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不对,作为客人,基本礼仪是客随主便,哪怕主人只是个小朋友,也轮不到客人教育,不舒服的话可以告辞或者下次不登门,当面打脸有点太不拿自己当外人。
孩子不对,还没有明白待客之道,不懂得谦虚礼让,但他的问题是最小的。
问题最大的是你,因为教育孩子礼节是家长的责任,此时最该出面的是你,你要出去跟孩子说,好的东西应该留给客人,我想这年头也没谁就缺个蛋挞,事后可以教育孩子妈再给你做,放两倍的鸡蛋液都行,但有客人时要努力营造让客人宾至如归的体验。
结果呢你一没教二没劝,在人家客人暗搓搓用行动表示你没家教的时候还懵然不知,跑到知乎上来提问孩子跟阿姨谁错了?有一种吴亦凡笑话罗志祥感觉。
如果那个阿姨是认真的,你们可以和她断交了。
为啥老有这种沙雕育儿问题。
把好东西让给客人,这是典型的假装客套。招待客人应该把客人和自家人都照顾到,人人平等,吃用同样的好东西。而不是要在客人面前做选择,差东西给自家人,好东西给客人。
孩子是对的,大家平等,她不配吃好东西吗?
孔融让梨本来也是个反人性有争议的典故。
看完描述,简单说下意见:
1,“孔融让梨”极大可能是假的,当时汉朝的官员提拔制度,是举孝廉,当时世家各种搞出来一些作秀的事情四处宣传,给小孩(孔融)积累未来的政治资源。
2,“孔融让梨”这种“美德”,原意中是指分享给近亲(兄弟、姐妹),而不是给什么阿姨或者路人。
3,一个成年人,用自己以为的道德去要求、规训他人家的儿童,这是非常过界的行为,这种人要么是没有人与人之间边界的意识,要么是没有同理心,要么是喜欢用“道德”控制他人情绪。
4,作为客人,跟主人家孩子抢(质量更高的)吃的,她自己为何不遵守“孔融让梨”的美德呢?严于律人宽以律己的这种行为,很难让人尊重。
以上。
建议少让你的孩子接触这种亲戚。
供参考。
把自己好东西给别人吃那是巴结人,这是有求于人的时候才会干的事。
孩子6岁,又不求阿姨给个万八千的,根本不需要巴结比自己大很多岁的阿姨。
巴结是逆人性的事,是成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已的行为,还有损自尊自爱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不要再灌输给孩子了。
自己的东西就应该理直气壮的处理,不要听一个外人试图用道德来绑架自己。
孩子:阿姨,这是我妈妈做的蛋挞,给你一个小的吃。
阿姨:小朋友,你这样不礼貌哦!
孩子:啊?为什么?
阿姨:要把好的东西给别人吃才对哦!
孩子:阿姨,那让你先挑,你拿哪个?
阿姨:阿姨会拿小的。
孩子:嗯,好,给你!
阿姨:不对不对,是你要主动把大的蛋挞给阿姨。
孩子:啊,为什么呢?
阿姨:因为这是礼貌啊。
孩子:妈妈说过要尊老爱幼,是不是一回事?
阿姨:对的,真聪明,所以应该怎么做呀?
孩子:我是幼,你给我大的?
阿姨:不对!
孩子:哎,那你是老.....?
阿姨:更不对!
阿姨:阿姨既不老,你也不是幼。
孩子:啊,我明明比阿姨小啊?
阿姨:这是你家啊,你是主人。就不论老幼了。要优先照顾客人。
孩子:可是妈妈教我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不能看到好吃的就抢着吃。
阿姨:阿姨没有想抢东西吃,是教给你要让着长辈。
孩子:可是妈妈比你大,您没有把这个蛋挞让给她啊?
阿姨:你妈妈是主人,这是照顾客人。
孩子:哦,我明白了。
阿姨:你明白礼貌的道理了吧?
孩子:我明白爸爸说的事儿逼的亲戚是什么意思了。
有个老故事叫孔融让梨……
但是这个故事讲简单了。
孔融让梨的重点不在于让这件事,而在于孔融做出让梨这个选择的理性思考。孔融选择让梨是因为他通过理性的思考,认为突出遵守这种“尊重兄长“并让“兄长得利”的这种自主选择,会为我带来积极评价,并且未来这种积极评价可以为我带来潜在的,甚至是直接的收益。这个时候,让梨就有价值。
现在,这种社会规范,还能不能带来同等的收益?如果带不来,就没有让的必要。这就是理性。
批评孩子不让梨,不让东西,并不重要。但是,了解孩子背后不让的道理,以及能够提供不同选择背后的利弊选择,才是最关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