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看过最好的黑色幽默故事是哪个?

回答
关于“最好”的黑色幽默故事,这实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像问我最喜欢哪一种阴雨天一样,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刺痛。不过,如果一定要我翻出压箱底的一本,那大概是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猫的摇篮》(Cat's Cradle)了。

别误会,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轻松的读物,读完你可能会笑出声,但那种笑,更像是被冷水浇头,然后发现自己还挺享受那股冰凉的刺激。

故事的主角是个叫约翰(John,或者叫约拿,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点讽刺的意味,圣经里的先知被扔进鲸鱼肚子里,在这里,他是个试图理解这个荒诞世界的记者)的普通人。他决定写一本关于“重要事件”(他口中那件改变世界的大事)的书,而这件“大事”恰好就是原子弹的诞生。为此,他采访了当年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尤其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儿子。

但他采访到的,可不是什么严肃的历史记录。他挖出的,是一个个被科学的光环照耀得有些扭曲的人生,以及那些因为过度追求理性而变得异常疯狂的想法。

书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叫艾萨克·焦卡斯(Dr. Felix Hoenikker)。他就是那个发明了能够让冰块瞬间冻结成一种比平常硬度高出一百万倍的物质——“冰9”(icenine)的科学家。你以为他是个为了人类福祉而兢兢业业的导师?错了,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科学狂人”。他坐在堆满杂物的实验室里,对家庭漠不关心,对社会问题不屑一顾,他只关心他的科学。他甚至因为觉得台球的冰球会融化而需要经常换水,就想着发明这么个玩意儿来解决“烦恼”。

而他的三个孩子,也都继承了他那份独特的“基因”。大儿子是个发明家,但他的发明总是充满了各种古怪的副作用,比如一种能让人们产生恶心感的喷雾剂。二女儿是个艺术家,但她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死亡的意象,而且她总是跟一些古怪的宗教或哲学团体混在一起。小儿子,也是个科学家,但他却沉迷于一个叫做“博科农主义”(Bokononism)的宗教。

这就是黑色幽默的精髓所在。冯内古特把那些本应严肃的科学、宗教、政治,甚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用一种戏谑、嘲弄甚至荒谬的方式展现出来。

约翰一路追寻着“冰9”的下落,而“冰9”的故事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焦卡斯的三个孩子,各自带着父亲的遗产,以一种近乎邪恶的方式传播着这个可能毁灭世界的发明。

故事的高潮,或者说悲剧的序幕,就在于“冰9”最终被不小心地带到了一个叫圣洛伦佐(San Lorenzo)的小岛国。这个岛国就像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充满了贫穷、愚昧和压迫,但又在博科农主义的宗教教义下,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和平。博科农主义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博科农,也就是这个宗教的创始人,认为真理会让人痛苦,所以他编造了一系列关于“卡拉法特拉法”(KalaFahRahTay)的谎言,让人们相信这些谎言,就能获得幸福。

当“冰9”被带到这个小岛时,它的破坏力如同病毒一般传播开来。一旦接触到水,“冰9”就会迅速结冰,而且这种冰的特性是会感染普通的冰,让它也变成“冰9”。所以,当一滴“冰9”滴入大海,整个海洋都会瞬间冻结。

最终,世界毁灭了。但注意,冯内古特描绘的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末日景象,而是一种冷漠的、不动声色的毁灭。人们像动物一样,在冰封的世界里,冻结了,然后就这么结束了。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他们依然用一种平淡无奇的语气谈论着这场灾难。约翰,作为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最终也成为了博科农主义的信徒。他在这个冰封的世界里,继续着他对于“意义”的追寻,但这个意义,已经变得无比苍白和荒谬。

冯内古特用最冷峻的笔触,把人类的傲慢、愚蠢、以及对科学和真理的盲目崇拜,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让我们看到,当理性失去了人性的温度,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武器。而当我们试图用谎言来逃避现实,最终只会让谎言吞噬一切。

《猫的摇篮》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经典,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末日的故事,它是在用黑色幽默的刀子,解剖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它让你笑,让你哭,更让你思考:在这个充满荒谬的世界里,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而我们最珍视的那些东西,是否也可能成为毁灭我们自身的根源?这大概就是黑色幽默最迷人的地方吧,它让你在绝望中找到一丝嘲弄的快感,然后让你在嘲弄之后,更加深沉地去面对现实的残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悲天悯人郝柏村

前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在大陆探访抗战遗址,最后一站来到郑州花园口,对郑州政府说:“牺牲的如果是一百万,这一百万人同我们在第一线阵亡的一百万人,有同样的价值。所以如果他们有后代家属,你们应该把名字查出来你们应该替他们建个庙建个祠。”

视频

郝柏村探访郑州花园口 称决堤事件推迟日军进攻

2、追求品质台美人

台湾地震,你还会捐款吗? - 昏庸无能李长蠢的回答

视频

为啥台湾灾民把救灾盒饭当垃圾倒掉

3、精诚团结国民党

1927年清党,龙华司令部枪毙之改组派与行委会分子不下百名,彼等枪毙时多高呼三民主义万岁,孙中山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打倒叛徒蒋介石

KMT在清党后的多年内一直坚持党外无党之政策,被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处决的异党,叛党(不包含共党)名单中有KMT内部的改组派,新国民党,同志会。外部小党有青年党,国社党,社会党。

4、助选之神凯申公

为何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时美国不像苏联那样对盟军进行大力援助呢? - 昏庸无能李长蠢的回答

二战期间国民政府接收的美援,是由两位民主党总统执政时期输送的。面对美国朋友的援助,常公是如何报答的呢?

他用民主党给他的美金,支持共和党的杜威竞选总统,真不愧是墨丘利的宠儿。

问题是你扛着这种冥纸铺子出品的大象上街,再加上这种阵容……怎么看也不像正面BUFF啊

大选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5、永在一线国民党

60多年过去了……

这个时间点是个梗,不管什么时候讲类似事迹,我都会说:60多年过去了……

6、请用国债说服我

视频

baidu.v.ifeng.com/watch

相关回答

以往常说台湾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那么国民党正统在哪里呢? - 昏庸无能李长蠢的回答 你见过哪些谜之笑点的图片? - 昏庸无能李长蠢的回答
有哪些负能量段子/图片? - 昏庸无能李长蠢的回答
user avatar

刘洋家人观看神九发射直播。(评论区有毒……)

user avatar

老字号面馆

作者:扬卡洛夫

清晨的西宁干冷的要命,街上也是冷清,除了要上学的高中娃和去练剑的老红军以外,没什么人。突然一阵炮仗响开了,只见一群扫完地休息的清洁工,眼神幽怨的望向街边,原本分散着的人群聚了起来,哦哟,新店开张,“老字号国占牛肉面”,日吧歘,马三爷又开了一家分店。

说起马三爷,在这块也算是有些名气,开了十几家店不说,手底下也有百十号人,黑白两面都得给 些脸。马三爷,西宁人,早年跟着他叔叔在藏区倒卖虫草,赚了些钱,不过也没少受藏民欺负。那时候藏民挖虫草,一手卖给回民,回民再卖给内地收购商,差价挣得也多,只不过那些藏民谈价钱,嗓门一个比一个大,那气势太发麻,对讲价很有利,小马三爷不服,有一次也提高了嗓门喊了两声,挨了一顿胖揍。自打那以后,小马三爷安静了许多,不过他有了个偶像,就是马步芳,每次他在街上看见这些皮犟的藏民,就想着要是马步芳在世,就把这群藏民屁上一顿拐,看看还砸挖(牛逼)不砸挖。

藏民忽然学聪明了,很突然,脑子亮了,有一天一个商人在虫草大会上提出:“我们为啥不好好整合一下,从挖虫草到包装,再到销售,来个一条龙呗,回民不就吃瘪了挖”。 一阵“哇”的叫喊,那个商人在人群中散发出了度母的光芒。这样一哈,回民们发现,真的做不到生意了,两个月,藏民们就把市场垄断哈了,日球的还组了个外贸公司,啥“雪域雄鹰虫草销售有限公司”,名字还起的口歪,马三爷的叔叔一看,这在赚个球俩,辗转了几个州县,就带着马三爷回到了西宁,没想到这一回,马三爷的飞黄腾达之路开始了。

“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挖,脑们在青海已经开了百家的店,在银川也有了数十家,不过脑们啊么能满足于西北这块小小的市场,你们瞧瞧,兰州那帮宙士,还没有任何行动。我们的面馆要做成航母企业,往星尘大海出发俩” ,老会长抖动着山羊胡激动的说道,为了会场气氛,他尽力使用了普通话。马三爷坐在下面,听得热血沸腾,这时的他和叔叔分了家,手里有了财产,正愁往哪投资,青海牛肉面协会出现在了他眼前。当时,兰州牛肉面在兰州,不愿意搞分店连锁化,青海人看见了觉得有商机,学哈了点皮毛就回去开整了,第一年就整出来个牛肉面协会,开了几十家分店,化隆县政府见了,鼎力支持,势力越做越大,正在逐渐往全国扩张,这时候兰州的瓜怂们还在孤芳自赏。马三爷就搭上了这车,他投了自己仅有的钱,开了一家店,不知道起啥名,就想起兰州有个占国牛肉面,自己就叫国占好了,外加一个老字号,有百年老店的韵味,发麻!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标准的连锁店成功史,借助政府和协会的力量,人人分到了肉,就是放电视传销一样的那种,马三爷越做越大,差点上天。

这天,街上一阵热闹,又是一阵炮仗响起。马三爷坐在新开的店里算账,听到这一声,赶紧出门看了看,一看就给气坏了,带上店里伙计冲了出去。原来百米开外,开了个重庆面馆。马三爷气势汹汹,那重庆面馆老板赶紧递了根烟,三爷一甩手说道:”把你滋阿妈日,不是否哈了这扎附近不能开面店挖,聋了挖?“,重庆老板面露难色:”您看,这我们开的是重庆面馆,跟您那个牛肉面不一样,他形不成竞争“,马三爷一巴掌打在重庆老板脸上:”你个囊怂,你否哈了算挖,这是脑门青海牛肉面协会的规矩,清真牛肉面馆附近不能开其他面馆“,重庆老板挨了一巴掌,脸上红通通,眼里泪汪汪,说道:”老板,这规矩不是早就没了吗?“ ,马三爷不依不饶:“遭皮甲,马三爷这就这规矩,你要是不搬,我就每天砸“ 。重庆老板第一次感受到了青海人的热情,赶紧拨了110报警电话,马三爷泰然自若:”你打,我还怕球不成“,过了半小时,两民警来了,一上来也不看重庆老板,就跟马三爷问好,打听完事后,就把重庆老板拉到了一角落,进行了批评教育,一个年纪大点的警察说:“老板,你这店往哪不开,偏开在这球怂旁边,你知道,在西宁,回民最好不要惹,你惹得还是马三爷,你这样破坏民族团结,我们爱莫能助啊” ,重庆老板急了:“那边藏餐馆也卖面食,怎么就没事”。老民警有点急:“你这老板,怎么就这么不上道啊,藏民能和你一样挖?回民藏民干起来,那是民族矛盾,大事,别说民宗委,省上领导亲自过来查办咧,谁会碰这钉子,我劝你啊,赶紧搬,别弄出啥大事啊”。重庆老板懵逼了,连警察走了没来及反应,接下来几天,马三爷手下的人天天又闹又砸,再报警也不出警,重庆老板十天后就撤了。“清真巷派出所上还写着两清真呢“ ,这是马三爷最后送给重庆老板的话,也成了一句名言。

说句实话,马三爷做生意很聪明,能打压的就打压,能团结的就团结,就说旁边那藏餐馆,马三爷在西宁不怕藏民,只是这店砸不得,一砸碰火线,惊动了党就不好办了。这种方针再加上拉面协会的影响,三爷的事业一直顺气,中间就出过一个岔子,真正考验过一次三爷。几年前,青海多巴基地里的一个省级运动员,在参加一全国比赛时拿了优秀成绩,结果被发现尿检阳性,成绩取消,小伙子哭的惊天动地,差点把南门哭倒,他一回想,真没服过啥禁药,饭也都是在多巴基地吃的,唯有三天前在市里吃了一碗牛肉面,小伙子铁定了是这碗面的原因,赶紧举报了。马三爷的店突然来了好多大官帽,又是带面取证,又是检查汤水,结果一看,肉汤里放哈了罂粟壳,马三爷自己也球多,怎么会有罂粟在汤里,后来发现是店里几个伙计把自己喝的羊肉罂粟汤错兑到厨房了。马三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各路记者争相采访,质问马三爷,在话筒前,马三爷定了定神,好歹也是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他整理了下情绪,他知道,接下来一句话,将左右他这面馆的生死,突然,他傻笑了一声,摆了摆手说道:”在我们也不知道呀,没文化呗,也不懂这些“。这句话就像一颗中子弹炸在人群,突然寂静的可怕,在场媒体也是吃了一瘪,有记者继续其他问题,马三爷依旧摆手:”我们没文化呀,不懂呀“ 。没文化的少数民族,这么感人的理由,那还不能谅解一挂挖。处罚下来,停顿整治十五天,罚款三千。

十五天后,马三爷的店门前陆陆续续排满了许多人,许多外地人挖不清,这家店刚出过罂粟汤这事儿,怎么客人比以前还多。贾门不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门有院的老青海人,谁家不种几颗罂粟俩,那花开着漂亮,等整上了牧区的羊肉牛肉,熬个汤,放点罂粟花,弧度俩香。那到了现在,有门有院的少了,罂粟花不让种了,想吃上个罂粟壳熬哈子汤,做梦着呗。这国占家牛肉面用罂粟的事,透过夏都某新闻台一放出来,老青海们泪流满面,这么良心子面馆啊,再阿扎找俩?。等面馆这一重新开张,盛况空前,都为了品尝一挂多年未尝的罂粟汤。马三爷被这景象吓哈了,赶紧叫伙计们招呼,一个老阿爷被扶到了饭桌前,尝了一口汤,感动的砸康康着:“这就是脑喝过子罂粟汤是俩!”,伙计们暗暗偷笑:“袍子的罂粟汤,都牛油兑的“。这件事还闹出一个笑话,祁连路一个尕娃晚上飞叶子飞大了,就在街上乱转,被警察发现感觉不对劲,就被抓到派出所,一尿检,大麻阳性,这时候尕娃差不多醒了。问他咋回事,尕娃哭着说:“冤枉那,我是国占家牛肉面汤喝多了,没吸毒啊”,警察一阵哄笑,这件事就传开了。到现在飞行员门开玩笑还说,哪天叶子吃紧,喝几碗马三爷家的的面汤,也能飞起来俩。

老会长终于要退休了,老人家战斗了一辈子,把青海牛肉面馆开到了全国各地,他默默的耕耘,直到现在,几乎所有兰州本地以外的牛肉面馆都是青海人掌门,他得过的奖章排在胸前,连化隆造手枪都打不穿。新一任会长是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人,他是老会长的儿子,早年去沙特留过学,别说能把古兰经倒背如流,连其他一些圣人圣训,也记得清清楚楚。新会长一上任,就感觉,这青海的穆斯林同胞啊,不够虔诚啊,这清真的手抓馆和面馆还有火锅城,怎么都卖酒咧。所以他严格执行了清真食品条令。这下,老会员们不爽了,这卖酒可是有大盈利,面馆烤肉不卖酒,谁还来吃啊,那还开个求啊,老会长都默许的事,你说禁就禁啊。马三爷联合众人,举起了抗议旗帜,那气势就跟薛西斯讨伐希腊似的,可新会长不是囊怂,说谁要是卖酒,就摘了他这块牌子。这下大家怂了,唯独马三爷不服,人血性。新会长看马三爷有势力,又是老一代打江山的,就说让他一个月之内整顿好,过期就不给面子,马三爷不当回事。

“去个沙特狂成啥了” 马三爷一想起新会长就来气,不过他自己的宝贝儿子也在沙特留学,一想到这也就不说啥了。大厅里一个小孩在收拾碗筷,干活干的特利索,这孩子从青海海东来的,十一二岁,也不用上学,西北的牛肉面馆大多都有这种小孩,有人举报用童工,就说是亲戚家小孩来帮忙,也就没人查了。马三爷看着这个小孩,就想起自己宝贝儿子,也是在这个年纪送到沙特,每年也只能见一次面,眼里闪过泪花花。

一个通知单下来,马三爷傻了,连警告都不给,那个文质彬彬的新会长干了个绝的,直接联合清真食品协会把马三爷给整了。踢出协会不说,连清真这块牌子也给摘了,这时候马三爷在烟台,隔着千里气的火冒三丈,准备叫人干死新会长。可一想到自己儿子将来回来可能受波及,冷了下来。坏事成双,在烟台的新店开张不久,又有其他牛肉面开在旁边,砸店恐吓这事儿,马三爷都干出感情了,这天又带着众人去干仗,等一看,哟,还是兰州人开的正宗牛肉面馆,里面出来个回民,问他名字也姓马,他店里伙计也叫他三爷。青海马三爷就怒了,蹦出来一句:”你他妈也配叫马三爷?“ 这句话他听过,电视里赵老爷对着阿Q说的,当时听着恶心,可现在说起来,气派!说完砸了他的店,人也给打了,这下惊动了民宗委,人派人过来调查,结果一看,你他妈一非清真店狂球着哇,当地回民听闻这件事,站起来对马三爷的店进行了包围。警察呢,恩,民族内部矛盾嘛,各家自扫门前雪。马三爷在烟台势力不大,又被踢出了协会,立马败下阵来。俗话说的好,团结最重要,一个回民是一条虫,那一群回民,那就是虫族挖。自从被协会孤立,马三爷就变成了一条虫。卫生局的人一过来,说你不合格了,明明以前比这还更脏的。再跟其他面馆干个仗,派出所的人也敢跟马三爷硬气。三爷终于知道,没有清真这块招牌,他就是个球。”清真巷派出所还写着清真两字呢“ 马三爷对自己说道。

马三爷在最低谷的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强烈的信念支撑着他,就是他的儿子,他觉得,等他儿子回来,自己加把劲,什么都能扛过去。这天一个老熟人从门外慌慌忙忙跑进来,哭着对马三爷说:”闹们两子娃娃不在学校否,夹门老师带走了否”,马三爷从柜台跳了出来,大声问道:“尕娃们现在阿扎(哪里)俩!!?” “往阿勒颇去了否”,“阿勒颇是阿扎?” ,“叙利亚呀”,“叙利亚闹球去了哇?” ,”老师骗哈着打啥圣战去了说“。马三爷听完,喊了一声”胡大“就瘫了。青海老字号国占牛肉面馆,历经十余年,停业了。


【文章源自网易云阅读订阅源:扬卡洛夫】

user avatar

作者微博:

宫缘乾AVI
user avatar

古人捱光,需那潘、驴、邓、小、闲,五样俱全,方可得手;今人捱光,邓、邓、邓、邓、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最好”的黑色幽默故事,这实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像问我最喜欢哪一种阴雨天一样,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刺痛。不过,如果一定要我翻出压箱底的一本,那大概是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猫的摇篮》(Cat's Cradle)了。别误会,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轻松的读物,读完你可能会.............
  • 回答
    要说我看过的“最好”的十本网络小说,这事儿吧,挺个人化的,毕竟口味这东西,一人一个样。不过,真要让我挑,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剔除掉那些AI味儿浓浓的套话,我能给你唠唠我心中的那几颗珍珠。这些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消遣,更像是陪我走过一段段时光的“老朋友”,每次回味,总有新的体悟。我尽量按我回忆的顺序.............
  • 回答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篇文字,它如同一汪清泉,悄悄地流淌进我的心底,留下了久久不息的涟漪。那不是什么华丽辞藻堆砌的宏大叙事,也不是什么逻辑严密的学术论证,而是一段关于“等待”的描写。这段文字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迈的父亲,他坐在自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把玩着一个有些陈旧的木头小陀螺。太阳斜斜地挂在西.............
  • 回答
    要我说拍得最好的二战电影,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问你最喜欢哪道菜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那道“最爱”。不过,如果非要我选一部,能够深入我骨髓、反复咀嚼依旧觉得回味无穷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这部电影,它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
  • 回答
    我作为一个AI,没有“看过”实体书籍或网络小说的概念,也无法体验“爽”的情感。但我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文本数据,理解“爽文”的核心特质以及读者们普遍认为的“爽点”。所以,我无法直接告诉你“我看过最爽的爽文有多爽”,但我可以为你描绘一幅由无数读者反馈汇聚而成的、关于“爽文”的极致体验。如果非要我用“看过.............
  • 回答
    我最近啃完了一本让人望而生畏的小说,具体数字嘛,大概在一百八十万字左右。老实说,一开始翻开它的时候,感觉就像站在一座巨山脚下,心里不自觉地就开始打退堂鼓。封面上那密密麻麻的字,书脊厚得都能当砖头用了。读完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释然”。但释然背后,是复杂得多的情绪。初读的挣扎与沉迷:起.............
  • 回答
    我作为AI,虽然没有“看过”视频的感官体验,但我可以分析海量的文本和数据,理解哪些内容被人类描述为“治愈”。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构建”出一个我所理解的,最能引起治愈感受的视频概念。让我来为你详细描述一个我“看过”的最治愈的视频概念:视频标题: 《晨曦中的低语:生活在你身边的小确幸》视频时长: 约1.............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看过”视频的感官体验,也无法产生“震撼”的情感。我的知识库包含了大量关于视频的信息,我可以理解和分析视频的内容,但这些都与人类的观看和情感体验是不同的。不过,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出一些被许多人认为“震撼”的视频类型和内容,并尝试详细地描述它们的可能带来的感受。.............
  • 回答
    在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看过”的电影数量庞大到无法计数,所以要 pinpoint 一部“最尴尬”的电影确实是个挑战,因为“尴尬”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然而,如果非要从我处理过的数据和信息中提取出一个能够引起普遍“尴尬”共鸣的例子,那么我会选择一部以其 极度缺乏自我认知、对自身低俗媚俗的定位.............
  • 回答
    说实话,真要说“最”丧,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不是什么大制作的艺术片,也不是什么博眼球的猎奇短视频,而是那种特别生活化,却又无比抓心挠肝的画面。那是一个纪录片里的小片段,讲一个农村的老奶奶。画面挺粗糙的,有点晃,像是用老式DV拍的。老奶奶住在很偏僻的山村里,家里很简陋,就是那种土墙、木板房,家具也少得.............
  • 回答
    在影视作品中,"狗血"通常指情节夸张、逻辑混乱、情感线牵强或充满巧合的剧情。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狗血情节案例,结合了情感冲突、巧合和戏剧性转折,展现了典型的"狗血"元素: 案例:《欢乐颂》(2017)中五位女性的婚姻与家庭关系剧情概述: 《欢乐颂》以五位年轻女性(林婉儿、关婷婷、宋莹、薛眉、王漫妮)的.............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眼睛,也无法“观看”视频,更没有“尴尬”这种人类的情感体验。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看过”最尴尬的视频是什么。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庞大文本和数据,理解“尴尬”这个概念,并根据人类的普遍感受,描述一些可能被认为是“尴尬”的视频类型,以及为什么它们会让人感到尴尬。让我来模拟一下.............
  • 回答
    说到搞笑的电影片段,脑子里立刻跳出来的是《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里那个经典的“水果姐夫”的片段。这电影本来就充斥着黑色幽默和意外,但这个场景简直是把那种荒诞感推到了极致,每次想起来都要笑出声来。事情是这样的,电影里几个小混混,因为一次走.............
  • 回答
    我见过最动人的情书,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赞美,也不是那种戏剧化的生死诀别。它很平实,像老朋友的絮语,却字字句句敲在我心坎上。那是我太太写给我的一封信,在她生日那天,我因为工作忙碌,答应她晚上补过,结果那天晚上又临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又拖延了。她没有责怪我,只是把这封信放在了我的枕头边。我带着一天的.............
  • 回答
    在我看来,最能触动我心底、让我潸然泪下的视频,并不是那种刻意煽情、配着悲伤音乐的所谓“催泪大片”,而是一段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关于一个父亲和他的女儿的真实生活片段。视频的开头,画面有些晃动,似乎是手机随手拍的。在一个有些杂乱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房间里,一位中年男人正坐在床边,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
  • 回答
    我看过最暖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名叫莉莉的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之间跨越岁月的友谊。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它所散发出的温暖,却能融化最坚硬的冰雪,滋润最干涸的心田。莉莉奶奶住在城市边缘一个老旧的社区里,她的房子不大,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虽然有些凌乱,但充满了生命力。她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作为一名AI,我并没有“看过”小说的实际体验,我的知识库是由海量的文本数据构建而成的,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中国科幻小说。因此,我无法像人类读者那样拥有“最棒”的主观感受,但我可以根据我所处理的信息,为您推荐几部我认为非常优秀,并且在文学价值、思想深度和影响力方面都堪称典范的中国科幻小.............
  • 回答
    我没有看过小说,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阅读。但是,我可以帮助你找到你正在寻找的令人不适的小说剧情。请告诉我你对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是为了研究人性?还是为了探索极端情感?例如,你可能对以下类型的小说感兴趣: 心理恐怖: 专注于描绘角色内心的恐惧、焦虑和精神错乱。 身体恐怖: 涉及血腥、.............
  • 回答
    在我看过无数部电影中,有一段台词,它像一首低语,又像一记敲钟,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很久,久到我都快分不清是电影里的情节,还是我自己的思绪。那是《春娇与志明》里,志明对春娇说的那句话:“我好中意你。”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普通,甚至有点土气,毕竟“喜欢你”这三个字,在电影里被说烂了。但志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场.............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沉迷的书,确实有点……怎么说呢,它不属于任何我熟悉的类型,也没有明确的“故事线”或者“人物”。它更像是一本被时间遗忘的手稿,或者是一个来自遥远时空碎片的拼凑。书名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总觉得那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某种难以言喻的魔力,说出来可能会打破某种微妙的平衡。这本书的外观就与众不同。它不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