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东京奥运举重男子组 73 公斤决赛石智勇夺金,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73公斤级的金牌争夺战,无疑是整个奥运会举重项目中的一大亮点,而石智勇的表现,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这场比赛,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胜负较量,不如说是一场石智勇用力量和技术为自己正名、为中国举重再添辉煌的个人表演。

开场就奠定胜局:抓举的“石”破天惊

比赛伊始,石智勇就展现了他一贯的霸气。抓举环节,他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但稳妥的开把重量155公斤,并且一次成功。这不仅为他奠定了心理优势,也给其他选手施加了压力。要知道,抓举是比拼力量爆发力的重要环节,开局的稳定至关重要。

随后,石智勇将重量提升到160公斤,同样干净利落。此时,其他选手还在为150公斤出汗,他已经遥遥领先。当他试图挑战166公斤,想要创造新的奥运纪录时,虽然未能成功,但这种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已经让全场为之动容。最终,他在抓举阶段以159公斤的成绩,大幅领先第二名。这场抓举,简直就像一块巨石滚落,瞬间压垮了对手的心理防线。

挺举的“智”勇双全:波澜不惊中成就伟业

抓举的巨大优势,让石智勇在挺举环节拥有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资本。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挺举,是举重比赛中技术难度更高、更考验稳定性的环节。

石智勇选择的开把重量198公斤,这个重量已经足以让他锁定金牌。不出意外,他轻松完成。第二把,他将重量加到204公斤,再次以教科书般的动作完成。此时,金牌已是囊中之物。

而真正的“压轴戏”,是他在第三把选择了204公斤,这是他冲击奥运纪录的重量。尽管之前已经获得了金牌,但他依然选择再次挑战自己的极限。全场观众屏息凝住,在裁判示意之后,石智勇稳稳地举起了杠铃,成功!204公斤!创造了新的奥运纪录!

这一刻,全场沸腾了!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更是他对自己最高要求的体现,是对中国举重精神的最好诠释。他没有因为已经领先而满足,而是用最完美的表现为自己的比赛画上了句号。

整场比赛的评价:

技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石智勇在这场比赛中,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顶尖举重运动员的综合实力。抓举的力量爆发、挺举的稳定控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和美感,堪称教科书般的示范。
强大的心理素质: 面对强敌和外界的期待,石智勇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专注。无论是在抓举还是挺举,他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准确地完成每一次试举。尤其是在已经锁定金牌的情况下,还能挑战奥运纪录,这充分说明了他的强大内心。
统治级的表现: 石智勇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可以用“统治级”来形容。他在抓举和挺举两个项目上都展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最终以总成绩374公斤,大幅领先第二名,毫无悬念地夺得了金牌。
为中国举重再添光彩: 石智勇的这枚金牌,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又一重要胜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总而言之,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73公斤级决赛,是一场属于石智勇的“独舞”。他用自己的力量、技术和精神,征服了对手,征服了赛场,也征服了所有观众的心。这场比赛,注定会被载入中国举重史册,成为一个经典之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同罗纳尔多之于足球,石智勇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举重项目而生的名字。

2004年,福建选手石智勇(1980年出生)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同时也将最美的“中国力量”和五星红旗一起绽放在奥林匹克的圣地;2016年,代表浙江出战的石智勇(1993年出生)施展了“洪荒之力”,在夺得里约奥运会金牌的同时,续写了“石智勇”夺金佳话;在今年的东京奥运赛场,他以364公斤的成绩再度加冕冠军。

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正是在东京奥运赛场为中国拿下第X金的“名”将——石智勇。

出自举重之乡

石智勇原名石磊,出生于广西省桂林市五通镇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作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举重之乡”,五通镇曾走出了肖明祥、唐灵生、肖建刚等举重名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唐灵生以打破59公斤级举重世界纪录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举重夺得了12年来的首枚奥运金牌;肖建刚获得64公斤级举重总成绩第三名。



在这样浓厚的举重氛围中,石智勇的天赋很早就被挖掘了出来。据镇上人回忆,石智勇一家从爷爷辈起力气就很大,老爷子年轻的时候能挑起200多斤货物,他的爸爸不仅身体强健,而且脑子也活。到了石智勇这辈更是天赋异禀,他7岁时便能举起板车轮子,2米多的墙头他徒手就能翻过,这样的好苗子自然不会被漏掉,从小学开始,他就师从教练肖双贵练习起了举重。

那时候他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先跑半小时步,再练习半小时力量,然后开始一天的课业学习。晚上下课后,他还要再练两个半小时,之后再把水泥练习台拖干净,才能回宿舍睡觉。那时石智勇家离学校骑车只要15分钟,但为了不耽误训练,学校一年才放2-3次假,其他时间也不可以回家。

艰苦的训练不仅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同时也磨练了他的心性,使他养成了艰苦卓绝、沉稳不屈的品行。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2004年底,浙江宁波体校的举重教练李冬瑜回乡探亲,结果在当地学校举重队淘到了这块瑰宝,他一眼就相中了年仅11岁的石智勇,“我看这个小孩比较灵活,爆发力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能从他的眼中看到好胜心,所以果断提议要带他去宁波发展,他的父母也爽快的答应了。”李冬瑜说。

改名石智勇

到宁波之后,李冬瑜提出要给石磊改个名字,他觉得原来的名字里“石头太多”,练举重的人,石头太多,阻碍太大,不如改成“石智勇”,一方面取智勇双全之意,另一方面还寄寓了向奥运冠军看齐的愿望。



与奥运冠军同名,起初给石智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凭借不俗的天赋加之勤学苦练的态度,石智勇始终在省级比赛中占据明显优势。

2008年,石智勇入选浙江省队,后受两次奥运冠军得主,中国举重名将占旭刚亲自指点,成为队内重点培养对象。2011年,石智勇在全国举重锦标赛中崭露头角,被圈内人誉为希望之星。

但接下来的几年,石智勇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实力,在家乡广西参赛时,更是遭遇挺举三把均不成功的尴尬。2014年,石智勇又遭遇伤病,未能参加亚运会、世锦赛。石智勇父母回忆了2014年底看望孩子的情景,“当时他脚受伤了,袜子都穿不上,走路一瘸一拐,痛得直掉眼泪,但他还是坚持去训练。”

这份执着感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懈的刻苦训练,加上名帅占旭刚的悉心指点,石智勇的水平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最终成功入选了国家队。更值得高兴的是,前辈“大”石智勇也专程到国家队来看望小兄弟,并鼓励他超越自己。

从舆论口中“靠名字刷存在感”的举重运动员到世界冠军或许只在一瞬之间。

2015年11月,美国休斯顿世锦赛,石智勇以挺举190公斤和总成绩348公斤夺得69公斤级两项冠军,在老将廖辉因伤无法参加里约奥运会的情况下,小将石智勇扛起了这个级别夺金的重任。

对的起石智勇这个名字

在刚刚改名石智勇的时候,曾有媒体问他,如何能够摆脱同名“前辈”带来的压力,他的回答霸气且坚定,“还能有什么办法,同样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问题就解决了。”


2016年的里约,石智勇以抓举162公斤,挺举190公斤,总成绩352公斤获得金牌。赛后李冬瑜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得起‘石智勇’这个名字。”

里约奥运会之后,石智勇并没有停下继续奋战的脚步。

2018年,国际举联调整了举重级别,石智勇也从69调整到73公斤级。增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举重赛场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2018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石智勇以抓举164公斤、挺举196公斤、总成绩360公斤的优异战绩包揽三冠,同时打破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2019年,石智勇在泰国芭提雅进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又以抓举166公斤,挺举197公斤,总成绩363公斤再次获得三项冠军,同时打破了自己保持的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2020年塔什干举重亚锦赛,石智勇在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继续包揽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冠军,更以抓举169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由他本人保持的世界纪录。

名副其实冠军收割机。

但在石智勇看来,奥运会才是所有运动员梦想的最终舞台,大家都想去征服这个赛场。所以在登上奥运领奖台后,以前所有比赛的记忆,都会消减很多,全部被奥运会占有。

这一次,他在东京继续圆梦。

现如今,石智勇已经从一个名字,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而“石智勇”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举重健儿,运动健儿拼搏奋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举重队会有千个、万个“石智勇”在奥运赛场夺金!

user avatar

还是得说我们桂林。五通是出名的举重之乡,很多人小时候就知道,桂林电视台播过。

有石智勇,也得要有发现石智勇的人。要有天赋,也要有努力付出

因此,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与自豪。

user avatar

你们搞事情?

我开大!

杀疯了,太爽了!

祝贺我们的英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