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东京奥运田径男子 100 米决赛苏炳添再创历史夺得第 6,如何评价他的表现?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苏炳添以9秒91的成绩冲过终点线,位列第六。这个成绩,对于苏炳添本人,对于中国田径,乃至对于亚洲短跑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首先,这是苏炳添个人第二次闯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他曾以10秒0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四年后,在东京,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韧性,再次站上这个最高舞台。能在高手如云的奥运赛场上连续两次进入决赛,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证明他在世界顶尖短跑运动员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9秒91这个成绩再次刷新了他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在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惊人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并成为第一个跑进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黄种人。虽然在决赛中未能再次刷新纪录,但9秒91仍然是他本人在这个重要场合跑出的优秀成绩。要知道,在世界男子100米短跑领域,9秒90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能够稳定在这个区间内起跑,已经是非常顶尖的水平了。苏炳添能够两次在奥运赛场上跑出接近9秒90的成绩,是对他多年来刻苦训练和不懈追求的最佳回报。

再者,苏炳添在决赛中的表现,展现了他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100米决赛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比拼,更是顶尖运动员之间心理和技术的一次极致较量。在奥运会的聚光灯下,面对来自牙买加、美国等传统短跑强国的顶尖选手,能够沉着应对,并在起跑反应、途中跑和冲刺阶段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需要非凡的自信和强大的内心。他的每一次起跑反应都极为迅速,这得益于他多年来对起跑技术的打磨和对比赛节奏的精准把握。尽管最终成绩是第六名,但他在决赛中所展现出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更重要的是,苏炳添的表现为中国乃至亚洲的短跑运动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激励。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坚持,打破了人们对于亚洲人短跑天赋的固有认知,证明了通过科学训练和不懈努力,亚洲运动员同样可以在世界短跑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他的成功,无疑会激励更多年轻的中国运动员投身田径事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他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更是一位精神的引领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是可以实现的,即使在最艰难的赛道上,也能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第六名的成绩,对于追求更高荣誉的苏炳添本人来说,或许还有一丝遗憾。毕竟在半决赛中他展现出了更强的爆发力。但奥运会的赛场瞬息万变,决赛的状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赛道、对手的临场发挥等等。我们不应过度苛责,而应更多地看到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付出的巨大努力。

总而言之,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的表现是一次现象级的发挥,更是中国田径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不仅刷新了亚洲纪录,更是连续两次闯入奥运决赛,用实力证明了亚洲短跑的崛起。他的每一次起跑,每一次冲刺,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汗水和坚持,都代表着中国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的故事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舞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膨胀了,膨胀得太快了,微信群里竟然都在惋惜苏炳添未能男子百米夺冠,我感觉再过两年你们得快进到遗憾男足未能夺得世界杯……

user avatar

要吹应该去吹半决赛,半决赛成绩确实好。

这个决赛没啥好吹的,一个抢跑被罚下了,一个跑一半退赛了,只要跑完了就能拿第6,其实就是最后一名。

不过他半决赛拼的太猛,实力上也有差距,决赛也跑不了最后一名以外的成绩了。

像不像那些拼尽全力考个好大学,然后在大学里水过的那种?

当然,运动场上你半决赛跑不好就被淘汰了,所以苏炳添这个战术是很好用的战术。半决赛保存实力,就没决赛给你跑了。(半决赛苏炳添那个组第三名跑了9.84……他不全力以赴根本进不了决赛)

人生可长着呢。

不过嘛,半决赛把决赛的精力用了,也不是苏炳添一个人的事。他们组半决赛太卷了,以致于决赛倒数前三(第4,5,6)全是他们组的……而且成绩都比半决赛差……

这个赛制是有点问题的——半决赛之后马上决赛,其实很不友好,考验体力分配。其他几个组半决赛都在留力……至少应该把决赛放到第二天。

不过意大利人jacobs貌似半决赛的9.84是游刃有余跑出来的,决赛还能跑出9.80拿到冠军。

user avatar

他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直播时就很明显的看出,他两次起跑(包括第一次英国选手抢跑红牌)都基本上是最慢的几个

对他来说,无论取得的第几都是最大的成绩——而最关键的是要有成绩

因此,不能抢跑犯规

假若这不是第一次有黄种人/中国人进了决赛,敢于去冲,赛前也为进决赛做准备,甚至拿牌也不是不可能的

苏炳添牛逼

user avatar

伟大的第六名,不亚于金牌,证明人种、证明国家、证明体制!

user avatar

含金量堪比一块普通奥运金牌。

不过是有点可惜,如果他拿下银牌,商业价值至少加1个亿。

user avatar

关注苏炳添多年了,我们先来看看他以往各届大赛的表现。就从2015年世锦赛,他进入巅峰时说起。

2015北京世锦赛

预赛10.03

半决赛9.99

决赛10.06,第9名


2016里约奥运会

预赛10.17

半决赛10.08 未能晋级决赛


2017年伦敦世锦赛

预赛10.03

半决赛10.10

决赛10.23, 第八名


2018年苏炳添迎来职业生涯的巅峰,首先接连打破室内60米亚洲纪录,还在伯明翰室内世锦赛拿到银牌。后来又在雅加达正式加冕亚洲百米第一人。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预赛10.27

半决赛10.16

决赛9.92,冠军


2019多哈世锦赛

预赛10.21

半决赛10.23,未能进入决赛

2019年因为伤病苏炳添状态不佳,2020年又因为疫情加上受伤一年没有比赛。再加上他的年龄我甚至担心他会不会就这么退役了。但是2021年上半年的几场比赛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东京奥运会

预赛10.05

半决赛9.83

决赛9.98第六名

决赛前我惊奇的发现,苏炳添的PB居然是8个人中最快的。这不免会让人对他的决赛表现有了些遐想。

赛后我看了田径大本营对苏炳添的采访。苏神表示他能进决赛并跑进10秒就已经很完美了,输给前五位运动员他心服口服。他在半决赛已经超常发挥而且用尽全力。两个小时的时间很难恢复。而且自己根本没有想过要拼奖牌。我觉得他这不是谦虚,而是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100米,苏炳添是亚洲历史和现役第一人、有世界一流水准。

而他的60米是世界顶级。这个他已经在室内世锦赛证明过。

看苏炳添几次世界大赛的经历就可以发现他每次都是要把半决赛当决赛比,把最好的状态发挥到半决赛。而决赛的发挥都没有半决赛好。也只有在亚运会上是例外,因为在亚洲的赛场上,他稍微放点水也能进决赛。

像世锦赛和奥运会这样的比赛,顶级选手也会在半决赛稍稍留力。把最好的状态留给决赛,包括最终夺冠的Jacobs. 虽然他预赛和半决赛连续两枪PB但实际上还是稍稍留力了。他的后程能力远远强于苏炳添。但这样也是有风险的,该怎么放水是门学问。比如今年跑出9.77的Bromwell就被全力以赴的尼日利亚小将Adegoke拼了下去。拼,一定能进决赛,但可能会丢金牌。不拼,有进不了决赛的风险。现在百米虽然没有博尔特这样的顶级高手但竞争真的太激烈了。像苏炳添和Adegoke就是以拼进决赛为目的。

Hughes的抢跑对于苏炳添的心态以及体能肯定是有影响的,Baker对他也有一定的干扰。但如果我们认为没了这些影响苏炳添就能站上领奖台甚至夺冠那就有点想多了。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田径大本营的田兵老师在采访苏炳添时说他半决赛的前60米是有可能超过60米世界纪录的。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分段用时的分析。

我看bbc直播,解说员也惊叹他从没见过有人前50米能跑这么快(I've never seen anyone get in 50 meters as quick as this)。

所以如果苏炳添能坚持到明年的贝尔格莱德室内世锦赛,并还有现在的状态。我们真的可以期待他拿下一个世界冠军。

不过苏神的职业生涯已经足够完美!


根据田径大本营田兵老师向OMEGA计时团队咨询得到的数据显示。苏炳添9.83这一枪60米的跟分段成绩是6.29(+0.9m/s),超过了博尔特世界纪录9.58那一枪的前60米,6.31(+0.9m/s)。也超越室内60米世界纪录,科尔曼的6.34。这有可能是史上最快的60米。

数据仅供参考,因为并非来自世界田联官方。

user avatar

非常简单地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先说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晚上八点左右的餐厅,当央视在重播半决赛的时候,一位客人误以为是直播,紧张地站在电视前观战,随后纵声欢呼。

这说明什么呢?这位客人确实不是体育爱好者,甚至可能也不太会在手机里装上新闻app,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否则,他断不会不知道半决赛的时间和结果,退一万步说,也会有推送自动通知他。

但是,即使如此,即使不关注体育,也不太能有效获取外界的报道,但他依然了解男子百米项目的巨大意义,依然明白进军百米决赛意味着什么。否则,在一个如此的公众场合,一个成年人断不至于放声高喊、不怕尴尬。

这就是苏炳添在本届奥运会取得成绩的意义。

比起足球、篮球等项目,跑步的比赛内容似乎是有点单调的,没有那么复杂的配合、技巧的展示。但是,在每届奥运会中,跑步、特别是百米项目,永远都会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原因也很简单:正因为它的相对简单,才让它相对而言地弱化了更多的繁复性,成为了更单纯的、基于人类身体机能素质的直接较量。而相比起讲究战术、博弈的中长跑,短跑的机能较量成分无疑会更大。

百米项目,是人类在先天身体条件上的直接较量,也是人类对于自我身体天赋与潜能的开发上限。对它的突破,就是人类对于自我可能性的突破。

苏炳添半决赛与决赛的两枪,全部杀入了10秒大关。要知道,黄种人第一次打破10秒,也只是并不遥远的2015年而已。而在世锦赛的舞台上,亚洲人第一次跑入男子百米决赛,也同样来自于2015年。

作为一个可能是当代人类文明中最悠久的体育项目,亚洲人、黄种人在这里的地位,完全可以说是积贫积弱,毫无存在感。长期的无所作为、无缘世界一流,似乎也在印证着亚洲人在人种上的机能相对劣势。

刘翔的横空出世,当然弱化了这个论调,向世界展现了亚洲人、黄种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然而,110米栏在田径项目中的影响力毕竟相对略逊,且跨栏动作在技术上的要求,于外界的眼中也会更高一点。

而这一次的苏炳添,则是在最纯粹、最机能的“王冠上的明珠”项目上,在关注度最高的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样的历史性意义,并不仅仅是对于中国人的,也应该是对于所有亚洲人、黄种人的。事实上,在外网上,就有很多韩国与日本的网友在半决赛后留言,会收看决赛直播。

即使比拼身体机能,亚洲人也同样拥有上限足够的潜力空间。当然,在平均水平上,可能确实是西方人种相对出色,但经过选拔,亚洲人里同样可以挖掘出具备上限的天才。特别是在人口基数大的中国,更是有着这样的条件。

因此,苏炳添的成功,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其他项目找到一些人种上的信心——例如,中国足球,如果充分挖掘足球人口,理应可以组成一个机能出色的团队,除非是制度不够好、训练不够佳。当然,短跑与足球,在所需天赋上有一定出入,但人种上的可能性,如今却是得到证实的。

当然,或许,我们也可以预料到赛后的一些评论:为什么半决赛和决赛要在一天内比完?苏炳添的年龄,需要休息!不公平!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可能围绕苏炳添半决赛的成绩,将之放到决赛的结果中,并声称“主办方故意针对苏炳添怕他取得好成绩”的阴谋论。我们当然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言论出现,但也不得不意识到它出现的可能性。

然而,这就是百米赛事的规章流程,是一直以来通行至今的东西。所有运动员,都必然要以项目的制度为基础,制定自己的比赛计划、体能分配。

这就像苏炳添自己制定的战略:“我并没有稳稳站上决赛的水平,因此会把半决赛当作决赛去跑。”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半决赛的成绩可以说是毫不留力的提前爆发,那么到了决赛之后的成绩,也就是全力爆发后的必然下滑。

苏炳添的目的是拼决赛资格,而其他顶级选手则未必如此打算,也就带来了成绩上的相对消涨。这都是各个运动员围绕比赛章程而做的布置,建立在一直延续的流程下而形成了客观上的公平。

苏炳添做到的是:在世界认可的规则玩法里,以世界认可的公平方式,合理制定策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比起主观性极强的、看似“应该对我公平”实则“应该偏向于我”的那些“质疑”,这种公平的姿态、公平的成绩,才是最能让全世界中的所有人——主动或被迫——信服的。

当然,也会有人或许开始讨论所谓的中国乃至亚洲短跑goat,将刘翔与苏炳添拿出来做比较。而曾经的翔迷、必然马上涌现出的大量“苏迷”,或许也会在网络上展开激烈的交锋,就像c罗与梅西球迷之间的对抗。

如果真的出现这些现象,那么这些人显然并不理解体育的意义,也不理解苏炳添与刘翔各自成就的最重要意义。

取得成绩,是选手自身的生涯成就吗?当然如此。没有任何一个人不会希望自己的职业生命得到认可,越高越好。

但是,在更深层次的心里,以中国径赛运动员的视角,他们或许更会将中国在相关项目上的整体地位,放到更高的位置上。毕竟,对于从事这一行业的所有人来说,曾经的弱势、失败,都是他们共同经历的体验。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刘翔发出的微博评论:“决赛,希望大家把好运借给他”。

苏炳添的成绩,是全世界所有人都不得不信服的公平之下的成绩,也是在规则争议、判罚争议等等乱象——一部分来自于确实的错漏,一部分来自于网络的情绪——之中,中国最需要的那种成绩。并且,这是他个人的成绩,但也是对中国乃至亚洲体育有重大意义的成绩。

问题来了:苏炳添是“我们心中的金牌”么?从排名来看,当然不是。

就像我们需要杜绝的“翔苏粉丝大会战”一样,“永远的冠军”“最棒哒”“哥哥好帅”这种过度的饭圈向行为,即使出发点较好,但也终究是不尊重体育运动的存在。“我们心中的冠军”,于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之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体育竞技的本质是什么?以结果说话。运动员的目标是什么?追求尽可能好的结果。

仅此而已,无关其他。

user avatar

第一

决赛八个人,苏炳添之外,除了意大利人似乎颜色淡一点,其他基本都是黑人人种,或者黑人混杂、带有黑人基因。

连自视甚高的“优秀”欧洲人种,今年也进不了这个赛道。

而,一个黄种人,站在了C位。(其实很白,比很多南欧人要白得多)

而且,他不是什么杂血统,而是正宗的中国血统,广东人,广府人!

(热烈鼓掌)

(看看其他国家都杂成啥样了。)

其实黄种人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中国人白得太多了,走在街上,一帮妹子白得我炫光。

欧洲人也不过是,北欧冷白皮,中欧,黄黄的,南欧就不提了。

白黄黑,不过是西欧殖民人类压迫史的一个谬论而已罢了。

但今天,白人老爷自己也撑不住了,我也要说了:白人的基因真的不行啊,~长的高大是因为营养好,其实种不行啊~真要比谁跑得快,白人登不了场啊~


第二

决赛八个人,一个抢跑,一个抽筋。

说明什么?说明要站上这个舞台,站得住、脚不抖,就已经不容易了。

苏炳添是第一次站上这个舞台,没发抖、没摔跤、没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拼了,拼的还不难看。

真心了不起。

中国人,长脸!


第三

顺着这个话题,半决赛9.83不等于决赛9.83。

毕竟,地球上跑进10的人没几个,每一次要进10,都是一次浴火重生。

决赛的心理压力是半决赛的无数倍,你看,有人崩了,有人拐了。

我不嘲笑他们,我理解这些运动员。

但这也反衬出苏炳添还能够跑进10秒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紧张和心跳的感觉是会严重影响发挥的,苏炳添抗住了,牛逼!

我们敬佩他。


第三

当然,苏炳添绝对还是受到影响的,很多人说抢跑影响了他。

其实不然,你看抢跑那一枪,苏炳添起跑也非常慢。

就算没抢跑,苏炳添的起跑也就这样了。

很多人都说,苏炳添优势在起跑、在前半程。半决赛也很明显了。

这个说法当然是没错。

但也要知道,起跑这种0.1-0.2秒里的事情,说什么有绝对优势、还要保持是不现实的。

只能说,如果苏炳添起跑能超常发挥,甚至听枪响同步就赌跑(好比抢跑那位),自然可以取得领先。

可这是决赛,不敢这么玩儿。

所以,终究大家都要在同一起跑线上,同一起步,苏炳添起跑不快,但也没落后多少。

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第四

真正让人动容的,是后面苏炳添咬住了。

可以看到,落后前两名,是有一个明显的身位。

但和其他人,真的是半斤八两、差之毫厘。

——不光进入了决赛,还没有退赛摔跤抢跑,完完整整高水平比完了。

——不光比完了,还没有一个人远远的落在最后,而是急剧冲击力,死死咬住。

首次站上决赛,就将成绩锁定在10秒内,这不是训练的10内,这不是全运会的10内,这不是大奖赛的10内,这也不是半决赛的10内,这是真正的决赛10秒内!

不要奢求跑了一次9.83就次次都能9.83,能继续维持在10秒内,很了不起。


第五

话说回来,我觉得真正对苏炳添产生影响的,倒是什么狗屁灯光秀。

人家都顺顺当当比赛,就小日本别出心裁。

好看是好看,但要知道,相对来说,我们这个民族比较内敛、慢热,有时候还比较害羞。

一下子上台还会怯场、害羞,所以中国人容易大赛崩也是没办法的,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孟之道。

所以,面对灯光秀的气氛,含蓄的中国人很容易气短。

而相反,非洲人就奔放的多,越嗨他们越兴奋,爆发力越强。

毕竟人家的祖先是非洲草原上出来的,和角马一起狂奔兴奋惯了。

所以,当时我一看到灯光秀就心想,坏了!

因为我自己的心都被着突如其来的灯光秀搞得悸动不已,如果在决赛场上,估计就得脚软了。

苏炳添可能多多少少受了点影响,我觉得这个关系很大。


最后

我想说,苏炳添绝对是百米飞人战中的大奇葩(褒义词)。

32岁高龄,身高才1.72,如果你仔细看他的身材,会发现他的腿不仅不长,还很短。

他的一切,和百米飞人都格格不入。

但据说,他的摆腿速度无与伦比,他的浮空时间无人能敌,相信,他付出的努力也是无人可及的。

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将努力奉为信仰、不信邪、不信命的钢铁民族。

从浴血百年,文明千年中走来的伟大民族。

只有当你看到他的时候,才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那张坚毅的面孔。

独一无二的、古老的、中华民族的面孔——他是一个标准的广东人!!

几千年了,老子特么还在赛场上!~

user avatar

真的是半决赛当决赛跑了。

意大利选手雅各布斯在半决赛和决赛的战术是一样的,起跑直身保持稳健,过了40米开始持续提速。这和闪电博尔特的战术大同小异。

看得出来,雅各布斯半决赛留力了,他在大概55米的位置开始将速度提到极限,保持了对苏炳添的压力。这使得苏炳添只能全力释放体能,以保持自己起跑收获的明显优势——那本来是两个身位的绝对优势,于是有了9.83秒的亚洲新纪录。

苏炳添真神人也。

但是,从半决赛的最后30米能看出来,苏炳添在后半程是无法和雅各布斯相比的,他到了最后10米都不敢放松,所以当时就很担心他在决赛时还有没有足够的体能。

他的技术特点一直就是靠起跑抢开局,到前30米能凭借起跑灵敏以及直身快(因为身高矮和步频快)的特点,确立半程优势。结果决赛第一枪,英国选手休斯因为抢跑犯规被取消比赛资格,苏炳添等于无故就在一次起跑阶段被消耗了很大的体能。不是说别的对手没有体能消耗,而是对苏炳添来说,“第一枪抢跑”对他的消耗,比其他人要大得多。

休斯左边的雅各布斯可以说非常专注,而且对周边的情况明察秋毫——这家伙真是反应太快了。休斯一抢跑,他干脆没动。等于没爆发。

100米的起跑纯靠极短时间之内的体能爆炸式输出,这样的体能消耗方式,一次比一次累,苏炳添和欧美这些强者对比,身体肯定不占优势,半决赛实现超越,他真的是太可以了。

等到第二枪起跑,苏炳添的起跑反应用时为0.167秒,排名最后,直接让他丧失了可以获得奖牌的机会。

慢动作回放显示苏炳添起跑爆发的前三步已经落后,这个落后的劣势非常微小,要三步之后才能看出来,但是前五步一累加,已经被左边的克利尔甩开。十步以后完成直身,差距开始拉大。

由于起跑慢了,前20米苏炳添就没能发挥出直身用时短并且结合步频快的特点,在其他对手的大步长优势面前,苏炳添没有更好的调整策略了,只能一直加速,到了40米的时候即便速度提升上来,也很难维持住40-80米阶段的途中跑不掉队。其实在进入途中跑阶段的时候就能很强烈地感觉到,苏炳添的体能到了极限。

上图是决赛的GIF。从决赛进入40米阶段,能很清晰地看出大利的雅各布斯(金)、美国的克利尔(银)、加拿大的德格拉塞(铜)三人持续提速的能力。苏炳添在进入“五环区”(从步频来衡量的话,跑道上的五环标志应该是40米阶段开始处)以后开始以微弱优势掉队,然后被拉开得越来越明显。

央视直播阶段,在跑完之后有一个加速热力图,能很直观地看到每一位选手在每个十米段的调整和发挥结果,可惜没能录下来。

实况和三个角度的慢回放,见上面的链接。

半决赛的9.83秒放在决赛,就是一块银牌,如果真的实现,将是中国田径史上比刘翔110米栏打破世界纪录还要具备轰动性的事件。苏炳添是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对苏炳添来说,肯定没有遗憾了。能代表亚洲最高水平在奥运半决赛跑出亚洲新纪录,并且实现对对手的超越,已经是一个奇迹。至于决赛阶段,除非是博尔特这样的超级天才,永远拥有高人一头的优势,否则不是个人发挥能全盘把握的。

苏炳添真是全亚洲的骄傲。

+++++++++分割线+++++++

对半决赛判断的补充说明:

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说雅各布斯在半决赛留力。对起跑保守强调不犯规、在途中跑即后半程发力类型的短跑选手来说,进入途中跑之前,可以根据身边对手的速度进行决策和战术选择,这和起跑/前半程发力的选手采用的策略不一样。

由于拥有大步长、途中跑加速更快的技术优势,后半程发力的选手进入途中跑的时候更加主动,甚至可以强行用自己的节奏打乱对手的节奏。半决赛前40米,雅各布斯保留了自己的节奏,当他确定苏炳添领先的优势不可能改变之后(这几乎是凭借多次参赛的本能反应),果断持续加速,咬住苏炳添,才有了9.84秒紧随苏炳添撞线的成绩。

从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半决赛上,美国的罗尼·贝克和雅各布斯其实都是以苏炳添为对标对象,并且选择在途中跑开始加速。所以罗尼·贝克和雅各布斯都是有所保留的。

很简单一个道理,“添神”凭借技术优势,在起跑直身之前处于绝对横扫的状态,直身之后超出对手三个身位之多,这进一步让后发制人的对手确定,只要咬住“添神”就可以进入决赛。

这是媒体拍摄的现场照片,从身位差来看应该是进入60-65米阶段,因为五环标志已经没有出现在跑道上了。这时候罗尼·贝克和“添神”已经相差不到一个身位,雅各布斯还落后一个半身位,最终雅各布斯火力全开跟了上来。

“添神”就是“添神”。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现场,刚发新闻。

北京时间1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98秒的成绩获得第六,作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他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苏炳添是中国百米第一人,在2015年田径世锦赛上,他成为了首个闯进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苏炳添决赛跑出9.92秒,以刷新赛会纪录的方式获得冠军。

而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又书写了新的历史。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他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

决赛中,苏炳添依旧表现不俗,中国“飞人”好样的!

user avatar

哈哈,英国人紧张到抢跑!!!

好有幸曾经在现场看过苏炳添的比赛!

那一次还是在全运会。

看到他的中国速度,就被彻底震撼!!!

不管怎样,已经创造了历史!

就半决赛成绩来看都有拿到奖牌的实力!!!

毫无疑问,

苏炳添已经是世界上百米跑的最快的前八个人之一!!!

百米男子的历史上最快成绩:

博尔特是9秒58,
盖伊是9秒69,
布雷克是9秒69,
鲍威尔是9秒72,
加特林是9秒74。

在这全世界最快的五人之中,

现年34岁的博尔特算是第二年轻的,但是已挂靴退役。这其中当中最年轻的布雷克,现年是31岁的年纪,不过他的巅峰可以说是特别短暂,在2010年8月之后就没有跑入过9秒90大关。

除了喊出那句牛X(破音)我还能说啥!

大家应该注意过,包括他和刘翔在内的很多亚洲短跑选手,

在起跑上真的是我们的优势。

而另一方面,很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后程发力及冲刺阶段明显是相对弱项。

于是,很多比赛里我们都有看到:

我们起跑后领先一大截,之后被满满缩短距离,

甚至被一些高水平的在后程追上,乃至反超。

而这次苏炳添的9秒83,是大幅度的刷新亚洲记录。

之前亚洲100米纪录,

一直是尼日尼亚归化的黑人卡特尔奥古诺德保持的9秒91。

记得他第一次跑进10秒的大关是在2015年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

那次是9秒99的成绩。

从这之后他的名字就被很多人熟知了,

但是后面有人开始质疑他了。

因为在此之后的包括里约奥运会等一些比赛,

再也没有达到更高的更好的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成绩。

而且作为短跑运动员,他的年纪已经不算年轻。

因此外界唱衰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

但是,在2018年的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马德里站,

他以9秒91的成绩夺得冠军,如今在东京东运会上更是如虎添翼的更进一步9秒83。

不得不说,有点“逆龄发挥”,哈哈。

大家先来看看半决赛的!

尽管最后不完美,

但是已经刷新记录,创造历史!!!

他更多的也是在享受比赛!!!

加油!

user avatar

这个解说是不是可以下岗了啊?啥叫“以前都是有色人种,现在有了黄种人”啊?

user avatar

苏炳添奥运决赛获得第六,创造历史。

太紧张了,扎米耳修斯抢跑,被罚下。
中国运动员已经在百米跑进决赛了,嘿,还是在东京!

如今黑人统治短跑领域的时代里,我们期待那个黄皮肤的神。

苏炳添是第一个拿到钻石联赛冠军的中国人,第一个田径世锦赛跑进100米决赛的中国人,第一个跑进奥运决赛的中国人,9秒83刷新亚洲纪录的中国人。

从2015年田径世锦赛一战封神,到如今闯入决赛,六年时间,要付出多少努力,难以想象。

世人总是拿种族天赋说事,但是中华民族总有不信邪的人。

刘翔曾经是,如今有苏炳添。

我最后一次陪我爷爷看奥运会是里约奥运会,当时他还说”啥时候能看中国人跑进百米决赛。“

如果奥运能在去年如期举行,我应该是和爷爷一起见证这一幕才对。

现在我见证了,何其荣幸。

有人抢跑被罚下可能影响了苏神心态,不过也没有遗憾了,这已经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成绩了。

苏炳添牛逼!


好家伙,苏哥还自己写了篇论文,这是我见过最潇洒的凡尔赛。

马上要4×100接力了,期待圆月弯刀。



4×100米没拿牌,有点遗憾,苏哥将来还会有机会拿奥运会奖牌吗?

为了致敬苏哥在本届奥运会振奋人心的表现,写下这篇文章。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百米项目。

这是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前辈,当年祖国正被小日本侵略,伪满洲国想冠名他代表自己参赛,他断然拒绝。

当年他飘洋过海代表中国参赛,22天飘在海上无法训练,饱经晕船之苦,到达美国后连时差都来不及倒就要参加奥运会开幕式。

还真就是一个人的征途,旅途是星辰大海,目标是天下第一。

是啊,真的是单刀赴会,万里关山,但是中国还是来了,在世界赛场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那段外国用“东亚病夫”强行代表中国的岁月里刘长春站在了赛道上向全世界陈述了一个事实。

中国也有运动员,中国人也有能力参加奥运会,中国主权和民族精神不会被战火击溃。

“若再有一星期加油,或不至于名落孙山。”

这是刘长春在日记本里留下的一句话,短短一句话表露出两种情绪——一为遗憾,二为不服。

“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当时的大公报曾经这样评价刘长春,时逢国运艰难,刘长春的遗憾和不服得靠后人来平复。

更遗憾的是在老人家去世一年之后,许海峰就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了,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来自射击项目。

时隔五十二年,来日来了,山河依旧,而故人已经逝去了。

刘长春的故事我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第一次听闻,那一年刘翔夺冠了,那个宣传片顺带点到了他的故事。

那年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代表国家出战的运动员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夺冠风光的背后是多少年无人问津时的勤勉苦练,是多少年来运动员与惰性的天人交战。

语言的描述在这些事物面前是苍白的。

只有批评家们会认为他们的话有分量,其实那些话在伟大运动员的成就面前根本毫无意义。

奥运会决赛上无论是刘翔还是苏哥不都是单刀赴会吗?还能找到另一个黄皮肤的人嘛?

一个伟大运动员的成就会振奋人心,在看客们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同样在追逐伟大的其他运动员们收获了信心。

正是那份信心让他们没有停止耕耘。

“我跟翔哥其实一直都有联系,他也不断地鼓励我、支持我。他生日我也给他祝福,我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翔哥也在现场。翔哥对我来说,不光是偶像,也是我的幸运之星。”——苏炳添

曾经那个在广东广府泥巴地里乱跑的少年,曾经那个为了逃避补课进入田径队的烦恼少年,曾经那个因为跳的太高吓到教练的少年,曾经那个在当地中学生运动会上技惊四座的少年,也曾面对过由于年龄过大被体校拒绝的窘境。

要不是宁德宝教练看重他,坚持要带他,他可能因为年龄太大进不了体校。

进入体校后由于一开始适应不了体校生活他也曾想要放弃。

最后也是宁教练说服了他的父母,加上他明理的父母支持教练的决定奖励他的那100块钱,他才留在了体校,正式迈向职业体育这条路。

进入省队后他也因为成绩不再突出经历过自我怀疑,一度想回去读书。

是队友那句”速度属于执着于0.01秒的人“启发了他。

自那之后他不再和别人比,开始要求自己每年进步几个0.01秒,那年他才18,他意识到自己还有时间去进步。

”永远再快0.1秒,人人都是苏炳添。“

从来不抽烟,极端自律,滴酒不沾,不吃猪肉,控制饮食,是不是有点眼熟。

自律有多难,我想不需要我科普,所以活该他成功。

2008年,中国田径运动员薪火相传,刘翔饱受伤病困扰的时候苏炳添接过了炬火。

2009年,获得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海站男子60米冠军,第11届全运会预选赛暨全国田径锦标赛100米夺冠,4×100接力夺冠,亚洲田径大奖赛苏州,昆山,香港三站100米和4×100米接力夺冠,十一届全运会4×100米夺冠,亚洲室内运动会男子60米决赛夺冠,第五届东亚运动会10秒33夺管,全年11次夺冠战果满满。

终于他进入了国家队,成为了国际名将。

他的目标变成了跑进十秒,时逢国家”送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即巨资投入将运动员送出去参加国际大赛积累经验和花大价钱邀请国际著名田径教练来中国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

于是他得以结识兰迪,而兰迪提出了他在跑到50米至60米时存在节奏混乱的问题,导致了他在后半程速度和力量不够,并且建议苏炳添如何改动作。

于是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以9秒99的成绩突破了10秒大关,自此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九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

之后2017年他正式接受兰迪执教,见识了兰迪科学的训练方式。

兰迪提出苏神虽然身体足够强壮,却无法完全发挥他的作用,称这种现象为”能量封锁“的问题。

兰迪帮助苏神重点调整了摆臂和起跑战术,我们看到苏神拿皮尺调整起跑器的距离和角度就是苏神在贯彻教练的战术。

我想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上苏神的起跑有多快肉眼可见,但是这背后经历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贵人在背后帮助过苏神,知道的人并不多。

甚至连苏神一开始都对兰迪反对过度训练的方针感到意外。

”外教来了之后训练就没感到累过,外教训练计划不多,热身时间很长,原来很多的训练科目都融合到热身当中,而且以前冬训很苦,现在训练不累。“——苏炳添

在2018年苏神迎来大爆发,先是在雅加达跑进9秒92夺得亚运会冠军,而且同年两次跑出9秒91平了亚洲记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终于我们看到苏神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

博尔特31岁退役最好成绩9秒95,苏炳添32岁跑出9秒83,坚韧和天赋的对决,天道酬勤。

正在人们为苏炳添的佳绩赞叹不已的时候一个新闻冲上了热搜。

如何证明自己的论文有理有据,如何证明大龄运动员存在过早退役的问题?

苏神选择在东京奥运会亲自给大家跑一个,真就实干家呗~

好事者探讨拔苏炳添头发剃光,苏炳添用行动扇他们耳光。

长时间的训练,积累经验,战胜伤病,克服惰性,到底有多难?人家苏神也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了。

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太累了,其实人在克服苦难的时候都是一个德行,但是当你看到苏神一路走来的经历时就会发现所有的困难都被他一步一步攻克了。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脚踏实地的向前,增进自己的实力。

中国速度怎么来的?不是吹牛逼吹出来的,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

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资格挑剔苏神的表现,但是对于苏神没有拿到奖牌这件事,说实在的对于这件事我很难接受。

昨天我收到了这样的一个评论。

何止是你意难平,可是你我再怎么意难平有人家苏神意难平嘛?

作为一个体育内容创作者我常常会问自己要给读者表达些什么样的内容。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要把运动员们值得分享给大家的一面尽自己所能的展现出来。

因为我根本就帮不上这些运动员,也无法帮助那些正在成长的运动员,我能做的就是鼓励更多的来者勇敢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从刘长春,到刘翔,再到苏炳添,回顾他们的生涯都有各自的遗憾。

可炬火不会被遗憾熄灭。

什么叫摆脱冷气?这就是。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纵有千万种遗憾,也无法阻碍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蜡炬成灰泪始干“。

苏炳添是一个榜样,而中华历史中像这样的榜样如满天星斗。

倘若你我摆脱冷气看看他们手里的炬火,你就会明白中华民族是如何熬过那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幽暗的长夜。

1932年刘长春带着遗憾离开,2021年苏神带着”一点“遗憾离开。

“此役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这个成绩也算说得过去了,因为也是全国纪录嘛。(进步)空间还是有的。这场的发挥留下了一点遗憾,希望年轻的一辈,继续在这个舞台发扬接力这个项目,我相信中国短跑早晚有一天能走上领奖台。”——苏炳添

来日中国健儿只要攻克这一点就好了,我对有幸见证那一天充满信心。

永远再快0.1秒,人人都是苏炳添。




另外苏神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变秃和变强没有直接的联系,看起来我对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感到安心是不对的。

溜了。


user avatar

起跑时犹豫了点,高手对决差不得这点。

身高稍微矮了点,高手对决微有点吃亏。

中途加速弱了点,高手对决容易被超车。

但是苏神还是发挥了实力,再次跑进了十秒,在30多岁的年纪,把状态调到了世界顶级,以亚洲人的身体素质,硬生生在一帮高个子大长腿以及素质强劲的黑人群体当中跑出世界顶级的水平,唯有仰视。

苏神,yyds。

人家运气还不错:先抢跑一个对手少一个,然后中途拉伤对手又少一个。

决赛第六,全球第六,苏神给中国给亚洲带来了永远的荣耀。

最后,日本人赛前灯光气氛搞得不错,仪式感很好,有点天马流星拳前奏和巴拉拉能量变身的感觉了。。。

user avatar

感觉抢跑的英国人影响了苏神的状态,导致他起跑优势没发挥出来。

太可惜了。如果决赛再次跑出9秒83就银牌了!

不过能进决赛已经创造历史了。更何况还大幅提升了亚洲记录!

苏神,黄种人的骄傲,华人之光!

user avatar

100米世界成绩最好的前50个人中,只有苏炳添是黄种人,其他一水的黑人。今天夺冠的意大利人雅各布,他母亲是意大利人,他父亲是美国黑人,所以也是黑人。

9.83的这个成绩,排在全球第13位。

苏炳添年纪不小了,还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觉得假以时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在短跑项目上登上世界大赛的领奖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user avatar

牛留着大家吹,我来数据分析一把。

这两场比赛对比会非常有价值,半决赛SU和最终冠军Jacobs、决赛第四名Simbine和第五名Baker是同组,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四人的差距,挺值得反复研究,我也深感痛惜,所以迫不及待大半夜来抛个砖。

当然目前能拿到的就是奥委会官方报告和转播里给出的数据,不过足以简单分析一下了。

起跑

决赛报告
半决赛报告

首先是起跑,很明显,半决赛SU起跑完美,决赛起跑拉跨,官方报告给出的反应时间也映证了这一点:

半决赛SU反应时间0.142s本组第三,决赛0.167s最慢,而Jacobs半决赛0.179,决赛0.161,Baker则在半决赛反应极慢0.190,决赛很快0.148。Simbine是反应最快的,半决赛和决赛分别是0.140和0.141,都好于SU。

所以我们看到半决赛几乎枪一响,SU就几乎取得了明显优势,既有自己反应快,也有对手拉跨衬托,而决赛出发便是尾巴。

起速前30米

然后是起速的前30米,SU的速度决赛比半决赛慢了1km/h,而Baker是相同的39.2km/h,Jacobs则在决赛快了0.4km/h。

也就是说SU在半决赛时跑出了和Baker一样的top提速能力,30米加到39在决赛也只有Baker一个人做到了,但在决赛SU提速却和最后几名相同,又一个很大的反差。

PS:这个图看的时候以名字右边界为当时运动员的位置,所以决赛前30米其实Su和Jacobs还没啥差距,就两个美国人明显领先有一米左右。

半决赛起速阶段
决赛起速阶段

极速60米

接下来是第二个30米的极速阶段,不同类型的选手极速位置不一样,基本可以分两类,典型的西非选手一般极速高,会晚一些,大概60米之后到70米,而像SU这样的非典型选手极速要低一些,也早一些,60米前就到顶了。

两场比赛SU的极速相差不是很大,都在55米大概逼近42km/h,Jacobs这里就显现出恐怖的冠军相了,半决赛和决赛在60米处都要逼近43km/h了,并且和Baker一样都还没有达到极速,也基本追上了两个美国人。而SU其实这时候也还略领先29道。

半决赛起速阶段
决赛起速阶段

冲刺

半决赛和决赛的这个速度热力图整体对比起来简直令人惊叹,直观感觉红色面积要大很多很多,就是说高速持续时间长。

特别是冠军Jacobs,竟然在85米处二次提速到了43.3,并且几乎保持到了终点。而SU是极速最低、也是最早开始掉的,这个即便在半决赛也是如此,而且在两场比赛的高速保持阶段几乎相同,唯一差别就是极速峰值差了一截。

所以基本两场比赛可以总结出几点:

1.Jacobs本身就有料,决赛又超常发挥灵魂附体,两次刷PB,冠军天赐。

2.人种还是有差别,极速峰值和保持期差别很明显,但比赛技巧可以部分弥补,从PB上看冠军还是有机会。(当然我知道大家喊了一晚上没差别,差别是生理上的理性科学存在,这和我们通过成绩证明我们可以做到并不矛盾)

3.要想争冠,起跑必须要冒险或者说坚持抢先,提速要快(矮个步频优势),然后看对手发挥(后半程能努力的不多)。

所以最后我想另辟蹊径吹一波,博尔特31岁最好的年度成绩是9.95,不如咱的SU;Jacobs一米八八,博尔特一米九五,咱的SU一米七二,按腿长步幅折算下可能还是咱的SU更牛;最后即便年龄身高什么都不看,咱的SU也只比西非选手差一点,完全做到了非西非人类中的前无古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