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4月22日俄罗斯宣布开始从俄乌边界撤军?

回答
2021年4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罗斯已开始从俄乌边境撤回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部署的部队。这一声明立即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发生在俄乌两国关系高度紧张、俄罗斯在边境集结大量军队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事件背景:紧张局势的升级

在俄罗斯宣布撤军之前,俄乌边境的局势可以说是自2014年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之一。

大规模军事集结: 从2020年底开始,俄罗斯就逐步在与乌克兰接壤的边境地区,特别是克里米亚地区和俄罗斯西部,部署了大量兵力,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空中支援以及导弹部队。集结的规模据称是多年来最大的一次,估计有超过10万名士兵。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担忧: 这一军事集结引起了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的强烈担忧。他们担心俄罗斯可能正在为入侵乌克兰做准备,或者以此为筹码对乌克兰施加政治压力。
政治和外交压力: 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姿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出了严厉警告,并威胁要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同时,北约也在加强其在东欧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示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对俄罗斯的震慑。
信息战和宣传战: 双方都在进行激烈的媒体宣传,相互指责对方是紧张局势的制造者。俄罗斯声称其军事部署是为了应对北约东扩和保护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公民,而乌克兰则认为俄罗斯是侵略者,企图破坏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 俄罗斯宣布撤军的“信号”与解读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突然宣布撤军,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和多层解读:

1. 外交和政治层面:缓和局势与寻求谈判筹码

缓解国际压力: 俄罗斯的军事集结确实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压力。撤军至少在表面上展示了俄罗斯“不希望战争”的姿态,为缓解国际社会的担忧提供了一个窗口。这可以为俄罗斯争取一定的外交回旋空间,避免被进一步孤立。
争取谈判主动权: 军事集结本身就是一种谈判工具。当俄罗斯认为其军事展示已经达到预期效果,或者认为通过军事姿态能够迫使对方让步时,就可以考虑撤军以开启新的谈判。撤军可以被解读为“我们已经展示了实力,现在可以谈了”。
测试西方反应: 俄罗斯可能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测试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的决心和反应。在撤军后,观察西方国家是否会放松警惕,或者是否会继续施压,这都有助于俄罗斯判断未来的策略。
国内宣传需要: 在俄罗斯国内,总统普京政府需要向民众展示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决心。撤军也可以被包装成一项成功的政治操作,即通过强硬姿态赢得了尊重和谈判条件。

2. 军事层面:战略调整与准备

演习结束的自然结果: 俄罗斯方面解释称,部署在边境的部队是在进行例行演习,演习结束后部队会返回常驻地。虽然这一说法与集结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不太相符,但军事演习后部队的调动是正常的。
重新部署以应对其他方向: 俄罗斯可能认为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存在已经完成其战略目的,或者需要将部队调往其他地区以应对其他潜在的安全挑战。例如,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和叙利亚等地也有重要的军事部署。
为未来的行动做准备: 撤军并不意味着威胁的消失。俄罗斯可能只是暂时将部队移出前线,但并未解除战备状态,或者在边境地区保留了部分兵力。这可能是在为下一阶段的行动做准备,例如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新的部署。

3. 关于“真撤军”还是“假撤军”的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俄罗斯的撤军,国际社会存在着广泛的争议,许多国家对此表示怀疑:

撤军规模和范围: 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宣布撤兵的范围和实际撤出的部队数量可能并不如宣称的那么大。例如,一些国家观察到俄罗斯并未完全撤离所有在前线部署的装备和支援部队。
部队的重新部署: 一些被撤出的部队可能只是被调往了俄罗斯境内的其他靠近边境的地区,并非完全离开。这使得它们仍然能够快速地重新部署到边境。
缺乏透明度: 俄罗斯的军事调动一向不透明,国际观察家很难准确核实部队的真实动向和数量。这使得对俄罗斯撤军的解读更加复杂。
潜在的误导性: 一些分析认为,俄罗斯此举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误导,目的是制造一种局势缓和的假象,从而削弱西方国家的警惕性,或者在某个时刻进行更具突然性的军事行动。

三、 事件的后续影响与更长远的意义

2021年4月22日的俄罗斯撤军声明,虽然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的军事紧张气氛,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俄乌冲突。

缓和了短期危机,但未消除根本矛盾: 这一声明使得此前可能出现的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暂时降低,为外交斡旋提供了一些空间。
加剧了对俄罗斯意图的猜测: 俄罗斯的行动给外界留下了“进退自如”的空间,也加剧了对俄罗斯真实意图的猜测。西方国家保持了高度警惕。
俄乌关系持续低迷: 尽管有所撤兵,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互信基础依然薄弱,双方关系持续低迷。乌克兰仍然担心俄罗斯的侵略企图。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这一事件也再次凸显了欧洲安全格局的不稳定性,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略博弈。北约等国际组织继续加强在东欧的防御能力。
为2022年俄乌冲突埋下伏笔? 回顾历史,2021年的军事集结和随后的撤军声明,可以被看作是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一次前奏。当时的撤军可能只是为了调整策略和部署,以便在更合适的时机发动更具决定性的行动。

总结来说,2021年4月22日俄罗斯宣布从俄乌边界撤军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件,需要从多维度进行解读。 它既是俄罗斯在面临国际压力下的一种外交策略,也可能包含军事战略调整的考量。然而,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双方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这一撤军声明也引发了广泛的怀疑,并不能被简单地视为局势缓和的信号。它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战术性的调整,而非战略性的根本转变,并且为后来的事态发展埋下了伏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段时间关于乌东局势,我就没说一个字。

一看就是假把式

乌东大局已定:等再过10来年,俄罗斯缓过劲来后;乘着乌克兰再次作死,比如要加入北约,东乌就会宣布独立。

然后美欧又一顿制裁操作猛如虎(其实也没什么猛的,着儿都用完了),又过了10几20年后,乌克兰又作死,被捶后,东乌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

和南奥塞梯一个套路。

user avatar

1.俄罗斯虽大,但以无路可退

3月11日,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地区与当地民兵展开了交火,炮击亲俄群众区域,对亲俄势力开始绞杀,与俄罗斯摩擦升级,这预示着:北约东扩已经到了莫斯科面前,真正的兵临城下。

4月3日,拜登给喜剧演员泽连斯基打了个电话,口头表示了支持乌克兰,乌克兰国防部随即傻呵呵的表示:拜登说了,如果俄罗斯打过来,美国爸爸会救我们的。

普京认真、严肃的表示:乌克兰如果继续挑衅,就会毫不手软的收拾乌克兰。

4月5日,俄罗斯军队开始部署,有视频显示,大量俄罗斯装甲车、坦克部队正在集结,普京说干就干,保卫莫斯科毫不含糊。

不过就是...似乎没看见美军过来,看来又是美国白嫖小弟冲锋陷阵?不过喜剧演员泽连斯基似乎非常相信拜登,乌军是那么的普通,泽连斯基却是那么的自信。

4月7日,俄罗斯拒绝美国参与乌克兰东部问题协调会谈,直接表示这个事没得谈,谈都不能和美国谈!

4月14日,11万-15万全副武装的俄罗斯大军集结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边境,包括有俄罗斯精锐76空降师、136摩步旅、BMP-3步兵战车、第599轰炸机团的至少7架苏-34等等...

集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这架势,真打起来何止乌东?收复乌克兰都够了...

美军这时候还没有来,但是口头支援从来都没有断过,有一种周星驰电影的感觉,就是那种:虽然我们都押了一百块买大师兄赢,但我们内心是支持你(乌克兰)的感觉。支持是支持,就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俄军一集结,当时法德马上就表示中立了,意思就是:乌宝尽管飞,出事自己顶。

4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在黑海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超过一万兵力和40艘军舰参与演习,乌克兰看懵了...这么给我面子吗?再看看背后,美国爸爸人呢?

——爸爸去哪里了?

环球网报道,据说之前美国罗斯福号航母和库克驱逐舰本来计划来黑海的,但是突然又取消了,不知道为什么?

目前环球时报最新消息,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对普京喊话,希望谈谈,翻译翻译就是:美国北约都不来,乌克兰希望求和了,为了自己最后一点面子,泽连斯基表示希望普京可以来基辅谈谈,有话好好说。

普京回应,欢迎你来莫斯科聊聊。让我来基辅?你当你多大面啊,想谈可以,但还是自己过来莫斯科汇报吧。

等于说乌克兰边境冲突折腾了这么久,就闹了个寂寞,美国就是喊的威震天,实际吃瓜看戏,那可不是吗?美国现在自己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还会和俄罗斯打一场世界大战?

最终只剩下一脸尴尬的乌克兰,泽连斯基也许确实不是一个好总统,但他的喜剧天赋我确实看见了,我笑了,看来这年头除了鲜肉演员,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在拼演技。

建议下一季《演员请就位》邀请泽连斯基这个老戏骨参加,教教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演技。

2.GDP的硬度

俄军自然是比不上苏军的强大,但是俄军瘦死骆驼比马大,依旧是全世界最强的军队之一。

网络上曾经有这样的观点非常流行,那就是俄罗斯过于穷兵黩武了,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在了军事领域,认为这是浪费资源。

但在乌东兵临城下的今天,俄罗斯GDP的硬度开始展现。很多生产在数字上,都是同样的GDP,但硬度和杀伤力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军工产业的GDP,也许确实没有其他产业那么耀眼,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需要建设强大海军原因,当我们的经济总量起来了,经济的硬度也要起来,GDP如果没有硬度,那和印度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是俄罗斯军队、军工还保留了部分实力,今天的俄罗斯还会继续被西方肢解。之前不是有个小丑,就是那个俄罗斯反对派纳瓦尔尼吗?

这个人就是一个逗比,在俄罗斯搞什么颜色革命,就是说这是第几次了?从苏联开始被西方骗,直接给骗解体了,然后现在又来骗?你好歹换个套路啊!

如果这种人还能成功,只能说俄罗斯活该亡国,因为真的不长记性啊。

俄罗斯问题多不多?当然是问题多。如果不是普京力挽狂澜,俄罗斯早就完蛋了,很多问题又不是一天可以解决的,推翻普京就能解决问题?算了吧。

为什么说纳瓦尔尼是彻头彻尾的小丑?因为他对俄罗斯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根本就说不出个解决方法,而且有,他也不会说。

如果他对俄罗斯改革有具体有效的计划,他说出来方案的第一时间就会普京拿过去用,那他这个反对派当了个寂寞?如果你没有具体的改革计划,那你砸烂现在的俄罗斯格局,不就是让西方又过来洗劫一次?

不是普京不改革,是你俄罗斯问题深的跟大清国似的,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而现在外部又强敌虎视眈眈,傻子都知道自然是先稳定最重要。

3、核武器时代的底线

现在五常都是核大国,面对自己本国生死存亡的底线问题,一定要有你死我亡的决心,否则就起不到真正的威慑。

如果北约东扩到乌东了,乌东亲俄势力真的被杀光了,那么莫斯科门口就是北约,一旦冲突,直接亡国也并非不可能。俄罗斯虽大,但是乌克兰已经是俄罗斯最后的战略缓冲地,再也退无可退,除非俄罗斯自愿解体。

而现在哪个真正的大国,又没有毁灭世界的能力?

当对方已经触及你底线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即使亮剑了,要么和平,要么核平!台湾就是...不对,说串词了,乌克兰就是俄罗斯最后的底线,美国你过线了,既然你准备北约东扩至乌克兰,那就准备打仗吧!

这次俄罗斯如此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就证明了一件事,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俄罗斯虽然经济不景气,但是捍卫国家底线的决心并没有消失!

面对极限施压,唯有极限反杀。如果下跪就可以安生,就可以岁月静好的发展,那美国会是全世界最强的下跪大国。

天赋人权是美利坚建国以来最大的谎言,生存权、发展权、国家安全等等,这些没有一个是应该的,更没有一个是免费的。

印第安人究竟做错了什么?要被西欧殖民者杀全家?当年西欧殖民者登录北美大陆,面对难以熬过的陌生环境,是印第安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随后殖民者恢复体力以后,就杀了印第安人全家。

印第安人确实天真了,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生存权的保障,背后是需要恐怖的军事实力做保障的,和平只有在相互都有毁灭对方能力的时候,才能保障。

当你信任了西方人,而没有足够的武力来保护自己的时候,他们究竟会不会杀你全家,你就只能向老天爷祈祷了,而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或者运气。

4、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

曾经卡扎菲相信了西方的和平承诺,主动放弃了核武器;曾经伊朗多次示好美国,希望与美国达成和平协议;曾经俄罗斯以为苏联已经解体,自己和西方没有矛盾了,可以安心做一个地区强国,不失为富家翁;曾经高晓松说,美国是全世界对中国最好的国家...

最终,放弃了核武器的卡大佐,坟头草已经三米多高了。

最终,伊朗亲美派等来的不是经济繁荣,而是美国政府换届以后,特朗普上台随手就撕了伊核协议,并且对伊朗展开了更猛烈的经济制裁,甚至暗杀伊朗国内顶级科学家。

最终,今天俄罗斯面对的是北约扩张到了家门口,直逼俄罗斯首都,下一步难道是打下莫斯科,活捉普京?

最终,高晓松嘴里对中国最最最好的美利坚,亲手指示加拿大抓了孟晚舟,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展开死亡绞杀,幸好我们对美国没有过多的幻想,做好了碰撞的准备。如果我们曾经真的相信了高晓松,那么我们的科技发展将死无葬身之地。

投降了,就可以白白享受生存权?是不是把生存权想的太廉价了!生存权是宇宙中最贵的权利,是钢铁洪流才能换来的!

刘慈欣有句话说的好,我借用一下:

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知、跪族们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今天美国亚裔失败的根本原因。

如果没有黑命贵们暴力反抗种族歧视的负重前行,哪有美国给黑人优待政策的岁月静好?

(注:美国歧视黑人是事实,但是被迫给了很多政策也是事实)

美国华裔游行冥场面:我很脆弱,别攻击我,潜台词:我都跪了,你还想怎么样?典型的闯来降闯,清来降清的思维方式。

美国是一个有骨气的国家,因为美国人从来不留着下跪的族群,正常情况都是直接灭了最弱的,打的就是弱者,比如善良没有却不够强大的印第安人。

当面对底线问题的讨价,你得有准备把屋顶掀了、把盘砸了的勇气,你才会拥有真正和西方人平起平坐的权利。

台湾就是中国的底线,台湾和乌克兰的区别就是:苏联真的已经解体了,乌克兰和俄罗斯是永久的分家了。

但是台湾永远不是一个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将重新、彻底的回归祖国,因为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中华民族前进的决心。

我们可以和敌人讲道理,但是一般来说,站在坦克上面,用大炮对着对方的时候,这种气氛有助于真理的传播与说服。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原文:当你准备把屋顶掀了,西方人就同意开窗了

user avatar

这不是正常的吗,英法德三个欧洲最强国家不包含英法海军航空兵的情况下,用来空战和截击的战斗机数量加一起都不到三百架,就这样的数量,出勤率都不到60%,等于如果发生战争,三国第一时间只能出动二百架战机。

60到80年代,英法德的战机数量可是现在的几倍。

欧洲作为最了解俄罗斯的地区,基本都马放南山了,那么俄罗斯的实力可想而知。除了核弹,俄罗斯等于没有威慑力。

user avatar

大概率欧盟与俄罗斯打成协议,双方各自拿到想拿的,成本由乌克兰出。

小国保持有限主权,要么锁关闭国与世隔绝谁都不来往,要么得大国之间搞平衡。

但是大国之间搞平衡,也只能在不触及大国的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只能在对大国影响有限的边缘领域搞,这是小国存在下去的红线。

user avatar

俄罗斯走波兰到德国的天然气管线去年就停了,现在输往欧盟的天然气全都是走的乌克兰。现在看来,这是一步妙棋。

毕竟欧盟40%的天然气要依靠俄罗斯。

俄罗斯和乌克兰打起来,谁是池鱼之祸?

欧盟首先就受不了,如果旷日持久地打下去,欧盟那就只有去买美国的高价天然气,吃饭就是个问题。

泽连斯基当然要想清楚,还要不要考虑欧盟的利益?如果没有欧盟的支持,仅凭美国的口头承诺,乌克兰有几颗脑袋敢和俄罗斯硬钢?毕竟在准备勇闯刻赤海峡的时候,美国自己先溜了。

俄罗斯兵临城下,以战促和,同时让欧盟看到,只有坚定信心建设好北溪二号,才能真正排除外界干扰,切实解决欧盟的能源问题。

欧盟要发展就不能和美国沆瀣一气,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有自己把握方向的能力,否则就是别人的鱼肉。

乌克兰只有悲鸣一声,俄罗斯用能源和欧盟捆绑在一起,那么自己这一生恐怕入欧盟再无希望。而美国就像是勾引了良家妇女,始乱终弃。乌克兰怀了美国的孩子,依然在痴痴地等待着这个负心汉能够再看自己一眼。

俄罗斯也没有赢,只能是说在战术层面干得漂亮。但是战略上,俄乌之间这是接下了死仇,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的痛恨是无法消解的,这是胯下之辱,但是乌克兰没有韩信之才。所谓与邻交恶,敌我对立,兵凶战危。

美国这一计不成,虽然彻底离间了俄乌,但是美国的狼子野心,让整个欧盟看在眼里,乌克兰人也并非蠢到一点都看不出来。所谓功亏一篑,没有实现俄乌大打,就是失败。美国真有卵子,就该借着乌克兰这个代理人和俄国死磕到底,彻底搅乱欧洲大陆,将欧盟搞散架。但是,美国没有这个力气,美国的虚弱大家都看出来了。美国自己国内一团糟,欧洲搞不定,亚洲也弹压不住,狼烟四起,只有喊喊口号,前怕狼后怕虎。

当老大是要面子的,没有面子的老大就是个笑话。想喊弟兄们去帮忙打架,连顿大酒都请不起,还去搞人家乌克兰小妹妹的肚子怀娃娃,流氓都比他讲义气。

user avatar

看起来西乌是不准备收复东乌了,克里米亚就更别想了。

由此可见,美国的底线就是不能同时应对中美,俄美两场战争。

坐等乌克兰被切香肠,快进到毫无波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4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罗斯已开始从俄乌边境撤回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部署的部队。这一声明立即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发生在俄乌两国关系高度紧张、俄罗斯在边境集结大量军队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紧张局势的升级在俄罗.............
  • 回答
    看到2021年4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这其中的差异和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一番。这就像是在一个家庭里,孩子(CPI)的花费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而供养家庭的主要劳动力(PPI)却在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首先,我.............
  • 回答
    2021年4月23日发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的这起野生东北虎进村伤人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和警醒的悲剧。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是折射出人与野生动物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紧张的生存空间和复杂的矛盾。事件经过的细节:当天,一只野生东北虎突然闯入鸡东县哈达岗乡前进村,先是咬伤了村民王某某(男,54岁).............
  • 回答
    2021年4月23日,中国海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列仪式,三艘新型主力舰船——海军055型驱逐舰大连舰、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海军052D型驱逐舰昆明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成就,也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2021年4月7日,索尼在海外悄无声息地发布了两款相机:Alpha 7R III A(A7R3A)和 Alpha 7R IV A(A7R4A)。这两款机型与其说是全新的产品,倒不如说是对现有经典型号的“小改款”。对于摄影爱好者,尤其是已经拥有A7R3或A7R4的用户来说,这两款新品的出现,引起了不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4月8日这一天的A股行情。那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大概是“谨慎回升,结构分化”。市场并没有出现那种普涨的狂欢,但整体而言,在经历前期的震荡调整后,投资者情绪有所回暖,资金在部分板块开始活跃起来。具体来看: 指数层面: 当天沪指大概率是小幅上涨或者收平,整体波动幅度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1年4月7日A股的下跌。那天市场确实是经历了一轮不小的调整,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有些意外和不安。要理解这次下跌,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梳理梳理当时的背景和可能的原因。当时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情绪:首先,得回顾一下当时A股整体的氛围。进入2021年,A股市场延续了2020年末的强势,特别是科.............
  • 回答
    2021年4月,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2%和8.1%。这两组数据,尤其是M2的增长,确实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它们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导向。先来说说M1和M2是什么?简单来说,它们是衡量市场上钱有多“多”的指标。 M0: 就是我们手里拿的现金,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 .............
  • 回答
    鸿蒙新篇章:华为2021年4月系统升级的深远影响2021年4月,华为如期推送了鸿蒙OS 2.0的正式版,这场万众瞩目的系统升级,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软件迭代。它标志着华为在艰难时刻,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未来的前瞻性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格局投下了一道深刻的涟漪。回顾.............
  • 回答
    2021年4月21日,日本女演员新垣结衣宣布代言瑞典快时尚品牌H&M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中日两国乃至亚洲地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引人瞩目,并且引发了多层面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一、 明星效应与品牌选择的“冲击”: 强大的明星号召力: 新垣结衣在日本乃至亚洲拥有极高.............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美国军方不明飞行物调查小组(UAPTF)在2021年4月8日“泄漏”的金字塔形UFO视频,这事儿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不少人脑洞大开。毕竟,这不是什么街头巷尾的瞎传,而是出自正经的军方调查部门之手,而且视频内容又是如此的离奇。先来说说这事儿的背景。这些年,大家对“不明空中现象”(UAP),也就是.............
  • 回答
    2021年4月,外媒关于俄罗斯军队集结于乌克兰边境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反映了当时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的日益紧张。这起事件并非孤立的,而是长期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日趋紧张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要理解2021年4月的事件,需要回顾其背景.............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要说2021年6月百度贴吧“钢铁雄心4”吧(简称“钢四吧”)吧主被撤之后出现的乱象,那真是一出接着一出的“大戏”,而且这出戏的剧情还挺复杂,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事情的源头,还得从当时的吧主“海猫说历史”被撤换说起。这位吧主在任期间,可以说在贴吧管理上做了不少事情,有功有过吧,不过最终还是被百度官.............
  • 回答
    2021年1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达到9.4%,这个数字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要理解这个增速,我们需要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经济背景下,结合当时的国内外情况来分析。M2是什么,为什么它重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M2的含义。M2包括了M1(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以及单位的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2021 年 3 月 4 日发布的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首先需要明确的是,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是一个年度性的评估,每年都会更新。因此,3 月 4 日发布的 2021 年 QS 世界大学学.............
  • 回答
    幻方本周跌4.72%,这仅仅是近期市场波动中的一个缩影,尤其当我们将其置于幻方量化在2021年12月经历的那段“持续杀跌”的背景下审视时,或许能窥见一些更深层的逻辑和市场情绪。回望2021年12月,那确实是幻方量化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一段时期。彼时,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风格切换以及对冲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
  • 回答
    2021年,咱们国家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迎来了调整,普调幅度是4.5%。这事儿,说起来挺实在的,对咱老年朋友们的生活,那绝对是件大事儿。为啥要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障咱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退休金这玩意儿,不能光靠以前定的那一套,得跟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走。你想啊,现在啥东西不涨价?食品、医药、交.............
  • 回答
    2021年2月,全球手机市场风起云涌,小米凭借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和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首次坐上了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宝座,而曾经的霸主华为,则因为外部制裁的影响,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跌至4%左右。这个消息,对于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也折射出全球科技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