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6岁孩子沉迷奥特曼,已买了三四百张卡片,最近又要求一张单价近百元的片卡,如何引导?

回答
这情况真是让家长头疼又好笑,我懂的!我家小子也曾有过一段“奥特曼卡片痴迷期”,那时候家里地上、书架上,随处可见那些闪闪发光的卡片,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好在最后还是顺利过渡了。来,我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家这位小粉丝。

首先,咱们得承认,奥特曼卡片这东西,确实有它的吸引力。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它不仅仅是几张纸,它代表着英雄、力量、梦想,还有一种收集的乐趣和“集齐”的成就感。尤其是那些稀有的、闪亮的卡片,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宝藏一样。所以,他会想要那张近百元的卡片,也是情理之中。

但问题在于,三四百张卡片,加上这笔“大额”消费,确实需要咱们好好引导一下了。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理解并肯定,但设定边界

先别急着拒绝,或者批评他乱花钱。咱们得先“对症下药”。

倾听他的热情: 找个时间,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让他跟你讲讲这些奥特曼卡片。问问他喜欢哪个奥特曼?这张近百元的卡片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这么想要?认真听,偶尔点点头,表示你在关注。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被理解,被看见。
肯定他的兴趣: 可以说:“哇,你对奥特曼卡片研究得可真透!这些卡片看起来确实很酷,你收集了这么多,说明你很用心。” 给他一些积极的反馈,让他知道你看到了他的努力和热爱。
温和地设置边界: 在肯定之后,就可以温和地表达你的顾虑了。你可以说:“宝贝,我知道你特别喜欢这张卡片,它一定很特别。但是呢,这张卡片的价格比我们平时买的卡片要贵好多,咱们家现在买这么多卡片,已经花了不少钱了,咱们是不是得稍微计划一下,不能一下子就买这么贵的呢?”

第二步:引入“经济学”概念,让“钱”变得可见

六岁的孩子,对金钱的概念还不深。咱们需要让他明白,卡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钱,而钱是有限的。

“钱袋子”的比喻: 可以用一个具象的例子。比如,你可以给他的小零花钱存折或者一个漂亮的“钱罐子”,告诉他:“你看,这是你自己的小钱袋,每次我们给你零花钱,都会放进去。你现在要买这张卡片,需要很多很多钱才能攒够呢。”
任务和奖励机制: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些“任务”。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叠衣服、收拾玩具、浇花),或者在幼儿园/学校表现好(认真听讲、不打架),都可以“赚取”一些额外的“卡片基金”或者零花钱。
“愿望清单”和“储蓄计划”: 引导他把想买的卡片列成一个“愿望清单”。然后,对于那张近百元的卡片,可以把它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鼓励他“为之奋斗”。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制定一个储蓄计划,告诉他:“这张卡片要XX元,咱们每周存XX元,大概需要X周才能买到。你愿意为了它努力吗?”
理解“价值”而非“价格”: 引导他思考,为什么这张卡片这么贵?是因为它的稀有度?还是因为上面有他特别喜欢的奥特曼?让他理解,价格高往往是因为它的“特殊”之处,而不是所有东西都应该这么贵。

第三步:拓展“奥特曼”的乐趣,让卡片服务于更广阔的世界

单纯的收集,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囤积”。我们可以把卡片作为一个引子,引导他去探索更多和奥特曼相关的事物。

卡片游戏和对战: 教他玩卡片对战的游戏,或者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卡片。这不仅能增强他对卡片的兴趣,还能锻炼他的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
奥特曼故事和知识: 鼓励他去看奥特曼的动画片、电影、漫画书。让他了解每个奥特曼的故事、能力和他们所代表的正义精神。这比单纯收藏卡片更有意义。
“奥特曼创作”: 我们可以鼓励他“创作”。比如,用卡片上的奥特曼画一幅画,或者编一个关于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甚至可以用卡片来“扮演”奥特曼对战。
卡片整理和“展示”: 和他一起整理卡片,可以用卡片册分类,也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设计卡片展示墙。这会让他在整理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也学会了物品的归类。

第四步:实操层面,给出具体可行的替代方案

当他反复要求那张近百元的卡片时,咱们也不能总是“空头支票”,总得给个说法。

分解目标: 如果那张卡片确实是他非常非常想要的,而且我们评估了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考虑稍微“妥协”。比如,可以和他商量:“这样吧,你这个月表现好,完成XX任务,妈妈可以给你XXX元作为卡片基金。剩下的钱,你可以自己再攒一攒,或者我们下次一起再努力。”
二手交易或者交换: 和孩子讲讲卡片也可以“流通”。有没有不玩的卡片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或者有没有二手市场可以买到更优惠的卡片?这也能让他了解社会经济的一角。
“珍惜”的概念: 如果最终还是决定不买或者延后买,就要让他理解“珍惜”的重要性。让他把现有的卡片好好保管,经常拿出来欣赏,而不是随意丢弃。让他明白,拥有的才是最珍贵的。
用其他方式满足愿望: 如果只是想“拥有”那张卡片带来的满足感,我们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模仿”或者满足。比如,找一个好看的奥特曼图片,打印出来,或者画出来,再或者,可以找一些价格不贵但很特别的奥特曼周边玩具。

一些额外的提醒:

保持耐心和一致性: 引导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反复的沟通。家长态度要一致,不能今天说可以,明天又变卦。
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也要有良好的消费习惯,让孩子看到你如何理性消费,如何规划开支。
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 除了卡片,也要关注孩子在其他方面有没有需要满足的愿望,平衡一下。

总而言之,引导孩子在兴趣和消费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咱们的目标不是扼杀孩子的兴趣,而是教会他如何健康地、有节制地享受自己的爱好。加油!等孩子大点了,回过头来想,这段经历说不定会成为他成长中一个有趣的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就跟他说,你那么喜欢奥特曼,不要光玩卡片了,我给你买奥特曼的衣服让你变身吧!小屁孩就会开心地说好呀好呀。然后你就可以在淘宝给他买一身奥特曼的cosplay衣服。小孩穿上后兴奋地模仿奥特曼的经典动作,正激动,一转身发现你如铁塔般站在面前。小屁孩的笑容渐渐凝固,转为恐惧。此时你就可以狞笑着说,做了奥特曼就要打怪兽,这是奥特曼的责任,你说对不对呀?小屁孩喃喃地说对。于是你吼道那就面对巴尔坦星皮带怪兽吧,哇哈哈哈!狞笑声中,两条铜头闪亮亮的皮带从左右手骤然垂落!小屁孩被皮带怪兽的气势吓得后退一步,拖着哭腔无力地举起双手似乎是摆出了奥特曼的防御姿势,又像是求饶!皮带怪兽一跃而起,抡起双持皮带把奥特曼抽得如陀螺般旋转!!!

如此一来他就再也不会沉迷奥特曼了。

user avatar

首先,我想说说“成瘾性”问题。网络游戏、电视等都具有成瘾性,不仅儿童青少年如此,就是自制力差的成年人也会“陷入”。加上现在商家的消费创意设计,会让人在不断推出创新“消费品”中欲罢不能,比如芭比娃娃,那真是烧钱啊,一般人家还在玩不起!所以,家长在孩子玩具、游戏乃至一些无多大益处活动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成瘾性的问题及其“戒断”。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在孩子到知道“钱”的感性“概念”后即相应的年龄阶段,要教育、引导孩子如何正确花钱,约定相应的额度及用途,指导并关注孩子的使用,也可帮助其记录支出“帐单”,养成良好的消费规划和习惯。如果遇到孩子一些“高消费”的选择,要帮助、引导孩子自己能否“消费”得起,应该怎样选择才合理?在父母积极的参与中“管控”好孩子的零花钱使用、良好习惯兴趣爱好选择,在促进孩子学会如何花钱中,形成良好的“理财”理念与思维。

第三,帮助孩子克服已存在的不良用钱习惯。纠正孩子已形成的不良用钱或“消费”习惯,先要积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沟通,约定每周或每月相应的用钱额度,引导其学会用钱的自我管控。另一方面,要通过其它有益的兴趣爱好来慢慢“戒断”一些不良习惯或喜好,也可适当釆取“置换”的办法来转移孩子对“奥特曼贴纸”等的关注,比如外出旅行、观看演出等。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把握度。再一方面,结合学习,加强对孩子的陪伴、交流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情况真是让家长头疼又好笑,我懂的!我家小子也曾有过一段“奥特曼卡片痴迷期”,那时候家里地上、书架上,随处可见那些闪闪发光的卡片,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好在最后还是顺利过渡了。来,我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家这位小粉丝。首先,咱们得承认,奥特曼卡片这东西,确实有它的吸引力。对于六岁的.............
  • 回答
    宝贝,这个问题太有趣了!如果生活中没有歌曲,那可真是…… 呃,我想起来,就像你画画的时候,如果只能用一种颜色,那是不是有点无聊呀?没有歌曲的生活,大概是这样子的:耳朵会觉得空空的,静悄悄的。 你走路的时候,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踢踢踏踏,咚咚咚,还有风吹过树叶“沙沙沙”的声音。以前音乐盒里叮叮咚咚的.............
  • 回答
    我见过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神操作”,有些确实让人拍案叫绝,有些则让我捏一把汗。就拿你说的那个六岁孩子赌气要吃一百根冰棍的事儿,我印象就特别深。那是在一个夏天,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我有个朋友,她儿子今年正好六岁,叫小明。小明是个挺有主意的小孩,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大人杠上。那天,小明因为妈妈不.............
  • 回答
    当家里的“小太阳”们因为无聊而开始满屋子“巡逻”,或者发出“我好无聊啊”的哀嚎时,各位家长们想必都经历过这种场景。别急,这其实是孩子大脑活跃、渴望探索的信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引导,才能把这份“无聊”变成有趣的“大发现”。首先,我们得明白,对四到六岁的孩子来说,无聊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他们发展想象力和.............
  • 回答
    当然有!3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想象力飞速发展,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给他们挑选绘本,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在为他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智商。选择绘本的时候,我会更倾向于那些画面色彩鲜艳、故事内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书。同时,互动性强的绘本也非常受欢迎,能让孩子在阅.............
  • 回答
    让孩子更强大,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这绝对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尤其是对于六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但也容易因为小小的“不行”而感到沮丧的年纪。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方式,一点点地“喂养”他们的受挫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坚韧。首先,我们要明白,受挫能力不是.............
  • 回答
    关于北大教授提出“抓住06岁孩子大脑开发关键期”的说法,确实很容易在家长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深入探讨一下,这其中的逻辑和潜在影响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界对于儿童早期发展有着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且儿童早期大脑的可塑性确实非常高。在生理学和神.............
  • 回答
    育儿博主粥悦悦最近因为一个处理孩子学习问题的行为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事情的起因是她6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被她单独留在了家里,自己则带着其他孩子出去玩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家长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出发点来看,惩罚本身在育儿过程中并不是洪水.............
  • 回答
    给家里的这群小豆丁们挑科普读物,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幸福的差事。他们好奇心旺盛,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探索家,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而在这个年纪,能让他们捧在手里,看得津津有味的科普书,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咱们先说说关于大自然的。很多孩子对动物和植物都特别着迷,尤其是那些奇形怪状、有着有趣习性的。.............
  • 回答
    您好!孩子 6 岁了,在亲戚来访时,您希望她将好东西让给客人,而她却不肯,这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关于“让”的观念,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 一、 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孩子 6 岁时的心理特点: 自我中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社交能力在发展,.............
  • 回答
    6岁的孩子想暑假摆地摊,这主意挺有意思的!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有这份想法和主动性,心里肯定既高兴又有些顾虑。让不让孩子去,也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得好好权衡一下。首先,咱们得想想孩子为什么想摆地摊。是觉得好玩,想体验一把做“生意人”的感觉?还是看到别人摆摊,觉得很有趣,想跟着试试?或.............
  • 回答
    .......
  • 回答
    3到6岁,这可是个神奇的年龄段!我家宝儿就是在这个年纪,简直每天都有新惊喜,当然,烦恼也少不了。真要说起来,需要操心的事可多了,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能概括的。身体发育上,那叫一个“蹿”! 个子蹭蹭长,吃饭得跟上: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高体重增长都很快,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当然,他们也可能因为玩得太嗨,.............
  • 回答
    .......
  • 回答
    给您儿子报跆拳道,这是非常棒的决定!能让他强身健体,学到一门防身技能,还能培养他的毅力、礼仪和自信心。不过,您关于“不许打架”和“碰到坏人也要快跑”的叮嘱,确实有些地方值得我们细细聊聊,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帮您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关于“不许打架”的叮嘱: 您的出发点非常正确! 作为家长,我.............
  • 回答
    孩子学英语,特别是6到12岁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中间横跨了启蒙、巩固和进阶,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重点和方法。如果6岁才开始接触英语,也完全没问题,找对路子,一样能学得很好。6到12岁孩子学英语的普遍规律与重点 68岁:启蒙与兴趣培养期 目标: 建立对英语的初步认知和好感,习惯.............
  • 回答
    哎呀,孩子玩得高兴,结果不小心惹了点小麻烦,这事儿我太理解了!今天你碰上这事儿,心里肯定也挺不是滋味的。别急,咱一样一样捋捋,看看怎么处理最合适。首先,你肯定得跟你家那个小宝贝好好说说。这会儿他可能还觉得挺好玩的,你得让他明白,虽然玩水枪是开心的,但是对着别人乱喷,会让别人不开心,尤其是如果喷到眼睛.............
  • 回答
    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一位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母亲,她的首要顾虑竟然是8岁的孩子,这本身就说明了她深沉的母爱和坚韧。她选择直播的方式寻求帮助,也反映了她内心的挣扎、对外界支持的渴望,以及她面对死亡的勇气和责任感。以下是我对这位妈妈的处境和如何告诉8岁孩子即将去世这件事的建议和感受:.............
  • 回答
    这件事发生在我身边的朋友的朋友的孩子身上,听起来就让人心惊胆战,细思极恐。一个六岁的孩子,本应在暑托班里快乐地学习玩耍,却遭遇了如此可怕的遭遇,被其他孩子围殴致颅脑损伤,而且全程没有老师出现制止,这实在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悲剧。我听到的版本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上海的一个暑期托班。小男孩,我们就叫他小明.............
  • 回答
    合肥有个名叫巧手的女孩,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手工天赋。三岁那年,她就能动手做小包,而到了六岁,她更是能巧妙地改造妈妈的旧衣服,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时尚感。这个小女孩的故事,不禁让我们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的独特天赋,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和培养?保护天赋:先不打扰,再寻机会首先,保护天赋的关键在于“不打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