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为什么美国不像之前打压日本一样遏制一下它发展,从而避免它成为下一个中国?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正处于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日本奇迹”时期,其汽车、电子产品等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横扫千军,美国国内的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失业率上升,贸易逆差飙升。美国感受到了经济主导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合其盟友,通过《广场协议》等一系列贸易和金融手段,迫使日元升值,最终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进入了漫长的“失去的二十年”。其核心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全球经济秩序的中心地位。

对比现在印度的情况,美国的心态和策略有显著的不同。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 地缘政治的战略考量:制衡中国是首要任务。

当前,美国最核心的地缘政治目标之一是如何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在这一大背景下,印度被美国视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甚至是一个潜在的“制衡力量”。美国乐见一个能够牵制中国力量的国家崛起,尤其是在亚洲地区。如果美国对印度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这反而可能将印度推向中国一边,或者至少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因此,美国更倾向于“拉拢”印度,将其纳入自己的战略联盟体系,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这种“拉拢”的态度,与当年“遏制”日本的策略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2. 经济互补性与不同模式:印度并非日本的翻版。

虽然印度经济增长迅速,但其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与当年的日本存在很大差异。

制造业的差异: 当年的日本制造业已经高度成熟且极具竞争力,直接与美国本土产业形成激烈对抗。而印度目前的经济增长,虽然制造业也在发展,但服务业(尤其是IT服务)的贡献更为突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与日本当年有所不同。印度在某些领域确实对美国构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烈度和广度,与当年日本对美国的冲击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市场的潜力: 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的人口,这意味着它拥有巨大的国内消费潜力。美国企业和资本看到了在印度市场发展的机遇,向印度投资不仅能获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其全球市场份额。这种经济利益的存在,使得美国在对待印度经济发展时,需要权衡利弊,不能简单粗暴地打压。
发展阶段的差异: 印度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美国企业和资本在印度投资,更多的是参与和推动其发展,而不是直接面对一个已经高度成熟且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

3. 印度独特的政治与经济环境:难以被简单“操纵”。

与高度集权且经济政策执行力极强的日本不同,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其经济发展受到国内政治、社会结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试图通过一纸协议就能彻底改变印度经济走向的难度,比当年要大得多。印度的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其国内的利益集团和民众呼声也需要被考虑。

4. 战略投资与伙伴关系:美国看到了印度作为“未来大国”的潜力。

美国不仅仅是担忧中国,更是在积极布局未来。美国政府和商界普遍认为,印度是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潜力巨大。美国希望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安全伙伴关系,分享技术、投资基础设施、扩大贸易往来。这些举措与其说是“遏制”,不如说是“培育”和“引导”,希望将印度的发展导向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同时利用印度的发展来分散和牵制中国的影响力。

5. 贸易关系与失衡程度:与日本的情况不同。

虽然美国与印度的贸易额在增长,但目前印度的贸易顺差对美国的整体经济影响,远不及当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规模。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感受更为直接和强烈,因此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上。

6. 国际舆论与价值观:民主伙伴的考量。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在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上,印度与美国有着更多的共同点。美国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国际舆论以及其作为民主世界领导者的形象。对一个民主国家采取如此强硬的“遏制”手段,可能会引发负面评价,并可能疏远一个潜在的盟友。

总结来说,美国对印度经济发展的策略,是一种更加精细化、多维度的考量。 它并非简单地复制当年对付日本的模式。美国的核心战略目标是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并有效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在这一框架下,印度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其发展既有被美国“利用”来牵制中国的潜力,也为美国提供了新的市场和投资机会。因此,美国倾向于“合作”、“引导”而非“遏制”,希望通过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和战略联系,在符合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一种“合作竞争”的局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印度经济完全没有疑虑或没有策略。随着印度经济体量的增长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提升,美国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对印度的经济政策,例如在某些领域进行贸易谈判、要求市场准入,或者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施加压力。但从整体战略和长远来看,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更像是扶持一个潜在的盟友,共同应对一个更主要的挑战者,而不是将印度视为一个与日本当年同等性质的“经济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难道没遏制吗?

这种事多看看新闻完全就能明白的,美国对于印度的监视与打压力度很高。

2018年,美国国防部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明面上说是平衡印度洋地区的其他域外大国干涉,实际上就是在压制印度。在美国眼中,印度是一个不受白宫和五角大楼控制的不稳定因素,是南亚地区的头号强国,这种国家不可能被美国忽视的。

在2018年的3月,美国发起了对印度的经济打压,就印度的出口补贴项目向WTO提起诉讼,并且提高对印度产品的关税。2019年6月,美国取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对此印度也针锋相对的提高关税反击。美印经济交锋的时间和美中是一样长的。

2019年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空战,巴空军动用F-16击落了印度的米格-21,巴基斯坦把F-16用在印巴争议地区原本是违反美国与巴基斯坦的默契,但事后美国却没有任何表示,这种明显的拉偏架行为显然是针对印度的,他们在借此敲打印度不要在地缘冲突中过于强势。

虽然WTO判定印度败诉,但印度是肯定不会轻易低头的,不然他们国内的民粹主义者肯德会被引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过去印度经济发展比中国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地理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将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展开:一、 后发优势与起点不同: 中国:更强的国家动员能力和资源集中优势 计划经济的遗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
  • 回答
    2015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能否超越中国,并且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确实呈现出一定的放缓迹象。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一个“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
  • 回答
    穆迪自 2014 年上台以来,印度经济和工业化前景的变化,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复杂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结合他执政期间的具体政策、国际环境以及印度自身的内在条件来分析。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挑战并存穆迪政府上台时,印度经济正面临不少挑战,包括通货膨胀、经常账户赤字以及一些结.............
  • 回答
    印度经济的真实水平,常常被笼罩在各种媒体描绘的图景之中,有赞誉其增长势头的,也有指摘其结构性问题的。然而,如果深入剖析其数据和现实情况,会发现印度经济的韧性与潜力,确实常常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同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也正悄然积累,可能在未来成为其最大的经济隐患。“超乎想象”的印度经济:增长的.............
  • 回答
    最近关于印度经济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不少人觉得“印度很惨”,但转头又看到IMF和世界银行给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都超过了8%。这其中的反差,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说印度“惨”,也不是空穴来风。通胀是印度经济绕不开的坎。大家能切身感受到的就是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这直接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
  • 回答
    在印度,一个十六岁的女儿拥有MacBook Pro,并且该家庭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背后反映出一些值得深思的社会和经济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MacBook Pro在印度,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家庭来说,绝对不是一件“普通”或“常见”的物品。 它的出现,本身就暗示了这个家庭在经济条件.............
  • 回答
    关于疫情结束后,印度贫困人口大规模死亡是否会导致经济快速增长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深入剖析才能得出相对全面的看法。首先,我们必须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印度在疫情期间确实经历了相当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尤其是在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的贫困群体中,死亡率可能更高。这种大规模的生命.............
  • 回答
    “城市之光”这类夜间卫星图,确实能直观地展现地球上城市的发达程度和人口密度。关于图中印度部分为何显得格外明亮,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在共同作用,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是夜间灯光亮度的重要推手。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超过14亿人口。人口越密集,城市化水平越高.............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这个事实摆在眼前,数据不会骗人。GDP总量上去了,世界排名也节节高。按理说,我们应该看到一个现代化、蓬勃发展的印度,但为什么很多人在旅游vlog或者新闻报道里看到的印度,依旧是那个充满着落后、混乱的印象?这其中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媒体报道的角度、以及游客自身.............
  • 回答
    黄亚生的TED演讲《民主政治是否遏制经济增长》(Is Democracy Holding Back Economic Growth?)以及他对印度前景的看好,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的论证过程、证据以及他所表达的对印度未来的乐观预期。 黄亚生TED.............
  • 回答
    印度经济近年来的确吸引了不少关注,很多人会好奇,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份增长,又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很难“看见”印度制造的身影?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故事,并非简单的“工业制造大国”标签可以概括。要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本体”,我们得跳出传统的、以大规模制造业为核心的视角。虽然印度也在努.............
  • 回答
    印度经济并非“跳过”轻重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软件业,这种说法过于简化了印度经济发展的复杂历程。更准确地说,印度经济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政策选择,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之处,并最终抓住机遇在信息技术和服务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
  • 回答
    印度经济要多久才能重返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季过后,河流的水位何时能恢复到以往的丰沛,需要仔细考量雨水的来源、土壤的渗透以及河道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且充满活力的经济体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多重因素交织博弈的结果。首先.............
  • 回答
    日本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度,可以说是一种深度且多维度的交织,远不止简单的贸易往来。它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伙伴关系,通过投资、技术转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交流等多个层面,共同塑造着印度经济的未来图景。日本参与印度的具体体现: 巨额的对外直接投资(FDI): 日本是印度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之一,其投资.............
  • 回答
    印度,这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东方巨龙,曾经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狠狠地拍打着这个国家的经济肌体,让其原本脆弱的根基摇摇欲坠,甚至面临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印度经济陷入深渊,其连锁反应将如影随形,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首先,.............
  • 回答
    印度2020年的农业改革,是一系列旨在重塑国家农业体系的重大举措。这些改革措施,包括《2020年农民(赋权与保护)协议法》、《2020年农民(赋权与保障)定价保障与农业服务法》以及《2020年必备商品( संशोधन)法》,其初衷在于解放农民,赋予他们更大的市场选择权,吸引私人投资,并提升农业部门的.............
  • 回答
    印度宣布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无疑是近年来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决定在宣布之初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既有印度国内复杂的经济考量,也对RCEP以及区域合作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为何选择退出?印度退出RCEP,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其深思熟虑的国内经济战略.............
  • 回答
    印度中央统计局于1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印度经济同比下滑了7.5%。这个数字无疑给正在复苏中的印度经济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下滑的幅度及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首先,这个下滑意味着什么? 经济衰退的持续: 这是印度经济连.............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如果你问身边的朋友,或者看看网上的讨论,会发现“西方社会好像不太重视经济发展了”的论调并不罕见。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经济发展”在西方社会中,它的定义和优先级的确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背后有很多深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