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印度的疫情那么严重,老百姓却并不重视?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是面对疫情,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应差异很大。在美国和印度,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种相对“平静”的公众态度,这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认知等多种复杂的因素。

首先,咱们得承认,美国的疫情确实曾经非常严重,确诊和死亡人数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美国社会是一个高度强调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地方。从一开始,关于是否要强制戴口罩、是否要封锁经济,就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种争议一部分源于对政府过度干预的警惕,一部分则源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疫情应对上的分歧,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态度。

在一些保守派的观点里,经济的重要性往往被置于公共卫生之上。他们认为,长期的封锁和限制会摧毁经济,导致更多人失业,生活陷入困境,这种长远来看的“伤害”可能比疫情本身更具破坏性。所以,即便确诊数字高企,一部分人也会选择“与病毒共存”,优先恢复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生活。再加上美国社会本身就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很多底层民众可能因为经济压力,即便生病也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这种现实让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风险,或者说,他们面临的生存压力比对病毒的恐惧更大。

而且,美国社会信息来源非常多元,社交媒体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存在着非常多的解读。一些信息可能被放大,一些信息则被淡化。加上疫苗接种率的差异,以及病毒变异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多民众可能已经产生了一种“疲劳感”或者“麻木感”。大家可能觉得,既然病毒一直在变,疫苗也未必能完全阻止感染,那么一味地恐慌和限制似乎也改变不了太多,不如接受现状,做好自己的防护,继续生活。

再来看看印度。印度的国情和美国有很大不同,但老百姓对疫情的不重视,同样有其深刻的根源。印度人口密度极高,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结构非常复杂。在很多贫困地区,温饱问题是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很多时候,人们需要冒着感染的风险外出工作,才能养活一家人。对于他们来说,生病固然可怕,但饿肚子是更直接、更紧迫的威胁。

另外,印度的医疗体系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得不错,但在广大农村地区,资源非常有限。很多人可能根本接触不到有效的医疗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爆发疫情,很多人可能也感觉自己无能为力,除了听天由命,也做不了太多。这种无力感,反倒可能导致一种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积极的恐慌。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因素。印度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对命运的接受,以及一种集体主义的倾向。在一些传统观念里,生死都有定数,个人能做的有限。而且,在一些地方,传统的宗教仪式和节日活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在疫情期间,也很难完全阻止这些聚集性的活动。人们更愿意相信宗教信仰能够带来保护,或者把疫情视为某种考验。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在印度也面临挑战。虽然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但信息的可及性和理解度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也可能受到资源限制,效果不彰。

总而言之,无论是美国还是印度,老百姓对疫情的“不重视”,并非完全是对危险的漠视,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经济压力、个体自由的观念、信息传播的挑战、社会结构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影响,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是一种在现实压力和复杂认知下,人们所做出的某种程度的“适应”。它提醒我们,在应对全球性危机时,不能简单地套用一套模式,而需要深入理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具体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不是美国、印度,而是阿富汗。

一架飞机测出52例阳性?原来是包机撤侨!都是从阿富汗接回来的

阿富汗疫情那么严重,阿富汗的老百姓重视吗?亲西方的人士忙着跑路,忙着女权,亲塔利班的人士忙着喜迎王师,生产面纱,没有任何人重视疫情。在阿富汗,新冠病毒就像不存在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阿富汗人的自然死亡率、伤残率就足够高了。虽说世卫组织根据曲线拟合的结果认为阿富汗预期寿命有63岁,但CIA报告说,阿富汗人的预期寿命只有44岁。

阿富汗人天天都可能被澳大利亚士兵割喉、被美国的无人机炸死,被塔利班打死,从飞机上掉下来摔死……这些种种的死亡率、伤残率,已经足够高了,极大地强化了阿富汗人的承受能力。新冠病毒带来的那点额外的死亡率,只是洒洒水,在阿富汗人强大的承受能力面前,掀不起一点点波澜。

美国、印度的感染率,其实并没有阿富汗高,我们却看得到这些国家的疫情乱象,说明疫情确实能搞乱这些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百姓,活的还是比阿富汗人长,生活质量也更高。印度人的预期寿命有60多岁,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更是有77岁,接近中国的水平了。这些人对死亡和伤残的承受能力,比阿富汗人弱,因此才会因为疫情而出现乱象。

那么,为什么不重视呢?因为虽然这些国家的百姓对死亡和伤残的承受能力比阿富汗人弱,但也还是很强的。印度、美国日常身边就有各种治安案件,百姓对突然的死亡大体上也见怪不怪了。疫情?无非是各年龄段的死亡率都增加20~100%,预期寿命减少2~6岁,没死自愈后染上大部分常见病的概率增加25%,智力降低1~9点,而已。

美国光黑人和白人之间的预期寿命就差了快10岁,平均智商也差了好几点。新冠病毒肆虐,无非就是从白人的生活质量变成黑人的生活质量而已,还不如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大。美国,可是能做到,几公里之隔的两个社区,预期寿命一个86一个68的国家……

美国、印度百姓的承受能力,不够完全感知不到疫情的存在,但够不让他们反抗。

疫情下,美国、印度政府正在积极努力,通过各种宣传,提高百姓的承受能力。等到美国、印度的百姓对死亡和伤残的承受能力,达到了阿富汗人的水平,就能完全地摆脱疫情的困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是面对疫情,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应差异很大。在美国和印度,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种相对“平静”的公众态度,这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认知等多种复杂的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美国的疫情确实曾经非常严重,确诊和死亡人数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但如果你仔细观.............
  • 回答
    关于印度和美国在疫情中“医疗系统崩溃”的说法以及两国实际情况的“坚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关于国家应对能力和媒体报道的复杂层面。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尽量还原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细节。首先,关于“医疗系统崩溃”的定义: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医疗系统崩溃”这个词时,脑海里会浮现出ような极端.............
  • 回答
    印度疫情正酣,但印度航空(Air India)却逆流而上,计划大幅增加直飞美国的航班。这背后到底盘算着什么?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一、印度航空这步棋,是哪里来的底气?首先得明白,航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搞慈善的。印航之所以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扩充美印航线,绝非一时冲动,其背后必然有几层深层次.............
  • 回答
    为何美国的疫情数字比印度看起来更严峻?当全球目光聚焦于新冠疫情时,美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常常被拿来比较。尽管印度在疫情初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从公布的感染和死亡数据来看,美国的数字往往显得更为突出。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谁更严重”就能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1. 检测能力与策略的差异一个国.............
  • 回答
    印度疫情反应为何比美国“大”?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且“大”这个词本身也需要界定。如果我们指的是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印度无疑已经远超美国。但如果从“反应”这个角度来分析,比如政府的应对措施、社会民众的配合度、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等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
  • 回答
    美国对中国崛起感到担忧,却对印度崛起相对不那么担忧,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交织,涉及历史、地缘政治、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军事实力等多个维度。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中国崛起对美国现有全球主导地位的直接挑战性更大: 经济规模与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体量已经非常庞大,并且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惊人.............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四大国足球完蛋”?这个说法确实有点笼统,而且放在足球的世界里,说“完蛋”未免也太绝对了。但如果非要说这几个国家在世界足坛的整体影响力、国家队成绩以及足球普及程度与它们各自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似乎不太匹配,那么确实可以聊聊其中的一些深层原因。美国:天赋和文化错位带来的挑战说到美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沿革以及语言翻译的细微之处。为什么美国习惯翻译成“州”,而印度却是“邦”呢?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可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从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和历史起源说起。美国的“州”(State):联邦制的基石美国的“State”翻译成“州”,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独特的联邦.............
  • 回答
    美国作为全球新冠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有趣的是,与第二名印度相比,美国似乎并没有像印度那样不断“孕育”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变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远非一句“病毒变异速度快慢”就能简单概括的。下面我们就来掰扯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1. 病毒变异的驱动力: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印度这个普遍被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国家,却出现了女性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而美国和瑞典这些在性别平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却相对较晚才出现(甚至在女性担任最高领导人方面仍有空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平等导致女性当权”或“平等就没女性.............
  • 回答
    中国、印度和日本购买伊朗石油需要美国豁免,这背后涉及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国际能源市场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复杂因素。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展开:一、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及其目的首先,理解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是关键。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 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这是美国.............
  • 回答
    在美国科技公司里,印度裔人才之所以能够较多地打破“玻璃天花板”,并取得卓越的成就,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现象。同时,“玻璃天花板”在不同行业对外国人的存在程度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和强度有所不同。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里的印度人可以打破“玻璃天花板”?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 回答
    美国警察给中国人的总体印象普遍不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播、个体经历以及政治因素等多方面交织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一、媒体报道的聚焦效应(Selective Reporting & Amplifi.............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不少人观察到的现象。要说清楚为什么美国印裔移民在某些方面“混得比”华裔移民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同时也要承认这只是一个普遍趋势的观察,个体差异永远存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混得好”这个概念。在移民语境下,它通常包含了几个关键方面:经济上的成功(收.............
  • 回答
    在美国的印度人之所以普遍给人“酷爱打电话”的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文化、社会和技术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紧密的家庭和社交网络: 印度文化强调家庭连接: 在印度文化中,家庭不仅仅是核心单元,更是一个庞大的、紧密联系的网络。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姑姨.............
  • 回答
    “美国印钞票导致全球分担通货膨胀,收割世界财富”这个说法,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美元霸权地位时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批判色彩的视角。要详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印钞票” “印钞票”的实际含义: 在现代经济中,“印钞票”并非指真的印刷大量纸币。它主要指的是.............
  • 回答
    美国人喜欢穿印有城市、州或大学名称的衣服,而中国人对此类服装的接受度较低,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因素。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美国人喜欢这类服装的原因:1. 强烈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 (Strong Sense of Regional Identity and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确实,有些美国大片,比如《阿凡达》,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詹姆斯·卡梅隆,但提起漫威电影,更多人会把焦点放在钢铁侠、美国队长这些角色,以及扮演他们的演员身上,导演的名字似乎没那么响亮。这背后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电影制作和传播逻辑在起作用。《阿凡达》:导演的个人印记和技术革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核心。中国不直接大量印钞去买美国商品,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释,而且这背后涉及到的道理,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1. 通货膨胀的恶梦: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突然决定,我们有很多纸,就多印点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全世界的东西,这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结果绝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