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致印度童婚事件显著增加,印度童婚现象究竟有多严重?

回答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下,印度本已根深蒂固的童婚问题,如同被按下快进键一般,以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幅度显著加剧。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来自一线社会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以及官方统计数据的沉痛宣告。那么,这场疫情到底让印度的童婚现象雪上加霜到何种地步?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令人心酸的现实?

疫情下的“新常态”:童婚数量激增的背后

疫情对印度社会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但对于那些本就脆弱的家庭而言,这场危机无疑是将他们推向了更深的绝境。当生计中断,家庭收入锐减,甚至断绝,许多父母,尤其是贫困家庭的父母,面临着一个无比艰难甚至不道德的选择:为了减轻经济负担,让他们年轻的女儿过早地步入婚姻。

经济压力是导火索: 疫情导致大规模失业,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对于许多低收入家庭来说,一个女儿的嫁妆、婚礼的开销,甚至仅仅是多一张嘴吃饭,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女儿早早嫁出去,在一些人眼中,就如同将一个“负担”转移给了另一个家庭,同时还能减轻眼前的经济压力。
学校关闭,监护机制缺失: 疫情期间,学校长期关闭,孩子们被困在家中。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许多孩子重要的保护网。一旦远离了学校的监管,尤其是女童,她们更容易成为家庭暴力、早孕以及童婚的受害者。没有了老师的关注,没有了学校的活动,她们就如同脱离了轨道,更容易被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安排婚事。
社会服务和保护机制的削弱: 疫情也极大地削弱了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儿童保护和支持服务的力度。许多社工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干预童婚的渠道受阻,受害儿童也更难获得帮助。一些原本能够提供支持的社区项目也因为封锁和资源紧张而被迫中断。
传统观念的“逆风翻盘”: 尽管印度有法律明文禁止童婚,但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依然是强大的阻力。在某些社区,早婚被视为“保护”女儿免受性侵犯或社会污名的手段,尤其是在流动性增加、社会秩序可能受到影响的时候,这种“保护”的观念可能会被强化。

印度的童婚有多严重?数据的背后是冰冷的现实

要准确量化疫情对印度童婚影响的程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因为许多童婚并未被官方记录。然而,现有的一些数据和报告,足以让我们窥见问题的严重性: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警告: UNICEF曾发布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童婚案例增加至少1000万例,而印度无疑是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他们估计,到2030年,全球童婚总数将可能达到1000万。
地方性研究和报告: 在印度的许多邦,情况尤为严峻。例如,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等一些贫困地区,童婚率一直居高不下。疫情后,这些地区的儿童福利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报告称,收到的关于计划童婚的警报数量大幅增加。在某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集体婚礼”的现象,即许多家庭在同一时间集中为家中适龄女儿举办婚礼。
童婚的定义和法律: 在印度,女性结婚的法定最低年龄是18岁,男性是21岁。然而,法律的执行力度在许多地区仍然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童婚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人权问题,它剥夺了女孩的教育权、健康权,以及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
长期的影响: 童婚并非一时之痛,它会对受害者产生长期的、毁灭性的影响。这些女孩往往被迫辍学,面临早孕、生育并发症、高婴儿死亡率以及家庭暴力等风险。她们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陷入贫困和绝望的循环。

不仅仅是数字:一个女孩的故事

当我们谈论童婚时,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更是无数鲜活的生命。

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应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朋友们嬉笑打闹的13岁女孩,因为家庭的贫困,被迫穿上嫁衣,嫁给一个比她大很多岁的陌生男人。她的童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主妇的责任,是怀孕的痛苦,是可能面临的虐待。她的梦想,她的未来,都在那一刻被熄灭。

疫情的爆发,就像是给这个本已脆弱的链条,狠狠地加上了一环。那些本来有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女孩,现在可能面临着提前结束学业、早早结婚的悲剧。

我们能做些什么?

尽管挑战巨大,但阻止童婚的努力从未停止。

加强法律执行: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确保现有的童婚法律得到有效执行,对触犯法律的人员进行严惩。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农村社区,宣传童婚的危害,以及女性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经济援助和支持: 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减轻因贫困而不得不将女儿嫁出去的压力。
赋权女童: 确保女童能够接受教育,获得技能培训,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知识和能力。
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网络的重建: 疫情后,需要尽快恢复和加强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组织的作用,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童婚事件。

印度的童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挑战,疫情的爆发让这个挑战更加严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以及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关注那些被剥夺了童年和未来的孩子们,为她们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的主要问题是他总能把任何事情弄得像那么回事,又不像那么回事。于是,在似是而非之间诞生了一种奇幻的色彩,让你对词汇的定义本身产生由衷的怀疑。

比如童婚这种事情,童婚听起来太善意了,印度那叫童养媳,男孩子身上是没有这回事的。印度不是没有法律管这种事,而是法律本身跟废纸是一回事,印度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执法能力去确保法律得到彻底执行。也不是说童养媳还得麻烦你先去领个结婚证啥的,而是女孩子拖过去往男的家里一扔,任你哭喊寻死呼天唤地,这就是你的命。


在中国,你要是有过基层工作经验,接触过最基层老百姓,你就明白一个道理:法律是需要人来执行的。不管法律纸上怎么写,你要是指望着纸上写了,大家就自动去执行和遵守,那你多半还没毕业。花在整个法律体系里,最贵的成本不是把法律制订出来,而是确保它能够得到执行。


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已经不能用“昂贵”来形容,只能说是个奇迹。建国后与建国前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建国前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搞过所谓的“新生活运动”,提倡某种新的、看起来很洋气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在老百姓眼里这玩意儿跟笑话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不搞笑。四川现在还留有一句俏皮话,“新生活、各过各”,算是光头哥丰功伟绩唯一的遗存吧。


新中国最大的区别就是从来不指望一步登天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扎扎实实推进,每一件事情必须得到落实,哪怕在最犄角旮旯的地方都必须要完全做到。


于是禁止鸦片烟,禁绝土匪流寇,禁绝封建会道门,一个一个消灭传染病,全面土改,虽然没有一步登天,却一件事一件事办到了,还给人言出必行的映像。


所以今天你去中国最偏远的穷乡僻壤,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些地方机构设置与北京完全一样,每一个业务口子都是有具体负责人对接的,从乡一级政府一直对接到中央部委。任何一条政令都有具体人负责到基层末端,但凡套上了“红头”,别说法律了,就是普普通通的政令都是必须原原本本的按照文件精神办理,容不得半点偏移,否则就会被问责。


这就叫“政令畅通”。


印度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童养媳的问题也是。你看到,童养媳问题非常严重,然而在印度多如牛毛的问题里又显得不那么严重,从而看起来光怪陆离,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以贯之的政治治理体系,也就没有依附于这个体系的司法体系。这些支离破碎互不相干的问题,最终都只能靠着一整套一竿子到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政治智力体系来解决。因为这个体系一概没有,于是问题就只能那样摆着,啥时候解决呢?


看缘分。




我不是否定民间自组织力量与外界援助的作用,在一个基本运转顺畅的社会里,民间自组织和外界援助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的。然而你不能指望拿零食当主食,嗑瓜子当饭吃,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都没有,民间自组织就会成为村匪恶霸,外界援助则如无根之水。


印度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童养媳问题只是一个侧面而已。


很多人以为童养媳问题很好解决,让警察管管不就完了?你这是拿中国的情况去套印度的现实。这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最后冲锋,而是层峦叠嶂的问题山里面很不起眼的小山包。饿死人的问题,缺乏医疗的问题,实质性大批量失业的问题,妇女地位问题,教育问题,阶级矛盾、种姓矛盾、民族矛盾,随便一个看起来都比童养媳问题严重百倍。


这种时候任何民间自组织与外界援助,都对解决问题毫无作用。


就连你派下去解决问题的人,很快都同流合污了,高高兴兴的搞起了上骗你经费、下讹诈血汗的勾当。


你还对此毫无办法。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


之所以单独把童养媳问题拎出来说事儿,根本在于这个问题具有爆点,抓得住眼球,看起来也不用花太多钱。至于印度人在饿死,关我西方白左女权何事?


我们对此应该有清醒认识:饭都吃不饱,谈杜绝童养媳是痴人说梦。堆积如山的各种问题,只能一件一件来解决,而一件一件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建立统一的国家治理体系。


所以印度童养媳问题严重不严重?严重,严重到了对于印度自己而言甚至具有某种“合理性”的程度。试想一个印度女孩,受教育、打工都没有任何可能性,等到合理年龄再结婚,恐怕不知道要被强奸多少次,因为大街上到处是无所事事的青壮年失业男性,而女孩的父母天天在死亡线上挣扎,她爸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的失业人口之一。


她有不被早早卖掉的可能性吗?


单独拎出童养媳问题想要解决,那等于是把一个垂死的综合性全身感染败血症多器官衰竭患者,身上的灰指甲先治了。


为啥呀?灰指甲多难看啊,治好了死得体面点。




印度现在的思路无非是如此,面子都顾不过来,哪里管得着里子。国内问题堆积如山,那就先保住国际脸面得了。这也是印度对于面子问题如此重视的原因,除了这个,别的也没有了。


国内问题矛盾越激化,印度的行为越癫狂,这跟别的国家转移国内矛盾还不一样,别人是输出矛盾减轻压力,他是指着这玩意儿续命。


事实上逻辑就是如此:国内疫情爆发?赶紧进口几架天价战斗机吧!饥荒迫在眉睫?赶快招惹一下北方邻居吧!民族矛盾突出?赶忙打一打那巴基斯坦吧!


至于童养媳?总不能怪中国女人穿太少吧?这玩意儿对于续命没有用,所以实际上印度自己都不在乎。


印度最终只能死于“马上风”。中国管那种不知死活的,明明垂垂老矣虚不受补、风烛残年风雨飘摇,偏要用虎狼之药,硬催起来几分精力,试图去“重振雄风”的痴汉,一不小心用药过量,暴死石榴裙下,叫做“马上风”。眼见着印度国内一塌糊涂,问题多如牛毛,自己还无力自拔,偏要下虎狼之药撑死面子不要里子。


马上风不远了。

user avatar

说一下印度女性问题

YouTube有个印度姑娘叫Ruchi,她嫁到中国了,估计不少人看过她的视频


都是一些日常在中国生活的视频。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

住着典型的中国式房子,中国式娱乐(唱K),有一个中国式丈夫和中国式婆婆。

经济我不打算去说,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Ruchi的丈夫做饭,其实做的非常简单,把东西串了以后煮一煮,然后点调料,就是四川的串串。

在Ruchi拍这个视频之前,一直有人要求她丈夫去做饭,我开始觉得留言挺奇怪的,做饭有什么好拍的,我在家也会做饭,我爹做了一辈子饭,后来才想起来,男人做饭这件事,在中国确实是平常事,在印度,不是。

第二是Ruchi本人有意识无意识的也会流露印度式思维。她提到在中国根本雇不起女佣,太贵,在印度她是可以雇女佣的,而且不止一个。我请过一个钟点工,感觉那个阿姨的脾气比我大。


有一些男女平等的观念,是渗入到中国社会层层面面的,它不是通过那个“男女平等指数”,不是通过《全球性别差距报告》能够体现出来的。但是你在这个地方生活,你就会明显感受到不同。

user avatar

真不一定光是穷的事。

由这件事更能看出阿米尔汗那部《摔跤吧爸爸》的用心良苦。

需要注意的是,儿子是不卖的,儿子要去打工挣钱,而女儿则卖了嫁了以减轻家庭负担。而童婚,伤害最大的就是女孩。

在这部电影中,不理解父亲强迫自己进行摔跤训练的两个女儿,在同村一位女孩的婚礼上抱怨父亲时,只有14岁的新娘说的一番话点醒了她们:

“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与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大女儿的决赛前夜,父亲说了这样一番话:

“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胜利还属于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生的女孩儿,胜利属于那些被禁锢在家务和相夫教子的女孩儿。”

汗叔还有个访谈节目叫《真相访谈》,社会反响空前,汗叔也因此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其中探讨虐待儿童单元播出后,汗叔获邀到国会作证,成功地促进国会通过了保护儿童法案。

但是一个阿米尔汗改变不了印度,正如鲁迅学医改变不了旧社会,福奇医学水平再高救不了灯塔的疫情。

你说他们的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事吗?恰恰不是,印度政府1929年就通过了禁止童婚法,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分别提高到21、18岁,但今天的印度,依然无法改变童婚这种陋习。

一个立了法也阻止不了童婚的国家,一个女性地位始终无法提升的国家,一个到了2020年还在坚持种姓制度的国家,一个被比尔盖茨誉为未来的软件大国,却又有着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贫民窟的国家,就是这么神奇。

我以前在回答里提过一个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像木桶理论,有多少体量取决于它的最短板,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好就好在,不管最前面的人跑的多快,上面始终没忘了还有6亿月收入一千元的人口,始终在下大力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话反复被提醒。

所以我敢说,我们的强大,一定是全民整体跃进的结果,而印度如果有一天陷入了泥潭,一定是被无数吃不起饭的人拖住了后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