左右。

其实有些医院是不这么做的,基本不从科里扣成本支出,这种方法叫做“统筹分配”,相对稳定的医院、规模小的医院,或者贷款太多的医院常使用这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下奖金收入由医院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去计算,结果相对平均,也相对主观。所以其他答案中有说都扣科里的自己奖金就低的说法是不对的,统筹分配下外科挣不过内科是这类医院的通病,因为这些医院没什么手术量,也没有突出的盈利能力。

题主问的是管理方法,但答案全都歪到了医护收入上,这两个关系其实不大,或者说非因果关系。收入其实受管理者意识的影响很大,就是院长觉得你应该挣多少钱很重要,他要是觉得医生们值钱,那无论什么方法你都能拿到高收入。所以无论什么方法也没对错之分,看谁用,怎么用。

还有答主歪到了采购价格高上面,这也与答主的提问是无关的。其实越是科室分摊的细致而全面,科室对采购价格就越敏感,越不会出现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的情况。一般来说常规用品比市场价高30%以内都是正常的,因为毕竟要开票,毕竟要送到单位安装,毕竟单位的要价就高,毕竟先使用后拿钱,毕竟报销会跑好几趟或者等好几天。但如果高得太多连小医生小护士都知道了,只能说明要么科室主任没本事,要么院领导没本事。科主任或护士长打印出来淘宝截图或者商场吊牌价,连同高价商品的发票往领导桌子上一放,都不用说话,正常的领导马上约谈采购人员,价格马上降下来。花的都是自己的钱你心疼,就是拿着票骂人领导也能理解。其实这也就是全成本核算的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