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4月 M1 M2同比增长6.2%和8.1%?

回答
2021年4月,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和8.1%。这两组数据,尤其是M2的增长,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

先来说说M1和M2是什么?

简单来说,它们是衡量市场上钱有多“多”的指标。

M0: 就是我们手里拿的现金,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M1: 在M0的基础上,加上了单位的活期存款。这部分钱流动性很强,随时可以取出来消费或者投资。大家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活期账户,这部分就计入M1。
M2: 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了单位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如财政性存款、外币存款等)。M2的范围更广,包含了一些流动性相对弱一些的钱。

为什么关注M1和M2的增速?

M1的增速: 通常被视为经济活力的一个风向标。M1增长快,说明企业和个人手里的活期资金充裕,有更多的意愿和能力去消费、投资,这往往预示着经济景气度可能在提升。
M2的增速: 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总体的“钱袋子”有多鼓。M2的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与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关。如果M2增长快,说明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比较充裕,可能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带来通胀的风险。

回到2021年4月的数据:M1同比增长6.2%,M2同比增长8.1%。

从数字上看,M2的增速(8.1%)明显高于M1的增速(6.2%)。这说明了什么呢?

1. 货币供应依然充裕,但“活钱”的增长相对慢一点。
8.1%的M2增速,相对于更早期的年份(比如疫情初期的2020年,M2一度超过10%),可以说是稳健增长,不算特别激进。这反映了央行在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的同时,也并非一味地“放水”。
M1增速(6.2%)相对M2要低一些。这传递了一个信息:虽然大家手里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总量还在增加,但是“愿意马上花出去”的活期资金增长速度,相比之下没有那么快。

2. 可能的原因和解读:

企业和居民的“观望情绪”: 2021年4月,正值全球经济在疫情后逐步复苏的阶段,但复苏的路径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仍存在不少不确定性。
企业层面: 尽管经济在恢复,但一些企业可能在扩大生产、投资新项目时,依然保持谨慎。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存为定期,或者持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而不是立刻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扩大产能、增加库存。这会使得活期存款(M1的主要组成部分)增速放缓。
居民层面: 居民储蓄意愿可能仍然较高。在疫情冲击后,大家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就业稳定性可能还在调整,所以一部分资金可能从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股市)流出,重新回归到更稳健的银行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这会推高M2,但活期存款的增长可能就不那么亮眼。

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 央行在2020年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到了2021年,随着经济的企稳,货币政策的重点可能转向了“稳健”和“精准”。意思就是,不是无差别地投放大量资金,而是更侧重于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比如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这种“精准滴灌”可能使得M2的增长保持平稳,但对于M1的刺激作用没有那么直接和全面。

M1和M2剪刀差的意义: 当M2增速快于M1增速时,通常被称为“M1、M2剪刀差”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意味着:
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沉淀和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有效投资的速度,可能还不是非常快。
投资渠道的限制: 如果居民和企业觉得投资回报率不高,或者风险较大,那么新增的资金就更容易留在银行体系内,尤其是在定期存款等相对安全的账户上。

总的来说,2021年4月6.2%的M1增速和8.1%的M2增速,传递了一个信息:

中国经济在疫情后正在稳步复苏,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为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但同时,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企业和居民)的活跃度,在投资和消费决策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这使得活期资金的增长速度略显平缓。

这样的数据,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既看到了经济企稳的积极信号,也提醒他们需要继续关注如何激发市场活力,引导资金更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的内生增长。

理解这些数据,需要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包括全球疫情发展、国内经济政策、房地产市场状况、资本市场表现等等,才能更全面地把握其深层含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大家的邀请...其实我自己倒没觉得这个数据有太糟糕....同比数据是和去年同期的对比,去年4月份是中国疫情后货币市场流动性最好的时候,加上去年人行很机智地限制了救助用的流动性期限在一年左右。理论上今年4月这些债务到期后。一些去年4月份用最低成本借贷的人,在今年不愿意借贷(或者不愿意借贷那么多)并不奇怪...

去年4月份可能是你借钱最便宜的时候,也是央行最大力度支持的时候

实际上人行,包括全世界大部分央行,都是非常透明而狡猾的部门。他们透明在经常告诉你他们的政策目标和工作目标,然后给你无数经得起推敲的论证。狡猾在他们经常不告诉你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目标....以及这个目标到底是否合理和可行。

所以我自己是觉得,观察这些货币当局,你只要看

  • 他要干嘛?
  • 他能做到么?

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是一个偶然性非常大的决策过程,你根本没法去思考。至于他要怎么做,所有的工具和政策都可以用得上。去思考这一点也没意义。你只要思考他能否做到就好了。

例如联储这两年偷偷摸摸改了自己的货币政策框架,人行让大家背那句“保持社融和M2增速与名义GDP基本匹配”。这样修改的逻辑何在呢?联储根本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人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给了一个等于没有解释的解释

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币值稳定的最终目标,没记错的话,以前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面的人行目标大部分时候可没有层级之分

2019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而且要注意的是,这个保持币值的稳定,是易行长20年前就有的追求....所以这个目标其实可能有一些个人追求在里面

货币的价值有三个,汇率,利率和通胀水平。所以币值稳定自然也有三个不同概念的稳定。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面,同时要做到汇率,利率和通胀水平稳定需要其他同行也给力。大部分时候做不到。所以这三个价格应该有个先后次序,利率首先可以排除,人行自己在报告里面就说“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汇率的表述是增强弹性在一个水平附近基本稳定。我自己是觉得,这个币值稳定应该更多是指通胀水平。

考虑到实际GDP和社融的匹配,考虑到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决心,物价稳定确实更有可能是央行目前想要达成的目标。

但如果说汇率的稳定可以通过利差来观察,利率的稳定央行自己直接就可以达成。物价的稳定实际上是一个更难的目标。因为如果央行同时观察物价和潜在产出,那么有理由相信,人行可能也相信那个通胀和产出缺口得关系,不然他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没有逻辑

产出缺口和通胀,https://www.isabelnet.com/u-s-output-gap-of-potential-gdp-and-inflation/

实际上人行关于潜在产出得计算这两年已经发了两篇工作论文了,最近的一篇是今年4月份。

简单点说,人行自己测算的潜在增速如下所示

指出笔误可以有奖金么?另外在之前人口的回答里面有朋友认为我们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可以弥补人口数量降低的影响,负面影响有可能被部分抵消,但要完全抵消甚至超过似乎很难

这个数据考虑了冠状病毒对于经济的永久性损伤(0.2-0.8%)

Growth forecasts and theCovid-19 recession they convey:End-2020 update

那理论上,如果你的潜在产出回不到疫情前,那么继续维持之前的货币增速毫无意义,就像人行自己在工作论文里面说的

一是正确认识我国潜在产出保持中速增长的特征,保持货币政策合理适度支持。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潜在产出增长的周期性下降,而非短期趋势的影响通过传统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将实际 GDP 增速长期维持在 潜在产出增速之上是无法实现的,不仅如此,还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和宏观杠杆率 的过快上升,进而增加经济系统性风险。

读最近的人行很多文章都给人一种看日本1999年经济白皮书的感觉,当时日本的白皮书指出了必须保证债务/GDP不再继续上升(我们的维持杠杆率),必须开始创新,必须打破原有金融体系的寻租。我们也借鉴了日本当年的经验教训(千万不要宽货币紧财政太久)。但就像这个回答开头说的,很多时候知道他要干嘛是第一步,能不能做到才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至少在我眼里,人行目前的最终目标和工作目标是一个逻辑自洽的循环。

  • 通过保持社融和信贷增速与自己计算出的潜在产出基本匹配,进而维持物价的稳定。注意这是一个货币数量的货币政策而不是价格
  • 在第一点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并努力降低利率,但也要珍惜宝贵的货币政策空间
  • 同时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实际上能做到上面两点,控制量+珍惜价格的空间自然就留下了防风险的可能性

那它能做到么?在央行自己的看法里面,有三个风险

  • 海外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不均衡,这意味着之前测算出来的那个潜在产出不一定准
  • 发达国家市场转向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以加拿大央行作为例子。加拿大央行在历史上经常领先或者同步联储操作。

事实上最近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加息应对资本的外流,这其实是个双刃剑,因为固然加息可以应对短期的资本外流,但一旦因为资金成本的上升,造成了本国一些大企业出现偿债危机,那要么到时候资金加倍外流,要么政府帮忙平了那个债导致汇率下跌还是资本外流。这个信用风险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历史上大部分流动性危机被注入现金解决后都伴随着偿付性风险(当然这也是去年央行很看重救助款的时限的原因),因为你不知道这些人拿了现金之后买的是什么,你可能以为你给他一个3年的救济款,他拿去在高价买了个十年寿命的机器,然后两年后技术更新设备不值钱了然后资不抵债。

  • 通胀超预期的可能性,人行可以把币值稳定当作是工作目标,BOJ可是把2%的通胀当作自己历史使命,联储的目标是失业率。大家可没有什么币值稳定的共识,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原材料进口国要保证物价稳定其实并不容易。

我自己是觉得,把货币增速维持在潜在产出附近,同时顺手降低一下贷款利率,同时还防范金融风险,是一个艰难的目标。如果这些风险事件不发生,做到的可能性更大,一旦有海外的信用风险,或者超预期的通胀。有可能这个目标就很难完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4月,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和8.1%。这两组数据,尤其是M2的增长,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先来说说M1和M2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们是衡量市场上钱有多“多”的指标。 M0: 就是我们手里拿的现金,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
  • 回答
    看到2021年4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这其中的差异和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一番。这就像是在一个家庭里,孩子(CPI)的花费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而供养家庭的主要劳动力(PPI)却在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首先,我.............
  • 回答
    2021年4月23日发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的这起野生东北虎进村伤人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和警醒的悲剧。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是折射出人与野生动物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紧张的生存空间和复杂的矛盾。事件经过的细节:当天,一只野生东北虎突然闯入鸡东县哈达岗乡前进村,先是咬伤了村民王某某(男,54岁).............
  • 回答
    2021年4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罗斯已开始从俄乌边境撤回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部署的部队。这一声明立即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发生在俄乌两国关系高度紧张、俄罗斯在边境集结大量军队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紧张局势的升级在俄罗.............
  • 回答
    2021年4月23日,中国海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列仪式,三艘新型主力舰船——海军055型驱逐舰大连舰、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海军052D型驱逐舰昆明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成就,也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2021年4月7日,索尼在海外悄无声息地发布了两款相机:Alpha 7R III A(A7R3A)和 Alpha 7R IV A(A7R4A)。这两款机型与其说是全新的产品,倒不如说是对现有经典型号的“小改款”。对于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已经拥有A7R3或A7R4的用户来说,这两款新品的出现,引起了不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4月8日这一天的A股行情。那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大概是“谨慎回升,结构分化”。市场并没有出现那种普涨的狂欢,但整体而言,在经历前期的震荡调整后,投资者情绪有所回暖,资金在部分板块开始活跃起来。具体来看: 指数层面: 当天沪指大概率是小幅上涨或者收平,整体波动幅度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4月7日A股的下跌。那天市场确实是经历了一轮不小的调整,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有些意外和不安。要理解这次下跌,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梳理梳理当时的背景和可能的原因。当时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情绪:首先,得回顾一下当时A股整体的氛围。进入2021年,A股市场延续了2020年末的强势,特别是科.............
  • 回答
    鸿蒙新篇章:华为2021年4月系统升级的深远影响2021年4月,华为如期推送了鸿蒙OS 2.0的正式版,这场万众瞩目的系统升级,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软件迭代。它标志着华为在艰难时刻,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未来的前瞻性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格局投下了一道深刻的涟漪。回顾.............
  • 回答
    2021年4月21日,日本女演员新垣结衣宣布代言瑞典快时尚品牌H&M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中日两国乃至亚洲地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引人瞩目,并且引发了多层面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一、 明星效应与品牌选择的“冲击”: 强大的明星号召力: 新垣结衣在日本乃至亚洲拥有极高.............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美国军方不明飞行物调查小组(UAPTF)在2021年4月8日“泄漏”的金字塔形UFO视频,这事儿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不少人脑洞大开。毕竟,这不是什么街头巷尾的瞎传,而是出自正经的军方调查部门之手,而且视频内容又是如此的离奇。先来说说这事儿的背景。这些年,大家对“不明空中现象”(UAP),也就是.............
  • 回答
    2021年4月,外媒关于俄罗斯军队集结于乌克兰边境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反映了当时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的日益紧张。这起事件并非孤立的,而是长期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日趋紧张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要理解2021年4月的事件,需要回顾其背景.............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要说2021年6月百度贴吧“钢铁雄心4”吧(简称“钢四吧”)吧主被撤之后出现的乱象,那真是一出接着一出的“大戏”,而且这出戏的剧情还挺复杂,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事情的源头,还得从当时的吧主“海猫说历史”被撤换说起。这位吧主在任期间,可以说在贴吧管理上做了不少事情,有功有过吧,不过最终还是被百度官.............
  • 回答
    2021年1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达到9.4%,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要理解这个增速,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经济背景下,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情况来分析。M2是什么,为什么它重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M2的含义。M2包括了M1(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及单位的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2021 年 3 月 4 日发布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首先需要明确的是,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是一个年度性的评估,每年都会更新。因此,3 月 4 日发布的 2021 年 QS 世界大学学.............
  • 回答
    幻方本周跌4.72%,这仅仅是近期市场波动中的一个缩影,尤其当我们将其置于幻方量化在2021年12月经历的那段“持续杀跌”的背景下审视时,或许能窥见一些更深层的逻辑和市场情绪。回望2021年12月,那确实是幻方量化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一段时期。彼时,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风格切换以及对冲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
  • 回答
    2021年,咱们国家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迎来了调整,普调幅度是4.5%。这事儿,说起来挺实在的,对咱老年朋友们的生活,那绝对是件大事儿。为啥要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障咱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退休金这玩意儿,不能光靠以前定的那一套,得跟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走。你想啊,现在啥东西不涨价?食品、医药、交.............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