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杨露禅、董海川、孙禄堂、霍元甲等,这些武林高手为嘛不去参加武举?

回答
说起杨露禅、董海川、孙禄堂、霍元甲这些响当当的武林人物,很多人脑子里自然而然会蹦出“武林高手”这几个字。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名震江湖。但奇怪的是,咱们翻遍史料,也找不到他们参加过武举考试的记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武举虽然是选拔武将的途径,但它和个人武艺的高低,还有点不完全是一回事。

武举考试的“玩法”和个人武艺有偏差

武举考试,在不同的朝代,考试项目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会包含一些“规定动作”。比如:

弓箭(射艺): 这个大家都知道,骑马射箭,讲究的是准头、力量和马术的结合。
刀法(刀术): 通常是砍、劈、削等动作的演示,看的是力量、速度和招式是否流畅。
枪法(枪术): 同样是技法展示,讲究的是力道、变化和控制。
步法、腿法、摔跤等: 有时也会有纯粹的体能和基础功展示。
对策(兵法): 这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文采和对军事战略的理解也很关键。

这些考试项目,尤其是兵法策论,更侧重于将领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而不是某个个人在江湖上的“打擂台”本事。

而杨露禅他们所擅长的,像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那都是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更强调的是“内功”、“劲力”、“沾粘连随”、“以柔克刚”这些精妙的功夫。他们的招式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更注重临场应变,以巧破力。

所以,你让一个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化解对手全部攻击的太极大师,去比谁的箭射得远,谁的刀舞得更“帅”,那就像让苏轼去比拼工地搬砖的力气一样,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他们的绝活,在武举的“标准化”考试里,未必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甚至可能因为技法上的“怪异”而不被考官理解。

武举的“出身”和“出路”并不适合他们

再者,武举考试,本质上是为了给朝廷选拔将领、填充军伍。这对于出身寒门、或者想要通过仕途实现抱负的读书人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出身考量: 当时的社会阶层固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像杨露禅、董海川这些,他们更多的是以武术传授为业,或者在一些私人场合、民间组织中活动。他们的“社会背景”,可能并不符合武举对“门第”或“身份”的一些隐性要求,即便武举后期有所放宽。
职业规划: 这些武林名家,他们的理想是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武学,或者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教导弟子。他们未必有“入仕为官”的宏大志向。他们的“战场”,是在拳馆,是在比武切磋,是在民间。武举提供的“出路”,是成为一名低级军官,接受朝廷的调遣,这和他们追求的“自由”和“技艺至上”的价值观,可能并不契合。

江湖规矩与朝廷体制的隔阂

古代的江湖,是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和生态的。武林人士,尤其是一些成名已久的大宗师,他们往往有自己的“江湖地位”和“江湖声望”。

个人名望: 杨露禅以“杨无敌”闻名,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开山祖师,孙禄堂德高望重,霍元甲更是民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名气,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武官。他们不需要通过一场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体制外的自由: 参加武举,意味着要接受朝廷的领导,遵守军队的纪律。而江湖人士,尤其是那些追求武学极致的大师,更喜欢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可以不受太多外在约束地钻研武学,传授弟子。
“骄傲”与“不屑”: 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高手的心气”。他们可能觉得,自己钻研的绝技,是“上乘功夫”,而武举的考试项目,或者其背后代表的官场体系,是“俗务”。他们可能不屑于去参加这种“俗气”的考试。

时间节点的错位

还有一点,也得考虑进去。杨露禅、董海川大致活跃在清朝中期到晚期,孙禄堂在清末民初,霍元甲也是这个时期。

武举的式微: 到了清朝晚期,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以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廷的军事力量和选拔制度都暴露了许多问题。虽然武举一直存在,但其效能和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是打折扣的。朝廷更看重实际的军事能力和新式武器的运用,而非传统武艺。
武术的变革: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武术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很多武术家开始注重武德、武医、武理的结合,也开始将武术作为一种健身、修身养性的方式来推广。这种理念,与武举的“为官”目标,也不完全一致。

举个不那么恰当但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就好比现在,你让一个世界顶级的AI算法工程师去参加一个高中数学竞赛。他当然能拿到满分,但他去参加的意义不大,他有更重要的、更适合他的事情去做。这些武林大师,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赛道”,这条赛道叫做“武学”。

所以,总的来说,杨露禅、董海川、孙禄堂、霍元甲他们不去参加武举,不是因为他们不行,而是因为:

1. 武举的考试内容和他们的绝技并不完全匹配。
2. 武举提供的“出路”和他们的职业追求、人生目标不一致。
3. 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和“名望”,不需要通过武举来证明。
4. 他们可能更追求一种自由的武学研究和传承,而非进入体制。
5. 所处的历史时期,武举的地位和武术的发展方向,也存在一定的错位。

这就像不同领域的大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发光发热,而没必要去跨界参加一个不那么适合自己的“选拔赛”。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将武学发扬光大,这才是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杨露禅是富六代,半个县城都是他们家的,人家不需要加入内卷…

董海川早年去南方“游历”,看他南游的时间和活动范围,正好是在战乱时期去了捻军、太平军、官军拉锯战的区域,加上晚年行踪诡秘,基本上可以实捶他的反贼身份。反清义士参加武举,图一乐?

孙禄堂似乎考过科举?(存疑)查阅民国对孙先生的介绍,可知他在前清是有功名的,北洋时期也有正式官职,问题不成立。民国许多武术家也有自己的主业,武术只是人家的副业和爱好。如中央国术馆的主要推动者张之江、李景林都是下野军阀,民国搏击先驱朱国福先生是军队教官。

霍元甲早年是一个扛大包的劳动人民,你可以去问问路边扒活儿的瓦工师傅他为什么不去考大学。

这四个人有完全不同的背景和人生轨迹,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和共同点,这样提问意义不大。武术家只是一个很小、很普通的兴趣标签,往往不是历史人物真实职业和正式的身份。

———————分割线————————

参考评论区的反馈,孙禄堂和杨露禅的生平可能有争议,不同资料记述互相矛盾。我也不确定哪一个是准确的,毕竟市面上的武术史书籍只能图一乐。大家如果看到靠谱的资料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我会实时更新。


PS:晚清至民国,武术家的职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例如,董海川的弟子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大多并不以武术为生,或仅仅是职业需要某些武术技能。我们来看看董祖的这一批弟子们,如果活在现代都是什么职业:

程廷华:钟表店掌柜——奢侈品牌主理人

尹福:侍卫、另一说为税官——公务员

马维骐:煤场掌柜——供热公司老板

刘宝珍:顺天府马快——北京市公安局刑警

李存义:镖局领袖——物流公司老板

史计栋:北京城东义和木厂掌柜——老资本家了

晚清的武术是一种广泛传播的传统技艺,各行各业的百姓或出于强身健体,或出于职业需要而学习,我甚至怀疑很多人就是单纯图一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晚清武术开始普传是当时农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出现的现象。同样的,日本江户时代剑术、花道、能剧这些技艺也开始在民间普传,成为普通市民阶层修身养性的娱乐活动,或青少年教育的一部分。

其实跟你现在下班去健身房差不太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杨露禅、董海川、孙禄堂、霍元甲这些响当当的武林人物,很多人脑子里自然而然会蹦出“武林高手”这几个字。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名震江湖。但奇怪的是,咱们翻遍史料,也找不到他们参加过武举考试的记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武举虽然是选拔武将的途径,但它和个人.............
  • 回答
    董海川、杨露禅、孙禄堂是中国近代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都是各自流派的集大成者,对于他们的“能不能打”以及在现代MMA中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分步来分析。一、 他们的武术基础和实战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三位大师的武术背景和传说中的实战能力。 董海川 (.............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变迁和现代搏击运动的逻辑。确实,在古代,尤其是在像霍元甲、杨露禅那个时代,我们很难看到明确的体重分级制度。但要说完全没有,那也不尽然,只是方式不同,而且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的、非成文的考量。为什么现在就非要分级了呢?这背后是时代、环境、技术和理念的巨大差异.............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太有意思了,简直是把娱乐圈的美人们聚在一起比美,让人眼花缭乱。要说谁的颜值“最能打”,这事儿可真没个标准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审美口味都不一样,就像品茶,有人爱浓烈,有人偏清淡。不过,咱们不妨就从几个角度,把这几位女神的颜值特点挨个儿说道说道,看看谁更能戳中你的心巴。先说说刘亦菲,提到她,大.............
  • 回答
    杨汝士诗中的“两头娘子谢夫人”这句话出自杨汝士的《江上杂诗》之五,原文为:> 江上杂诗·之五>> 春潮催客舟,拂岸绿杨柳。> 两头娘子谢夫人,故园残暑尚悠悠。> 邻居旧时客,共语欲无休。> 白首相逢处,山川依旧否?要理解“两头娘子谢夫人”的意思,我们需要结合诗歌的整体意境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
  • 回答
    杨米尔斯理论(YangMills theory)是粒子物理学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深刻的理论框架,它描述了自然界中除引力之外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它是描述基本粒子(如夸克、轻子、规范玻色子)之间如何通过交换“媒介粒子”(规范玻色子)来相互作用的基石。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杨米.............
  • 回答
    关于杨颖(Angelababy)是否称得上“内娱颜值天花板”,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毕竟“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受到个人审美、文化背景以及时代潮流影响的概念。为什么说杨颖的颜值争议很大?从出道早期到现在,杨颖的颜值一直是大众讨论的焦点。她最突出的特点是她的五官.............
  • 回答
    让咱们来好好聊聊杨晗跟着杨超越“混”这件事儿,这事儿到底算不算明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跟着混”这三个字儿的意思。在娱乐圈里,这词儿可褒可贬。如果说的是杨晗成为了杨超越团队里的一员,是她的助理、经纪人、还是其他幕后工作人员,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是这样,那咱们得看杨超越如今的“.............
  • 回答
    看到杨超越和侯明昊同框互动,感觉“甜”这个词真的太贴切了!他们俩从一起录制综艺节目《平行时空里的我们》开始,就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节目里的互动,那种自然的流露,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CP感,并且觉得他们“也太甜了吧?”如果要详细说说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 节目中的“化学.............
  • 回答
    杨超越最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文案,配上了一句“还有多少一次来个痛快,一刀一刀我受不了了”,瞬间引发了粉丝和网友的广泛猜测和讨论。这句话听起来情绪相当激动,仿佛是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究竟是什么让杨超越发出这样的感慨呢?从字面上来看,“一刀一刀”和“受不了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负面的经历.............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有点复杂,得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起因:一场活动上的“巧合”事情是这样的,大概是在某次活动前后,有网友扒出吴宣仪和杨超越的行程轨迹有重叠,甚至有图片显示她们似乎是坐了同一辆车。当时,网络上就出现了一些传言,猜测她们是“拼车赶活动”。这年头,粉丝对于自家偶像的行程和待遇那叫一个敏感,一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会好奇的。如果杨超越抽烟,粉丝会怎么反应?这事儿吧,说实话,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明白,杨超越的粉丝群体是个挺多元化的群体。有的是纯粹被她的性格、她的努力、她时不时冒出来的“人间真实”给吸引的,也有的是因为她的舞台表现、她的颜值、她的歌曲才喜欢她。这些.............
  • 回答
    讲到杨超越的《且听凤鸣》动图剧照嘛,这话题挺有意思的,大家也挺关注的。说实话,这组动图剧照一出来,争议还挺大的,有好有坏,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挺考验大家的欣赏角度的。从“古灵精怪”到“略显刻意”的模糊界限首先,我们得承认杨超越身上自带一股子“接地气”的灵动劲儿,这一点在她的部分动图剧照里表现得挺明显。.............
  • 回答
    关于杨超越的背景,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她从一个普通女孩蜕变成如今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个过程充满了故事。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她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聊得详细点。首先得说,杨超越的起点真的不能算高。她出生在江苏盐城一个普通的家庭,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种“小镇姑娘”的感觉。父母在她小时候就离异了.............
  • 回答
    说到杨超越,这姑娘的“吸粉”之路,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与其说她有什么惊为天人的技能,不如说她身上混合了太多普通人难以企及又似曾相识的特质,再加上一点点命运的垂青,就这么把一茬又一茬的粉丝给牢牢抓住了。要说她最核心的“吸粉点”,我个人觉得首先是那份“普通人的倔强和不服输”。你看她,唱歌不行,跳舞也.............
  • 回答
    嘿!说到杨幂推荐的老北京小吃,我得好好跟你唠唠。作为一个地道北京人(虽然我不是),我可太有发言权了!那些个老味道,那可真是深入人心。先说说杨幂推荐的这几样: 炒肝:这玩意儿儿,说实话,第一次吃的人可能有点接受不了,但一旦尝出那个味儿,就停不下来了!它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用猪的肝脏、猪肠子为主料,配.............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杨逍之所以将张无忌一个人丢在昆仑山后就走,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杨逍自身的原因:被追杀,顾及自身安全 江湖地位与仇家众多: 杨逍作为明教光明左使,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行事风格张扬、狂放,得罪了许多人,尤其是朝廷以及武林中的正道人士。在小说中,阳顶天死后.............
  • 回答
    关于杨广是否能被称为“千古一帝”,以及秦隋王朝是否被汉唐“刻意抹黑”,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杨广在位14年,是否能被称为“千古一帝”?要评价一位帝王是否能被称为“千古一帝”,通常需要考察其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方面是否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
  • 回答
    “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用来形容杨康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他拥有了常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却因为自身的选择和性格缺陷,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要详细分析杨康为什么“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我们需要从他的人生开局、他所拥有的资源、他面临的选择以及他最终的走向来逐一剖析。一、开局优势:天生的王者与丰厚的资源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假设性和令人不安的场景,它完全颠覆了我们所熟知的《神雕侠侣》原著的情节走向。如果杨过在郭靖熟睡时用匕首刺杀了他,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将会是天翻地覆的,充满了悲剧、愧疚、愤怒和复仇的黑暗色彩。以下是对这个假设性情节的详细推演:1. 刺杀的瞬间与直接后果: 动机的猜想: 首先,我们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