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噬菌体真的这么厉害吗?细菌会不会进化出杀死噬菌体的抗体?

回答
噬菌体,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武器,但它们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而且确实非常强大。它们是一类专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就像细菌的天然捕食者一样。要说噬菌体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噬菌体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你知道吗?噬菌体遍布我们能找到细菌的每一个角落:土壤、海水、甚至我们体内。它们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之一,比细菌本身的数量还要多得多。它们的种类也是极其繁多,几乎每一种细菌都有与之对应的噬菌体。这种普遍性和多样性意味着,无论细菌在哪里滋生,噬菌体都有可能出现,成为它们潜在的终结者。

其次,噬菌体的攻击机制。噬菌体并非只是“碰巧”杀死细菌,它们有专门的、高效的攻击策略。就像一把锁配一把钥匙一样,大多数噬菌体都有特定的宿主范围,也就是说,它们只能感染特定的细菌种类,甚至特定菌株。它们会找到宿主细菌,然后通过各种方式“钻进”细菌内部。有些噬菌体只是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然后利用细菌自身的 machinery 来复制自己,最终导致细菌“炸裂”而死亡(称为裂解性噬菌体)。有些则更狡猾,它们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中,并在细菌分裂时一同复制(称为温和性噬菌体),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也限制了细菌的生长或能力。

这种“入侵+复制+毁灭”的过程,对细菌来说是致命的。它们就像一个小工厂被黑客控制,最终被内部的机器摧毁。

那么,细菌就没有办法反击了吗?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也触及了生命进化的核心。细菌确实在进化,而且它们进化出了抵御噬菌体的方法。这就像一场持续了亿万年的军备竞赛。

细菌的防御机制非常巧妙,而且同样是多种多样:

改变入侵点(受体修饰):噬菌体通常需要与细菌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分子结合才能进入细胞。细菌可以进化,改变这些“锁孔”的结构,让噬菌体无法识别和结合。这就好比给门换了锁芯,原本的钥匙就失效了。
限制性修饰系统(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这是细菌非常重要的一个防御系统。它们会产生一种叫做“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这种酶可以识别并切割外来的DNA。如果噬菌体注入的是DNA,这些酶就会将其切碎。细菌自身也有相应的“修饰酶”,它们会在自己的DNA上标记,让限制性内切酶不会攻击自己的基因。所以,它们就像是带着一套“不认识”的DNA扫描仪和切割机,能把入侵者的DNA瞬间变成碎片。
CRISPRCas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说是细菌的“基因组免疫系统”。细菌可以将噬菌体的DNA片段存储在自己的基因组中,形成一个“记忆库”。当相同的噬菌体再次攻击时,CRISPR系统可以识别这些外来DNA,并指挥Cas蛋白将其精确切割,从而阻止噬菌体复制。这简直就像是给细菌装上了“病毒识别和清除”的AI系统。
阻止噬菌体组装或释放:有些细菌还能通过其他方式阻止噬菌体完成生命周期,比如干扰噬菌体的蛋白质组装,或者阻止它们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所以,答案是肯定的,细菌确实会进化出抵御噬菌体的方法。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当一种噬菌体能够成功杀死大量细菌时,那些能够抵抗这种噬菌体的细菌就会在进化中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而那些不能抵抗的细菌则会被淘汰。反过来,如果某种噬菌体特别有效,它可能会快速消耗掉其宿主细菌,导致自身也因为缺乏食物而数量减少,这时另一种能够抵抗这种噬菌体的细菌就可能乘虚而入,成为优势菌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自然界中看不到某一种细菌被某一种噬菌体彻底消灭的场景(当然,除了某些特定环境中的极端情况)。生命就是在不断地适应和进化的。

你提到的“抗体”这个词,在细菌的防御机制中,并没有直接产生像我们脊椎动物免疫系统那样特异性的、可溶性的“抗体”蛋白。细菌的防御更多是细胞层面的、内在的机制。但从“识别并中和”的角度来说,CRISPRCas系统或者其他识别和降解外来DNA的机制,在功能上与我们理解的“识别并攻击”有相似之处。

这种持续的进化博弈,正是生命之所以如此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噬菌体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控制着细菌的数量,影响着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而细菌的抵抗进化,则保证了它们种群的延续。

如今,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研究噬菌体疗法,希望利用噬菌体来对抗耐药性细菌感染,这正是“借力打力”的智慧体现。但即使是应用于临床,噬菌体也需要不断地筛选和改造,以应对细菌可能的进化抵抗。

所以,噬菌体确实非常厉害,是细菌的天敌,但细菌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它们同样会奋起反击,通过精妙的进化策略来保护自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直在持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不小心问出了一个诺奖级别的问题。╮( ̄▽ ̄)╭题主有水平啊。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CRISPR Cas9 基因编辑技术,正是基于对细菌获得性免疫的研究而产生的。好问题啊,好问题。

不过在正式回答之前,我得先声明,这是一篇科普向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小白读者迅速无障碍的了解细菌的免疫机制,在保证信息基本正确的同时,难免会在一些科学细节上有纰漏,还望专业读者海涵。不过我会附上一片SCI,干货满满,足够满足诸君刁钻的味蕾。O(∩_∩)O

好嘞,那我们开始吧,先上图:

为了防止隔壁老王趁你不在的时候偷家,咱先得知道老王都有哪些姿势勾引,不是,进攻我方水晶。

噬菌体感染细菌,拢共分五步:

  1. 一次不经意的触碰:接触细菌表面。
  2. 宿命般吻下的只言片语:将噬菌体DNA注入宿主细菌体内。
  3. 在她的一段生命留下印记:噬菌体DNA嵌入宿主细菌DNA序列。
  4. 注定会有许多关于秘密的证明:噬菌体在宿主细菌体内装配新噬菌体。
  5. 用来忘记她,去完成你奔向诗和远方的宿命:裂解宿主细菌,感染其他健康细菌。

(写完我都不淡定了。。。)

好的,老王的套路我们大概懂了,一个一个破掉它们,你媳妇就安全了。

针对那不经意的一碰,细菌有三种策略,我管他叫”想泡老娘你还得练几年弟弟三板斧防御系统“

  1.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玩命儿关窗户:

有些细菌具有细胞壁,这层包裹在脆弱细胞膜之外的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一种吃起来可能略微类似农夫山泉(有点儿甜)的长链聚合物。他们就跟盔甲一样死死把细菌裹住,隔绝包括噬菌体在内的潜在外来威胁。更重要的是,脂多糖还能避免细菌的表面蛋白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直接接触。这个机制,就好比潘金莲家的窗户,只要不乱开,一般出不了大状况。

2. 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半夜起大雾:

有些细胞可能没有细胞壁,但这不是因为人家缺心眼儿。有细胞壁虽然比较抗揍,但是相当影响长个儿。为啥南方水土再丰美,气候再宜人,也长不出200斤的小强呢,就是因为小强有外骨骼。细胞壁对细菌的影响跟这差不多。不过,人家有其他武器,那便是荚膜。主要成分还是一些糖类和蛋白质,其实这玩儿的作用吧。。。跟腿毛差不多,就跟蚊子会被腿毛缠住,丧失行动能力直到被你拍死一样,噬菌体再牛逼,也会迷失在荚膜的重重浓雾之中,更牛逼的是,有的细菌甚至可以将蛋白质酶释放到荚膜里,专门分解噬菌体的外壳,靠,这简直就是带了持续掉血效果的战争迷雾,反正挺牛B。

3.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啥不能留下爷:

当然,也不是所有战争迷雾都有用,只要量大,总会侧漏。我真没别的意思。你想想人家噬菌体多小,数量多么巨大,双拳难敌四手,总有几个漏网之鱼,对吧。问题不大,人家细菌还有一招。有些比较绝的同志,直接自己把表面蛋白给吃了,你噬菌体不是喜欢勾搭我吗,我现在连让你勾搭的受体都吞了,我看你往哪儿钩。这就好比老王要溜进我家,给我的人生扣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奈何老子为了彻底的平庸,把门都给封上了,你老王往哪儿溜?

以上,通过”想泡老娘你还得练几年弟弟三板斧防御系统“,噬菌体想接触细菌表面就已经困难重重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骨骼过于精奇的朋友破解了严防死守,最终扎(本来我是想打”射“来着)出了那一条罪恶的DNA。

那为啥这条噬菌体DNA如此罪恶呢?老娘怀里暖和,那你就老实巴交待着不完了吗,别(读四声)瞎整事儿,谁还能说你咋地?坏就坏在,噬菌体它不老实。

其实对于病毒算不算是生物,学术界一直是存在争议的。为啥呢?因为想成为生物得满足几个硬指标:

  1. 有新陈代谢,就是能吃能拉能睡觉。
  2. 性状可以遗传。
  3. 遗传物质可以产生随机变异。
  4. 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反例就是植物人儿。

病毒吧,除了有遗传物质之外,其他三个硬指标,在它们找到合适的宿主细胞之前,都是没有的。就连生孩子这么本能的事儿,没有宿主细胞的帮助,病毒自己也干不了,所以如此看来,连满足第二个硬指标也很勉强。咋说呢,只要没抱上细胞的大腿,病毒丫就是一废物。所以,严谨的科学家们很难把单独的病毒看做是一种生命体。

病毒之所以废,还是因为结构太简单。就一个蛋白质外壳加上里边儿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整的自己跟个京东快递一样。要想活得像个有机物,必须得找到功能性蛋白质,好死不死细胞里,比如细菌,正好有这些功能蛋白。现在你明白为啥噬菌体要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射进。。。注射进。。。细菌体内了吧?

不过,相比细菌的体积,一条DNA还是太小了。要知道蛋白质可没长眼睛没长腿,哪怕再稀罕一条DNA,也没法儿可劲儿跟人家私奔。能不能在一起,基本靠瞎碰。那怎么提高碰上的机会呢?整多点儿DNA不就完了!哎,这就是为啥噬菌体非得把自己的DNA嵌入的宿主DNA序列中的原因。

要理解透这里边儿的原理,咱们必须的好好掰扯掰扯DNA序列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个看起来明摆着的问题,还真不一定谁都明白。很不严谨的说,DNA上有一些特定的区域专门给功能蛋白质提供结合位点,就好比北京南站,挂上车头顺着铁轨跑,你很快就能吃上香河肉饼。如果有一段蛋白质的功能正好是复制它后面的那一段DNA,而那一段DNA又是嵌入的噬菌体DNA,当它与那个宿命般的位点结合之后,复制的机制就会被激活,并迅速准确的完成抄作业这项伟大而艰巨任务。然后,这个被傻夫夫的蛋白质不停抄下来的噬菌体DNA,很快就会布满细菌内部,大大增加遇到其他功能蛋白的几率,完成它与生俱来的使命,生产外壳,自装自己,繁育下一代!

当然,偷偷潜入宿主DNA这么高级的动作,噬菌体DNA自己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噬菌体自己携带的蛋白质帮忙了。

OK,基础知识咱们扯完了,下面就来看看细菌怎么破。

首先,不论细菌还是噬菌体的DNA,都有一段特殊的序列,叫做”抑制酶辨认序列“,他就干一件事儿,生产抑制酶,这种酶就喜欢吃DNA,甭管是谁的,吃就完了。当然,这个十分弱智的操作很有可能让细菌自己把自己玩儿死,根本不用麻烦噬菌体。还好,为了不活成一个段子,细菌自身有蛋白质专门负责甲基化修饰,这个名词是给你吹牛B用的,不用明白,你就知道,有这玩意儿保护,抑制酶就咬不动自己个儿的DNA了。剩下倒霉的,就是刚偷摸玩儿了一把狸猫换太子的噬菌体DNA了。

另外,还有一些细菌会产生抑制DNA嵌合酶,他们阻止的正是偷偷把噬菌体DNA挂在宿主细菌里的那家伙,这么一来,失去了扩军能力的噬菌体,没有足够的DNA复制品,也就不可能完成强迫细菌给他生娃(组装自己)的千秋大业了。

除此之外,细菌还会随机变异出一些专门编辑针对噬菌体入侵的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并以质粒的形式保存在细胞质中,通过细胞之间的交配,是的,你没听错,过程就是OOXX,一个细菌伸出一根管子,与另一个细菌连接,通过一段一般不可描述,然而一旦描述就又可以水一篇知乎文章的复制机制,把这个编码了斩杀噬菌体的质粒传给他的姘头,这样,两个细菌就神秘的分享了抵抗力。真的不是我想开车,但我很想说,这个过程像极了接吻。

好的,我知道你已经很久没有读过这么多汉字了,十分感谢各位同学不惜委屈膀胱,冒着患急性肾炎的风险,也要继续听我聊聊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尽量在排泄的时候读我的文章,确实有相关研究表明,人们拉粑粑的时候,思维更活跃。我说这些真的不是在学郭敬明,为了节目效果公然不要脸。不信你可以试试。

老规矩,先上图:

咱们先来看看CRISPR 和 Cas9分别是啥。CRISPR,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如此高大上的名字,其实说的就是图里那些又黑又短的,名叫crRNA的小可爱。其实他们几乎长得都一样,就是一段段重复的碱基组成的序列。还是不太懂是吧,没事儿,咱举个栗子。一段病毒的DNA就好比是一根导线,完整的才能通电,要是我在这些导线中间插入一堆绝缘的神秘棒状物,哪怕每一段导线都能单独起作用,奈何整到一起还是得歇菜。crRNA,将来自噬菌体的DNA序列拦腰截断,这样即使它们存在于宿主的遗传物质中,也没法起作用。那为啥我得把这么危险的东西留在自己体内呢?其实这些序列就好比噬菌体的指纹,哪怕再高超的罪犯,只要让片儿警逮着一验,立马露馅儿。咱们的片儿警,就是Cas9,一种可以定向切割DNA的神奇蛋白质,未来人类社会不公正的罪魁祸首。

在聊它之前,咱们先得解决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DNA虽然好,但是单链状态下它有点儿不稳定,容易走着走着就散了。那咋办呢?由于一些你不需要了解而且吹牛的时候容易把自己先整糊涂了导致尴尬的复杂的结构优越性,这些具有噬菌体特征的DNA序列会首先被变成RNA,这个过程叫转录。转录完成的RNA序列,会在trRNA的帮助下拆成小段,且每段都代表着一种噬菌体的特征,随后被cas9蛋白结合,形成cas9/crRNA聚合物,这玩儿会满世界找DNA,发现一个就抱住一个,死活不撒手,然后用自己的那段带有噬菌体特征的RNA,痴汉一般的看光光那个被它”强抱“的蜜,一旦特征符合,就一口给人家咬断!我靠,好变态。你懂得,有些东西一旦断了,就不如以前好使了。这段残破的噬菌体DNA,从此彻底废了。

我知道你们累了,我也是,不过马上就要结束了。

基本上目前为止,噬菌体感染这个事儿,咱算是解决了。

不过呢,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扯了这么长时间的淡,虽然干货满满,但我们还是没有回答题主的问题,细菌会不会产生杀死噬菌体的抗体。。。

对不起,我知道我有点儿太嚣张了。。。

答案是:不能。

但是!

他们能产生搞死自己的抗体!

千真万确!

这个事儿吧,得先从抗体到底是个啥说起。理论上,杀死病毒的并不是抗体,而是免疫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手段大概分两种,被吃掉或者自杀,抗体,主要负责标记被感染的细胞,然后给巨噬细胞发信号,方便他们消化掉这个病人。另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比如补体,与被感染细胞结合之后,可以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引起细胞凋亡,细胞会自己消化掉自己,连同其体内的病毒,一块去见阎王爷。有时候,这些补体还会给周围的健康细胞发信号,警告他们老子得病了,就跟得了新冠也要蹦野迪的傻老外一样,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有病。然后,周围的健康细胞就会开启防御机制,在被感染之前,提前进入备战状态。

细菌也有这样的机制,他们会分泌类似补体c3d的物质,激活周围健康细胞的防御机制。有时候,甚至会又引诱其他健康细菌把自己吃掉。建议大家把大公无私四个字留在评论区。

终于,我写完了。

下面是参考文献。希望你喜欢,我先眯会儿。拜了个拜~

对了,我还有个知乎专栏-杠精指南,里边儿老带劲了,比这儿带劲,你确定不喽一眼吗?:-D

ncbi.nlm.nih.gov/pmc/ar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噬菌体,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武器,但它们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而且确实非常强大。它们是一类专门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就像细菌的天然捕食者一样。要说噬菌体有多厉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噬菌体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你知道吗?噬菌体遍布我们能找到细菌的每一个角落:土壤、海水、甚至我们体内。它们是地.............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是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些我们理解生命本质的核心。你把噬菌体侵染细菌比作“把DNA注入进去,自己就死了”,这描述得挺形象,但从更宏观的生物学角度来看,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也并非简单的“自我牺牲”或者“没有追求”。首先,我们得明白噬菌体是个什么东西。你说的“自己不就死了”其实是看到了噬菌体生命.............
  • 回答
    噬菌体,也就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它们绝对是 自然界中存在的产物,而且是生物圈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是人类或其他智能生物“创造”出来的,而是 漫长的演化过程 自然而然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病毒的起源与生命周期的本质:首先,要理解噬菌体是不是自然产物,我们得先明白病.............
  • 回答
    “噬菌体辅助代谢基因”(Auxiliary Metabolic Genes of Bacteriophages)这一概念,其提出和发展,并非源于某个单一的、明确的“第一次提出者”,而是一个逐步演化、汇聚了多位研究者贡献的科学认知过程。要理解这个概念的提出,我们需要回溯噬菌体研究的历程以及对这些病毒生.............
  • 回答
    克拉斯噬菌体,这是一个在噬菌体界颇有名号的存在,它并非那种默默无闻的微小病毒,而是以其独特的行为模式和对宿主细菌的影响力而令人关注。要理解克拉斯噬菌体,我们得从它的“噬菌体”本质说起,然后再深入到它那令人着迷的“克拉斯”特性。噬菌体,微观世界的掠食者首先,克拉斯噬菌体和所有的噬菌体一样,是一种专门感.............
  • 回答
    未来的战场:噬菌体与细菌的永恒博弈我们是否能在未来,将那微小却强大的“细菌杀手”——噬菌体,训练成对抗日益猖獗的细菌感染的精英战士?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指向了生物科技前沿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事实上,噬菌体对抗细菌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们是自然界演化出的最古老、最普遍的病毒之一,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 回答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魔力与应用20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Arnold)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以表彰他们在“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一种叫做噬菌体的病毒,将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展示.............
  • 回答
    《噬魂师》,一部在当年引起不小轰动的动漫,如今再提起,依然能勾起不少人的回忆。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来细说,它好就好在骨子里那股“不羁”和“潮”,差就差在后期那“飘忽”和“遗憾”。灵魂所在:独特的风格与世界观《噬魂师》最让人眼前一亮的,绝对是它那股子与众不同的“范儿”。它没有日漫常见的细腻唯美,也没有.............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