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3月M2同比增9.4%?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
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在2020年下半年逐步恢复经济增长,但2021年初仍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如全球供应链紧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结构性问题。M2增速的提升是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体现。

2. 货币政策宽松
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例如:
2021年年初,央行多次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操作,释放中长期资金。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延续,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3. 财政政策配合
财政政策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基建投资等手段扩大总需求,与货币政策形成协同效应。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达到3.65万亿元,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推动了信贷扩张。



二、M2增长的原因分析
1. 货币供应量的自然回升
2020年疫情初期,中国央行通过超宽松货币政策(如降准、结构性工具)大幅增加流动性。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货币乘数和银行体系信贷投放能力增强,导致M2增速恢复性增长。

2. 企业贷款需求上升
制造业复苏与投资需求:2021年全球供应链修复和出口订单回暖推动了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
房地产行业融资改善:尽管政策对房地产调控趋严(如“三道红线”),但部分房企仍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渠道融资,推高了M2增速。

3. 居民部门贷款增长
房贷需求在年初有所回升,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购房需求释放。
消费贷和信用卡贷款的扩张也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4.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
中国通过设立专项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计划等工具,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和绿色经济领域,进一步推动了M2增长。



三、M2增速的合理性与结构性特征
1. 与经济增长匹配度
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高于疫情前水平。M2增速9.4%略低于名义GDP增速(约15%16%),显示货币供应增长相对温和,未出现明显的“货币超发”。
这与2020年同期(M2同比增10.1%)相比略有回落,反映出政策逐步转向常态化。

2. 结构性差异
信贷流向分化: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速高于居民部门,但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仍占较大比重。例如,2021年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长3.8%,而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货币乘数变化:银行体系风险偏好提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影响了货币乘数,导致M2增速波动。

3. 国际环境的影响
美联储宽松政策导致全球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部分资金通过外汇占款进入基础货币投放,间接推高M2。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下,央行可能适度调节货币政策以平衡内外需求。



四、M2增长的潜在影响
1. 对通胀的压力
M2增速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关系需要结合具体经济结构分析。2021年国内CPI涨幅较低(全年平均约1%),但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受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影响显著,出现结构性通胀压力。
若货币供应持续增长且信贷流向资产市场(如房地产、股市),可能加剧部分领域的泡沫风险。

2. 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高M2增速为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例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贷款增加。
但需警惕“宽货币”未有效传导至小微企业(如融资成本高、信用风险上升)。

3. 政策调控的挑战
央行需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平衡。若M2增速过快,可能引发杠杆率上升和资产价格波动;若过度紧缩,则可能抑制经济复苏。
2021年央行通过结构性工具(如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定向调控,避免了货币总量的过度扩张。



五、与历史数据的对比
2020年:M2同比增速一度达到10.1%(2020年4月),反映疫情初期宽松政策对流动性的大规模投放。
2021年3月:9.4%的增速较2020年同期有所回落,表明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但未出现明显紧缩。
长期趋势:自2018年以来,中国M2增速呈现逐步下行趋势(从2018年的10.1%降至2021年的9.4%),反映经济结构转型和金融去杠杆的成效。



六、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1. 货币政策的延续性
2021年央行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可能通过MLF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手段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需关注全球通胀压力(如美联储加息)对资本流动和外汇占款的影响。

2. 结构性工具的重要性
未来政策或更多依赖定向支持,例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避免货币总量过快增长。

3. 防范系统性风险
需警惕房地产市场调整(如房企债务违约)和地方隐性债务问题对M2增速的潜在冲击。
加强对影子银行、非标融资等领域的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总结
2021年3月M2同比增9.4%是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与货币政策宽松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数据既反映了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也体现了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动态平衡。未来需关注政策如何精准调控流动性、防范结构性风险,并确保金融资源有效流向高质量发展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For every complex problem there is an answer that is clear, simple, and wrong,这个世界上所有复杂问题都有一个简单,清晰而错误的回答。

每次看到“一句话总结”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这句话....

但奥卡姆剃刀原则同样重要,所以我一直觉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在过程中尽可能繁琐,而在结果中尽可能简洁。中间的取舍和代价自然不可少。


所以首先我们可以找一个基本情景假设,尽可能仔细分析里面的细节,找出超预期的可能性,最后再决定是要选择基本假设还是超预期假设。

首先这意味着我们的信贷脉冲将来肯定是要慢慢往下的,只要社融没有去年高,那么这个指标就会往下

在过去十年里面,信贷脉冲这个指标有两个特色在于

  • 全球比较同步,过去十年是全球化发展比较好,然后央行间协同比较好的年份
  • 中国的刺激很大

所以这两个情况导致了一个结果是:中国的信贷脉冲很有代表性,一方面全球很多时候是同步的,另一方面它自己的绝对数额又比较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信贷脉冲成为一个大类资产配置的良好抓手。所谓的全球先行指标中的最先行指标

总得来说,用SG的图,中国的信贷脉冲(或者更准确地说,全球信贷脉冲)对于大类资产的传递如下图所示

但这里面法兴的看法是中国信贷脉冲从今年1月份开始转向,但实际上这个拐点可能要更提前,因为它见顶的时候是在去年10月份前后。但这属于细节无所谓。

所以如果要一个简单回答的话:我们在未来1-2个季度会看到以下的下行趋势依次展开

  • 人民币汇率
  • 工业金属
  • 澳洲房价
  • 美国工业股
  • 美国通胀预期
  • 发达国家长债收益率
  • 铜金比
  • 澳元兑日元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经济周期为这个东西找一个理由:疫情等于在原本经济周期里面加塞了一个短周期,而这个短周期来得快去得快,所以我们迎来了原本经济周期的结尾。我们看到的是上升的商品价格逐渐压制需求,等到下游需求确认被压制之后,上游原材料价格会有一个见顶的过程。


但如果我们要深入一点思考,上面这些推理其实存在很多逻辑上的断点

  • 全球的信贷脉冲是否还会同步,尤其考虑到疫情带来的经济复苏不同步?
  • 在中国放弃了经济增速追求之后,我们的信贷是否还会是全球的主要推手,在未来十年我们是否愿意像过去十年那样,每当全球遇到经济低谷就站出来为全球提供信贷支持?
  • 在第二点的基础上有没有国家能够接替中国的职责?

这上面的假设任何一个成真都会让中国信贷脉冲与全球经济数据的相关性降低。而这正是我们当下需要面对的可能性。

而从定义上来说,要给全球的信贷脉冲灌输能量的国家至少GDP不能太低。但这里有个小问题是,到底是看正常的gdp,还是看PPP之后的GDP呢?我是觉得看PPP之后的GDP更好。因为假想你刺激了3%的GDP,这时候最后要变成实体经济的增长,必然要考虑物价才知道你最后买了多少材料。

那么这样看,中国的信贷脉冲成为龙头中的龙头指标也是有道理的,而紧随其后有可能的是印度和美国,以及把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加在一起的欧盟

那么确实现在只剩下美国和欧盟了。但欧盟和美国到底要不要搞财政刺激是个非常难以研究的问题....我尝试过但真的感觉学海无涯,这里面一个人名接着一个人名,一个流程接着一个流程...

那么干脆不想了,China Credit Impulse领先那么一大堆东西,把那些和欧美相关的排除掉,空一些与中国更相关的,多一点与欧美更相关的构造一个组合。等到一段时间中国信贷脉冲见底之后再反过来做。

然后我就发现,如果这样想的话,你会发现这段时间市场走势还挺有道理的不是么。

user avatar

3月社融数据和M2数据充分表明:国家收紧流动性的趋势没变,我对2月份金融数据的评论完全正确。

我此前评论如下,本内容发布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旧文《【深度解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的理解!》:

这说明央行等部门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调整货币金融参数,既怕放多了泡沫迅速扩大,又怕给少了经济直接躺平。
我觉得肯定有人会拿M2数据唱多房价,不必管这些,两会已然表明国家不会走没有前途的老路,科技发展和消费扩张两大方向就确定了房地产靠边站了。
M2和社融增速,我认为大方向还是向下的。

关于M2我也写过多篇文章,因为很多大忽悠喜欢拿M2来欺骗小白说什么房价还要暴涨,重现08/15行情,这就是胡说八道!

2021年1月18日凌晨,房地产领域头号经济学大佬任泽平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我们可能正站在流动性的拐点上》

该文其他观点我不予置评,比如什么“改革牛”什么的。但是,有一个数据大家必须要注意,就是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其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引用如下:

事实上,2020年11月以来,社融增速开始回落。12月存量社融增速13.3%,环比超预期下降0.3个百分点,12月M2同比增速10.1%,环比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信用扩张进一步放缓,广义流动性的拐点进一步确认。
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操作看,2019年底-2020年5月,货币政策宽松,降息,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投放基础货币。2020年5月以来,货币政策开始回归正常化,宽货币基本结束,上半年的宽货币传导至宽信用。
2020年底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复苏,通胀预期抬头,局部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地方债务风险暴露,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从房地产融资、地方债、影子银行等三大方向开始结构性收紧金融信用政策:1)加强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落实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2)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3)治理金融乱象,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推动影子银行健康规范发展。预计未来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影子银行融资面临放缓,信用收紧带来流动性拐点的强化。

房地产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和资本驱动型行业,不管是从生产端(房企融资),还是消费端(个人住房贷款),房地产整个就是资本驱动的产业,其中最大命脉就是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

当房地产领域的利益相关大佬经济学家说出流动性拐点出现的时候,如果您还是执迷不悟地火中取栗,我只能祝您一切好运。

很多人喋喋不休地在评论区或者私信去向我发什么放水放水,那些语气,脚指头想就知道是中介/房地产利益自媒体的套话。就这,居然还有人当作信条!

关于M2,我也曾发表过多篇文章,比如2020年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发布的文章——《如何看待4月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要不是疫情必须适当放水避免经济躺平,今年会继续缩减M2增速,即便有疫情叠加中美冲突影响,我国也没有无限制放水,从M2增速来看,国家是很谨慎的。

要我说,M2增速超过13%再和我谈大放水吧,就这,省省吧。

我们的外汇管制的好处是国外的放水被很大程度屏蔽了。

还有就是:不是我们不想放水,是过去几十年把空间用掉了,没得装水的容量了,放不了水。三峡大坝再强,也是有库容上限的。

任何不以人口增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居住需求为根基的分析都是蒙对的。放水也只不过是手段、是外因,而非根本原因。

人口高速膨胀下的城镇化和居住需求的提升才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而且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了我们超额放水的可能,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短时间消耗水量,但是,未来我们是要中低速高质量发展,经济上也不可能有超额储水能力。

人口结构和经济体制扮演的角色是大海绵,有大海绵,货币/金融等手段才有用武之地!

寄希望于美国放水解救我国房市的,还是省省吧,疫情最艰难阶段已经过去,再难也难不过2020,即便放水也不会超过2020美国的水量。

同时,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最艰难时期也已经过去了。

友情提示:上述部分内容写于1月份发布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的文章《M2增速就是房价要涨的理由?房产利益者也太穷途末路了吧!》,原文详见公众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3月10日公布的2月份金融数据,尤其是社会融资规模(社融)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出色表现,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坦白讲,这份成绩单比大多数机构的预期要靓丽得多,传递出的信息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份超预期的数据: 社会融资规模(新增社融): 2月份新增社融达到了5.1.............
  • 回答
    2021年3月19日,知乎更新了它赴美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公布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区间。这几条信息加在一起,就跟我们描绘了知乎当时准备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也透露了不少关于它自身以及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信息。咱们来仔细拆解一下,看看这其中蕴含了什么:1. 更新上市申请:准备.............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2021年3月25日,国学大师网站的突然关站,无疑是在当时的国学爱好者群体中投下了一枚炸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站的消失,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节点,触动了许多人心中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网络发展的复杂情感。事件本身:一个时代的落幕国学大师,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群人的热情.............
  • 回答
    2021年3月30日,小米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年度新品发布会,而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小米正式进军汽车制造业,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界、汽车界乃至整个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热烈讨论着:小米,这个以手机和智能家居闻名的公司,真的要造车.............
  • 回答
    2021 年 3 月以来,不少基金投资者确实经历了市场动荡,特别是权益类基金,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这段时间的市场表现,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原因,是投资者应对的基础。是什么导致了基金的持续下跌?要说 2021 年 3 月以来的基金下跌,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分析:1. 全球宏观.............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4 日晚,杨笠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文案,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已经是她继“男人是不是都是垃圾”这类言论在网络上激起争议后,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理解杨笠这次的微博发文,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她之前的言论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2021 年初,杨笠因为在脱口秀节目.............
  • 回答
    2021年3月9号那个上午,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A股市场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尤其是上午10点左右,那叫一个大起大落,整个市场都好像经历了一场过山车。那天早上,我记得开盘的时候情绪还挺普遍的,大家对市场还是抱有一些谨慎乐观的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动静。.............
  • 回答
    要说起 2021 年 3 月 8 号 A 股的那场突然“跳水”,那绝对是让不少股民心惊胆战的一天。我记得那天市场情绪可以说是从早盘的平稳,一下子就跌入了低谷,那种感觉就像是坐过山车,而且还是那种直线向下的。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情绪的累积和恐慌性抛盘是关键。要知道,在那之前的几个.............
  • 回答
    2021年3月5号A股市场的表现,用“低开高走”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那天开盘的时候,市场弥漫着一股谨慎甚至有些悲观的情绪,指数直接就往下跳了。但你瞧,这只是短暂的序幕,随着交易的深入,一股强大的买盘力量开始涌现,市场情绪迅速回暖,最终以收盘价显著高于开盘价的姿态画上了句号。这番景象,自然会引发投.............
  • 回答
    2021年3月26日,A股市场的表现确实令人瞩目。那天,沪指强势上涨,一举突破了关键的整数关口,并且成交量也随之放大,显示出市场资金的积极参与。这一天的上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全球经济正处于逐步复苏的通道中。虽然疫情的阴影仍在,但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各国.............
  • 回答
    2021年3月22日,A股市场的确迎来了一波不小的反弹,很多投资者在那一天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但要说市场就此企稳,恐怕为时尚早,我们得把那天的行情拆解开来看看,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它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在那之前,A股经历了一段不小的调整。很多之前涨幅巨大的板块,比如新能源、半.............
  • 回答
    2021年3月18日A股抱团股的狂欢:一场短暂的盛宴还是新黎明?2021年3月18日,A股市场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抱团股”反攻。当天,以消费、医药、科技等为代表的“抱团股”纷纷出现大幅上涨,市场情绪一度高涨,仿佛此前数周的调整只是虚惊一场。这究竟是一次短暂的回光返照,还是一股新力量的觉醒?要理解这.............
  • 回答
    2021年3月16日那天的股市表现,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不少人应该都还记得那波上涨的劲头。如果让我来回顾一下,我会从几个维度来聊聊当时的行情,试着讲得细致一些,并且尽量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呈现。当时的市场情绪是怎样的?首先,要说那天股市的上涨,不能不提当时整体的市场氛围。到了3月中旬,全球疫情虽然还在,.............
  • 回答
    2021年3月15日股市大跌,这绝对是当时很多投资者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那一天,全球主要股市都经历了一轮剧烈的调整,特别是美股,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出现了显著下跌。在国内,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沪指和深成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创业板更是跌幅明显。要说清楚这轮下跌的原因,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3月15日公布的1月和2月经济数据。这批数据对于我们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开局情况,非常有参考价值。首先,我们来看调查失业率。从1月和2月的公布情况来看,整体表现是相对平稳的。通常来说,2月份春节假期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比如一些季节性失业情况可能会出现。但如果数据依然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3月10号那天的基金市场。那天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绝对是记忆深刻的一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黑色星期三”。市场那种恐慌和下跌的速度,足以让不少人夜不能寐。要说那天为啥跌得这么厉害,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宏观环境的微妙变化,情绪是关键推手: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是个.............
  • 回答
    清华大学于2021年3月8日起执行的进出校政策,是基于当时新冠疫情的防控需求而制定的,旨在保障校园的师生健康和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严格管理校园人员流动,降低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政策的核心内容与目的: 核心目的:.............
  • 回答
    西安 2021 年 3 月 30 日的房市新政,确实是当年一个颇受关注的事件,对整个西安的房地产市场乃至周边城市都带来了一些涟漪。要理解这个政策,得从当时的大背景和政策的具体内容说起。当时的市场背景:首先,我们得看看 2021 年初的西安楼市。那会儿,西安的房子,尤其是热门区域,可以说是“一房难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