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增强 6 岁孩子的受挫能力?

回答
让孩子更强大,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这绝对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尤其是对于六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容易因为小小的“不行”而感到沮丧的年纪。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方式,一点点地“喂养”他们的受挫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坚韧。

首先,我们要明白,受挫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靠“逼”出来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遇到小麻烦时,不做“救火队员”,而是做一个“引导者”。

一、从生活中找“挫折”的“原材料”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受挫能力训练营”。

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哪怕慢一点、笨一点: 比如穿鞋带,刚开始可能歪七扭八,甚至解开。别急着帮他弄好,温柔地鼓励他:“再试试看,你刚才那个地方做得不错,可以再坚持一下。” 这种自己努力然后看到进步的体验,比你一下子帮他弄好更有力量。
放手让他尝试,接受不完美的结果: 画画、搭积木,孩子可能会画出“不像”的东西,积木可能搭得摇摇欲坠。这时候,不要说“这画的是什么呀?”,而是赞美他的努力:“哇,你用了这么多颜色,看起来好有活力!积木塔虽然有点歪,但是它已经很高了!” 告诉他,重要的是“我尝试了,我很开心”。
给点小挑战,但难度适中: 比如,让他帮忙拿一件东西,但这个东西可能放在稍高一点的架子上,需要他踮踮脚或者找个小凳子。或者,让他自己整理玩具,而不是直接给他摆得整整齐齐。这种小小的“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体验,能建立他的自信心。
从游戏中“制造”小小的困难: 玩拼图,故意把最后几块放进去的难度稍微提高一点。玩棋类游戏,在他领先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让他自己想办法破解你的“小陷阱”。关键是要让孩子觉得,这是游戏的一部分,是可以克服的。

二、用“沟通”的力量,点燃孩子的“内在引擎”

孩子为什么会受挫?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办,或者觉得“我不行”。这时候,我们的话语就非常关键。

“没关系,再试试”是万能咒语: 当他因为失败而皱眉时,用温和的声音说:“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呀!我们再试一次,看看这次能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是传递“还可以再做”的信息。
肯定他的努力,而非结果: 孩子踢球踢不进,别只说“没进”。可以夸奖他:“你刚才跑得真快!脚腕抬得也很高!” 让孩子知道,他的付出是被看见的。
帮他分解问题,让他看到“小步骤”: 如果一个任务对他来说太难,比如写一封信,可以分解成:“先想想你要写给谁,然后写个问候语,再写你想说的事情……” 这样,他会觉得这个任务不那么吓人,一步一步来,总能完成。
分享你自己的“失败经验”: 就像在给孩子讲故事一样,告诉他:“妈妈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摔了好几次呢,膝盖都摔破了。但是我想骑,我就爬起来再试,最后就能骑了。” 让他知道,大人也会遇到困难,而且是可以克服的。
教他描述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感到沮丧时,可以引导他说出来:“你现在是什么感觉呀?是因为积木倒了觉得有点生气吗?” 让他学会识别并说出自己的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疏导。

三、建立“支持性”的安全网

受挫能力不是让孩子一个人扛所有,而是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

提供一个可以犯错的环境: 家里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让他知道,即使犯错了,爸爸妈妈也不会生气,而是会帮助他一起想办法。
别过度包办代替: 这点很重要。孩子摔倒了,爬起来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想吃水果,递给他切好的水果,不如让他自己拿着小刀(当然是在你的监督下)尝试切一块。这些小的独立行为,都在培养他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放手和耐心等待: 有时候,孩子需要时间自己去摸索。你看着他笨拙地尝试,心里可能有点着急,但请忍住,给他一点空间。
在他需要时,给予适度的帮助: 如果孩子真的尝试了很久,依然非常非常沮丧,适当地伸出援手是必须的。但这个帮助应该是“协助”,而不是“替代”。比如,“我帮你一起把它扶正,你再来搭下一步?” 或者,“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次搭得不稳呢?”
创造机会让他体验“成功”: 在鼓励他尝试的过程中,也要为他设置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当他完成这些目标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我能做到”的体验,会像一颗颗小小的能量石,储存起来,等他遇到大挫折时,能有底气去面对。

四、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种子

让孩子明白,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提升的。

多用“过程”性赞美: 与其说“你真聪明”,不如说“你为了完成这个画,花了好多心思去构思,真棒!”
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告诉孩子,遇到困难不要怕,因为努力是克服困难的法宝。
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 当孩子因为失败而气馁时,引导他反思:“这次没有成功,但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下次我们可以怎么改进?”

举个具体的例子:

孩子在玩一个需要精细动作的玩具,比如一个小型的搭建模型,他尝试了好几次都插不好。

1. 孩子受挫的表现: 可能会把模型扔到一边,或者开始哭闹,说“我不玩了,这个太难了!”
2. 我们的反应(不当):
立即拿过来自己完成:“笨死了,看我来!”
批评:“你怎么这么没用,这么简单都做不好!”
3. 我们的反应(增强受挫能力):
走到他身边,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说: “哦,看起来这个小零件不太听话是吗?我看到你很努力想把它插进去,但是没成功,所以你有点生气,对不对?”(识别和表达情绪)
观察一下,然后说: “嗯,我注意到,你可能需要把这个角度稍微调整一下再试试。” 或者,“这个小口好像有点紧,我们找一个更平的平面试试看会不会更容易?” (提供策略,但不直接动手)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可以提议: “要不我们先休息一下,喝口水,等会儿再回来挑战它?或者我们先玩别的,等你心情好了,我们再一起研究它?” (提供缓冲,不强迫)
如果孩子愿意再试,并且成功了,就大力表扬: “太棒了!你刚才的坚持真的很有用!你看,通过你的努力,它终于听话了!” (肯定努力和成果)
如果还是不行,并且孩子也很疲惫,可以提议: “今天我们先到这里吧,这个我们下次再研究。但是你今天尝试了好几次,都很勇敢,我为你感到骄傲!” (肯定尝试本身,不以结果论英雄)

记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让他明白,即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拥有被爱的安全感,这样他才敢于去尝试,去面对,去成长。你的耐心、理解和恰到好处的引导,就是孩子身上最强大的“护盾”和最持久的“燃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宋徽宗其人,你可以批判其腐朽无能,也可以讥讽其昏庸奢靡,唯独不能否认他在艺术上的造诣:论画,他注重写实,一手工笔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论书,他笔法挺劲飘逸,为后人争相追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孩子更强大,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这绝对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尤其是对于六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容易因为小小的“不行”而感到沮丧的年纪。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方式,一点点地“喂养”他们的受挫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坚韧。首先,我们要明白,受挫能力不是.............
  • 回答
    标题“一季度经济增长6.8% 世界赞叹贸易战难不倒中国”无疑是一个带有强烈正面宣传色彩的论断,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视这个标题:一、数据本身的解读: “一季度经济增长6.8%”: 这是标题的核心数据,代表了当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回答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GDP增速重回6.9%,总量突破80万亿元大关。这标志着在经历连续6年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经济首次实现了回升,无疑是当年中国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增速回升的意义:首先,这份6.9%的增速,对于一个体量已经相当庞大的经济体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它不仅仅是一.............
  • 回答
    中国2021年军费开支增长6.8%这一数据,反映了国家在国防安全领域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数据的含义及背后可能的逻辑: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来源1. 官方数据 根据中国财政部和国防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为1.4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6.8%.............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美国经济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以及全年情况。这个数字,尤其是第四季度6.9%的增长率,确实是相当亮眼的。第四季度6.9%的增长:一场强劲的收尾首先来看第四季度的6.9%。这个数字意味着在2021年的最后三个月里,美国的经济规模比前一季度按年率计算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要理解这个“按.............
  • 回答
    美国2021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6.5%,虽然仍是强劲的增长,但确实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5%。这一数据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其背后反映了美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挑战和动态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远低于预期”意味着什么。 市场预期的形成: 市场预期通常是基于.............
  • 回答
    中国 2016 年全年 GDP 同比增长 6.7%:一次多维度的解读2016 年中国全年 GDP 同比增长 6.7%,这一数字在当时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个亮眼的成绩,但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多角度的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 宏观经济背景与.............
  • 回答
    中国2019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3%,其中第二季度为6.2%。要详细地看待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全球背景下的位置、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展望。一、 全球和历史背景下的对比 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 201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国际货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2018 年上半年中国 GDP 增长 6.8% 这件事。得从几个角度来看,才能有个更全面的理解。整体感觉:稳中向好,但暗流涌动单看 6.8% 这个数字,绝对是个亮眼的成绩。在当时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保持这样的增速,确实体现了强大的韧性。这说明我们国家经济的底.............
  • 回答
    2017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9%,这个数字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尤其是在经历了几年的中速增长后,再次显现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要全面理解这个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6.9%的增速是超预期的。201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但市场对2017.............
  • 回答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GDP同比增长6.9%。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从宏观层面看,6.9%的增速意味着什么?首先,这个数字超出了许多市场分析师的预期。在经历了2016年全年6.7%的增速后,许多人预测2.............
  • 回答
    德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挑战,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突破 6.5 万大关,这标志着第四波疫情的严酷性。在经历了数次封锁和限制之后,德国社会普遍感到疲惫,对于如何有效应对这场持续的危机,各方观点不一,但摆脱当前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疫情现状与严峻挑战德国近期每日确诊人数的飙升,主要与多种因素交织有关。.............
  • 回答
    这组数据,尤其是Counterpoint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2%的同比下滑,以及华为的逆势增长和小米的显著下滑,无疑为我们勾勒出了当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残酷而复杂的一幅画卷。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结构性变化,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整体市场的寒意:22%的跌幅意味着什么?首.............
  • 回答
    要看待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个数字本身,以及它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首先,6.7%这个增速放在全球背景下来看,依然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数字。 那时候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不少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徘徊在个位数低位。相比之下,中.............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同比增长6%的答卷。这个数字,放在全球经济大环境来看,依然是相当亮眼的。毕竟,在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的背景下,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殊为不易。要细致地看待这个6%,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数字,得往里挖一挖,看看这增长是靠什么驱动的,又暴露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首先.............
  • 回答
    2019年一季度,咱们国家交出了一份GDP同比增长6.4%的成绩单。这个数字,放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看,可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表现。但要理解它,我们得拆解开来,看看这背后是哪些因素在驱动,又有哪些挑战值得我们留意。首先,6.4%这个增速,它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这代表着在2019年的前三个月,咱们国家.............
  • 回答
    2021年4月,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和8.1%。这两组数据,尤其是M2的增长,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先来说说M1和M2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们是衡量市场上钱有多“多”的指标。 M0: 就是我们手里拿的现金,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
  • 回答
    2017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实现了6.9%的同比增长,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的韧性和活力。要深入理解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里程碑的意义:总量突破与发展阶段 总量意义: 80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中国经济的“.............
  • 回答
    2020年,山东省的GDP增速达到了3.6%。这个数字,放在全国范围和山东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中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3.6%这个增速的来之不易。 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山东作为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同时也是沿海地区,对外.............
  • 回答
    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跌破7%。这一数字的出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学界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背景: 历史性的转折点: 6.9%的增速,虽然在很多国家看来仍然是令人羡慕的高增长,但对于长期习惯了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