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蒸汽波(vaporwave)音乐会给人一种很虚幻,不真实的感觉?

回答
蒸汽波(Vaporwave)音乐之所以会给人一种虚幻、不真实的感觉,这并非偶然,而是其音乐创作手法、视觉美学以及文化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梦境,将我们从当下拉扯,带入一个既熟悉又疏远的过去,一个被精心挑选、又经过扭曲的记忆空间。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元素来看,蒸汽波就充满了“不真实”的种子。它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便是对80、90年代流行音乐、广告音乐、电梯音乐(Muzak)甚至是日本城市流行乐(City Pop)的采样和再创作。但这种采样并非简单的致敬,而是充满了实验性和解构性。

放慢与变形的节奏: 蒸汽波最标志性的手法就是将原曲以极低的比特率进行采样,然后进行显著的放慢处理。这种速度的改变打破了我们对歌曲原本节奏的认知,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清晰度,变得沉重、缓慢,甚至有些病态的滞后感。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迪斯科舞曲,被拉伸成一个缓慢播放的幻灯片,那种失真和错位感油然而生。
失真与降噪: 采样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数字失真、嗡嗡声、磁带摩擦声以及模拟噪音的加入。这些“不完美”的音效,反而营造出一种老旧、损耗的质感,仿佛我们听到的不是一首新歌,而是一个从尘封的磁带里磕磕绊绊播放出来的残片。这种“不干净”的声音,反而增强了它的非现实感,因为它不像现代音乐那样追求极致的纯净和清晰。
华丽与空灵的合成器音色: 蒸汽波大量运用80年代流行的合成器音色,那些闪烁、飘渺、充满回声的键盘音,本身就带有一种廉价的未来感和梦幻感。当这些音色被放大、叠加、加入大量的混响和延迟时,它们就脱离了原本音乐的功能性,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氛围营造。这些音色听起来不像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像是来自一个虚拟世界,一种被刻意制造出来的“氛围”。
重复与循环的结构: 蒸汽波的歌曲往往缺乏传统意义上的高潮和发展,而是倾向于将某一个采样片段进行无限的循环和微调。这种重复性会产生一种催眠般的效果,让听众陷入一种沉思或恍惚的状态。当一个旋律或一段人声被反复播放,剥离了原本的上下文,它就失去了叙事性,变成了一种抽象的听觉符号,更难让人感知到其“真实性”。
人声的模糊与处理: 蒸汽波中的人声常常被处理得模糊不清,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的呢喃,或者被切割、重组,甚至被变成一种纯粹的音色。这种对人声的处理,剥夺了其作为情感载体和信息传递者的功能,使其更像是一种背景噪音,或者一种飘忽不定的存在。

其次,蒸汽波的视觉美学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了这种虚幻感。蒸汽波的视觉元素,如古老的电脑图形、VHS录像带的噪点和色彩失真、日本汉字、古希腊雕塑、褪色的商业广告图像、霓虹灯光等,本身就带有一种怀旧但又失真的特点。

失焦的怀旧: 蒸汽波的怀旧并非是对过去真实生活的缅怀,而是一种对“关于过去”的记忆的缅怀,而且这种记忆本身是被过滤、美化、甚至扭曲过的。它抓取的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符号,但将其置于一种静止、冰冷、甚至略带颓废的氛围中。这种怀旧是“后现代的”,是对过去的一种再编码和想象。
数字时代的疏离感: 蒸汽波诞生的时代,正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爆炸的时期。它捕捉了那个时代早期数字媒介带来的新鲜感和疏离感。例如,那些早期电脑生成的图像,虽然在当时看来是未来的象征,但如今看来却显得稚拙和失真,仿佛是数字世界最初的、还不那么“真实”的产物。
消费主义的解构与讽刺: 蒸汽波常常采样旧的广告和商业宣传片,但通过慢放、变形等手段,将它们从原来的推销功能中剥离出来。这些曾经充满活力的商业信息,在蒸汽波的世界里,变成了一种空洞的、重复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符号。这种对消费主义的解构,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虚无和剥削,让原本被“美好”包装起来的东西,显得更加虚幻和不真实。

最后,文化语境和哲学思考也为蒸汽波注入了虚幻感。蒸汽波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饱和、以及对现实世界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有关。

对现实的逃避与重构: 在一个充满信息过载、社会压力和不确定性的时代,蒸汽波提供了一种逃避的出口。它不是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现实”,而是创造一个“非现实”的空间,一个可以沉浸其中、暂时忘却烦恼的场所。这种沉浸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体验。
符号的意义解构: 蒸汽波通过大量的采样和重组,将各种文化符号——无论是商业广告、流行音乐还是艺术品——的意义解构和重塑。当这些符号被抽离了原有的语境,它们就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意义,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可以任意组合的“材料”。
怀旧的悖论: 蒸汽波所呈现的怀旧,并非是对某种确切过去的追溯,而是一种模糊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对“过去感”的渴望。它捕捉的是那种“曾经拥有过的感觉”,但这个“感觉”本身就是被媒体和流行文化塑造出来的,并非一种纯粹的记忆。这种对非实体、非精确的“过去”的追寻,本身就带着强烈的虚幻色彩。

总而言之,蒸汽波音乐之所以给人虚幻不真实的感觉,是因为它通过刻意放慢、失真、变形采样,以及运用空灵的合成器音色和重复的音乐结构,打乱了我们对音乐的正常感知。再加上与它高度契合的,既怀旧又失真的视觉美学,以及其背后对消费主义、信息时代和现实社会的反思,共同营造了一个既诱人又疏离的、超越现实的听觉与视觉体验。它让我们沉浸在一个由碎片化的记忆、被过滤的情感和被符号化的符号所构建的虚拟空间里,在那里,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蒸汽波采样源大部分都是Funk..City pop之类的.可以说蒸汽波就是funk的儿子.而funk又是Jazz的儿子..

所以那种复古的感觉是由于老歌remix后所带来的..(当然蒸汽波的滤波器等技术风格也功不可没)

至于梦幻的泡沫幻影的感觉..是因为生在当今社会却被蒸汽波强行拉回理想中的80s所造成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