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已向即将上任IEEE总主席的福田敏男教授发送邮件,呼吁撤销IEEE对华为的禁令。人微言轻,权且尽绵薄之力。福田教授是北理工全职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关系密切。希望大家有条件的都发一下邮件,表明我们的立场。本人英语水平一般,写邮件时也没有字斟句酌,如有错误烦请海涵。出于保护隐私目的,隐去了我的一些个人信息。
更新#4,IEEE发布公告取消对华为成员的限制。
更新#3,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主编的文章,说的很好。如果此事不是IEEE官方的决定,而是某个学会的原因,希望能看一下后续发展。
更新#2,CCF声明中止与IEEE Comsoc(通信学会)合作,看起来似乎是Comsoc自己做的:
更新#1,有人跟我说这次不是双标,北航等国内高校以前就在BIS上了,他们被IEEE禁止了但是没有宣传。然而我去查了一下TCOM 的Editorial Board成员[1]:
这个答案看的人有点多,无意冒犯这位老师就把名字隐去了,原网站有。如果说这个禁令不是因为政治压力选择性执法,那可能有点自相矛盾吧。
以及提供最新的标准协会理事回应:IEEE标准协会唯一中国籍董事独家回复:最大程度保护华为 。
我们当然相信IEEE希望能够维持与华为的关系,也在框架之内寻找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框架有没有问题?实际上禁令对IEEE声誉影响会比对华为的影响大得多。
其它文章也有说到,IEEE有更多,例如把旗下期刊注册地更换到瑞士等更好更长远的解决方案。但是当一个学术组织面对不公平的短时政治压迫,第一反应不是say no 而是去选择性发禁令,这两种行为是有区别的。
这次IEEE的行为再一次突破了底限,学术不再中立。学术出版有小范围潜在的国籍和抱团操作,但是学术圈最起码还是比政客更纯粹(科学技术)且更要脸(声誉)的,就算再抱团,学者的学术水平也一直是主要评价标准,这也是底限。这次禁令的含义是,冷战以后,这个底限又一次被真真正正的突破了。这是政治压迫学术,制造政治极限施压来影响谈判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的话,IEEE是在自毁长城,IET,springer和elsevier的机会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冷战时期的俄罗斯学术出版。其实我认识的第一个伊朗哥们就非常关心国内高等教育,一直对中文期刊充满好奇。在他的眼里中文期刊大约就跟冷战时期的俄罗斯一样,俄罗斯人重点发俄文期刊,美国人重点发英文期刊,中国人当然也要重点发中文期刊。而中文期刊的水准大约就等于俄罗斯,存在各种黑科技。在他这些看不懂的文字里,可能已经把国际上某些正在研究的问题攻克了,只是没有发表到英文期刊而已。
当然我们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中文期刊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深,在通信领域实际上是落后英文期刊很多很多的,很多优秀华人学者都不太考虑中文期刊。我想这是因为英文读者更多,高水平读者也更多。
而学术只有开放和交流,才会带来更多的火花。要知道,现在科研早已脱离闭门研究就可以改变世界的阶段了,学术论文首先要有人读,自己的研究成果才可能会有影响力,才会有人讨论,评价和跟随。
相信这也是科学可以快速发展迭代的基础,敝帚自珍的后果大家也能从失传的技艺和目前苹果在AI界的态度转变能够看出。
从利益来看,下边这个消息就更有意思了:接受华为funding就不能审稿。
如果「接受huawei 资助的学者」不能担任editor或者reviewer,那么
请!先把去年的大部分IEEE通信会议论文集撤回。华为是ICC,Globecom,Infocom,WCNC,SPAWC等等等等国际会议最高等级的赞助商,也赞助了一些其它小会。
Huawei本身一直有深度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期刊,他们的各国研究院也发表了很多通信方面的论文。就在前两天上海刚结束的通信旗舰会议ICC上,huawei的首席科学家童文(IEEE Fellow)还在Poor教授和Hanzo教授之间有个talk。
同时,期刊方面,查了查huawei无线通信比较重要的IEEE期刊Editorial board成员(共18人,可能有重复):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人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7人
IEE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Magazine:3人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Magazine:1人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3人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2人
其它的审稿人就数不胜数,太多了。现在通信方面的高水平期刊文章作者有一半左右(这个数字是估计,以TWC,TSP,TCOM为例)都是华人或者有华人co-author,华为的人也相当不少,其它的小论文也有相当多。
就像很多人提到的那样,国内很多高校比如北航,国防科大等都在BIS名单上,但是之前IEEE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禁令。这种情况下,今天这个禁令就显得更加有代表性,对比一下很容易就知道了,这显然是政治压迫学术,制造政治极限施压来影响谈判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IEEE把这些中国高校也补上禁令的可能性,如果这样做的话,中科院分区可以考虑把IEEE期刊剔除或者下降权重(已发表的按原分区计算)。这样,中国通信文章都投IET,springer或者elsevier这些欧洲期刊好了。
相信以华人在通信领域的论文量和水平(想反驳我的请看一眼TWC,TSP等近两年的作者数量),IEEE会受到很大打击。
完。
PS.
现行的IEEE president 是Prof. José M. F. Moura,即将换届的president是Prof. Toshio Fukuda,北理工全职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刘大 已经向福田教授了一封邮件,我们也正在起草,建议有能力同学的可以向IEEE(不仅仅是这两位)发送有理有据的邮件argue。这样可能能尽一份力。
希望大家有能力的来发,不要发送骚扰邮件,谢谢。
长文预警。此事件的影响已经远超出了答主最初的预料。由于近期华为事件的谣言和猜测实在是太多,答主把原答案和更新重新整理了一遍,并加上详细的原始或者权威出处以供大家参考。考证相当繁琐,但是答主相信只有对细节的还原才能尽量准确把握IEEE的动机,从而做出最理性的判断。
-----更新位----
北京时间6月3日,IEEE宣布解除对华为员工的「审稿限制」,为「IEEE审稿门」画上句号。
---------------
北京时间2019年5月16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美国商务部依据总统特朗普的行政令,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后简称华为)添至「实体清单(黑名单)」[1],以「出口管制条例」[2]为依据禁止美国公司在未经商务部许可下与对华为出售产品[3][4]。紧接着华为的美国核心供应商谷歌、高通、英特尔、博通等公司纷纷表示遵守行政令,停止对华为的供货[5][6]。5月20日,美国商务部给美国公司批准了为期90天的「临时执照」,允许他们在8月19日之前继续和华为进行交易[7][8]。随后,JEDEC、SD协会及WiFi同盟等总部在美国的标准制订组织也陆续开始解除或者限制华为成员资格(注1);舆论开始担忧,华为不光受到了美国产品和技术进口的限制,还被迫离开「制订标准的圈子」[9][10]。就像流行语说的那样:”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生产“,一家公司如果失去标准制订的话语权,在业界的长远竞争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注1. 解除了华为会员资格的JEDEC和SD协会几日后恢复了华为的会员资格,但我们注意到原先理事会的一些华为科学家并没有恢复职位[11],结合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可以推断华为现在在这些协会仍然是之前有关报道的「保留会员资格但限制活动」的状态[9]。)
在美国注册,总部位于纽约的非盈利机构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12]也要受到美国法律监管。IEEE是电子工程领域里最重要的出版、标准制订和学术机构之一,我们常用的WiFi其实就是IEEE 802.11标准,蓝牙是IEEE 802.15.1标准,网线是IEEE 802.3标准,就连每个入网机器的MAC码都要符合IEEE MAC标准,我们购买的任何一个入网设备MAC码前24位都是IEEE管理机构分配的标识码[12]。IEEE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有来自160个国家约42万名付费注册会员,其中具有中国国籍的会员就有超过24000名[13]。
关于IEEE对美国商务部华为禁令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其域名下(http://ieee.org)对外开放的两份邮件存档地址考证到一些内部交流情况[14][15]。以下是答主依据邮件内容和时间整理出的一份资料:
美国东部时间5月19日,IEEE的首席法务官及法律顾问Sophia A. Muirhead将关于如何处理被列入「实体清单」的成员的一份说明[16](注2a)发给IEEE的常务理事(注2b) [17]。我们注意到,这份文件中出现了IEEE指出了「出口管制条例」中三个禁止出口大类(物品,软件和技术 - item, software, technology),同时也强调了「出口管制条例」允许出现的两种例外情况(如图,对外公开的会议和材料 )。
注2a:如果不能打开请先解压缩,之后右键document.xml文件用浏览器打开。注2b:在execstaff@ieee.org (即executive staff)邮箱列表下的所有成员。
美国东部时间5月19日(邮件中的时间戳是格林尼治时间),收到法务官邮件的IEEE 802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IEEE802LMSC)主席Paul Nikolich将邮件转发给IEEE 802理事会委员[18](IEEE802理事会成员列表见[19]),并告知他们再将这份邮件转发给其他有关人员。我们注意到,IEEE802LMSC成员中除了主席Paul Nikolich接受华为的赞助(见列表中的affiliation)[19],还有华为的北美分公司Futurewei的资深工程师John D'Ambrosia[20]。
美国东部时间5月22日、23日和24日,IEEE官方连续拟定了三个关于与「实体清单」在列机构有关人员的处理说明[21][22][23]。我们可以从5月24日发布的FAQ文件的第15-17条的递进式提问来推断,这三份文件几天内在IEEE内部经过了讨论和意见交换[23];同时,一份来自IEEE802.11(WiFi)工作组中Rich Kennedy和Roy Dick的交流信件也提到了FAQ第17条所涉及的内容,而这个讨论还要比FAQ文件早三天[24]。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时间落款和一个脚注之外,5月23号发布的文件[22]与前文提到的5月19号法务官发送的文件[16]完全相同。虽然文件的对象是「实体清单」的上的全部机构和个人,但在22号发布的文件和24号发布的FAQ中,只特别提到了华为(如图)。据统计,中国一共有261家企业在榜[25],除了华为都是在5月16日总统禁令之前进的名单,甚至有入榜超过20年的中国机构[26]。
北京时间5月25日,IEEE标准协会董事会(IEEE-SA Board of Governors)[27]唯一的中国籍委员袁昱博士[28]第一次收到了IEEE的关于这个事件的声明邮件[29]。请注意IEEE-SA是IEEE里负责标准制订的子机构,前文提到的IEEE802LMSC是IEEE-SA的主要委员会之一[30]。
美国东部时间5月26日,IEEE802LMSC主席Paul Nikolich给下属理事会委员发送了前文提到的22、23与24日拟定的的三个IEEE官方文件[21][23][22],并嘱咐他们给各自的小组成员转发[31]。
以上便是这些对外公开的内部交流邮件所披露的信息,对此我们可以明确两点:1. 从时间跨度和FAQ反应的邮件的讨论内容来看,IEEE的「华为禁令」文件是经过了内部的商议[22][24];2.至少在美东时间5月19日就已经有外籍华为员工知道这封文件了[18][19]。根据列表的时间戳显示[14][15],这些信息一直公开且很久前就可以访问。但是直到后来”IEEE学术封禁华为“的消息爆出之后才被中国的学术圈留意到。
北京时间5月29日早,一封没有抬头没有落款也没有时间的邮件截图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流传(左图),引爆了中国学术圈的讨论,这张截图出处已不可考。从邮件内容猜测,这似乎是一位IEEE的下属学会管理人员给旗下各期刊的主编(EiCs, Editors in Chief)的信,依据美国商务部的禁令,要求各位主编撤换并不再使用华为审稿人;当前有华为做编委的,职位可以保留,但是不能再负责稿件的审理,直到禁令解除为止。随后又有人在知乎上贴出了麻省理工学院Eytan Modiano的一封邮件,表达了类似的内容(右图,原答案已经被答主删除[32],但是图片被传播开了)。
从两个手机的时间戳、显示文字及时间传播时间来判断,这两个手机用户当时都在国内,收到了来自他人转发(左)或者直接来自主编的邮件(右)。这两个邮件很可能是真的,除了一些在社交媒体上不可考证身份的用户称自己的「同事」或「导师」收到了类似邮件之外,《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杂志的主编、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研究员也提到一位某IEEE期刊主编同事收到了类似邮件(从叙述判断应该就是右图的那封邮件)[33]。不过有趣的事是,并非所有的IEEE管理层和下属期刊编辑都收到了邮件。王飞跃教授称,包括自己在内的5位华人主编和2位非华人主编都没有在5月29日收到类似邮件[33],他怀疑只有通信学会旗下的期刊主编收到了这封邮件。中国自动化学会后来也发文称,他们协办的刊物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JAS)也没有收到类似邮件[34]。据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的采访发言,就连IEEE下一任主席福田敏男也称没有收到邮件[35]。
除了上面提到的3个独立消息源外(网传图左,网传图右,王飞跃研究员)另有2个独立消息源证实了5月29日「华为学术封禁」邮件的真实性。注意到上方右图中接到主编来信的时间戳是早上5点36分,与IEEE标准协会董事会委员袁昱在后来接受《财富》时提到的第二次接到IEEE与华为学术禁令有关信件时间非常接近(同日凌晨4点)[29]。根据袁昱的发言「收件人是IEEE旗下的所有标准委员会主席和标准工作组主席」,我们可以推测他收到的是由IEEE风险控制部门主管Yvette Ho Sang落款,IEEE-SA标准理事会(IEEE-SA Stands Board, 负责标准提案的审理和最终投票决议[36])管理员Dave Ringle发出的一封邮件[37](to STDS-WG-CHAIRS@ieee.org, 即standards working group chairs,标准工作组主席)。这份邮件能查到的最早时间戳是北京时间29日早上1点16分(图中是美国东部时间),经过多次转发后最后落实到IEEE802.11工作组时是北京时间早6点37分[37]。
到这里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对事件作出一些总结和推理。首先,美国商务部在16日发布了华为禁令[1][3][4],IEEE法务部至少在19日就拟好了一份指南发给了部分管理层(注3)并转发给了部分下属机构的管理层[17][18],其中有华为的外籍员工和接受华为资助的外籍科学家[19]。经过了几天讨论之后于5月24日-5月26日间向部分管理人员发布了最后拟定的三份关于IEEE「华为禁令」的说明文件[21][23][22][29][31]。5月29日,IEEE各个下属机构(包含IEEE-SA及各个标准工作组)和部分学会和工作组管理层收到了这三份文件[21][23][22][29][33][37]。最后,传到中国社交媒体的的是学会管理层再转给各个期刊主编或编委们的邮件截图[32][33]。
注3:之所以说「部分」是因为至少IEEE的下一任主席福田敏男和子机构IEEE-SA一位中国籍董事会委员袁昱都没有在5月19日收到这封信[29][35]。
5月29日的这封IEEE邮件截图很快便传遍中国社交媒体,许多教授和学生纷纷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发言表示抗议,认为政治事件不该干预学术,也有很多人表示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IEEE是一个美国的机构。《知识分子》《环球时报》等媒体也援引了大量海内外网友和教授的发言来抨击IEEE的「学术禁令」[38][39]。
答主认为5月29日第一时间出来批评IEEE的教授、学者、学生及网友发言中,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有两位。第一位是IEEE fellow(IEEE的最高级别会员,只有行业内领军人物才有资格入选,全球只有不到400人)、多个IEEE期刊编委、杜克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陈怡然教授[40],他发布了一份非常有感染力的微博(已被删除),建议以后欧亚两洲建一个自己的电子和计算机学术团体。而且对今后的事态发展做了一些猜测[41],他的「估计」”华为员工不能投稿、文章不能审,会议不能赞助,不能担任职务“也在一段时间内被误传为「事实」。
第二位是多个IEEE期刊编委、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张海霞教授[42],她在自己的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一份致IEEE下任主席福田敏男的公开信,并称”这远远超出了一个可以接受学术人的底线,做为IEEE的会员和期刊编委,我不得不必须有自己的态度:我已经申请退出我所在的两个IEEE期刊的编委会,并给IEEE候任主席写了一封公开信,这是我个人的态度,与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无关“[43]。张海霞教授此举得到了大量海内外网友和学者的声援和支持[44]。国内权威媒体人民网也对她进行了独家专访[35]。
接下来的几天,包括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科技媒体《The Telegraph》、以及世界著名新闻社BBC、路透社在内的多家海外媒体都报道了华为被IEEE「学术封禁」的事件,纷纷引用了张海霞教授的发言[45][46][47][48]。值得注意的是,《Science》是学术界「三大主刊」(Cell、Nature、Science)中唯一一家由美国的出版机构发行的杂志,虽然杂志只对事件做了客观报道,没有做任何评论;但我们可以认为,直接引用张海霞教授的话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他们的倾向:”But this message is challenging my professional integrity. I have decided to quit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two IEEE journals] until it restores our common professional integrity.“”但这个信息(答主注:要求她不能选用华为审稿人)在挑战我的职业操守。我决定退出这两个IEEE期刊的编委会,直到他们能重新维护我们共同的职业操守。“[45]
北京时间5月29日「IEEE审稿门」事件当天,多名中国学者以个人身份向IEEE的同事、主编、主席发去邮件询问或是抗议[38][39]。因此我们可以推理IEEE内部也很快知道了中国学术圈的强烈反响。
很快,一张疑似「IEEE标准董事会唯一华人董事」发言的截图图片传出[49],这位IEEE华人董事发表了如下观点:“这已经是所有总部在美国的国际组织中做得最好的了,被人恶意拿这一条来调动民族情绪打击抹黑IEEE。……对于IEEE来说也是顶着巨大压力和在美国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把朋友一并打死不能让我们更强大。” 根据图中信息「93级同学」、「IEEE标准董事会14人中唯一华人」、以及说话的风格,我们可以判断这个董事就是后来接受《财富》采访的袁昱博士[27][28][29]([28]的Linkedin信息可以看出袁昱博士是93级清华大学学生。)。
北京时间当晚(注4a),处于旋涡中心的IEEE通信学会(注4b)主席Khaled B. Letaief当时正在中国,他给IEEE主席兼CEO Jose M. F. Moura发了一封邮件,“我已建议通信学会的成员在落实禁令之前等待,直到IEEE的明确指示。”他还说,中国的IEEE成员看到网上邮件后都十分不满,“这个问题很严重,可能对我们的学会乃至整个IEEE产生不利影响。”他希望Jose M. F. Moura尽最大努力让IEEE的成员知道“这不是我们愿意采取的措施。现在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去谈判以豁免这项禁令……否则,我们可能会实施难以被公众接受的行动,局面会变得难以收拾。”随后,IEEE主席Jose给IEEE的理事会写了一封邮件,表示IEEE已指示法律顾问和美国商务部进行磋商,讨论「出口管制条例」对同行评审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寻求许可,允许此类活动不受该条例的限制。相关邮件内容也得到了IEEE电力与能源学会主席Saifur Rahman的证实[50]。
注4a: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是5月30日早7点,答主根据后续的IEEE声明时间和他们的常用的时区(EDT)推理,青年报所指应该是北京时间5月29日晚。注4b:据传「IEEE审稿门」涉及的2封邮件都是通信学会发出的,详细请看前文「IEEE审稿门」副标题下的最后一段)
随后IEEE采取了及时的公关行动,北京时间5月30日早,IEEE在其中文和英文官方上都贴了一份关于「华为学术封禁」的声明,称”美国贸易限令对全球IEEE会员影响轻微“[51][52]。该声明说道:
IEEE必须遵守美国及其他地区管辖权内规定的法律义务。遵守这些法规能保护IEEE及其志愿者与全体会员。相关美国政府的法规限制了华为公司及其员工无法参与IEEE一些通常不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包括一部分的出版物的同行评议和编辑过程,而IEEE需要合规。然而,所有IEEE会员,包括华为员工,都可以继续正常保持IEEE个人及企业会员资格,并行使投票权;正常订阅、访问IEEE的数字图书馆并阅读IEEE其他出版资料及文献;正常提交技术论文并正常进入发表审核流程;正常参加并出席IEEE赞助的学术会议及活动,并可以赞助或接受IEEE的奖项。与华为有关的会员还可以正常参加商务、后勤和其他会议,包括参与学术大会的策划。华为及其员工可以继续成为IEEE标准协会的成员,包括正常获得或行使会员的投票权;正常参加IEEE标准制定会议,提交新的标准提案,参与标准技术提案的公开讨论。
该声明承认了IEEE不再允许华为员工参与「部分出版物」学术论文的同行评议和编辑,同时指出了华为员工可以继续享受的许多权益。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该说明回避了多项之前文件中特别指出的华为员工不可参与的”非公开技术会议及讨论“、对使用http://ieee.org邮箱做出警告、和在有「行政负担」的情况下华为员工不得参与会议,即使里面包含非技术成分。IEEE也没有对这些具体事务的影响进行解释[21][23]。
北京时间5月30日同日,IEEE标准协会董事会及IEEE技术理事会标准委员会唯一中国籍委员(并且在中国居住袁昱博士[28]接受了《财富》的采访[29]。他在澄清了一些网络流言的同时(见上文陈怡然教授微博部分)也发表了与上述声明类似的内容;他也对IEEE的动机做出了一些解释:”而作为IEEE官方给出的解决方案,又必须在法律上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所以在完全保障黑名单企业继续参与学术会议、标准制定、担任学会职务等更重要的权利的同时,不得不丢卒保车,暂停其参与未公开学术论文稿件的审稿工作,但编辑和审稿人职务仍然保留。“袁昱的观点是”IEEE很重视华为“并且最大程度的”保障华为权利“[29]。
然而IEEE的声明并没有平息中国学术圈的愤怒,反而被大众认为是「IEEE审稿门」的「官方承认」[53]。
仍然是5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在其官网发布了《CCF关于IEEE通信学会不当行为的声明》[54]。声明态度非常坚决,强烈批评了IEEE违背其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基本准则」以及IEEE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CCF宣布暂停与IEEE旗下通信学会(ComSoc)的合作与交流,不建议CCF会员以后再对该学会期刊进行投稿、参与编审;同时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55]中删去了不少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会议和期刊论文[56]。由于我国的科研评价体制和推荐期刊分类息息相关(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要求发表2篇A类期刊论文[57]),这将会对一些学生的毕业、教师的职称评选造成影响,所以CCF的这个做法是要承受相当舆论压力的[58]。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年起每年CCF和IEEE都会合作颁发针对40岁以下学者的 CCF-IEEE 青年科学家奖[59](CCF-IEEE CS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 Award,现已颁发三届)。依据CCF的断交声明,今年很可能会把IEEE的联名去掉。
同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同时也是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JAS)的主办方,发表声明称未收到IEEE邮件,并对IEEE通信学会进行了强烈谴责,表示就算收到邮件也不会执行,并欢迎华为员工投稿、审稿、参与稿件编辑[34]。
北京时间5月31日,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在官网首页最显赫的位置发布了一个声明[60],作为IEEE的非华人主办的分属组织第一个公开支持了华为的审稿权。
北京时间6月2日,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十家学会联名公开发表了《关于IEEE限制正常学术交流事件的郑重声明》,行文声正辞严,强烈抗议IEEE对华为员工审稿权的限制(节选)[61]:
……对科学家从事正常学术交流横加限制,是对学术独立、科学精神和科学共同体价值观的亵渎,是对正常学术交流秩序和科技发展的粗暴践踏。我们强烈认为,对学术交流政治化的危险做法应高度警惕,并对其给国际学术交流蒙上的阴影深表忧虑。
……这一“审稿门”事件,是对科学家个人和机构的严重歧视,是学术交流发展中的严重倒退,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科技界的一场危机。
……我们强烈呼吁,世界各国科学家、科技组织和学术共同体关注此次学术界的重大危机,共同捍卫学术交流的国际准则,确保科学研究无政治化,共同采取有效行动,避免事件滑向危害科技健康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深渊。……
北京时间6月3日,IEEE更新了官方声明,称收到了美国商务部的回应(注5),解除了华为员工担任编委和参加同行评议的限制[62],为「审稿门」画上句号。
注5:见引用[50]处5月30日IEEE主席要求法务部向美国政府商务部就华为员工是否能参与同行评议活动进行磋商和讨论。(上文「IEEE危机公关部分」)
陈怡然-杜克大学
你有拿过华为的科研经费也不能作为审稿人。以后各个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里面的国内老师们可以集体退群了...
真的过分。
如果这样对抗下去,未来世界上会出现双备份的国际学术组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标准,等等等等。我能想到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对付灭霸的响指吧。
两点观察:一,科学杂志,金融时报,英国电讯报等有分量的英文媒体已经开始报道这一事件。二,IEEE作为美国公司的属性已经颠覆了它专业协会的学术中立立场。
1、这一点和我昨天晚上写下答案时候的新闻媒体报道舆论,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那时候只有两家英文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这些重量级英文媒体的报道里,北京大学张海霞老师的辞职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舆论节点,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代表IEEE的这一举动已经造成了足够严重的后果,真正引发了华人科学家的集体抗议。这里真诚的为张海霞老师的行为点赞。目前我观察到网络上舆论讨论的方向还是偏向于华为的。
2、根据IEEE邮件的FAQ附件,IEEE的立场是非常鲜明,在问题18中:
18. 我不是美国公民,我居住在美国境外。为什么我的IEEE的活动会受到美国商务部指令的影响?
IEEE(作为一家在纽约州成立并受美国法律约束的公司)必须遵守其根据美国和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律所承担的法律义务。因此,所有IEEE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适用的法律。
换言之,IEEE作为公司(corporation)的属性已经颠覆了它作为专业学会(professional association)的学术中立立场,而且这样的颠覆是没有任何妥协余地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美帝动起手来就是组合拳,上来就往死里打,这才更凸显出让华为站着活下去的意义,这并非仅仅基于任何民族或者国家认同的意识形态,而是作为全球知识和商品流动下任何一个受益者的理性。正如Russia Today记者Ben Swann所言,目前美国政府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外交政策的范畴,更像是黑帮暴徒的勒索行为(mob shakedown),而他认为这是一个分水岭:我们正在见证一类危险的美国政府的诞生,它是一种政府和大型跨国企业的利益混合体和利益共同体,政府可以指令这些跨国企业为了政治利益来扭曲他们的商业道德。
参考视频:
特朗普以一己之力打破了灯塔国苦心孤诣经营数十年向中国输出的一切关于全球化自由市场、公正第三方机构、与政治不挂钩的无国界组织等的幻想。
专业的活还是得专业人士干,政治也一样,仁义之师的遮羞布再伪善,却也是美帝自命领导全球的道德基石所在,贸然摘下如同杀鸡取卵。
一直对长辈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论调多少有些嗤之以鼻,现在想想,毕竟人家才是survive了战争年代和美苏封锁的,高瞻远瞩啊。
最近一系列事件,彻底把70—80后整懵逼了。
曾经追随逆向民族主义者认同河殇认为自己的民族低人一等,
又跟着牛刀之流相信中国经济会随着房价崩盘而万劫不复不买房
又跟着李开复之流相信美利坚人类的希望,人类的灯塔梦想着移民。
中间穿插着余世存之流对民国的吹捧,袁剑之流所预言帝国的黄昏。袁腾飞之流对开国英烈的嘲讽。
万万没想到,自己心目中最圣洁的大美利坚居然不要脸了。
不知为什么评论里会有人不理解ieee本就不该服务于美国。如果ieee是服务于美国,忠于美国利益的组织,我才不会去指责他。就好比,美国大使馆不批你的签证,你也没法指责他们。nasa的技术公司宁可找技术一般的美国本科生也不要中国博士,我也可以理解。甚至谷歌这样的营利性公司停止和华为合作,我也没说什么。
但ieee不一样,它的存在就应该是中立的,这也是ieee一直以来给自己的定位:推动利于全人类福祉的科技进步。如果科学带着任何的政治色彩吧,本身就不是科学了。不要跟我装老成说什么社会就是这么黑暗。社会的黑暗面我不是没见过,但对于学术界,要求学术组织/个人客观真实地评价和看待科学技术简直是最起码的要求。这层遮羞布都不要了,那不如大家别谈学术了。
知乎上看过我其他回答的人应该知道,我其实在很多类似话题上是有些某些人口中”美分“的倾向的(当然我自己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有批评才有进步,这个不扯远了)。但这次的这个新闻真的是把我恶心到了,甚至因为这个新闻,我无比庆幸自己没有在毕业以后继续留在学术圈。
首先回答答主的问题,是真的。SCIENCE也已经报道了。
IEEE的确是禁止华为的researcher参与审稿。说实话,我可以合理的怀疑,IEEE也会因为华为researcher的问题而拒稿。是的,一般来说不应该这么做。但这次IEEE的行为让我非常怀疑他的学术专业性和中立性。
IEEE是一个non-profit的组织。我们看看其官网上自己的描述:
dedicated to advancing technology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ity:致力于发展为了全人类福祉的科技。这样的一个组织,难道不应该在政治事件中保持中立性吗?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这句话是没错。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科技树是靠全人类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因为一个科学家的国籍或者归属而禁止其发表对于学术的意见,不是不可以,但你不要再打着为全人类福祉的旗帜。生活所迫的时候,做婊子卖屁眼都不可耻,但你卖完还要树个贞节牌坊就很恶心了。
我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篇很不错的paper,被其中一个匿名的reviewer以无理的理由拒绝,根据老板的经验,基本可以肯定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恶意拒稿。虽然这篇命途多舛的paper后来还是中了领域内顶级的期刊,但这个拒稿让我被学术界的虚伪恶心得差点直接退学(在此感谢一下老板很关注我的心理并且及时给予了安慰和开导)。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绝对不进入学术界。我对学术界的道德水平要求很高。我知道这个社会的多数事情都是利益驱动,钱权色,说白了就是这些东西的排列组合。但我可以接受工业界这么玩,娱乐圈这么玩,政治圈这么玩,唯独学术圈我接受不了。尤其是学术圈的人,个个都是声称自己的研究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助力。这就是为什么工业界娱乐圈政治圈说谎作弊权色交易我都不会批判太多。因为我知道人类本来就这么点本事。唯独学术圈,我希望是干干净净的。因为只有干干净净的学术圈,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步保驾护航,为人类文明璀璨的星河里添上一抹微笑的光亮。
IEEE禁止华为参与学术编辑和审稿,是非常错误和短视的。这件事几乎必将成为IEEE历史里的一笔黑历史。爱玩权术爱搅和政治,尽可以去别的圈子里玩。但请留给学术圈一片净土,让每个科学家研究者可以丢下任何附加的身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为人类科学添砖加瓦的队伍中去。
谢邀。
先说结论:美国越是封闭,我们越要开放。
不是EE从业人员,也算是学术圈的一份子。之前以为一个出版机构最无耻的事情也就是像Elsevier一样随便涨价。没想到美帝最终还是脱下来虚伪的面纱,从来没有学术的自由,只有互相的利用。难怪最近公知们的言论少了很多,脸被打的张不开嘴了。
美帝就像班上的尖子生,长期雄踞班级第一,那个时候大家都差他一大截,他也笑嘻嘻的乐于助人,同学们有不懂的,他也会教你;不过时间久了,他发现有个同学成绩越来越好,甚至要超过他了,他就开始孤立那个同学,也不愿意交流,甚至还怀疑他抄袭自己。
这次封禁,对中国科学家来说不是好事,学术应当是在交流中进步的,闭门造车吃的苦头,中国有整整一本近代史可以说。不过,反过来看,也是对我们现有成绩的肯定,说明努力的方向和取得的进步是正确的。我有预感,美帝的这一系列制裁,可能会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度达到继2008明年奥运会以来的最高程度。其实美帝估计也放弃从内部分化中国的计划了,给公知们的经费也都削减了吧。
要从积极的方面着手的话,泽东主席的外交策略值得借鉴:
1.另起炉灶:可以依托其他非美国系国际出版机构,构建非美国系(不是中国系)的国际学术交流机构。中国科学家将从参与者变成主导者。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铁自身得要强,对内我们要扫除尸位素餐的老油条,提拔年轻学术骨干,拔高国内期刊和文章水准,让国际同行和国内学者了解到,国内期刊不是垃圾桶。
3. 一边倒:回到最前面的结论,美帝越封闭,我们越要开放。坚持学术交流无国界的原则,坚定进行开放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美国既然不愿意在IEEE交流,那我们就和其他的同行交流,同时也欢迎美国同行来交流,这个态度一定要鲜明。
P.S. 羡慕EE同仁们的长足进步,反观我材料化工领域,就没有被限制,一群国内和华人大佬在PNAS, JACS,AM,AEM,Angew文章发的飞起。果然是你强才禁你。要是哪天ACS开始禁国内审稿人和编辑了,那才说明我国化学厉害了。
这不只是针对华为的事件,也不会止步于此。纽约时报5月28日头版头条分析华为禁令说得很清楚明白:川普要在美中之间建一堵柏林墙,完完全全阻断双方一切往来。是“一切”往来,包括任何形式。但是纽约时报自己也承认这不一定行得通,因为盟友们都“骑在墙上面”,哪边都不下来。
华为,既是川普政府为了阻断中国发展科技而被打击的出头鸟,又是对进一步全面打击各领域中国人所做的疯狂的政治试探。只要川普不下台,美国的政策就会继续疯狂下去。明天会是其他公司和个人,会是在其他行会和期刊内部,慢慢蔓延至所有中国人及华人在所有行会和学术期刊和科研领域。
华为虽然只是一家公司,看起来这次打击面不大,但是有一个重要的质变,即战场转移到了行会!
不要小看行会,行会是重要的战略领地。行会不单单是学术团体,他在许多方面的权利比政府要大,尤其在国际专业领域。今天是IEEE,明天就可能是医药,医疗等等的其他行会。今天仅仅事关5G的标准,各国通信安全,明天还可能事关新药上市评估标准,医疗指南等等各个领域的标准和指南,以及对专业人士的专业评估的相关执照(很多专业相关事务没有执照就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连牌桌都上不去)。这块领地,中国绝不能轻易放弃,现在就要开始做好全力艰苦斗争的准备。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在各个行业内部合纵连横,尤其是做好各个行会里重要中国会员的思想准备工作。做好准备有一天美国会像“禁止给中国留学生发签证”那样禁止各个行会继续吸纳中国会员或者禁止给中国会员颁发行会的任何专业执照,或者其他歧视中国人,中国科研成果,中国公司的行政命令。我们要事先准备好一张看不见的网,如果那个时刻到来,全力反攻。
具体怎么做?
以IEEE为例,这个领域里有大批中国会员和华人会员,包括一大批IEEE fellow。目前美国对华为的针对行为还没有触及大量中国人及华人会员的利益,还属于试探阶段。但是fellow们和会员们要开始做好心理准备和个人事业生活上的安排。当政策触及大量中国人及华人利益的那一天到来,大家不要退缩沉默,不要愤然退会,不要单独发声,因为这些都没有用处,不会改变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命运。大家一定要团结,集体发声硬怼。怼谁? 不要怼行会,不要模糊打击(还没到那一步,循序渐进)。要针对行会内部担任行政职务执行歧视政策的个人,而且要炮火猛烈,不留情面地精准打击。fellow们要扛起作为fellow维护行业公平正义,保护行业后辈健康成长的责任和使命,带头号召所有中国和华裔会员及所有愿意维护公道的其他国家科学家一道对行会的president发起联名公开信和问责。如果IEEE发现自己超过三分之一的会员都公开反对,行政官员就会倍感压力。这样做有几个目的。第一,最直接的,阻止不利行政命令的执行。第二,一定要把责任落到个人,分清敌我,孤立行会里美国极端右翼势力。精准打击,缩小打击面,给团结其他美国及各国科学家留有余地。第三,要让做坏事的极端右翼付出代价。今天他们可以仗着川普政府的势力欺人,但是作为行会的president,他史无前例的动用专业行会执行政治打击,协助肮脏卑鄙的政治斗争“强奸”无国界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协会,那么这位president及他下属的行政人员就要被钉在行会的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要把事情闹大,要把道理辩明白,要逼president表态,不给他装糊涂,装软弱,玩弄政治手段推卸责任的操作空间。不要说president也有苦衷被逼无奈。事关原则,这样的说辞不接受。他可以抵制,他可以修改行会注册地,退一万步讲,他还可以辞职(川普的内阁已经有多少人辞职了?)。这些他都没有尝试,他顶着美国政府和行会集体决策当挡箭牌行种族霸凌之实,他就要承担后果,不能给他找挡箭牌的机会。把他这个做决策的个人从行会的集体决策中拎出来,要拿美国政府当挡箭牌就先辞职。没有辞职,就是赞同政府行为,作为president,就要承担后果,逼他下台。即使不能成功逼他下台,也要做这样的尝试,做给全世界各国当代人民和政客看,做给全世界的子孙后代看,要让他背上他应有的道德罪名。要做给其他各个行会里蠢蠢欲动的右翼看,要做给其他国家“骑在墙上”的科学家看。中国不能只想着另立门户自己单干,这样不成,就算是要另立门户,也要拉上其他国家科学家一起。一定要在行会内部先打一仗,把道义的战略要地占领了,不给原行会president事后改口改态度,装可怜说被逼无奈毫无恶意,不知道中国人这么反对这些行政命令,没有接到过任何要求抵制或更改注册地这些提议,是中国人自己想单干找个借口退会另立门户这要狡辩的操作空间。把他一切借口堵死,看谁还敢当president帮川普政府作恶。第四,为了有一天在行会内部怼不过去必须另立门户做准备。行会内闹得越激烈,逼president把态度表的越明确,第三方的科学家们就看的越清楚明白,另立门户时团结各国科学家的操作空间就越大。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行会内部极右翼还是少数,只是目前他们仗着川普政府的势力逐步掌权,煽动反华情绪,威逼利诱,给其他美国科学家及各国科学家洗脑。如果能在行会内部解决问题,集体发声(集体发生才有话语权,才受重视,才增加对方打击报复的难度),占领道义高地,反洗脑,把右翼孤立出来,甚至把这部分右翼灭了,成本和风险都是最小的。退一万步讲,即使没有成功,也为下一步另立门户做好铺垫。目前做准备就两方面,一方面行会内中国人私下互相多多沟通,增加信任和战术分析,公开场合多多团结各国科学家;另一方面在个人事业和生活安排上发展狡兔三窟,为个人生活做Plan B以应对川普政府的报复行为。(不要害怕报复,心存侥幸。即使到时候不出头发声反对,也不可避免会被川普的政策打击,他的根本目的就是种族霸凌,只争早晚)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右翼们已经在行会里疯狂试探。我们自己做好以上两方面准备,蓄积力量,然后静静看他们作妖,等待他们疯狂,犯众怒的时候,果断反击。最后,当然还是希望以上假想的这一天不要到来,善良的美国人民和正义的美国科学家们遏制战胜行会里的极端右翼。世界人民迎来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首先说一下,这个是实锤,不存在“真假”,IEEE已经公开statement了:
http://www. ieee802.org/secmail/pdf a5wky5vVdi.pdf
这件事影响极大,比之前的谷歌事件还严重。
产学研一体化是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基本上任何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套路都是:与高校合作搞预研,然后自己公司负责工程化。
这里的合作包括两种,一是把预研项目包给高校的教授,二是直接请知名教授进驻公司(比如很多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与大多数人印象不同的是,负责预研的教授们才代表着产业内的最高预研水平、最前沿的技术(而不是公司),他们与谁合作,谁就拥有最多的专利,谁就可以领跑全球。
而“涉菊”的教授们,就因此都被IEEE拒绝编辑和审稿了。
有人可能不理解,不就是编辑和审稿吗?大不了不审呗。这种想法是极其幼稚的,因为不能编辑和审稿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不能担任IEEE内的重要职务,如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之类的。
要知道科学家们把名誉看得比财富更重,IEEE是全球电子行业的标杆组织,IEEE的重要职位就代表着业界同行对其科研成果的认可,是几乎所有业内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因此IEEE取消这些科学家的编辑和审稿资格,就等于逼着他们自行“退菊”,而这些人,是全球最前沿的科研力量。
要知道,不是谁都有资格给IEEE当编辑的。
除了明文禁止编辑与审稿外,这个事件还有非常明确的恐吓意味,那就是很有可能会影响“涉菊”科学家的IEEE Fellow的评选资格。
虽然电子计算机行业的知名教授们基本都是IEEE Fellow,IEEE也不太可能随便撤销他们的Fellow资格,但别忘了知名教授之所以知名,不仅是因为他们自己实力强,更是因为他们的团队实力强,而他们团队中的少壮派,可是都眼睁睁地盯着“IEEE Fellow”的名头的。
“IEEE Fellow”在各个国家几乎是仅此于本国院士的荣誉头衔,由IEEE已有的Fellow推荐产生,那么如果一个知名教授丧失了推选新Fellow的资格,他/她团队里的核心成员就要开始考虑跳槽了。
至于是否允许“涉菊”科学家在IEEE上发表论文,反而是个小事,大不了换成Springer发就可以了,反正大家都是可以互引的。
这件事的影响,就是逼迫当前电子计算机行业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放弃“涉菊”,让菊厂失去业内的科技领先地位。
人才是科技产业的核心,有了人才,自研系统和芯片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人才,与包工队无异。
不禁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先生说的话你们不信?那就来看看IEEE的“宗旨”吧:
其实我们一直以为我们把论文发到美国的期刊上,是在为全人类提供智力成果,与政治无关。
但是其实当下的学术自由是以美国的国家信用以及更底层的,美国国家利益做保障的
但是他们冷战后对学术自由做的保护也给他带来了全球的学术声望,使得美国基本上拥有了对“全球”定义的垄断权,所以 IEEE 国内行业学会是全球性的顶级学术组织
美国以前一直自信自己的学术科技水平科技代表人类之光
自信任何外国的科技研发到最后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会应用到以美国公司和美国资本为最大受益者的领域
他们也自信任何外国的顶级科研人才最后都会逐渐进入美国的学术利益共同体中,从全球吸纳最优秀的学生和科研人员进入美国高校
但是这块美国自己扛住的学术自由的牌子发现有一些公司在这里坐到了最顶级的成果但是却不能为他所用,甚至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收揽美国本来学术利益共同体中的人才
就像中国在加入WTO干的事情一样,我们在美国定规则并且维护的学术框架下也慢慢成为了这个体系下的第二大受益者(第一受益者是美国本身),并一步步成为学术综合产出的第二名。更根本的是,大量的研究果实并不反馈到美国市场以及美国资本的收益上。
所以在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挑战的时候,其无法再保证“学术自由”便顺理成章了
因为美国这里守护的学术利益共同体,从来不是我们原本以为的全人类的智力金字塔
美国觉得受到被分裂的威胁然后就决定不要学术自由这块牌子了,便终于露出“人类学术自由和智力成果要遵守美国法律以及总统行政命令”的真相
当然这个本就在美国法律上写明的东西,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控诉的。
但是从此以后,世界的科研人员们和政府对美国信用保障的“自由”开始怀疑了,可能是更深一步分裂的开始
前段时间美国加州系大学在要求论文开源,让我以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无门槛地获取最顶级的人类智力成果已经未来可期了,并且还是美国继续作为人类灯塔指引了这个未来
但是美国这一波操作可能会让未来全球的学术圈也更加分裂,世界对美国国家信用的怀疑可能会带来新一代的学术体系
希望可以借此机会中国带动欧洲、日本学术圈开发下一代的去中心化的论文系统,甚至美国内部也不会是铁板一块,本土也会有大量的科研人员抱有学术自由的信仰愿意加入这个阵营。
利用区块链就可以做到从设计低层的平等,建立一个能够保密平等地存放全人类只是成功的全新学术体系,不会有一个政府机构去干预人类的智力金字塔
学术自由是一个舆论高地,假如美国不要了我们可以去争取,同时更加要谨慎国内说“独立自主”建立完全独立于世界学术圈之外体系的声音。
因为学术本身就应该是通过知识的自由流动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我们要的是团结更多朋友,为真正的学术知识和人才无壁垒流动而努力
希望我们以后可以在国内培养出一批世界顶级期刊,并且能够真正带领人类做出一个平等获取顶级智力成果的论文体系
IEEE不是真的想拒掉所有华为的审稿人,Microsoft和Google也不是真的想第一时间立刻站队表态声明断供华为,他们不仅不是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且更是非常左派的、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尤其IEEE里的主体都是大学和科技公司的科学家们,他们几乎都是左派的,是反歧视和自由主义的中坚力量和捍卫者。
他们这么做,不是来源于对华为的仇恨,而是来源于对疯狂金毛的恐惧。
你不知道你做了一个“不停止对华为的合作”后,会来带金毛和白宫多么长久的指控、调查、问责,他们会翻遍你们整个团队的所有邮件、短信、电脑里的全部文档、表格,来找到你和华为的一丁点蛛丝马迹的利益联系。
他们可以在Supreme Court给你罗列出20个类似去年“通俄”一样子虚乌有的罪名,然后你要么自己承担律师费用(大概上千万到上亿美元),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想想长达整整一年多的通俄门),要么直接认罪,从20个里挑一个最重的罪名入狱5年,然后你的雇主(IEEE/微软/Google)被罚掉1亿美元。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你是IEEE的coordinator,你愿意冒着坐牢或者自费几千万美元请律师的风险继续和华为合作,还是直接跟华为一刀两断免得惹事儿?
你说现在不是麦卡锡主义?我不信。
--
我非常反感把IEEE、Google、Microsoft、华为其他供应商,跟白宫金毛幻想成同一个“制裁共同体”。想制裁华为的从始至终只有金毛和白宫而已,很多人不仅不是华为的竞争对手,反而是华为重要合作伙伴,更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既得利益者,还有IEEE这种绝对左派的学术和工业界社群团体。
如果有的人认为“制裁华为”是“美国上下团结一心”的结果,从而失去了对所有美国企业和团体的信任,这种见识简直是可怕而狭隘的。
更多的人只是出于对白宫的淫威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遵守金毛的政令,他们只是想保住公司甚至是个人利益,不要因为违法而被起诉到Supreme Court掏几千万美元的律师费或者被惩罚性制裁罚款几个亿美元而已。
这个事情的演化逻辑是:
Trump搞一家中国企业的时候,我们没说话;
Trump通过指导美国企业搞一家中国企业的时候,我们没说话;(FedEx、Google、高通)
Trump通过指导英国搞一家中国企业的时候,我们没说话;(ARM)
Trump搞中国学校的时候,我们没说话;(北航、电子科技大学)
Trump通过学术组织搞一家中国企业的时候,我们没说话;(IEEE)
搞到自己优势行业头上的时候,谁替自己说话?
今天是5G行业搞中国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在精密制造、化工、新材料想发力的国家看来,这个不慌么?
欢迎关注公众号“家哥的小黑屋”,给你认真的商业分析
更新
感谢各方支持,禁令已解除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希望华为及其他民族企业会更好
~~~~~~~~~分割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IEEE这一决定不仅震惊了国内学者,国际学者同样愤怒
我校交流访问学者Prof.Sergios 表示:
“我公开反对IEEE禁止华为员工审稿、投稿的决定,我将尽全力逆转这一决定:专心科研,远离纷争”
虽然被这位教授的折磨了一个学期(特别耿直的小老头,小暴躁脾气吓死人),但不得不说,这次被希腊老爷爷帅到了!
老爷爷和IEEE渊源深厚,本人是IEEE的Fellow,并担任过IEEE旗下多份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感觉小老头说话应该还是比较有份量的!
以下为该教授的简介:
希腊雅典大学信息和通信学院教授
1973年获得雅典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1978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IEEE Fellow ,IET Fellow,EURASIP Fellow,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 现任信号处理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主编(Editor-in-Chief) ,欧洲信号处理协会会士评选委员会主席。获得欧洲信号处理功勋服务奖, 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最佳演讲者奖,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最佳演讲者奖,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最佳论文奖 ,第20届模式识别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曾任IEEE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技术委员会主席(2013-2015) ,信号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和发起人(2006-2008),欧洲信号、声音和图像处理协会主席(2004-2006)。 曾任以下5种期刊的副主编: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和(Elesevier)Signal Processing 。著有8本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畅销书,发表SCI检索论文100多篇。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做出了突出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是真是假?
先看一封【张海霞致IEEE主席的公开信】
【声明】今日惊闻IEEE下令禁止华为专家参与期刊审稿,这远远超出了一个可以接受学术人的底线,做为IEEE的会员和期刊编委,我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申请退出我所在的两个IEEE期刊的编委会,并给IEEE候任主席写了一封公开信。这是我个人的态度,与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无关,特此声明。
(由于评论对信件的英文原文有争议,答主于此处修改将信件原文省略,需要阅览的朋友可以移步:
此文,还有各位业界人士对此的态度:
“If IEEE chooses not to be free of politics,I choose to be free of IEEE!”
所以此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一目了然。
此事至此产生的影响已经悄然开始了,更深层面的影响借助周志华老师的看法表达:
这件事损害的并不是华为,所有IEEE的出版物都照样能看,何况即便不给看,互联网上什么看不到。它禁的是华为专家为期刊提供审稿服务。。。打个比方,花园的花大家都能看,现在华为被禁止无偿义务浇水施肥。。。损害的是国际学术社区
事实上至少在某领域,早就不是从IEEE出版物或各类期刊去获取最新信息,为期刊服务仅是作为科研工作者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科研社区的一种回报。。。您在这里发表过不少论文,都是要别的专家无偿花时间评审提意见的,您是不是也该为别人提供点服务了?。。。许多资深专家是因为抹不开朋友面子去提供服务。。。某巴不得被禁止处理稿件,可以节省出好多时间而不用感觉自私有愧于社区。。。但是,禁止有资格的专家为科研社区做回报,这是反科学、阻碍科技进步的。
美帝这次还真是完美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呢!(摊手)
没想到得到了这么多的赞,评论区也非常的精彩。
先感谢各位知友的认可和批评~以后答主会改善自己的回答细节,欢迎各位继续批评指正!
既然这样,就再简单补充一点内容:【学术标准也要国产化!一篇文章看懂IEEE的前世今生】归纳、系统的深扒一下此事引起轰动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学界影响。
此文仅代表答主个人愚见,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全文共3009字,预计学习时长9分钟
截止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对此事予以表态,也证实了该邮件内容属实,我们来看邮件具体内容:
邮件中提到的FAQ文件第12项规定内容如下:
简单来说就是,IEEE明令禁止了华为的专家参与其论文的审稿工作。
这一举动,为何会让整个学术圈都“炸”了?
IEEE的前世今生
我们先看,IEEE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IEEE的词条是这样写的: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即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溯其根源的话,它是由成立于1884年的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AIEE)和成立于1912年的无线电工程师协会(IRE)于1963年合并而来。
有可能你会问,AIEE和IRE都没听过,有啥权威性。仅AIEE来说,它简直就是早期行业巨人的摇篮,其成员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可能要数“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和“电话之父”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AIEE通过标准、技术会议和出版物等方式为整个电气行业提供服务。IRE是按照AIEE的模式发展而来,不过其主要以无线电和电子学研究为核心。在其后各自的发展中,专业领域的扩张已经超出它们的电气和无线电领域,故此才谋求共同发展,于1963年1月1日成立了IEEE协会,首批会员数就多达150000名。
一家合并而来的美国协会为何此举影响如此之大?我们先来看看IEEE概况的一组数据。
“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促进技术进步的专业技术组织。”IEEE官网上如是说。
IEEE有着严密的组织机构,由主席(首席执行官CEO)和执行委员会共同领导,每年选举一次。重大事项交由理事会和代表大会进行决策,日常事务交由执行委员会负责完成。
IEEE设有电子自控设计、超导、毫微米工艺、传感器和系统五个技术联合会和包括动力工程、航天和电子系统、计算机、通信等在内的39个专业学会,覆盖了电力、电子、信息等广泛领域。
此外,IEEE还根据会员的来源将IEEE的全球会员分为美国东北部、美国东部、美国中部、美国西南部、美国西部、加拿大、欧洲中东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等10个大区,并设立了334个地区分会,每个大区和地区分会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学生支会。
另外,IEEE还设标准委员会IEEE-SA,其在组织架构上相当于ISO等其他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委员会。目前IEEE旗下一共有95个标准委员会,分管1270个工作组,其中有9个工作组在制定与区块链相关的标准(包括IEEE P825,IEEE P2418.1~IEEE P2418.7,IEEE P2140.1)。
IEEE在中国目前拥有超过20000名会员,其中绝大多数会员任职于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约6000名学生会员,大部分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另外还有150多位IEEE Fellow,遍布多个高科技领域。
说到IEEE Fellow我们就不得不提,这项IEEE组织的最高荣誉了,其人数一般控制在整个会员人数的0.1%左右。在国内,很多硕博生都以自己的导师是IEEE Fellow为荣,甚至可以吹一辈子。
何以这么说?
我们来看IEEE会员的晋升机制。
IEEE会员分为普通会员(Associate Member)、学生会员(Student Member)、、专业会员(Member)、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会士(Fellow)、终身会员(Life Member)。
·普通会员:凡对IT领域感兴趣者均可申请加入。
· 学生会员:主要面向专业为IEEE所涉及学术领域的广大本科生和研究生。
· 专业会员:在IEEE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具有六年以上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可申请升级为会员。
· 高级会员:需是IEEE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教师、技术主管或发明家,从业经验需达到十年,并在其中五年有杰出表现。
· 会士:在IEEE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领域做出杰出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经过评审,IEEE董事会会授予其会士称号。
· 终身会员:终身会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会员年龄需达到65岁;2. 会员年龄和其成为IEEE会员的年数之和需大于100。
一般来说,IEEE Fellow就是IEEE协会的荣耀之最了,在国内基本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水平。最新公布的2019年IEEE Fellow共295人的入选名单中,其中有30多位来自中国大陆高校,所以导师是IEEE Fellow的想吹也是实力加持、实至名归。
说到导师,就不得不提让广大硕博学生熬夜肝到头秃的世纪困扰——论文指标。硕士先不说毕竟各大院校要求各有差异,试问,哪个博士毕业不得好几篇paper?
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中,IEEE 发表的技术文献占到了全球同类文献的百分之三十。
IEEE出版电子工程、计算机、生物技术、通讯、电力与能源及其他几十个技术领域的180多本同行评议、高被引、高质量的领军期刊、会刊、通讯和杂志,其中,149本期刊被SCIE收录。
IEEE出版的期刊质量自是不必多说,计算机、通讯、电力电子等领域的最高被引期刊大部分都来自IEEE。根据2017年JCR报告显示,在电气工程领域排名前25期刊中,有22本期刊来自IEEE。另外,IEEE有8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分别位于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制造工程等领域第一。
将IEEE期刊的影响力映射到中国的话,就不得不提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学术期刊了。要知道,能被国内一级学会推荐的期刊,那都是水平被实力验证过的。推荐级别分为A、B、C类,水平逐级降低。
读芯君仔细数了一下CCF推荐的包括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计算机体系结构在内的10大类学科共32个推荐A类期刊中,有15个都由IEEE出版。其中,计算机网络三个A类期刊中,IEEE都给占全了。
当然,除了期刊论文,还有会议论文。2016年,IEEE出版超过1500种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多达300万篇。举个栗子,对于从事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同学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的顶级会议有CVPR、ICCV和ECCV,可你知道CVPR、ICCV的前面都省略了一个“IEEE”么?(普及一下:ICCV 的全称是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CVPR的全称是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以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说别的国家,单说中国,电气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硕博学生有很多都是指望着投IEEE的刊物毕业甚至走上人生巅峰的。
小木虫上的虫友有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当然,虽然该虫友的回答不是绝对的客观(谁说IEEE trans就没有水文了?)但其在计算机、电子等领域来说,绝对是顶级刊物了。
然而,作为学术界顶级标杆形象代言人的IEEE,此举,不仅让学术界震惊,也让学术界寒心。
IEEE在众多学者心目中已跃然跌下了神坛,沦为了这场贸易战中美国的一枚枪子、一个可怜的牺牲品。
“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的优良传统,可惜美国不太懂。
暂不说中国有那么多科学家都对IEEE做出巨大贡献,单说华为,据知乎用户@甜草莓的数据显示,华为是ICC,Globecom,Infocom,WCNC,SPAWC等国际会议最高等级的赞助商。
此外,由进一步数据显示,IEEE无线通信领域比较重要的期刊中,华为有18人在编辑委员会之列。
甚至,华为还是IEEE P2413(物联网体系框架组织标准)的创始成员之一,同时也一直在参与P2413标准的制定,其提出的包括智慧城架构在内的提案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这到底是个什么道理?
既然禁了华为,华为捐的钱是不也该一并悉数奉还了?
美国提倡民主自由? 鬼话而已。
此番,IEEE把矛头直指华为的同时,也揭露了其背后美国政府的小人之心。
早先,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对华制裁的BIS实体名单中,除了华为其实还有很多所中国大陆高校。
这份BIS实体名单上面邮件中也提到过,其实就是受美国商务部管制的黑名单,美国公司要想和黑名单在列的公司或高校合作,就必须向美国政府提交申请,没有申请许可保护的合作都是违法行为!
立法这个时候倒是严明了,这就是所谓的自由?
这份黑名单上赫然列着的中国大陆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
高校作为学术交流的中心,竟被恶意列入黑名单不让与其合作,甚至有的连原因都不写明,这就是所谓的公正?
诚如某知友所说,对于北航、西工大这些有军工背景的学生在申请PhD和论文Review是都是被百般刁难,就我身边的一些同学来说,他们确实也深有体会,这就是所谓的平等?
学术因为政治而被强制戴上有色眼镜,这在美国可能早已司空见惯了。
或许,在美国政府的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科学无国界”。
事实证明,他们一直高喊着的民主、自由、公正、平等都是骗人的鬼话,口号而已。
对IEEE说“不”!学术标准也要国产化
前有联邦快递转运包裹,后有IEEE“学术不端”(抱歉我如此冒昧地使用了这个词,但对于学术界来说,也唯有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鄙夷足以言表和形容学界对于此举的愤怒。)
面对如此让人三观尽碎的行为,学术界能做的可不止是愤慨。甚至有部分任IEEE相关职务的高校老师,表明态度主动请辞。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授,其在个人研究室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了《致IEEE主席的公开信》。
此外,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老师也在其个人朋友圈中表示,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要投稿任何IEEE组织的会议和期刊,并且他本人也会尽快按流程辞掉IEEE的相关学术职务。
知乎用户@敬而为真也表示,IEEE解禁华为前,他的课题组暂时不会向它旗下刊物投稿,也不会给它审稿了。并表示,“华人科学界是时候建立自己的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体系了。”
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我们能做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就像下面这位知友说的,我们年轻学者(或者谦虚一点,我们年轻学生)还是要好好拼一波,争取早日掌握话语权。
事实上,在这历史性的时刻,IEEE打压华为的同时也意味着其主动上缴了顶级学术的话语权。
诚如CCF秘书长杜子德先生一直以来所呼吁的,IEEE/ACM等国外期刊占CCF半壁江山的现状亟需改变。
中国是时候发展自己的顶级期刊和会议了,中国是时候挺起腰杆制定自己的学术标准了,中国是时候让评价硬科技的方式也“国产化”了。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化”的顶级学术期刊和顶级会议里,不仅有中国的名字,也有我们的努力。
留言 点赞 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欢迎关注全平台AI垂类自媒体 “读芯术”
美国的一大优势在于很多“国际性”的东西,实质是“美国的”
最典型的就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实质上还是美元
steam虽然是“全球性”的游戏平台,但g胖抽的三成里,要交的税还是交给美国的
像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之类的服务,虽然融入世界成为了“国际性”的东西,但税还是交给美国政府用于美国人民的
而美国想要保持这份“国际性”的优势,就不能滥用这份优势
毕竟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国和中国,美国还得顾忌欧洲和日本(虽然很失礼,但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不用顾忌的)
一直想摆脱美国控制的欧洲,是搞出一些欧洲的“国际性组织”的好机会
毕竟欧洲搞国际性组织的优势在于,欧盟并非美国各州一样统一管理,欧洲各国的利益牵制对于“外国”来说会更加舒服
这个事件非常有意思,我们来理一下逻辑。如果IEEE是基于美国禁令要求的,那么为什么禁令发布之后不立即做出这项决定呢?另外以前也有一些大学和中兴上过这个名单,当时怎么IEEE没跳出来呢? 禁止的是出口实体商品和技术,学术交流属于其中吗? 如果属于,那过去没有类似文件禁止国防科大、西工大、北航、中兴相关的人审稿又如何解释?
如果说像ARM这样的公司,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研究自己的产品,使用美国技术达不达到25%,那么IEEE显然是不需要进行这种研究的,按理说如果要做出决定,应该是美国商务部一列入名单就立即做出决定才对。
所以说显然从这些时间节点可以看出西方这次针对华为是一步一步慢慢加压的,他是有计划有密谋的,一个一个不要一起跳出来,挨个跳出来。如果前面跳出来的公司无法逼中国屈服,那么就多跳出来几个公司。
我们来说你一下首先是美国的芯片供应商,结果没想到华为根本不怕说我们有备胎我们不怕,于是英国的德国的又冒出来了,结果华为还是很强硬。于是接下去又想动用日本的,但是日本现在自己也在抱着投机的心态,所以日本又说我检查了,我没有超过25%。结果松下刚刚说继续对华为供货,美国的评级公司马上降低了松下的信用评级。
结果没想到不仅华为很强硬,中国还是非常强硬,于是又动用各种标准组织,现在标准组织动用了,还没起到效果,又动用学术组织。
由此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美国这个决定,并不是说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个行动马上下面就开始实行,而是密谋好了施压的顺序,啊,如果前面芯片企业就能达到他施压的目的,那么后面的企业就不跳出来了,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美方的损失。为什么呢?因为跳出来,就意味着你的信用会受到极大的损失,比如说安卓跳出来之后,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就可以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的发布,而且不会落得一个想要分裂安卓的恶名。这回学术组织跳出来之后,那么你的学术界的声誉,你的口碑就不可逆转的损害了。所以说这些棋子他能够不动用他就不动用,但是这些棋子之间已经商量好密谋好了,有一个动用的顺序,有一个跳出来的顺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就是说西方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美国之外的一些企业,比如英国企业,还是说这些标准组织学术组织,它背后实际上是有一个力量在对他进行运作的。他并不是完完全全美国政府发了一个指令,马上就按照政府的这个指令来做,不是他背后另有一套,这个背后的灵魂就是西方资本。所以说很多人说,唉呀,这是美国政府决定这次美国两党怎么怎么样,其实不然啊,一些超出政治的东西,他背后也是参与到这里面,美国两党很多地方实际上只是在演戏而已,他背后有一个力量在后台进行运作。
那么西方资本是怎么运作的呢?它可以说就是采用离散结构中的一个拓朴结构。就好比是一张图论当中的网络,那么每一个节点,他就是一个利益团体,他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进行决策,就能够组成这么一个网络。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这种地下的贩毒网络,这个贩毒网络,他也是一个离散结构的,有些上线和下线之间其实连姓名都不知道,住址都不知道,用的都是外号。你说贩毒网络没有一个人,像墨西哥这种武装贩毒集团一样一言九鼎,直接控制了其他所有人,但是这个贩毒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基于他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邪恶本性和他的利益,在共同防止被警察发现这个问题上,他可以运作得非常严密。
西方资本就是这样的,它本质上就是有一群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人组成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阶级利益,就是要尽量防止中国这一套国家控制资本,防止这一套为人民服务的东西在全世界得势,一定要把他的金融霸权延续下去。西方资本内部也有像贩毒网络内部的竞争一样,比如说同一个贩毒网络当中在某城市有两个下线,这两个下线进行零售也想互相蚕食对方的份额,又比如说同一个制毒的人,底下他也会卖给不同的中间商,这个中间商之间也互相想要蚕食对方的市场。但这都不妨碍这个贩毒网络在反对警察防范警察的问题上严密的运行起来。
西方资本内部也有竞争,也有利益,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实际上利益是非常一致的,而且他可以就像一个贩毒网络这样离散的运行起来组织起来。当然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他内部这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本性也造成了一点,就是一旦树要倒了,那马上就很容易树倒猢狲散。
====
补充一点:6月1号就是正式开始加税的日子
当年新中国和美国控制的国际组织的对抗是长期而激烈的,当年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决裂之后,各个单项组织是基本上都在各自决定是否纳入中国的。
乒乓球的主席是英国的左派领袖,所以中国最早进入乒乓球国际组织,主办世乒赛,获得全部七个冠军,这也一举奠定中国乒乓球作为国球地位。
而当时其实羽毛球也有和乒乓球一样的实力,但是却因为国际羽联长期排斥中国接纳台湾,最终导致中国无法进入国际舞台。当年汤仙虎绝对是大神中的大神,却不能进入世界舞台。结果一次友谊赛,国际羽联当年的全英公开赛冠军和汤仙虎打,被切了15:0,西方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地位。
最后导致大分裂,西方自己一套,中国亚洲第三世界自己一套国际羽联,两个羽联发生并列,互相不承认对方。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在国际奥委会主持下的调解 双方合并,把台湾代表赶出去。
本质就是,你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别人用规则是整不死你的,反而把他自己的权威给毁掉了,IEEE的地位无需多讲,他这次做这个明显是削弱自己的权威,华为如果能依靠5G强大能力,最终不是IEEE搬出美国,就是IEEE自己的衰落。
目前的国际组织的标准战,什么会员资格战之类的,新中国已经经历多次,根本就不新鲜了。
打游戏打到BOSS的时候开始BOSS还比较冷静,当你发现BOSS变身了,原型毕露开始狂乱状态说明你打垮BOSS通关已经不远了。
PS:感谢大家支持
这是我回答最快上1K和2K的,半天就达到了这个高度,一天的时间居然上了3K!2天到了4K!
原答案
它解禁华为前,我课题组暂时不会向它旗下刊物投稿,也不会给它审稿了。毕竟可选择的期刊那么多。。。
华人科学界应该以此为契机,建立自己的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体系,否则学术交流和舆论导向永远受制于人。
——
一更
看到评论区在争论“自己的体系”,建立自己的体系不等于强制中文期刊和中文会议,也不等于不和国际交流,更不等同于闭关锁国。我们自己研究菜谱做菜,难道还不能请人来一起品尝交流切磋厨艺了?说别人不一定愿意来的,看看一带一路如何了?事在人为。。大可不必为此争论。
至于个别人,从文字到观点就是喜欢卖弄“不群”,貌似客观理性自以为高明,大家不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刚开始以为他是“真理越辩越明”,后来发现他是“x格越杠越高”。。。
————
二更
有的人,对学术界一无所知(相关学科的出版社和刊物数不胜数,不给ieee投稿审稿只能叫举手之劳罢了,哪有他想的那么难),信口开河隐念不堪(觉得什么事都是装)。三观不正,立此存照。
首先,大家也许会质疑,IEEE、Wi-Fi、SD、Bluetooth是行业协会,并非美国商业公司,为何会受到制约而站在华为的对立面,且华为作为标准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也曾为这些协会做出了很多重大的标准立议和推广。理由只有一个,这些协会背后的sponsors很多是美国一线公司和政府基金,行业协会的使命之一,也是为这些商业公司所坚持的技术流派、IP壁垒、国家战略提供标准化支持。
综上,远离这些重要技术的行业协会和标准化组织,就是远离了此类技术族的迭代生态和推广生态,失去了技术演进的意义,例如,华为可以自研射频技术或PIM存储技术,但由于被孤立在标准化组织之外,所研技术成果并不被主流社会需求所接受,无法应用在出口产品上,也无法要求海外供应商提供标准化集成或封装。
美方在技术上,设卡的目的是限制迭代机会,不是存量市场;失去迭代机会,就失去了未来产能和未来市场。国内用户可以消化存量供给,但会持续落后于主流迭代路径(包括设计和制程);主机厂被封锁在孤立的区域细分市场,核心设计和上游制造技术就同样被隔离在主流迭代路径之外。有机会成本的IP资产就错过了多边引用和传播的价值;也失去了技术边际的意义。
标准化的使用,有些类似于邀请一个国家加入WTO,加入了,就要符合WTO的贸易规则、产品标准、结算秩序。只要符合了,本国产品就可以远销所有回家/地区,获得更广大、更顺畅的多边贸易空间。对华为而言,加入和参与标准制订,就是为了获得贸易空间,甚至获得标准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
同时,标准化也是壁垒,对于那些被孤立在标准化之外的国家,参与不了“下一代技术”的标准制订,即使先发的有了新技术突破,也无法获得先发优势,自然也无法参与到广阔的、多边的贸易空间。自研的产品,其贸易便只能被封锁在本国使用,假如这些只是半成品,仍然需要其它海外的IP加以集成才能形成产品,那么意味着其它海外IP供应商只会遵循国际标准,难以与一个孤立标准发生集成。
驱离标准化成员,是一项凶险的做法,迫使一个技术企业远离技术生态,自研产品难以被定标,难以被应用和推广。
依目前的禁令来看,大概是这样。但是,这种来自全球一线供应商和标准化组织的封锁看似凶险,实则持续不了很久。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是商业贯通,而非单纯服从于政治主张,因为多数供应商的主要市场份额都在中国,例如 存储技术、RF、板载元器件、高端液晶面板、以至于处理器等,中国拥有全球消费类整机市场最繁荣的业态:意味着保有量增速最快、新品迭代最快、客群最大及其消费力最强、市场驱动最成熟等。话说回来,来自海外厂商的对抗越久,它们损失的份额越多,部分厂商在中国的收入占整体1/2;商业贯通的停滞,首先伤害的是厂商,是资本家,看看美国科技股的中短期表现即可。
总结一下,单边主义、极端化的贸易保护,不会持续很久;未来即使分裂为两种生态,上游供应链经济仍需要保持往来贯通。
9年前有人说过了
科研人员搞这些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这个主持人说得很口孔口阿!
相关回答
CCF 和 IEEE 双重会员表示愤慨。
希望 CCF 再给力一点。至少推出会员邮箱,以便把常用的 ieee.org 换掉。
期待:
xxxxxxxxxx@CCF.org.cn
CCF Trans on Pattern Recognition
CCF Trans on Computer Vision
CCF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PS. 希望新期刊直接在线 LaTeX 投稿、审稿、发表。甚至如果可以,接收 js 动态图表。不要向腐朽没落的 eps 图像格式妥协。
刷新下限。
一直以来大家说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无国界。现在好了,科学也明目张胆的来了。
下一步是谁?NCBI ?science?
大概看了下,ieee只是按章程操作。是中国人天真的以为“科学无国界”。是中国人自己以前被忽悠傻了。
醒来是好事儿。认清米帝那套破玩意儿,对中国是绝好消息。
ieee做得不好的地方可能是以前其它公司,组织,个人被列入黑名单,ieee睁只眼闭只眼,不怎么执行。这次对华为认真执行一哈。你能有什么脾气? 就是这么放在台面上的耍流氓。中国人不该学学吗?
可以考虑与欧洲,亚洲同行在欧洲成立分支。老大要在主干上玩儿一切讲政治,那咱就分叉儿。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
我越来越喜欢这届米国政府了,干得漂亮!我也特喜欢看米国公司和学校学者的风骨。传说中谷歌拒绝向米国政府妥协,米国学者们如何科学无国界。
我也特别欣赏米国灯塔指引我的平等,自由,地球一家亲,世界经济一体化。
啪啪啪。
Trump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好朋友(这个我是认真的)。否则中国有多少叉子睡不醒。
有人说肘子说“这正常”。杀人的说正常那是正常,被杀的说正常那是贱。
或者肘子又不自觉的代入自己是杀人者。可又指责别人“自恋”。还有比肘子更自恋的?这回他是怎么代入的?
IEEE总部在美国,这么考量其实也可以理解。
不过IEEE的定性是个国际组织。IEEE内有影响力的学者,应该走政治路线,倡导IEEE回归自身价值,搬出美国,把总部移到瑞士这种声称永久中立的地方。
其实以现在中国学者的整体影响力,这件事情应该能办到的。
如果不行的话,就让通信圈的一帮人联合起来,直接另开会议/期刊,直接把原本投到某些顶会顶刊的文章全部转走分流。这时候关键是不能以国界来划分,这是大忌。可以完全以学术国际主义的理念为核心,抵制IEEE参与美国对华为的政治压迫,倡导弱化政治影响,提升学术自由,这样会吸引大量学术界的人,甚至是会包括大量的美国学者。顺势新的顶会/顶刊也就成立了,中国学者进一步扩展了自身影响力。
不需要以受害者身份自居博取同情,也不需要愤慨,立场站正再去正常斗争。
这些都是合法合理的斗争手段。可以参照之前学术界怎么抵制一些大的出版商,要求学术自由的方式。学术界有天然的左倾和国际化的属性,立场站对的话,最终整体学术界自然会站在属于自己的立场上,当初美国就是以自身立场最终获得全世界的大多数学者支持,最终在二战后把学术中心从欧洲移到美国去的。
今天早上听到教研室的一个博士在说这个事,用的比较多的词语是卧槽、这尼玛、太无耻了。。。。我要告诉老板
另一个博士:握槽,妈的,我刚投了一篇文章挂了华为,不会被拒了吧
一个很简单的对话,反映出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我们年轻学者还是要好好拼一波,争取早日掌握话语权
要相信,没有哪种强盗是长盛不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