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4月23号的黑龙江野生东北虎进村伤人事件?

回答
2021年4月23日发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的这起野生东北虎进村伤人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和警醒的悲剧。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更是折射出人与野生动物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紧张的生存空间和复杂的矛盾。

事件经过的细节:

当天,一只野生东北虎突然闯入鸡东县哈达岗乡前进村,先是咬伤了村民王某某(男,54岁),随后又对村民李某某(男,36岁)的家犬造成伤害。据当地村民回忆,这只老虎出现得非常突然,当时大家都在忙着农活或者在家中。老虎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村民们纷纷躲避。当地公安、林业、野生动物保护等部门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封锁了村庄,展开搜捕。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搜捕,最终在当日傍晚,老虎被击毙。被咬伤的村民王某某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万幸的是,伤势虽然严重,但并无生命危险。

事件背后的复杂性与思考:

这起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它背后蕴含着多重值得深思的维度:

栖息地丧失与扩张的矛盾: 东北虎是世界上面积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之一,但其野外种群数量极少,濒临灭绝。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东北虎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东北虎的数量有了一定的回升。然而,与此相伴随的是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包括林业开发、农业种植、村庄建设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这只东北虎很可能就是因为觅食困难,或者在栖息地受到某种干扰(例如非法盗猎活动、山火等)而被迫冒险进入人类居住区寻找食物。它在村庄里出现,可能是一种绝望的求生行为。

人虎冲突加剧的必然性: 当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区域发生重叠时,人兽冲突就难以避免。以往,东北虎更多地活动在原始森林深处,与人类的接触较少。但现在,随着其种群的缓慢恢复和人类活动的深入,这种冲突的发生概率会越来越高。这只老虎在村庄里咬伤村民,正是这种冲突的直接体现。它不是出于恶意攻击,而是出于生存本能,将人类视为了潜在的猎物或者威胁。

保护与发展的两难: 如何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是摆在生态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对东北虎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让它们能够有安全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人兽冲突,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置,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至关重要。简单粗暴地“一枪毙命”固然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否是对珍稀物种的浪费,也值得讨论。

信息传播与公众认知: 事件发生后,相关的媒体报道和社交网络上的讨论非常多。公众对于这起事件的关注度很高,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人兽冲突应对等问题的广泛讨论。一些声音表达了对野生动物的同情,认为不应该轻易伤害它们;另一些声音则更加关注村民的安全,强调要采取强硬措施保护人身安全。这种多元化的观点,恰恰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公众在理解和应对这类事件时,需要更全面的信息和更理性的思考。

管理与应对机制的考验: 这起事件也暴露了在应对突发人兽冲突事件时,相关部门的响应速度、协同作战能力以及长效机制的完善程度。虽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行动,但如何在搜捕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村民的惊扰和伤害,如何提高预测和预警能力,以及如何建立更完善的补偿和救助机制,都是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

对未来的启示:

黑龙江野生东北虎进村伤人事件,是一个沉重的警钟。它提醒我们:

1. 平衡发展与保护: 我们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能因为保护而完全忽视人类的生存需求。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2. 加强栖息地廊道建设: 扩大和打通野生动物的迁徙廊道,减少它们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频率,是预防人兽冲突的根本性措施。
3. 完善监测与预警机制: 建立更高效的野生动物活动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向村民发布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4.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让大家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以及在遇到野生动物时应如何应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5. 探索更人道的处置方式: 在必要时,应优先考虑非致命性的驱赶或捕捉方式,减少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伤害。同时,建立科学的专家评估和决策机制,避免因情绪化决策而造成损失。
6. 建立健全补偿和救助机制: 对于因野生动物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需要有明确的补偿和救助政策,让受到影响的村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它促使我们反思,在追求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共存,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每一次这样的悲剧,都应该成为我们向前迈进、寻找更优解决方案的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最让人害怕的是,东北虎出没的临湖村就在兴凯湖旁,离密山当壁口岸没多远,这整片区域在夏秋季节都是旅游景区,有很多游人的,并不是啥太偏僻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也能跑来东北虎,那说明黑龙江东部边境以及黑吉交界地区未来遇到东北虎的概率已经很大了。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整个乌苏里江流域的游记,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也不方便,未来会越来越沉寂,野生动物大量回归几乎就在眼前。在我的家乡双鸭山那边林区,发生过好几次熊瞎子舔人的事件。跟我大爷一起看人参的老伙计,自己出去溜达一趟,就被熊瞎子舔了,腮帮子都没肉了。

现在东北虎在东北呈两面夹击之势,一边是从北部小兴安岭过来,黑龙江边境,伊春和鹤岗交界出的太平沟已经发现过几次东北虎,而且还发现了东北虎把熊瞎子给吃了,之前普京的那只东北虎就是出现在小兴安岭;另一边是从黑龙江东部边境,乌苏里江沿线还有黑吉交界的东北虎豹保护区,近几年出现的东北虎吃狗吃牲畜啥的事件都是大多在这片区域。目前这两片区域虽然有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贯通连接,但是中间通过的松花江流域人口还算稠密,所以两片野生动物还没能串上门,等啥时候要是这条通道彻底贯通了,那可真是回归大自然了。

这次东北虎出现的兴凯湖地区风景非常漂亮,尤其是秋天,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河岗上都是柞树和枫树,秋天的时候一片金黄,狭窄的公路穿梭在期间,就跟走进了童话世界一样。沿着湖边徒步是非常棒的旅行方式,即使是在十一这样的时候,游客也不算太多,而且边防公路很偏僻,一个人可以承包整个童话的秋天,不过鉴于这次出现了大猫,还是搭伴徒步比较好。我上次是自己一个人走的,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在兴凯湖旁边还有个北京方言飞地,兴凯湖的东边有个兴凯湖农场,这里以前是北京的劳改农场,后来劳改农场迁走了,但是很多人留下了,现在那里的人说的还是一口京片子。都说东北话传染厉害,不过还没把这块飞地传染喽。

下面是我去年十一左右拍的兴凯湖的秋天,有时间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user avatar

不就东北虎么,理论上,老虎要吃你,你反杀它是不犯法的。

所以,等它扑过来,一个滑铲扌


谢不邀,人在虎肚,刚从口入。三缺一,下个滑铲的壮士可以带副麻将。在来的可以选择带三国杀。

滑铲这种高端操作还是很费壮士的




正经模式:

东北虎学名其实叫西伯利亚虎,是现存最体型最大的猫科食肉动物,成年可以达到250KG,只有60KG的我去了骨头也就人家一顿夜宵,或者是零食。。

顺便一提,东北虎是猫科豹属

东北虎:哈哈,没想到吧,老子是豹。

而且人家的食谱里上有黑熊和棕熊的。建议各位不能背摔棕熊的壮士慎重考虑。毕竟东北虎的难度比棕熊高一阶。

妈耶,车窗可是防爆玻璃,受到冲击会裂成蜘蛛网。但这直接穿了,瑟瑟发抖。。

还好车主驾车跑了,没受伤。。

东北虎一般是夜行动物,如果黑天前抓不到,夜间就更难了,而且东北虎不讲武德,极为擅长偷袭,一到夜间会很被动。

其实老虎袭人事件很少发生,可能是抓人真的吃不饱,这只老虎可能是真的饿急了。

一般就是先抓到,在送回野外就好了。

但我刚才看直播,有位大哥还坐在房顶看热闹,所以感觉事情不大。

坐等到抓到之后“放虎归山”~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老虎爱好者(看我头像和背景),常年关注东北虎,来分享一些信息:

中国人叫的东北虎,在俄罗斯被叫做阿穆尔虎(阿穆尔河就是黑龙江了)、西伯利亚虎(没错,我昵称就这么来的)、远东虎,朝鲜那边又成了朝鲜虎。可以发现东北虎的分布、以及活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在整个东北亚乱窜,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所以单靠中国这边监控野生东北虎,效果就很不理想,因为稍不留神,这老虎就游过黑龙江,进入东北或者远东了。签证?健康证?不好意思,我禽兽也。

猛虎过江

还有个小故事,也很能说明东北虎的迁徙特性:

2014年,普京到访远东刚成立的“阿穆尔虎中心”,并放生了几只东北虎。其中一只由于他老人家比较喜爱,被大家叫做“普京”。另一只叫“乌斯京”。普京和乌斯京戴着带有追踪器的项圈,很快进入了黑龙江,就这么叛逃了!把俄罗斯那边的专家急的,给中国这边打电话,请求不要接触(捕杀)。

黑龙江鹤岗这边很快就发现了普京。既然俄方打了招呼,中方只是监测,并要求附近居民提高警惕,并没有多管。普京顺利地偷吃了当地农民伯伯的几只鸡……这混的。乌斯京则吃到了家养的山羊,出息了不少。

普京跟乌斯汀在中国流荡了一段时间后,同年又都回到了远东。国内的报道基本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实际上还没完。两只老虎回到远东后,俄罗斯那边表示之所以回来,可能是对中国的环境不太适应,伙食太差。

乌斯京深以为然啊,我们俄罗斯实在是太棒啦。恢复了野性的乌斯京在远东自由驰骋,一路走一路偷袭,狗和其他的家畜纷纷扑街。俄罗斯人自己也受不了了,2015年2月把乌斯京给逮了,扔到了动物园里赚门票钱。

自打脸,才是最骚的。

最后点一下题吧。人跟老虎是不能共存的,我花钱看虎十几次了,中国跟独联体动物园都去过一些。印象最深的是在俄罗斯做交换生时,当地的动物园特寒酸,把一只东北虎囚禁在只有二十个平方的铁笼子里(否则一般都是超大的场地,老虎性格又孤僻,离人群远远的,一般只给看个背),它的邻居是一只安静的狮子和熊瞎子。天大寒,东北虎十分暴躁,在长条形的笼子里来回走,一边走一边啸,一边用躯干摩擦一指粗的铁杆做的笼子。我站在离笼子一米开外,头皮发麻,浑身鸡皮疙瘩,整个人都傻了,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玩意怎么这么大?!完全跟电视里的不一样,放大了一圈都不止,感觉尾巴都比婴儿胳膊粗。武松还打个鸡毛的虎啊?历史书上吹能格虎的,格的是虎仔子吧?要不然冲过来一巴掌人就没了啊!所以本质上说,我希望老虎少一些,圈养起来就行了。不让它死,也不让它伤人就行了。

刚翻手机,发现上次去动物园居然没拍老虎 分享一只晒太阳的熊瞎子吧,真是会享受生活啊

user avatar

真可怜老虎就弄一个超大的自然保护区,给老虎都挂个芯片。

不可怜老虎的话,杀掉,圈养都行。

总之,不要圣母。

当然欢迎知乎网友通过徒手鞭腿滑铲举起双手大声吼叫等传统异能前往东北传授技巧并现场示范。

user avatar

好家伙,终于正面交锋了!

写这个回答的时候,网上的各种视频已经疯传开了,百度上也有全程直播,截止目前为止,通过无人机观测到老虎躲藏在一处柴火堆旁边。

这应该是最近几年参与度最高的“发现东北虎”事件了。

事发在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10组,当地村民23号早上跟派出所汇报在一处民宅发现东北虎。

当地派出所民警跟林业局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疏散村民,并时刻追踪老虎的踪迹,防止老虎再次伤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爆出了几段传的比较火的小视频

老虎扑倒一位村民,但没有进一步伤害

老虎冲向汽车,并一掌拍碎了汽车车窗

不得不感慨老虎的实力太强了,前几天还有问题讨论拿着刀的成年人能不能干过老虎?这次事件可以说是最好的证明了。

所幸的是,这次老虎下山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能说是万幸了,而随着天色见晚,对于老虎的捕捉也逐渐进入关键时期。

如果天黑之后老虎还没能得到安置,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目前现场的情况是省林草局的专家跟麻醉枪技术队已经赶到现场,对老虎展开营救,希望一切顺利!


19:20更新:

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目前的现场直播已经结束了,按照直播最后的结果来看,目前相关专家跟警务人员已经赶到现场,对老虎展开营救计划,我们耐心等待就好。

不过我内心真的有些激动,因为这个新闻不单单是“东北虎下山”这么简单,它有可能进一步推动东北虎豹保护工作的加快进行。

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老虎会出现在这里?

事发的密山市白鱼湾镇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跟俄罗斯接壤,南部是美丽的兴凯湖,北部不远处就是虎林市。

而听到“虎林市”这个名字,你是否能够联想到什么?

没错,这里北部地区属于长白山系完达山山脉,南部就是著名的老爷岭山脉,而提到老爷岭,就不得不说2017年刚刚挂牌成立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

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在吉林省长春市挂牌成立。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与俄罗斯、朝鲜交界,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其中,吉林省片区占71%,黑龙江片区占29%。[1]

根据规划,东北虎豹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特别保护区、恢复扩散区和镇域安全保障区4个功能区,核心保护区、特别保护区和恢复扩散区均为重点保护区域,占虎豹公园总面积的 95.21%,镇域安全保障区占4.79%。[2]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区域。监测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目前至少有野生东北虎27 只、东北豹42 只。 [3]

而这次事件发生地黑龙江省密山市并不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划定区域内,那为什么东北虎却出现在这里呢?

因为老虎实在是“太密集了”

一只成年东北虎的活动区域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公虎霸占的面积还要大。但是随着这几年保护措施的不断推进,我国境内的东北虎数量逐年上升,并且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珲春市。

数量的不断增加,拥挤的生存空间,逼迫部分流浪虎只能远走,寻找新的活动区域。

而事发地正好位于老爷岭北部跟完达山脉南部的接壤区域,这只老虎很有可能是从国家公园或者东部俄罗斯锡霍特-阿林山脉流浪而来。

不断产生的“人虎冲突”

这次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把“人虎冲突”推到了风口浪尖。

前面其实已经发生了多起东北虎袭击家畜的事件,这在保护区内的村庄尤其严重。但是并没有出现像今天这样老虎走进村里到处溜达的问题。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还有多处村庄跟城镇没有搬迁,而在老虎迁徙的路径上更是有多条重要公路跟村庄分布。

到处流浪的老虎在自己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只能被迫冒险进入村庄,这对于老虎本身来说,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因为老虎非常不乐意跟人类碰面,哪怕是在国家公园内,我们更多时候也是要靠隐秘的眼睛才能拍摄到它们的身影。

这次老虎进入村庄,所幸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对于东北虎豹迁徙廊道的建立要加快进行了。

如果后续的保护措施跟不上,那很有可能会不断造成此类事件的发生。

我们希望看到东北虎豹数量的不断回升,希望看到当地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也非常希望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是件好事,让我们一起期待王者归来吧!

20210424补充:

早上起来看到新闻,老虎已经被控制住了。

在直播结束的时候,老虎还躲在上面说到的草堆底下,工作人员在对其注射了两针麻醉剂后,老虎躲避了六个小时后又从草堆中跑了出来。

期间还咬爆了一辆汽车的轮胎,在进入田地之后,又被打中一枪麻醉,随后继续流窜,再次出现之后又被打了一枪麻醉,在四枪麻醉之后,这只大猫才安稳的睡着

而根据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利民初步估计,它很有可能来自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

这跟咱们昨天晚上分析的基本一致,后续要对这只老虎进行基因检测,具体判断它的来源。

而冯主任提到的锡霍特山脉,又是什么呢?

这是目前全球东北虎最主要的栖息地!

中锡霍特-阿林山脉

中锡霍特-阿林山脉是位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太平洋岸的滨海边疆区,核心保护面积一万五千多平方千米,具有非常奇特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锡霍特”满语意为“牲畜稀少的地方”,但是这里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有禽类350种,仅毛皮兽就有30多种,江河湖泊中还有各种寒带、温带鱼类近100种。其中著名的东北虎、远东豹、亚洲黑熊、棕熊等大型捕食者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2001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x),中锡霍特-阿林山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就是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曾经也出现过老虎区域性灭绝的惨剧。

在锡霍特阿林山脉,1963-1965年之间这里没有发现任何老虎的踪迹。而在1966年首次记录到2只雌虎的出现,从此对老虎的记录和研究持续了数十年。

表格第一列为年份,第二列为成年或亚成年雌性,第三列为成年或亚成年雄性,第三列为幼崽,第四列为未知个体。第五列为幼崽窝数,第六列为总数,第七列为面积,第八列为每100平方公里老虎的数量。

从图上可以看出老虎数量在2007年之后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2012年该地区的老虎数量已经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根据此地区每五年一个跨度的资料统计,雌虎生育率从1996年之后开始出现大幅下滑,这直接导致了后续老虎数量的持续走低。

而导致这种情况最主要原因还是猖狂的盗猎行为

尤其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大量军火流失,对边疆地区的边界控制也荡然无存,市面上的虎皮、虎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盗猎者不光捕杀成年虎,还会偷盗幼虎,偷盗幼虎会导致雌虎的丧生,而雌虎数量的下降会直接导致老虎整个种群的数量奔溃。

不过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正在被扭转,自2006年开始,我国就跟俄罗斯不断开展合作保护计划,2016年,国家林业局成立了“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与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签订了联合监测合作协议,双方共建虎豹监测网络。

如今在权威的WWF网站上,关于东北虎总体数量统计已经增长到550头。[4]

但是人虎冲突的事件却还是屡有发生,不光是在咱们国内,在俄罗斯地区,由于栖息地食物短缺,部分老虎出现体型消瘦的情况。

甚至部分老虎只能铤而走险进入人类村庄捕杀牲畜。从2000年到2016年,俄罗斯共发生279次此类冲突,其中33只老虎死亡

而这次新闻中的这只流浪虎也很可能是从俄罗斯那边被其他雄虎驱赶过来的。

这种看起来威猛不凡的大猫在自然界是绝对的王者,但是面对人类的不断挤压,它们也显得苍白无力。

只希望针对东北虎的保护能够顺利进行,在平衡人与自然更好的前提下,还能让我们的后代一睹王者的风采!

(完)

参考

  1. ^ http://hubaogy.cn/index/news/show/id/479.html
  2. ^ http://www.yb983.com/scenicspot/p/62219.html
  3. ^ http://hubaogy.cn/index/news/show/id/1357.html
  4. ^ https://wwf.ru/species/amurskiy-tigr/vsye-ob-amurskom-tigre-khozyaine-taygi/#obitaet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