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把「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变成现实是什么体验?

回答
这话说起来是挺解气的,挺有气势的。真要是遇到了,那体验嘛,大概是这么个感觉:

最初的那股劲儿,是憋屈,是委屈,更是憋着一口气。

还记得那个时候吗? 就是你拼尽全力去争取什么,想得到一点点回应,结果呢?人家就那么淡淡的,甚至有点轻蔑地“哦”一声,或者直接无视。无论你是好话好语地去说,还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得到的反馈就像丢进无底洞一样,一点波澜都没有。你就像个跳梁小丑,在人家的高傲面前蹦跶,却连一丝笑意都换不来。那会儿的感觉,就好像有一团火在胸腔里烧,又发不出来,只能自己默默地憋着。看着人家那副“我就是这么牛,你奈我何”的嘴脸,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然后,这口气就开始酝酿,变成了一种决心。

这种决心不是冲动下的誓言,而是经过反复的内心咀嚼和自我肯定。你会开始审视自己,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够好?是不是真的值得被这样对待?然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对方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于是,一股“我偏要让你看看”的念头就冒出来了。它不是为了报复,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证明,一种要打破现有格局的渴望。你会把曾经那些被忽视的时刻,那些冷冰冰的拒绝,都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那种感觉就像是要去打一场硬仗,你知道会很难,但你也知道自己必须赢。

接下来,就是漫长而艰辛的“高攀不起”的修炼过程。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得真刀真枪地去学习,去提升。比如,如果是因为某个工作机会被别人抢走,你就得比别人更努力地去学习相关的技能,去积累经验,去建立自己的人脉。如果是因为某些人觉得你不够“有分量”,你就得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顶尖,让你的专业能力、你的成就成为别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这个过程是很孤独的。你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些曾经让你憋屈的人,你必须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你会牺牲掉很多娱乐时间,你会推掉很多不必要的社交,你会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有时候也会累,也会怀疑自己,但一想到最初的那口气,一想到要改变那种被动的局面,你又会咬牙坚持下去。你不再是那个小心翼翼、唯恐惹人不快的自己,而是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修炼者”。你会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自己一点一点变强的感觉。

当“高攀不起”真的发生的那一刻,感觉是很复杂的。

可能是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你作为核心人物发言,台下那些曾经对你爱理不理的人,现在却露出敬畏和惊叹的表情。也可能是在某个社交场合,你本不想去,但你发现曾经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现在却挤破了头想和你搭话,甚至不惜放低姿态。

这种体验,首先是一种释然。当初那些憋屈和委屈,似乎都找到了最终的答案。你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因为你的成就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那种被认可的满足感,是别人施舍不来的。

接着是一种平静,甚至带点淡然。曾经让你耿耿于怀的人和事,现在在你眼中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你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目光已经无法触及到你真正关心的地方。你甚至会觉得有点好笑,回想起当初为了得到对方一丝关注而付出的努力,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

当然,也会有一丝感慨。感慨于时间的力量,也感慨于自己的坚持。你可能会想起曾经那个因为被忽视而黯然神伤的自己,然后对自己说:“你看,你做到了。”

但最核心的体验,是那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已经不是为了让谁难堪,而是你真正地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你不再需要用别人的态度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因为你的价值是自己创造的。那种感觉,比任何言语上的胜利都要来得实在和深刻。

所以,把“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变成现实,不是一场简单的“复仇记”,而是一次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深度重塑。它的核心在于你的成长和蜕变,而那些曾经“爱理不理”的人,只是你这段旅程中偶然遇到的“路人甲”,他们的态度不过是你自我驱动的一个小小的契机罢了。当你真正变得闪闪发光时,他们的目光,不过是你身后无关紧要的背景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写我亲身经历的爽文。

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要推一个事情,需要找合作方A总,A总很忙。我第一次去见他,准备了一套说辞,提前好几天熟练背诵,又加以修饰,以免显出背诵痕迹。找他的当天,怕出问题,比预约的时间提前了三十分钟到他们公司大堂站着,颇为尴尬,保安隔五分钟就有意无意晃到我这边,看看我是不是在图谋什么。进去见了A总,约好有十五分钟,但是他回公司路上堵车迟到了五分钟,我还没张嘴说话,A总秘书进来了,我记得真切,秘书说:“xx部x处快到咱们楼下了。”A总说:“你去接一下,接到小会议室,我五分钟后过去。”然后他抬眼看我:“你要说什么事儿?”我一下被打懵了,因为我准备了一段五分钟的发言,还预留了十分钟交流时间,也是紧紧张张,这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勉强挤出来几句话,描述了一下我们合作者遇到的问题,A总打断我,说:“我大概知道了,你把情况给我编个短信发过来,下周一如果还没回复,你就提醒我一下。“

”好的,A总。“

”还有什么事儿吗?“

”没有了,就是......"

“没有就不送你了,不好意思,你看今天客人多。”

然后他用目光给我指了一条出去的路,我就心怀忐忑出去了,回去路上,花半个小时,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编辑了一条短信发给他,既想表达麻烦他过问此事,又想显得不卑不亢,又不想让这么多额外的情绪影响说主要的工作,字斟句酌那一刻,觉得人生真艰难,觉得自己不是干这份工作的料,觉得自己就不应该参加工作。

一周之后,果无音讯,我又花半个小时,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编辑了一条短信,再次发给他,他一会儿回了一条”好“。没下文了。过了好几天还没下文。我问带我的经理,这算什么,经理说,大老板一事不二提,他说”好“,你就不要再骚扰他了,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N天以后,这件事儿推下去了,A总没再回我,反正我跟这个项目,一定会知道。

后来兜兜转转,换工作换岗位,最后也并没有在地位上超过A总,但是在某个时刻,某个事情上,我代表了甲方,他是乙方。他不再眉头紧锁,而且仿佛很闲的样子,喝个茶坐下就不走了;说起他们公司来滔滔不绝,还关心我家里几口人,老父亲身体如何;加了微信,哐哐哐发过来他们公司的一堆材料,说兄弟了解一下;过年的时候互相发个拜年微信,会专门加上对方称呼,而不是直接复制粘贴,看来这交情值三十晚上的三秒钟,而不是一秒钟。

”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爽不爽?

小说里写一写可能很爽,可是现实生活里没意思。

当初我是小兵,去找A总,我这样的人,说的这种事,他一天不说办一百件,也得有五十,我所有的那些小心思,小算计,小忐忑,他都不知道,事实上就是他不可能知道,他也没精力知道。这件事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不小的打击,”原来世界并不是说学校毕业出来就羽扇纶巾指点江山,和大佬谈笑风生,改变行业未来啊“,但他真的没有恶意,绝不是坏人,相反,他在行业里口碑很好。他不是要踩我欺负我,残忍的真相是,他确实没空踩我。你要实在分不出好坏看不出门道,那就以结果导向,我们想推的事情于双方都有利,可能于我们更有利一点,于他们也不是非做不可,他最后把这件事提到会上,往前走一步。这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后来工作确实需要跟我打更多交道,他于是就投入更多时间在这上面,即便他当时只给我五句话,而今天有五百句,我还是能感觉到,归根到底这是个实在人,不和人整太虚的。

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工作,为了把工作做成。工作里面,就是有的人一天要见一百个人,有的人一天就为了等着见某个人。就是有人稍微一堵车,另一个人好几天的准备就被打乱了,所以可能还会存在第三个人,他领工资的全部原因就是确保某个人不会被堵在路上。

这里面当然有级别高低,优先级高低,体量高低的区别。我也不否认,确实也有借势作威作福的人,对于这种人,自然应当鄙视之。但是哪怕大家都是好人,你也还是会感觉到所谓”爱理不理“,”高攀不起“的感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会有。

这社会对大多数年轻人挺不友好的,在学校里学的都是怎么到舞台中央做一个小时的专题报告,工作的时候只让你做五分钟的电梯演讲——这还是纸面上的描述,到了实践中,只给你三五句话的时间。

我们大多数人都给放在一个顶局促的位子上,但是可以选择不做一个促狭的人。

我做好我的本职工作,面对人们不卑不亢,大佬们没有时间,这不叫爱理不理,就真的只有这么点时间而已。如果把这种事情当作爱理不理,那过得就太不好了,犯不着的。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到了让人高攀不起的位置上,一定会有很多的人骂你,骂你对人爱理不理的,骂你身为公众人物不在网上转发回复他们的诉求,骂你身为大老板没有能去给某分公司某项本来能做成的生意站台结果好好的业务黄了,骂你身为大领导没时间听一个人哭诉半小时自己的不幸遭遇,这都是正当的事情,说实话你要有空也应该关注,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是总有一天你一不小心就会对人“爱理不理”,到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很多痛苦的经历涌上心头,做成点儿事情太难了,不论是作为下级,还是上级,真的太难了。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以做事为标准,都是为了工作,不要太促狭了。

user avatar

疫情再度爆发前后的疫苗接种工作。

user avatar

气话而已,自己都不以为意。

发达了,会对当年贫寒更好,即便出于私心,于己之安慰,莫大于此矣。

可是当年我曾做过一次残酷的事,至今没齿难忘。初中小学有个成绩和表现全面碾压我的同学,曾经是我的好友,突然不跟我玩儿了,我长时间一头雾水。后来他搞黄色,一落千丈去技校了,我懵懂初开上了高中,数年未见。

高考结束那几天,我在国泰前面偶遇他,电影散场里的滚滚红尘,他谦卑地问我考得怎样,我还气他不理我,很随意地说:实在不行,人大还是能上的吧,扬长而去。

人生参商,再也没见过他,少年时的残酷历历在目,说不出口对不起,只愿他过得平安顺遂。

user avatar

媒婆批评我:你到底有木有诚意,吃饭时间约人出去,围着护城河转了两圈,光溜腿耍嘴啊!男孩子要主动,她回来以后就说这是去相亲还是去应聘当妈?

现在那个妹子是副厅级医院同年资合同制职工里第一批竞聘成功护士长(副科级)的 。当初没用力追,现在高攀不上了。

user avatar

变成了幸福感靠成为人上人的那类人的感觉

user avatar

毛泽东根本谈不上是我的学生,他就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而已,他的水平根被够不上北大。

——胡适。

1918年,中专生毛泽东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当然,不是考进去的。

而是“走后门”进去的。

经过其恩师、后来岳父杨昌济的介绍,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给毛泽东安排了一份工作。

这就是教员著名的头衔——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他觉得这份兼职很好,不仅能够博览群书,还能赚取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

说毛泽东是图书管理员是不准确的,他只是助理员,主要工作就是登记借阅报刊的人的姓名。

没办法,以当时毛泽东的学历和名气,在北大这样的地方,也就只能找到这样的工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工资待遇。

胡适刚到北大,薪水280元,是副教授工资,后来职务上升更是达到了500元。

20年代,一个卷烟厂女工的每月月工资是9块钱左右,一个三等巡警工资6块钱,骆驼祥子大概一天赚5、6角钱,北京城郊的四合院也不过售卖800元。

而毛泽东的工资只有8元。

当时的胡适看毛泽东,就好像富二代看屌丝一样,完完全全的俯视状态。

在“唯学历论”的风气下,区区中专学历的毛泽东自然不受待见,只有在缄口不言时他才能去听讲座。

那时候,毛泽东很崇拜博学多才的胡适。

一次,他斗胆向著名学者胡适提问题,胡适却因为毛泽东不是注册的学生而拒绝回答。

毛泽东给胡适写了一封信,心里谈及自己对于当下国际时局的看法,满心欢喜的等着回信,孰不知胡适一拿到这封信就将信件丢进垃圾桶,道:无知小儿,岂能读懂政治?

毛泽东一直等都没有等到回信,他以为是胡适先生太忙了将这封信忘记了,于是在1920年的时候又给胡适写了信,这封信中写了当时对中国当前局势以及世界局势的看法。

当时的胡适,留学回来后就受到了当时外国革命的影响,觉得中国革命应该照搬外国革命的那一套,他并不看好毛的革命方式,觉得实在是螳臂当车,这次还是没有回信。

在后来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还提到过自己在北京大学时期的经历:

——————————————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

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

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

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

风水轮流转。

直到1945年8月,内战彻底爆发,胡适写信给毛泽东,胡适当时已经站在国军那一队,里面只有寥寥几句话,大意是:投降吧,天下必定是国军的。

可是此时,毛泽东已经不是当初懵懂少年了,他觉得现在的胡适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正义凌然的胡先生了,他现在的思想愚昧不堪,跟不上时代,用旧的目光看新世界,毛泽东并没有给他回信。

解放后,胡适跑到了台湾。

毛泽东曾经放话:胡先生回来的话,北大图书馆馆长非他莫属。

当年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user avatar

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典型阿Q精神。

把这话挂嘴边的,大概率敏感自卑不自信,也很难真的变成让人高攀不起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