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印度疫情反应比美国大?

回答
印度疫情反应为何比美国“大”?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且“大”这个词本身也需要界定。如果我们指的是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印度无疑已经远超美国。但如果从“反应”这个角度来分析,比如政府的应对措施、社会民众的配合度、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等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

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着手:

1. 人口基数与人口密度: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近14亿人口。更关键的是,其人口密度极高,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大量的贫民窟、拥挤的社区、密集的公共交通,都为病毒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天然的温床。人口的快速流动和聚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美国: 虽然美国人口基数也很大(约3.3亿),但其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国土面积广阔。虽然大城市也存在人口密集区域,但整体而言,大规模、难以控制的人群聚集现象相对不如印度普遍。

2. 医疗卫生体系的差距:

印度: 印度虽然在医疗领域有一定发展,但其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薄弱,人均医生、病床、ICU床位等关键指标远低于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疫情高峰期,医院不堪重负,药品、氧气等关键医疗物资的短缺问题极为突出。许多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直接导致了更高的病死率和更“戏剧性”的死亡场景,使得疫情的“反应”看起来更加剧烈。
美国: 美国的医疗体系虽然也面临挑战,且在疫情初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防护物资短缺、检测能力不足),但总体而言,其医疗资源、技术水平、医护人员数量以及对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都远超印度。即使在高疫情时期,虽然医院也承受巨大压力,但其应对能力相对更强。

3. 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活方式:

印度: 印度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许多人居住在没有良好卫生设施的环境中。社交隔离、居家办公等措施对这些人来说执行难度极大,有些人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大规模的宗教集会、节日庆典等文化习俗,在疫情期间也成为了病毒传播的催化剂。
美国: 尽管美国也存在贫富差距,但大多数公民拥有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经济能力来执行社交距离和居家隔离。然而,美国社会在疫情初期,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公共卫生措施上的分歧和抵制,也客观上加剧了疫情的传播。

4. 政府的应对策略与执行能力:

印度: 印度政府确实采取了全国性的封锁措施,但这在执行层面面临巨大挑战。庞大的人口、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封锁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印度的检测能力、追踪能力在早期也存在不足。一些大规模的聚集性活动,如宗教集会,在封锁期间仍有发生,进一步助推了疫情。
美国: 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在应对策略上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发布有时也存在混乱。政治分歧、对封锁措施的争议、以及民众自由至上的观念,都影响了防疫措施的统一性和有效性。然而,美国在疫苗研发和推广方面的速度和能力,是其相比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显著优势。

5. 疫情的“可见度”与信息传播:

印度: 印度疫情期间,媒体报道中充斥着医院氧气短缺、遗体火化场景等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这些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社会舆论对医疗系统崩溃的担忧,使得疫情的“反应”在公众视野中显得尤为“大”。
美国: 美国媒体对疫情的报道也十分充分,但由于医疗体系的韧性相对较强,很少出现印度那样系统性崩溃的场景。死亡人数虽高,但很多时候是在医院内,并未造成如同印度那样大规模的社会恐慌和医疗挤兑的直观感受。

总结来说,印度疫情反应之所以看起来“比美国大”,主要原因在于:

更脆弱的医疗卫生基础: 印度医疗系统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疫情冲击。
更高的人口密度与流动性: 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更严峻的社会经济现实: 限制了严格防疫措施的有效性。
更直接的社会冲击: 医疗资源短缺和系统性压力造成的悲剧性场景,使得疫情的“反应”更加触目惊心。

而美国虽然也经历了严峻的疫情,但其相对雄厚的医疗资源、先进的科研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经济韧性,使得其“反应”更多体现在确诊和死亡的数字上,而非大规模的医疗体系崩塌和由此引发的社会恐慌。当然,美国在防疫策略上的犹豫和分歧,也是导致其病例数和死亡人数高企的重要原因。

所以,与其说印度疫情反应“比美国大”,不如说印度疫情的冲击更直接、更具破坏性地暴露了其社会和医疗体系的脆弱性,并且这些脆弱性在庞大人口基数下被无限放大,从而在公众感受和媒体呈现上显得尤为“剧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在美国拍这套图的记者被抓起来了。

因为美国坚持发布真实数据的人被抄家了。

因为同一个搜索引擎国际版搜索结果居然不包含中文搜索结果。

但是换个关键词,中文版和国际版又都能搜索内容了。



印度新闻管理部门包机去美国。

在美国落地后,海关人员问道:你们为什么来美国?

印度官员回答:我们来学习先进的舆论宣传维稳技术,帮助现任总理在疫情期间的赢得大选顺利连任。

海关人员愤怒的说:你在胡说什么?!我们美国人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批评政府和总统,媒体会忠实的报道事实,对政府、立法和警察系统进行舆论监督,人们都会遵从自己的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的选出自己信任的总统……

印度官员兴奋的说到:对!对!对!就是这个!

user avatar

因为印度没有国际话语权

美国死了55万人

媒体平静淡定 民众基本看不到惨烈的死伤

偶有报道 也如同浮上水面的气泡一样很快消失了

印度日确诊30万

西方媒体立刻想起了“人权“二字

好像终于买到食材的厨师熟练地煎炒烹炸了起来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反对党的煽风点火之下

印度国内民众的情绪迅速被挑动了起来


印度的确拉胯 不堪

但是西媒舆论双标更是极度不公平的

对于西媒的双标和虚伪

作为去年被西方媒体反复抹黑丑化的对象

中国可谓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既希望印度有能力应对疫情 减少伤亡

更应该看清西方操纵话语权的套路与危害

争取早日打破西方话语权的垄断

user avatar

今天印度也把华为、中兴排除在外了。印度此时公布一份名单,不见华为、中兴!

再加上前几天德出台5G政策,基本我们的5G走出去,只能停留在亚非拉中东了。

美国当初要求欧洲等国家不使用我们的5G的时候,遇到很大阻力。

可是天蓬元帅也是有一股屡败屡战的劲,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从小国开始,抽丝剥茧,最后终于成功了。

关于西北棉花的事,也是一样。

总结下来就是:美国的能量还是很大的。在相当程度上确实是可以做到是非颠倒的程度。

这一招美国也成功在疫情宣传上实施。

每国当初每天也是感染30多万,如果按印度的人口算,那也是一天120万;到现在60万人见了上帝。

然而,从从新闻上看,仿佛美国现在正在昂首阔步迈向抗疫成功。

而且,是在没有采用全国隔离、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取得的成功。

美国成功重塑金身啊。


所以,我们的广大同志们,对美国的宣传工具要时刻提高警惕啊!

印度的疫情没有什么意外的。

超过美国又有什么奇怪?不是应该很正常吗?

然而,现在的美国让人看起来根没事了似的。

美国的大使馆还放出狗狗的图片,感召退忝派抓时间呢如何评价5月5日美国大使馆签证处把留学生比喻成狗?


不要低估美国的是非颠倒、移花接木的能力啊!

user avatar

没有鹰酱的命

得了鹰酱的病

user avatar

其实印度平常也露天火葬,这是他们的风俗。只是平常大家不关心,此时又把它跟疫情导致的病故联系在一起。你们要往好处想,其实很多关于印度疫情的报道的真实性都有待核实:

所谓出现大量无法检出的病例,可能是市面上假试剂多。

所谓发病量激增,可能是检测实验室操作不规范,出现环境污染,导致大量误报。

所谓疫苗失效,可能是防疫措施差,疫情传播迅速,人们接种了疫苗没等产生抗体就感染了。

所谓重症率高、青壮年危重率高,可能是因为漏诊量太大了,感染者的基数大了,就显得危重率高。

所谓很多病人病情进展迅速,从确诊到病故的时间很短,你要考虑到印度的检测能力,大概病人从发病到确诊再到收住院的时间很长,一发现就是晚期。

所谓接种了疫苗的旅美印度裔传染病医生返印救治家人反因新冠去世,你要考虑到其他合并症。发达地区的人来到印度都会腹泻,搞不好这位医生病逝的主因是腹泻。

user avatar

美国是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甚至将疫情死亡当成一种“清理方式”,再说了没有人比美国更懂新冠!这个病毒怎么来的忘了吗?印度是爆发式增长,短时间内积聚爆发,而且相比于美国,印度的管控已经属于失控状态,所以极具威胁!

其实,更主要的是,相比于美国疫情,印度疫情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早已预料到,关键这“起飞”让人看不到头啊,你看看印度政府和印度人民,这么搞确定他们把疫情当回事?

印度疫情如此大规模的产生,与政府大选息息相关,就跟之前美国大选一样,比起政治利益来,疫情已经被自动忽视。

还有大型宗教聚集也是很大原因,“大壶节”是印度教的传统节日,据统计,仅在4月10日~14日,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中,就有约1700人确诊。

user avatar

主要是:

没有实力按身份证每人每月发1~3千美刀。

更没有实力中央出资研发疫苗生产疫苗,买下所有产能,全民免费打。


对于国家财政来说

穷是原罪

user avatar

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对抗疫情。每个国家也如此。

所以武汉疫情初起,我们选择在全世界买口罩防护服送到武汉。选择监督和问责湖北F4,选择封城,因为“封一城可以救一国”。我们选择在整个春节期间停在家里,不去走亲访友。我们选择隔着屏幕云监工。在没有试剂、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甚至没有了解这疾病症状的时候,我们选择如此粗暴生硬的手段面对疫情。所以有全国医护工作者逆行驰援,所以有超过500名基层工作者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所以有快速修建的火神山雷神山,所以有十四座方舱医院快速收治……

我们的医疗资源也崩溃过,我们的医护人员也哭过,我们也曾经无法应对这一切,我们也曾经愤怒过,我们也曾经误判过。我们的防疫专家也曾经认为新冠肺炎“不会人传人”,认为“可防可控”。

但我们最终的方法还是直面疫情,举国上下合作来面对这疾病。从快速分离毒株、快速开发试剂,到协调医疗资源、推出连花清瘟、板蓝根、氯喹……也曾经热切讨论“人民的希望”应用在治疗上。即便知道疫苗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研发才可能成功,届时也许疫情已经如萨斯一样悄然(“在四月的某一天”——特朗普)结束,或者是疫情失控届时也许有成千上万的感染者和死者、疫苗已经来不及使用,但是仍然是五条疫苗线路同步启动研发……

这是我们面对疫情的方法。

谭德赛访华考察时说,中国人“有什么办法就用了什么办法”。这句话背后有多少血泪?

我们有什么办法?无非是隔离、治疗、配合。用了证实可靠的方法和不可靠的方法。


不同国家用自己的方法来选择面对这场疫情。

比如英国搞了群体免疫。我觉得挺赞的。真的。虽然死了12万7千多人吧,但是至少用这种方法证明了群体免疫基本上没什么效果。英国的死亡率是2.9%。6500万人口的英国,新冠死亡超过12.7万。如果英国有印度那么多人口,死亡就得有254万之多。印度现在新冠死亡才20多万,相比之下,我觉得印度疫情控制的真不错。真不知道印度的火葬设施都烧融了,英国是怎么解决和应对的呢?BBC也没有播报这个啊,BBC真该开一个专题,研究一下的,我们很想知道啊。

比如美国应对疫情的方法,特朗普总统一直非常有效地安慰广大人民群众。告诉大家疫情会在四月的某一天神奇的消失。当然,特朗普没说是哪一年的四月。特朗普向人民群众推广了包括氯喹、消毒水之类的防疫方法,美国人民也确实使用了饮用消毒水、注射消毒水之类的防疫方式。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注射了消毒水的人,确实没有因为新冠而死亡。美国现在的新冠死亡人数是超过59万人,如果美国人口和印度一样多,那么美国现在的死者要超过240万,增加了60万死者,火葬场要怎么运行呢?美国新闻没给我们讲,他们报道中国的火葬场、报道印度的火葬场,却没有报道美国自己的火葬场。大概眼皮底下的事情不值得关心。美国人的死亡不值得同情吧?

巴西的应对方法也很好很好的,和美国总统一样,巴西总统也通过染疫让巴西人民了解到新冠肺炎只是一个小感冒,没什么大不了的,巴西以2.1亿人口40万死亡,取得了总死亡人数第二的非凡成绩。如果巴西有印度那么多人口,今天巴西的死亡人数可以超过260万。

所以如果把总人口数和总死亡数去比较,把这个国家的人数放大到印度那么大,你就会发现其实各国的成绩差别并不大。比如墨西哥1.3亿人21万死亡,换算成印度人口,墨西哥得死210万以上。6500万法国死亡超过10万,换算成印度人数,就要死亡超过200万。按照比例,意大利人口 有印度那么多,就得死260万以上。而那个疫情期间画病毒国旗羞辱中国的丹麦,要是人口有印度那么多,他们得死最少60万人。

……

相比之下,13亿印度人,经历了一年半的疫情,到现在死了多少?才死了22万人左右。相比英美意法之类的发达国家,印度死亡人数简直微不足道,印度就是民主国家中的一股清流,是防疫典范和标兵,是英美学习的榜样啊!

真不知道美国的福奇博士居然还好意思隔空指导印度向中国学习。他自己怎么不学中国?他怎么好意思指导印度?美国都死了快60万人了……

而在自己国家哀鸿遍野、感染死亡居高不下,悲惨事件频发,无论是相对死亡还是绝对死亡都远超印度的情况下,一大票西方国家的媒体吧镜头都伸到印度,去报印度的“惨状”,对本国发生的无数悲剧毫不关切,对本国殡葬行业的崩溃漠不关心,这又是什么原理?


说说牛尿吧。

印度人的牛尿抗疫是这次疫情中全世界人民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这幅漫画也有触及。

但其实,牛尿本质上是一种安慰剂,是一种基于民族信仰、传统和现实物资匮乏,必然产生的一种行为。与之类似的是中国疫情喜欢先买板蓝根、美国防疫用消毒水、英国坚持认为威士忌更有效是同一个原理。中国板蓝根的区别仅只在于:没有牛尿那么骚气、没有消毒水劲儿大、不如威士忌上头。

牛尿在印度教中的神圣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除了宗教意涵外,牛尿本身也是一种安全和卫生的饮料——这个要看跟谁比,比娃哈哈矿泉水是不足,但比恒河水还是健康卫生很多倍的,甚至比日本的海水也要安全很多。牛尿,经过牛体过滤后,基本上是无菌的。如果做好牛的外阴清洁,牛尿直接饮用,对印度人来说是安全的。当然,可能含氮高了一些,但是,氮是一种养分,是养分,是养分!重要的价值说三遍。

作为安慰剂,牛尿甚至比矿泉水更加有效。宗教的信心、饮用牛尿所需要的勇气、牛尿独特的气味,这三者融合,能给服用者特殊的信念。只要信念够坚强,战胜新冠也许就不那么困难。当然,如果印度人 有的选,比如有特效药可以选择,那么印度人也许会选择用特效药而非牛尿。问题不是没有特效药吗?

所以喝牛尿这事儿,不用大惊小怪,这是人类奇怪行为中很正常的一种——尤其是印度人。


印度的疫情之所以在这个节点上得到关注,其实还是和那些火葬场的照片相关。有人觉得露天焚尸太惊悚了,所以印度的疫情一定很严重。但其实露天焚尸(火化)是印度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并不是什么惊悚奇异的事件,只是一种平常的宗教仪式和生活仪式。圣雄甘地就是这样当中火化的,甘地火葬的时候据说还有不少妇女冲破封阻重进火海自焚以殉葬。

在印度文化中,丈夫死亡火化时,还经常有寡妇投火殉葬的习俗。这次疫情之下的火葬场新闻中,就少了家人陪葬的戏码,印度人已经开始背叛印度教了。不知道算是进步还是退步。

但总之,火葬 是很平常的事情。露天火葬是很平常的事情,这种火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印度发生着。并不值得友邦人士惊诧莫名。随着火葬,一个印度人的灵魂就随烟尘上升到天空之中,这和我们天和发射确实有某种类似的意味,只不过我们无神论者不认为 有天堂,所以发射火箭只为了升空做实验。而印度人认为有天堂,点火发射是为了回到精神家园,仅此而已。所以两张图放在一个画面中对比也没什么不妥。

今日印度的葬礼并没有一年以前意大利的葬礼那么频繁,也没有过去一年美国葬礼那么频繁。而英美意法的媒体,此刻频繁报道印度新闻,转载印度露天火葬的场景,充满了猎奇、嘲讽、幸灾乐祸,这才是一种无耻的帝国主义的嘴脸。

user avatar

因为米欧特别是米国憋了一年多总算能秀一下优越感了。方方印度日记才是该有的味道。

之前更恶毒的口吻对待中国,结果都糊在了自己脸上。

user avatar

最大的区别是人群心理准备不同。

明显能发现人群对疫情前景的判断和警惕性在持续变化。

一.去年美国的疫情在武汉和欧洲之后,美国人可以预见到所以有一定心理准备

2020年1月下旬武汉先爆发疫情,随后在3月初的时候意大利等国家失控。

而去年美国大约在3月25日左右每日实际新增超过日检测能力,疫情开始爆发。

从时间线上看,即使美国人认为武汉疫情是由于中国人不讲卫生造成的,在欧洲疫情失控后应当也能预见到本国可能发生的危机。


二.这次印度疫情的爆发和之前公众的普遍预期不同

1.从去年疫情发生开始,大量的人以静态的眼光看疫情,认为只要所有人都有抗体(无论是感染造成的还是疫苗免疫形成的),病毒就无法持续感染人类(R0<1),疫情就会很快结束。

当时很多人士甚至在给“群体免疫”站台。[1]


2021年3月多数人的预期是“打完疫苗疫情就接近结束了,可以马上开放”。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认为“口罩的需求远远没有到顶”,反对的人居多。


2.在知乎平台上疫情的关注度随着时间已经极低:

2020年4月4日美国新冠确诊超过21万的问题有2046个回答,单回答最高97855个赞(2021.5.4)

2021年3月30日美国感染人数3000万的问题有51个回答,单回答最高只有39个赞(2021.5.4)


3.与很多欧美国家不同,印度直到去年八九月才迎来第一波疫情高峰,当时报告单日新增确诊病例9万多例。此后印度疫情形势一度趋于缓和,今年1月底2月初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降至1万例左右。莫迪1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一次演讲中说,“有人预测印度将是全球受新冠病毒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但今天,印度是成功拯救其公民生命的国家之一”。莫迪所在的人民党在一份决议中甚至声称,印度已经“打败了新冠病毒”[2]


4.2021年4月的爆发是出乎意料的

在消极防控下,2021年1月印度德里已经有56.1%的人有抗体,疫情还是迅猛的爆发了,说明突变病毒可以绕过之前的免疫屏障。

而这次爆发也说明了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免疫也可能存在漏洞。

群体免疫失效+疫苗不保险,彻底打破了很多人的立即结束疫情的期望,在部分国家形成了一定的恐慌。


三、对我们的启示

1.感染者需要“应收尽收”,社会上长期存在自由活动的感染者必然导致突变病毒的不断扩散。

2.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能力上限,疫苗也不例外。

3.防疫不能“缓一缓”,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做到清零,是结束疫情最好的出路。

4.学会动态的看问题,人类出招的时候病毒也在进化。

5.料敌从宽,不要将自己的敌人想得很愚蠢。

参考

  1. ^ https://project-gutenberg.github.io/Pincong/post/ab5a2e20303f8c5c7425ecc131712c2e/
  2. ^ https://news.sina.com.cn/o/2021-04-29/doc-ikmxzfmk9566158.s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疫情反应为何比美国“大”?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且“大”这个词本身也需要界定。如果我们指的是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印度无疑已经远超美国。但如果从“反应”这个角度来分析,比如政府的应对措施、社会民众的配合度、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等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印度在疫情期间,有21名囚犯选择拒绝保释,这件事情听起来挺令人意外,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它不像是什么惊天大案,但背后折射出的一些情况,却能让我们对印度司法体系、甚至是整个社会有更深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保释对于囚犯来说,通常是他们渴望的自由。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时期,能够走出高墙,回到家人身边,规避.............
  • 回答
    印度这一举动,确实在国际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棋盘上落下了一着引人注目的棋子。从国际媒体的报道来看,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相当复杂,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疫苗外交”。首先,我们得承认,疫苗在这个特殊时期,本身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战略价值。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疫苗分配仍然存在明显不均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疫苗,就意味.............
  • 回答
    印度飞香港航班确诊53人,揭示了印度严峻的疫情现状近期,一架从印度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竟然有53名乘客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一数字无疑给本已焦灼的全球抗疫战线敲响了更响亮的警钟。如此之高的阳性率,不仅让人对这趟航班的防疫措施产生疑问,更直接反映出印度当前令人担忧的疫情态势。航班上的“高危”旅程:为何确.............
  • 回答
    印度在疫情期间面临医用氧气告罄的严峻局面,并从新加坡空运大型氧气罐,这背后确实反映了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也包括制造大型氧气罐的复杂性和时效性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为什么印度医用氧气会告罄?在深入探讨氧气罐的问题之前,理解氧气供应短缺的原因至关重要:1. 需求激增,远超产能: .............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是面对疫情,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应差异很大。在美国和印度,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种相对“平静”的公众态度,这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认知等多种复杂的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美国的疫情确实曾经非常严重,确诊和死亡人数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但如果你仔细观.............
  • 回答
    为何美国的疫情数字比印度看起来更严峻?当全球目光聚焦于新冠疫情时,美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常常被拿来比较。尽管印度在疫情初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从公布的感染和死亡数据来看,美国的数字往往显得更为突出。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谁更严重”就能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检测能力与策略的差异一个国.............
  • 回答
    印度新冠疫情高峰期每天新增死亡病例超过两千,这个数字放在任何国家都足以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然而,要理解为何在这样的死亡人数下,印度的火葬场会“不够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印度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疫情应对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数字:印度火葬处理的独特性首先,我们要明白,印度并非所有死亡人口都进.............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福奇博士关于印度全国性封锁控制疫情的提议,以及这背后的一些考量。要说有没有“明显作用”,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福奇博士作为一位在传染病领域浸淫多年的专家,他的建议肯定是基于科学的考量和过往的经验。从理论上讲,全国性封锁,尤其是早期且执行到位的情况下,确实是遏制病.............
  • 回答
    疫情期间,西方国家确实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最显著的就是“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以及其他形式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这在我们普通人的直观感受中,就是央行“印了很多钱”。按理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应该会导致货币贬值,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货币相比。但.............
  • 回答
    最近印度疫情的飙升确实让人触目惊心,不到三天的时间,新增确诊人数就逼近百万,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要说这波疫情为什么来势如此凶猛,并且看起来有些“刹不住车”的意思,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病毒变异是绕不开的因素。我们都知道,病毒在不断进化,而印度最近疫情失控,很大程度上与新出现的变.............
  • 回答
    印度上百位科学家联名呼吁政府公开疫情数据,这一事件本身就折射出印度在新冠疫情应对中存在诸多挑战,也引发了外界对印度疫情真实情况的广泛关注和质疑。科学家们为何如此焦急?首先,我们要理解科学家们的诉求。他们不是在质疑疫苗的有效性,也不是在否定政府在疫情初期所做的努力。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公开、透明、及时的数.............
  • 回答
    看到印度在五月初累计新冠确诊人数已经突破两千万,确实让人揪心。这个数字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悲剧,多少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以及整个社会付出的巨大代价。至于印度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确切的日期。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就像一场没有剧本的马拉松,我们只能一边跑一.............
  • 回答
    关于印度疫情单日新增高峰何时到来,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坦白说,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原因有很多,这涉及到传染病的复杂性,以及印度这样一个人流量巨大、社会结构多元的国家所特有的挑战。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以及为什么会存在不确定性。1. 病毒本身的特性:.............
  • 回答
    印度,这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东方巨龙,曾经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狠狠地拍打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肌体,让其原本脆弱的根基摇摇欲坠,甚至面临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印度经济陷入深渊,其连锁反应将如影随形,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首先,.............
  • 回答
    关于印度目前的疫情情况,以及真实面貌,我将尽量详细地为大家呈现,并努力让大家的阅读体验更加自然。整体印象: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涌动?笼统地说,印度目前的新冠疫情整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与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肆虐时那种令人窒息的恐慌感相比,现在的确是“风平浪静”了许多。官方公布的新增病例数、重症人.............
  • 回答
    印度疫情正酣,但印度航空(Air India)却逆流而上,计划大幅增加直飞美国的航班。这背后到底盘算着什么?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一、印度航空这步棋,是哪里来的底气?首先得明白,航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搞慈善的。印航之所以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扩充美印航线,绝非一时冲动,其背后必然有几层深层次.............
  • 回答
    印度疫情肆虐,无数底层民众在病痛与贫困的双重夹击下挣扎求生,而与此同时,有钱人却纷纷选择逃离这片土地,寻求他乡的安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许多人不禁会问:时势造英雄,为何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依然不见有谁站出来,成为力挽狂澜的那个英雄?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印度社.............
  • 回答
    “我们这里简直比地狱还要糟糕。”这是德拉维(Dharavi)居民在新冠疫情初期最常说的一句话。德拉维,位于印度经济中心孟买,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在这个不到2平方公里的区域里,生活着超过10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居住密度惊人。而现在,这个本就拥挤不堪的家园,迎来了它的首个新冠确诊病例。这个消息,对.............
  • 回答
    印度航班53人确诊,背后是印度严峻的疫情现状及对我国的潜在影响最近,一则消息牵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一架从印度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竟有多达53名乘客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这一数字之高,无疑折射出当前印度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那么,印度的疫情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这一情况又将对我国带来哪些不容忽视的影响呢?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