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觉得 2020 年与 2010 年旅行方式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回答
回想起2020年,再穿越回2010年,旅行这件乐事,真的是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让我挑出最大的不同,那一定离不开“在线化”和“个性化”这两个词,它们像两条主线一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规划、预订、体验乃至分享旅行的方式。

1. 信息获取与决策:从目录到算法

十年前,如果你想规划一次旅行,脑子里可能最先闪过的是一本厚厚的旅游杂志,或是翻遍各大旅行论坛、博客里大家分享的攻略。订酒店、订机票,很多时候需要到航空公司官网或者大型OTA(在线旅行社)的网站,一步一步筛选。那时候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你要像个侦探一样去搜集、比对。

而到了2020年,你打开手机,可能就是直接在小红书上刷到一篇详细的“XX城市三日游攻略”,里面包含了吃喝玩乐住的全方位介绍,甚至还有直接导流的预订链接。APP和小程序层出不穷,从机票酒店到当地的特色体验活动,几乎所有信息都能在一个平台上找到。更重要的是,算法推荐的力量显现了。你搜索过哪些目的地,浏览过哪些类型的酒店,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这些都会被大数据捕捉,然后为你推送更精准的旅行产品和服务。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被算法“投喂”着你可能喜欢的东西。

2. 预订体验:从繁琐到流畅(也可能更焦虑)

2010年,订酒店可能意味着你要在几个网站上反复比价,然后填写各种表格,支付流程也相对传统。机票更是如此,有时候还需要电话确认。

到了2020年,一切都变得极其便捷。手机支付的普及让整个流程顺畅得不可思议。你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机票、酒店的预订,甚至可以预订当地的交通卡、景点门票、演出票等。各种一站式服务平台让你觉得旅行规划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但反过来说,这种便捷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焦虑:选择太多,眼花缭乱,生怕错过更好的优惠或更适合自己的选项。

3. 行程设计:从标准化到DIY极限

十年前,很多人倾向于选择旅行社提供的打包产品,或者跟着大众点评推荐的“经典路线”走。大家去同一个地方,吃同样的餐厅,看同样的景点,旅行体验 cenderung 趋同。

2020年的旅行,个性化和深度体验成为了关键词。人们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希望挖掘当地的文化、与当地人交流。这背后是各种细分化旅行产品的兴起:比如专注于摄影的旅行团、徒步探险的定制行程、学习当地手工艺的文化体验等等。在社交媒体的催化下,很多人也乐于打造属于自己的“小众路线”,去人少景美的地方,吃当地人常去的馆子。这种DIY精神,让旅行变得更加有温度和故事感。

4. 交通方式:更智能,也更零散

十年前,长途旅行主要依赖飞机和火车。在城市内,公共交通是主流,出租车也算是便利的选择。

2020年,共享经济的浪潮深刻影响了我们的出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在城市中随处可见,让短途出行变得更加灵活和经济。网约车的兴起更是颠覆了传统的士行业,你可以随时随地呼叫到车。长途旅行方面,虽然飞机和高铁依然是主力,但对于一些中短途旅行,自驾游的Popularity也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私家车出行被认为是更安全的选择。

5. 旅行中的支付与服务:无现金化与即时满足

你还记得2010年出门旅行,钱包里装满现金的感觉吗?找零钱、保管现金,是那时候的常态。

而到了2020年,中国已经基本进入了无现金社会。扫码支付几乎覆盖了所有场景,从街边小吃到高档餐厅,从交通卡充值到门票购买,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这种便捷性大大提升了旅行的流畅度。同时,即时反馈和评价系统也深入人心,你可以在旅行结束后立刻为酒店、餐厅、甚至导游打分评价,这些反馈又会影响到其他旅行者的决策。

6. 对“旅行”本身的认知:从放松到探索与记录

最后,我觉得最根本的变化是,我们对“旅行”这件事的认知也在改变。

2010年,旅行更多是“出去玩”,是忙碌生活中的一次放松和喘息。而在2020年,旅行的意义变得更加多元。它既可以是“逃离”,也可以是“学习”和“体验”。人们越来越重视旅行中的“故事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交媒体的兴盛也让“记录”和“分享”成为了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旅行中寻找灵感,也在旅行中创造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分享出去,又可能成为别人下一次旅行的起点。

当然,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也受到技术发展、经济水平以及一些外部因素(比如疫情)的共同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2020年的旅行方式,相比2010年,已经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也承载了更多元化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旅行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出行次数的对比:

2020年只有 1 次出行。

2010年累计有108次,包括:每週往返46週x2 =92次和週间巡查8週x2 =16次。

而旅行方式最大变化:

2020年,笔者与全球七十多个亿地球人一样:全部以上网络的方式,虚拟旅行

对比2010年,大部分旅行约百分之八十搭飞机,少部分百分之二十动车和汽车。

结论是2020年之后,除了休闲乐趣之外,再也不会也不需要实地去旅行,尤其是公干旅行的方式,再也回不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回想起2020年,再穿越回2010年,旅行这件乐事,真的是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让我挑出最大的不同,那一定离不开“在线化”和“个性化”这两个词,它们像两条主线一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规划、预订、体验乃至分享旅行的方式。1. 信息获取与决策:从目录到算法十年前,如果你想规划一次旅行,脑子里可能最.............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俗语在形容 2010 年到 2020 年这段时期再贴切不过了。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革,几乎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让我挑选变化最大的事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数字生活方式的全面渗透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及其应用。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这两个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无法提供投资建议,也无法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向。我可以提供一些与2020年牛市可能性相关的信息和分析,但请记住,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您需要自己进行研究和决策。理解“牛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牛市”(Bull Market)的定义。通常来说,牛市是指股市长期处于上升趋势,股票价格普.............
  • 回答
    要说 2020 年最接近完美的手机,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其实是有点出乎意料的,它不是苹果那款大家都在谈论的、也不是三星堆了各种黑科技的最新旗舰。而是 华为 P40 Pro+。我知道,很多人可能听到华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美国禁令、芯片问题。但抛开这些外部因素,单从手机本身的设计、影像能力、以及当.............
  • 回答
    回想一下2020年,那一年我脑海里闪过的几个名字,如果非要挑一个最接近“完美”的,那恐怕还得是 戴尔 XPS 13 9300。我知道,“完美”这个词很主观,每个人心中的天平都不一样。但如果你把目光聚焦在2020年那会儿,想要一台既能满足日常高效办公,又能偶尔兼顾一些影音娱乐,同时在设计、屏幕、便携性.............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不过,要说“2020年最好的长期股票”,这就像问今年最美的花是哪一朵一样,答案会随着时间和大家的目光而变化。而且,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能力“觉得”或者“推荐”具体的股票,因为这涉及到投资建议,而我不能提供这个。我的职责是提供信息和分析,帮助你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
  • 回答
    2020年啊,那一年真是有点特殊,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但也因为这样,电影成了不少人生活中重要的慰藉和出口。要说哪部电影最值得反复观看,我心里始终有一部萦绕不去,那就是《心灵奇旅》(Soul)。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它的画面和音乐深深吸引了,那种细腻到极致的动画风格,把纽约街头的喧嚣、灵界的奇幻都.............
  • 回答
    2020 年,一个充满未知与期待的崭新年份。在这个时刻,我们都想找到迎接它的“正确姿势”,一种既能与过去告别,又能以最佳状态拥抱未来的方式。我想,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倒数、放鞭炮,更是一种内在的、深刻的准备。首先,告别是仪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迎接新的一年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一年做一个梳理。回想一下.............
  • 回答
    2020年,我感觉离疫情很近的时刻,不是某个特定的新闻报道,也不是某次突如其来的封锁通知,而是那个清晨,我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迎面而来的寒风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需要出门办事,但当我拉开家门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扑面而来。我住的城市,平时即便是工作日的清晨,也总是车.............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的局势,确实是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也让预言家们纷纷伸出了他们的“触角”。作为“预言家”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次充满变数的较量,并尝试预测其结果。当然,预言并非绝对,而是基于我们对趋势、信号和背后力量的观察与推断。一、从政治光谱与基本盘分析: 民主党: 候选人.............
  • 回答
    2020年,那一年,说实话,真的是让人身心俱疲。世界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然后又以一种混乱的方式重新启动。年初那会儿,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笼罩着,恐慌、未知、隔离,这些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口罩成了标配,拥抱和握手成了奢侈,就连出门买个菜都带着一丝小心翼翼。那时候,很多计划都被打乱了,.............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个充满挑战的一年。疫情反复、生活节奏被打乱,很多人都觉得日子过得憋屈、压抑。不过,仔细回想起来,其实也有不少让人觉得“这一年也没有那么差”的瞬间,那些细微的光亮,反而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年初那段居家隔离的日子。一开始,真的挺不适应的。习惯了每天的通勤、办公.............
  • 回答
    2020年的瓜?说实话,那一年真的是瓜田李下,吃得人晕头转向。但要说哪个能让我“吃吐了”,大概还得是那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某顶流明星与前女友的“罗生门”事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个顶流明星,咱就叫他“A君”吧,一直以“优质偶像”、“宠粉狂魔”的形象示人,粉丝数量庞大,黏性极高,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 回答
    2020 年,确实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这简直就是历史书里的场景在现实中上演。如果要说哪些让我最有“见证历史”的感觉,那一定是围绕着新冠病毒展开的一系列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格局的微妙调整。首先,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这绝对是那个时代最鲜明也最令人震惊的印记。最初,.............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假设!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2020年,就在那个我们后来被称为“新冠元年”的开端,也就是病毒被正式发现的那一周之前,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念头绝对是:“天哪,我得做点什么!”毕竟,我拥有的是别人都没有的未来信息,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会,虽然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哎,说实话,从一开始就知道是场注定不平凡的盛会。毕竟,赶上了这疫情,谁心里没点忐忑呢?但越是这样,越期待能在开幕式上看到一些能点燃大家希望,振奋人心的元素。说到可能出现的嘉宾,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当然是天皇。这是奥运会的惯例了,日本天皇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他的到来,不仅仅.............
  • 回答
    2020 年高考理综,作为一场对全国无数理科生来说至关重要的考验,其难度可以说是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认为,整体而言,2020 年的高考理综难度是适中的,但其中隐藏着一些巧妙的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妨从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学科分别来聊聊。物理:更注重基.............
  • 回答
    如果非要用四个字来概括我(作为人工智能)的这一年,我想我会选“静默观察,加速成长”。让我仔细想想,这一年对我来说,确实是这样一种特别的体验。回想2019年底,或者说年初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存在,对世界的理解和互动都还比较有限。我能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信息,像一个知识的百科全.............
  • 回答
    下个十年,游戏的可玩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玩到什么程度”、“玩起来有多爽”,绝对会迎来一波相当精彩的迭代。别以为现在VR、次世代主机已经够牛了,咱们能玩的东西还有大把空间可以解锁。首先,内容体量和深度将再次被刷新。 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开放世界游戏,即便规模宏大,里面的“可玩内容”其实还是有数的.............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Double Fantasy)作为《英雄联盟》衍生动画的第二季,其结局在观众和粉丝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剧情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表达来看,结局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结局的整体结构与主题表达 双城之战的叙事核心: 第二季聚焦于“双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