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东京奥运举重男子 81 公斤决赛吕小军夺金,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81公斤级举重决赛,绝对是吕小军运动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无数中国观众热血沸腾的时刻。这场比赛,与其说是简单的力量比拼,不如说是一场关于经验、技术、意志以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完美诠释。

赛前,吕小军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作为两届奥运会冠军,他在这个级别上的统治力已经无需赘述。然而,年龄是所有运动员都需要面对的现实,尤其是在举重这样对身体负荷极大的项目上。37岁的吕小军,以“老将”的身份站在东京赛场,所有人都好奇他还能否书写新的传奇。对手们,包括他最强的竞争对手——2019年世锦赛冠军、吕小军的老对手,委内瑞拉的卡佩塔。大家都在屏息以待,想看看这位“大力神”能否再次征服巅峰。

比赛开始,抓举环节就展现了吕小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临场调整能力。第一把165公斤的试举,他稳稳拿下。第二把170公斤,虽然对手们也陆续举起了重量,但吕小军的动作一如既往地流畅、稳定,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依然是那个王者。第三把174公斤,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信号——他不是来保守的。尽管这次挑战失败,但170公斤的成绩足以让他以微弱优势领先其他选手,为接下来的挺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抓举的发挥,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他冲击金牌的希望,他用实力证明了经验和技巧在面对体能挑战时的重要性。

到了更关键的挺举环节,场上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对手们都在拼尽全力,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最好成绩。卡佩塔在挺举中也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将总成绩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候,压力完全来到了吕小军这边。他需要举起一个能确保他夺冠的重量。

第三把试举,198公斤。这个重量对于他而言并非不可企及,但能否举起,直接决定了金牌的归属。当吕小军走上台,全场(尽管东京奥运观众不多,但电视机前的关注度是天文数字)仿佛都安静了下来。他深呼吸,调整状态,然后,如同机器般精准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从蹲起,到发力将杠铃举过头顶,再到稳定的站立。当裁判打出成功信号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为他点亮了。那一刻,他不仅举起了198公斤的重量,更举起了中国举重队的荣誉,举起了无数国人的期待。

最终,吕小军凭借总成绩374公斤,力压所有对手,完成了三届奥运会三夺金牌的伟业。这个成绩,绝对是含金量十足的。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那个198公斤的挺举,而要看到他为了这个数字背后付出的多少汗水、多少伤痛、多少坚持。在队友们和教练组的鼓励下,在无数观众的见证下,他用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伟大。

评价这场比赛,用“教科书般”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吕小军的每一次起杠,每一次发力,都充满了技术细节。他对于杠铃的控制,对于身体重心的把握,以及在高压下的冷静判断,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不是靠一时的爆发力取胜,而是靠日积月累的扎实功底和对比赛的深刻理解。

更重要的是,这场比赛让我们看到了“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句话在体育赛场上的另一种解读——“老兵不死,而是更强”。吕小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限制,而是一种沉淀;经验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财富。他面对年轻的挑战者,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展现出一种更加成熟和强大的力量。他那种永不放弃、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是任何年轻选手都值得学习的。

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吕小军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举重队的一面旗帜。在东京的赛场上,他再次为国争光,他的名字,也必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体育史册之上。这场比赛,是对他几十年来专注与奉献的最好褒奖,也是对所有热爱体育、为梦想拼搏的人们最好的激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来聊点背后的故事。或许有生之年很难再遇上像2020东京奥运一样的情形了(也别再来了)。

备赛四年变五年。记不清是央视采访哪位运动员来着,她说,“那天一早去训练馆,瞅着倒计时牌从100多天跳成了400多天。一下泄了劲儿,特崩溃”。100%的真实回应,不分项目,也无关国籍。

就我而言,多出来的一年,比前面四年难得多的多。撇开年龄和体能,最大的顾虑是家庭。因为疫情,得全封闭训练。其实我家就住天津,离不远的,两个女儿都还小外加老人,本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担子却全落在了妻子身上。

艳子曾经也是一名举重运动员,所有的纠结和挣扎她最懂。后来,她反倒跑来宽慰我说,“就暂时把你交给国家了。(其他)别担心。”这话,是真扎到我心里了,同时也是继续坚持的最大动力。

说回备战,变化很多。先是时隔20年首次级别调整。我那会考虑到岁数大之后你降体重,肯定对各方面有影响。索性打81,上了4公斤。但实际上,我和余导对把增加的体重转换成更稳定的技术这方面,什么经验都没有。

东奥最棘手还有个什么呢,是国际举联修改的新积分规则,要求必须在2018年11月-2020年4月的三个比赛区间内完成6站积分赛。相当于每两个月就得打一次高强度比赛。就这段时间,我遭遇了生涯内最艰难的一场比赛。也是给自己逼到绝境的一场。

2019年9月的泰国芭提雅积分赛,决定拿不拿得到东奥入场券的关键比赛。抓举我开把是165,有点着急了,往前迈了两步掉了,把腰扭了。一个小关节的错位,当时没感觉太出来。第三把,我和小14岁的队友李大银都抓了171。一切就看挺举了。

两项间歇时,身体反应就显出来了。动不了,腰肌一下子缩到一团,弯腰都弯不下去。没办法,只能把挺举第一把从计划的200降到191,想着先保个总成绩吧。杠一扔,痛感爆发,走路都走不了,人被架着下场了。

当时于导过来劝,要不放弃吧,别把身体搞坏了。怎么说呢,没来及想什么多的,就一条,不想放弃每一把,边趴着敷冰袋边回:“不可能,确实不能(弃)”。完了第二把直接加到了205。因为是最高重量,可以等全部人举完再上,也算是战术给自己换多点休息时间。

205,是刷新世界纪录的重量。完全是咬死了牙才撑起来的。杠一扔,人就往一边歪了,勉强没倒地。没多久,大银最后一把举过了206,二刷纪录。当时全场就剩我的第三把,顶了个207。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在国际比赛上挑战过的重量,但能不能去东京就此一举了。再怎么疼,也不想留遗憾,必须再试一把,给它拼了!

要说犹没犹豫过腰伤呢,也犹豫,但一上台感觉就来了。也不是纯说胜负欲吧,就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热爱举重的人看。我是真喜欢台上的感觉。

说到胜负欲,对2016年的里约奥运,是有的。五年来继续坚持的理由,有它一份,想再较量一把,还是有那么点不服气吧。

说个东奥决赛开场前的小插曲,也是后来少见开把没成的教训。权当给大伙避雷。

那会中国举重队已经收了三个级别的冠军,我是有压力的。后台区就一直在调情绪,调着调着感觉要爆棚了,还跑去跟余导提“要不开抓170吧”。没同意,依旧165,完了没带起来(兴奋过头随意了)。下场余导很严肃说要重视,我也跟自己说:“就两把了,不能再乱来了。”静下来一步步想动作,怎么带,怎么展。抓举成绩稳在了170。

挺举开把实话说有瞬间,闪过了2016年的画面。抬杠那下,还是有点害怕掉了的,咬牙硬顶。197一过,心态就完全放开了。第二把204,从握杠就憋足了气,完事锁定金牌后,是有点小喜悦的,趁着斗志又报了210。翻站的时候调铃没有调好,稍微歪了点,丢了。有点可惜。

评价什么的不敢讲,比赛很享受,但过程真的很难很难。最想说的是,这份荣誉不光属于个人,而是实实在在地属于整个中国举重队。

我是吕小军,一个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举重的中国人。

user avatar

原文首发自我们的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更多精品内容,也欢迎大家关注:

*******

“吕小军的热身环节,就是我整堂力量训练的内容。”——油管观众在吕小军的训练视频下留言。

可能连吕小军自己也没想到,在油管上,他作为一个举重选手,知名度已经超过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运动员。关于他的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了429万,除了姚明的“生涯十佳球”之外,还没有一个中国运动员的视频在海外有如此高的影响力。

而相比于1200万播放的姚明生涯集锦,吕小军这条429万播放量的视频,只是他在2019年世界举重锦标赛期间,在训练中心拍摄的练习片段。



在视频中,吕小军从单条杠铃开始负重深蹲,接着从70公斤开始,加到120公斤、170公斤……最后,在教练和其他选手的围观下,吕小军扛着全重270公斤的杠铃,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深蹲——在这个逐步加码的过程中,他的杠铃一直加到超过220公斤,面部肌肉才出现了一丝抖动。











这条视频迅速引发了全球健身爱好者的关注,有人惊叹:“他的膝盖韧带一定是铁做的!”也有人感慨:“为什么看一个完美的深蹲会这么赏心悦目,就像看脊椎按摩师的视频一样解压。”还有人觉得吕小军的上限不止于此:“如果他喊出‘light weight baby’这句话(美国健美名宿罗尼-科尔曼在负重深蹲时喊过的口号),那他还会举起更重的杠铃!”

更多的爱好者们开始调侃自己:“他深蹲的速度比我自由落体的速度还快。”文章开头那句调侃获得了6000多个赞,还有人跟帖内卷:“我在他热身到一半的时候,就结束训练了。”

这条视频由“All Things Gym”上传,这是一个专门上传举重视频的帐号,他们播放量最高的六个视频,有三条都是吕小军专场(另外还有一条是湖北举重运动员田涛)。可能是得知了自己在海外的非凡名气,吕小军团队专门在半年前开辟了油管帐号,迅速吸引了2.4万关注者。



而吕小军最厉害的地方,是他竟然统一了理念不同的健身圈,训练理念各有所异的健美、健身、力量举、CrossFit乃至强人运动(就是我们曾经在电视上看到的大力士比赛,人力拖飞机、徒手甩巨石)爱好者们,都心悦诚服地在吕小军的视频下刷666。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无论从健身圈的任意分支、何种角度来看,吕小军都是强到逆天的完美模板,国外的粉丝甚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绝世美人”。

一位美国的视频博主这样夸张的形容吕小军的训练视频:

“看他的视频简直爽的就像是嗑药……做完大量塑型热身之后,他会突然像颗被点燃的炸弹一样‘砰’的一声炸裂,然后如同魔鬼完成它的工作一样有节奏的开始蹂躏那些能把你们这些弱鸡折磨到死去活来的器械,更可怕的是,整个过程中他都能一直保持教科书一般完美的动作,像一个终结者,让你简直想拔开他的皮肤看他每一块肌肉是如何抽动,你会情不自禁的脑补这些血肉是如何配合到一起,想象它们的每一次膨胀和收缩,思考他的心脏如何把燃油一般的血液泵入血管,质疑他置换了某种人类未知材料组成的韧带永远不会磨损……这!是他妈的艺术!是奇迹!是米开朗基罗是达芬奇画笔和刻刀下梦寐以求的完美!”







在业余爱好者看来,相对于奥运会的成绩,吕小军的魅力更多地在于他本身。健美和传统健身爱好者热衷于他几近完美的肌肉维度和线条,力量举爱好者叹服于他能举起三倍自重的力量、爆发力和教科书一般的技术动作,CrossFit和强人运动爱好者更热衷于他抓举和挺举的动作协调性。

尽管吕小军本人并不认可,但他的深蹲动作已经成为业界教科书——他在蹲起的时候,上半身一直处于标准的竖直状态,腿脚站立和腰部发力的细节也堪称完美,即使深蹲项目的技术细节繁多,吕小军的深蹲视频依然治好了无数健身爱好者的强迫症,并被当作范本来教学(面对这样的评价,吕小军本人则表示:没有标准的动作,只有合理发力的动作,把腿力和腰力充分运用起来)。

更不用说“只看热闹”的普通人了,吕小军胸宽背厚的身材,加上他硬汉画风的颜值,也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的目光。

于是,理念和训练方式各成一派的健身爱好者们,在吕小军这里完成了大和谐。每个人都能在他身上欣赏到各式各样的美感,每个人都能将他视为锻炼的榜样。

力量举和奥运举重本身就在国外拥有广阔市场,而这几年伴随着CrossFit(一种综合性的健身运动,全面锻炼人的心肺耐力、肌耐力、最大肌力、柔韧性、爆发力、速度、协调性、敏捷和平衡感)运动的快速发展,力量举和举重的训练项目也被纳入其中,吕小军的知名度更加水涨船高。



虽然有这样的知名度,但吕小军本人却一直很谦虚。在本月中旬的一期采访中,吕小军表示:“实力推、卧推和借力推是我最弱最弱的项目,所以我一直没怎么练习(此处传来采访者忍俊不禁的笑声),举重运动员最好少连,因为练了以后肩膀会有点进不去……建议举重(爱好者)还是少练。”

然后,吕小军透露了自己卧推的最好成绩:“我最好的一次推了120、130公斤吧。实力推也就八九十,包括我的借力推,也就一百二、三的样子。”

此刻,采访者的笑声更明显了。因为一般成年男子卧推到100公斤就已经算高手,这种不自觉的凡尔赛也让油管评论区再次破防:“从来不练卧推,只能推130kg,行吧。”也有人不认可:“我觉得他能推到140,他只是在谦虚罢了。”

随后,吕小军又用平淡的语气透露出了自己的架上挺成绩:230公斤(采访者难以置信地重复了一遍,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PS:形象的说,架上挺就是举重中挺举后半部分从胸口往上推的那个部分,挺举世界纪录是吕小军本人保持的207公斤,架上挺理论上可以更高一些,但达到230公斤这个程度……)。



当一个人最不擅长的卧推成绩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架上挺水平,而他的架上挺水平又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边界。这种志在突破人类极限的力量水平,自然让普通人只有顶礼膜拜的份。

从某种角度来说,健身圈是个非常简单的世界,这里的高手一眼可见,实力高低一试便知,每一项指标都能直观反映在每一场比赛和每一次训练中。真正的强者会立刻脱颖而出,吸引众人的目光。人们会感叹他的出类拔萃,羡慕他的力量、身体、爆发力、技术水平、协调性……不仅是流淌在DNA里的对强者的憧憬,也有“我也想练成他这样”的目标感。这样的粉丝团,可能才是最健康、纯粹的“饭圈文化”。

37岁的吕小军刚刚在东京夺冠,由于里约奥运会的冠军拉西莫夫被指控药检违规,吕小军五年前的那块银牌有可能进化成金牌。于是对他来说,这届东京奥运会也有了特殊的含义:“里约奥运会金牌也许能够失而复得,但自己更关注的是在赛场上用实力击败对手赢得金牌。但是如果东京奥运会能给我颁发两块金牌,那我也就成为举重No.1了。”



不过无论几块奖牌,吕小军的油管粉丝们都不在乎:

“他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之一,对这名运动员,我只有敬意。”

————

更多给力的体育奥运会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

user avatar

意大利选手皮佐拉走上台子,为了冲击冠军,他最后一把要了210公斤。

如果成功,他还有一线机会.

如果失败,他将丢掉银牌。

……

最终,他没能征服这个重量,

他趴在杠铃上,满脸沮丧。

……

所以,每个运动员都是在为最高荣誉而拼搏,这是竞技比赛的基础原则,原则之下不分国籍。

说中国是只是为了金牌的运动机器……

这个……

我也不想拿金牌……

但是实力不允许呀!

掌声送给皮佐拉,金牌留给吕小军。

比利,出来遛嗓子……

OK! Chinese People So Niubi 那个 So Niubi!!!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