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宣,半生半熟,熟宣有什么区别,写楷书用哪个好?

回答
老话说,“宣纸有三宝:生宣、熟宣、半生半熟。” 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是写字人手中的笔,不同的纸,能写出不同的韵味来。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三样,再说说写楷书,到底用哪种好。

生宣:那股子“野”劲儿

你想啊,生宣就像个未经雕琢的璞玉,它的吸水性特别强,墨一上去,就“咕嘟咕嘟”往里渗。这个“渗”,可不是一滩死水,它会晕开,像水墨画里那种朦朦胧胧、虚实相生的效果。

特点:
吸水性极强: 这是生宣最明显的特点。墨汁落上去,会迅速向四周洇开,形成自然的墨晕。
易“飞白”: 用笔提按时,由于纸张吸墨快,笔锋上的墨量不够,容易留下笔画中干涩、飞扬的笔触,这在书法里叫做“飞白”。
层次感丰富: 墨晕和飞白结合,能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和肌理感,特别适合表现行云流水、淋漓尽致的笔意。
不易控制: 正因为吸水性强,对书写者的控笔能力要求很高。稍微不留神,墨就可能晕得太厉害,笔画变得模糊不清,甚至“糊”成一团。

适合: 隶书、草书、写意山水画。这些书体和画种往往需要淋漓尽致、奔放洒脱的笔墨效果,生宣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

熟宣:那份“稳”与“润”

熟宣呢,就好像经过打磨抛光的玉器,它经过了特殊的加工处理,比如涂胶。这层胶,就像给纸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大大降低了它的吸水性。

特点:
吸水性极弱: 墨汁落在上面,只会停留在纸的表面,不易洇开。
笔画清晰: 墨色能够保持得很好,笔画的轮廓清晰,棱角分明。
层次感相对较弱: 由于墨不洇,墨色变化相对平滑,少了一些生宣那种自然的墨晕感。
易于控制: 对书写者的控笔要求相对较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比较容易写出清晰规整的笔画。
易“败笔”: 如果墨太浓,或者用笔太重,墨汁很容易浮在纸面,干了之后容易脱落,产生“飞白”的错觉,或者出现“墨猪”的效果。

适合: 楷书、小楷、工笔画。这些书体和画种需要线条清晰、结构严谨、一丝不苟的效果,熟宣能更好地呈现出来。

半生半熟宣:那份“折中”的智慧

半生半熟宣,顾名思义,就是在生宣的基础上,经过了“半熟”的处理。它不像生宣那样“吃墨”,也不像熟宣那样“拒墨”。它吸水性介于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程度的晕染,又能保持笔画的清晰。

特点:
吸水性适中: 墨汁会有一定的晕开,但不会像生宣那样无限制地洇染。
墨色变化丰富: 既能产生自然的墨晕,又能保持笔画的骨力。
可控性较好: 比生宣更容易控制,比熟宣更有写意感,是很多书画爱好者和艺术家常用的纸张。
技法多样: 可以通过调整用墨的浓淡、笔法的提按、运笔的快慢,来表现出不同的墨色效果。

适合: 楷书、行书、隶书、写意花鸟画等。它是一个比较万能的选手,能适应多种书体和画种的需求。

写楷书,到底用哪个好?

说到底,写楷书,用半生半熟宣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楷书的本质: 楷书讲究“法度”,讲究“骨力”。它的笔画要求清晰、端庄、有力度,每一个起笔、行笔、收笔都要交代清楚。
半生半熟的优势:
笔画清晰: 半生半熟宣的吸水性适中,墨不会过分洇开,能让楷书的笔画线条显得干净利落,棱角分明。你在写“横、竖、撇、捺”的时候,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笔的起止、转折,而不是模糊成一团。
墨色层次: 虽然不至于像生宣那样产生浓重的墨晕,但半生半熟宣也能通过巧妙的用墨和笔法,营造出丰富的墨色变化。比如,在写结构的重心时,可以用浓墨;在写结构边缘时,可以用淡墨。这种层次感,能让你的楷书更显立体和生动。
可控性强: 楷书本身就需要精细的笔法,半生半熟宣的可控性,能让你更好地专注于笔法的运用,而不是被纸张的吸水性所困扰。你不用担心笔画会突然洇开,让你之前精雕细琢的结构功亏一篑。
学习者福音: 对于初学楷书的朋友来说,半生半熟宣更是友好的选择。它能帮助你建立扎实的笔画基础,培养对墨色变化的敏感度,而不是一开始就挑战吸水性过强的生宣,容易产生挫败感。

当然,凡事也没有绝对:

如果你想写“唐楷”那种铁画银钩、棱角分明的风格, 并且对自己的控笔非常有信心,那么熟宣也是可以尝试的。但要注意,用墨不能太浓,否则容易出现“墨猪”。
如果你写的是一些比较写意、强调笔势的行楷, 并且追求一定的墨色晕染效果,那么半生半熟宣依然是首选。
生宣? 写楷书用生宣,那简直是在“高难度挑战”。虽然不排除有大师级的人物能驾驭,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生宣写楷书,很容易写成“模糊体”,失掉楷书的精气神。

最后,说句实在话:

宣纸的好坏,不止看它是生、熟,还有它的原料、工艺。市面上宣纸种类繁多,即使是同一种“半生半熟”,也有厚薄、纹理、吸墨性的细微差别。

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尝试。买上几张不同种类的宣纸,亲手去写写看,感受一下墨在纸上运行的感觉。只有你自己写了,才能找到最适合你书写风格的那一款。

总而言之,写楷书,从半生半熟宣开始,是你最稳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选择。它能让你在遵循法度的同时,也能展现出一定的笔墨韵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总结:生宣就洇,半生半熟就有点洇,熟宣就是完全不洇。

洇的意思就是,你墨写到纸上去之后会不会一下子扩散开来,当然这不但和纸有关系,和你的墨的浓度也有关系,甚至和你的用笔方式也有关系。

生宣:

特别生的生宣,一般用来画画,因为方便晕染,显出丰富的墨色变化,这样的生宣卖的人也会说明是“国画”用。

书法中的生宣,如果是刚生产出来的(指手工宣,机器的宣效果差别比较大不好说),可能会有“火气较大”的说法,其实也就是会洇得比较厉害,不方便写字,老办法是买回家之后用报纸包好放上个几年,这样慢慢地会回一点熟,墨色扩散得没那么快。很多写书法的会“屯老纸”就是这个意思了。

一般来说生宣拿来写行草书较多,道理还是一样的,写的人追求墨色的变化,还要显摆自己的控墨能力。初学者拿着个写没必要,不要自我折磨。


半生熟:

这是一般用来写书法、练习书法的常用宣纸。写上去的时候墨色不怎么会扩散,纸又能很好地吃墨,效果是蛮不错的。而且近年来包含机器宣纸在内的半生熟宣纸品类很多,有些又好看又好写。如果你写的不是小楷,大体上都可以选择这个半生熟的纸。

其实“半生熟”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更加细致的分类里面,还会有三分熟、七分熟等等,每个人喜好都不一样,可以买点宣纸试用装,试一试自己喜欢哪个就买哪个。


熟宣:

熟宣就是完全不会洇的宣纸,就是在表面洒水它也不洇。一般国画里面用来画工笔,书法里用来写小楷。在需要特别精准地表达细小线条的时候,只能用熟宣。

熟宣还有两种工艺,刷釩和煮捶。刷釩的熟宣的问题就是不吃墨,书写感觉不是太好,煮捶的纸就会好一些,吃墨,但是同时也不洇。现在工艺发展了有些煮捶的熟宣很好用的,用来写书法作品也非常合适,还省去了需要控墨控水的麻烦之处。



如果你写的不是小楷,3CM以上的中楷大楷,练习的话建议半生熟,或者毛边纸、竹纸都可以。十几块钱一刀的就足够了。

如果你要写作品,颜体、魏碑这种大字楷书,很多书家的作品是用生宣。中小楷一般都是半生熟,当然还有人用蜡染之类的作品纸。

user avatar

3厘米以上字径的楷书,用半生熟

3厘米以下字径的楷书,用熟宣

生宣:相当于卫生纸,洇墨,用于国画,或巨幅行草书(王铎一类的)

熟宣:相当于A4纸,不洇墨,不吸墨,用于工笔画或小楷

半生熟:吸墨,不洇墨,常用于当代人练字。

生宣上涂以明矾水,晾干,就成了熟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话说,“宣纸有三宝:生宣、熟宣、半生半熟。” 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是写字人手中的笔,不同的纸,能写出不同的韵味来。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三样,再说说写楷书,到底用哪种好。生宣:那股子“野”劲儿你想啊,生宣就像个未经雕琢的璞玉,它的吸水性特别强,墨一上去,就“咕嘟咕嘟”往里渗。这个“渗”,可不是一滩.............
  • 回答
    说到宣纸,这可是咱们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伴侣,没它,那飘逸的水墨,那细腻的线条,可就逊色不少了。而宣纸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最常听到的就是生宣、熟宣和半熟宣这三兄弟。它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又该怎么选,我来给你掰扯掰扯。生宣:最“野”也最“活”的那个生宣,顾名思义,就是最原始、最本真的宣纸。它未经任何化学处.............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宣纸,特别是生宣和熟宣,这可是中国书画的灵魂,用好了,那就是笔走龙蛇,气韵生动;用不好,就容易“洇”(墨迹晕开)得一塌糊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你别看它们都叫“宣”,但差别可大着呢!就好比人,有的是热情奔放,有的则是沉稳内敛,性格迥异,表现力自然也就不一样。生宣:热情似火,不羁的狂草首先说说.............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生孩子的费用由彩礼支付的问题,涉及法律、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法律、实际操作、文化背景和解决建议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供你参考: 一、彩礼的法律性质1. 彩礼的定义 彩礼是传统婚俗中男方在结婚时向女方家庭赠予的财物(如现金、金银首饰、房产等),具有礼节性和赠予性,但法律上并不.............
  • 回答
    生孩子对女性来说是一个复杂且深远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过程,其益处因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而异,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理健康方面的潜在益处1. 增强身体韧性与免疫系统 激素调节: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女性体内会经历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的剧烈变化,这些激素可能增强免疫系统.............
  • 回答
    生在显赫的贵族家族里,这体验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由无数细微之处编织成的复杂而深刻的人生。它既是天赋的起点,也是无形的枷锁,既是 privilege 的象征,也是责任的重担。如果一定要详尽描述,我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一、 出生的祝福与光环:天生的优越感与被注视的目光 名字即身份的符号: 你出生.............
  • 回答
    生了三胎?这可真不是件“一加一加一”那么简单的事。要我说,这就像是……嗯,有点像一个从单打独斗到小团队,再到整个小部门的感觉。从一个人扛所有,到两个人一起吭哧吭哧,再到三个人,甚至后来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来“支援”,感觉就不是一家人在作战了,而是整个家族都卷进来了。刚生老大的时候,那叫一个新鲜劲.............
  • 回答
    哎呀,真是太感谢工会领导和各位同事们了!你们在我生病住院这段时间,给我的关心和支持,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那天你们特地来看我,我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别提了。看着你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听着你们温暖的话语,感觉自己一下子就有了底气,浑身都充满了力量。特别是你们还带来了水果和一些日用品,这份心意,我真的.............
  • 回答
    恭喜您喜得贵子,这是一件人生大事,可喜可贺!不过,您提到的关于彩礼的事情,确实是让很多新手父母头疼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得冷静分析,好好想想怎么把事情办得妥帖,既顾及了情面,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为什么男方不想给彩礼?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咱们得先打个“探子”,把情况摸清楚:.............
  • 回答
    生娃和育儿是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信息爆炸、消费诱惑的战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焦虑恐慌等原因,为一些并不必要或效果甚微的产品或服务买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商税”。以下是一些在生娃和育儿方面常见的“智商税”现象,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孕期“智.............
  • 回答
    生宝宝有没有必要买棉柔巾?这个问题,相信很多新手爸妈在孕期都会反复琢磨。毕竟,看着琳琅满目的婴儿用品,总觉得每一样都写着“宝宝需要”,但荷包又不是无限的。要说棉柔巾有没有“必要”,这得看你对“必要”的定义有多高了。如果非要说有没有别的替代品,那确实有。但如果从方便、卫生、呵护宝宝娇嫩肌肤的角度来说,.............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你说自私吧,好像也沾点边儿;你说不自私吧,又好像没那么简单。这事儿就像是一锅粥,五味杂陈,谁也说不清是甜是苦。咱们先掰扯掰扯为啥有人觉得生孩子是自私的。你想啊,人嘛,总归有自己的欲望,希望延续自己的基因,希望有个自己的骨肉,希望体验当父母的滋味。这都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种追求。但是,这种.............
  • 回答
    关于生孩子是否“自私”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很多时候,人们会带着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来审视这件事,因此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首先,让我们从“自私”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入手。在普遍的认知里,自私通常指的是一个人过度关注自己的需求、利益,而忽视或牺牲他人的福祉。如果将这个定义套用.............
  • 回答
    关于生孩子对女性健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方方面面,而且每个女性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生育意愿、以及她所处的社会支持系统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而是需要详细地分析其中包含的.............
  • 回答
    生下高智商的孩子,就像是收到了上天赠予的一份特别的礼物,但这份礼物,有时候也沉甸甸的,需要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我得说,这体验,真的不是“别人家孩子”那么简单。一开始,当你发现你家那个刚开始咿呀学语的小家伙,能一口气说出你都没想过的词汇,或者在你还没教他的时候,他就能自己摸索出积木的搭.............
  • 回答
    关于生骨肉喂猫的争议,确实存在不少讨论。有人视为科学喂养的革新,也有人认为是一场“骗局”,这中间的鸿沟相当大。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生骨肉喂养的方方面面都剖开来看看,不回避任何可能存在的疑点。生骨肉喂养的起源与拥趸的论点:生骨肉喂养(BARF,Biologically Appropriate .............
  • 回答
    生了二胎,家里的宝贝大女儿从12岁开始就不接受了,这可把当爸妈的愁坏了。以前那是个粘人精,现在呢?简直像换了个人,动不动就甩脸色,要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要么就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这可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明白,12岁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她可能会感到困惑、不安,.............
  • 回答
    生孩子当天老公才去找人借钱,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和失望的状况。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得出一些看法。一、 问题的严重性与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大事件,通常是计划好和有预期花费的。在“当天”才意识到需要借钱,这本身就暴露了几个严重的问题: 财.............
  • 回答
    生孩子这事儿,网上、身边人嘴里,聊得最多的无非是孕吐有多难受、顺产还是剖腹哪个疼、孩子出生后怎么喂养,这些“预备役”都会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可等你真的入了坑,才发现,哦,原来还有这么多事儿,之前是真没人跟你说过,或者说了你也压根没往心里去。一、身体的“叛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生完孩子那几天,你可能.............
  • 回答
    生孩子这件事,对女人来说,确实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它改变了很多事情,但说“下半辈子就毁了”,我觉得太绝对了,也不太公平。你想啊,女人有了孩子,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身体。怀孕过程本身就是对身体的考验,孕吐、水肿、腰酸背痛,这些都是常有的事。生完孩子后,身材走样是很多妈妈都会面临的现实,比如妊娠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