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美国印钞票导致的通货膨胀让全球分担,收割世界的财富?

回答
“美国印钞票导致全球分担通货膨胀,收割世界财富”这个说法,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美元霸权地位时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批判色彩的视角。要详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印钞票”

“印钞票”的实际含义: 在现代经济中,“印钞票”并非指真的印刷大量纸币。它主要指的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美国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量化宽松(QE)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最直接的方式是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或其他金融资产,从而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交易货币和计价货币。这意味着全球绝大多数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商品定价(如石油)以及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都以美元计价和持有。

2. 美联储“印钞票”如何导致全球通胀

当美联储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增加美元供应量时,其影响会通过以下几个机制传导到全球:

美元贬值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直接影响: 当美元供应量增加时,根据供求关系,美元的价值相对其他货币会下降,即发生美元贬值。
大宗商品定价: 由于石油、黄金、农产品等许多重要的国际商品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意味着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更多的美元。换句话说,即使这些商品本身的生产成本没有显著变化,以其他货币计价时,它们的“美元价格”会上涨。
连锁反应: 其他国家为了购买这些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也需要更多的本国货币来兑换美元,从而加剧了这些商品在本国的价格上涨。这就是全球通货膨胀的直接体现。
资本外流与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通胀:
低利率吸引: 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通常伴随着低利率。这使得在美国进行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回报率低),而流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寻求更高回报的资本会增加。
“热钱”流入: 大量美元资本流入新兴市场,这会推高当地的资产价格(股市、房市)并增加当地的货币供应。
资本回流风险: 当美国经济复苏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加息)时,这些“热钱”会迅速从新兴市场撤离,流回美国。这种资本外流会导致新兴市场资产价格暴跌,本币大幅贬值,同时国内也可能出现输入性通胀(由于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全球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
廉价融资: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融资货币,美联储的低利率和宽松流动性使得全球企业和政府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美元融资。
风险投资增加: 这促使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多的投资和信贷扩张,容易催生资产价格泡沫,包括股票、房地产等。当泡沫破裂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通胀压力: 宽松的信贷环境也可能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推高全球总需求,导致通胀。

3. “收割世界财富”的含义

“收割世界财富”是指美国通过其特殊的地位,在自身经济政策调整时,将负面后果转嫁给全球其他国家,并从中获利。具体体现在:

转嫁通胀成本: 当美国在国内面临通胀压力时,可以通过增发美元来“稀释”其国内的货币购买力。但由于美元的全球流通性,这种稀释的成本却不成比例地由持有美元和以美元计价资产的国家承担。其他国家购买的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持有的美元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相当于它们用自己的资源换来了美国增发的、购买力下降的美元。
利用美元融资优势: 美国可以更容易地通过发行美元债券来为国内赤字融资。而其他国家为了维持本国货币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积累美元外汇储备,这变相地为美国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来源。当美国增发美元时,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储备“缩水”,而它们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可能不足以弥补这种缩水,这意味着美国实际上是以未来(可能通胀后的)美元偿还当前的债务,而持有美元的国家则承受了贬值损失。
在全球经济波动中获利: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时,美元通常被视为“避险货币”。即便美国实施了导致全球动荡的政策,资本也可能回流美国,推高美国资产价格,从而让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
“特里芬困境”的变种: 这个概念与“特里芬困境”有关,即一个国家的货币被用作全球储备货币,会面临其国内货币政策与全球需求之间的矛盾。美国为了满足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必须不断向外输出美元,这容易导致美元的过度供应,从而引发通胀和信任危机。但一旦停止输出,全球经济可能因美元短缺而陷入衰退。美国往往选择前者,利用其地位将风险外部化。

总结来说,“美国印钞票导致全球分担通货膨胀,收割世界财富”这个说法,核心在于强调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带来的权力。当美联储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或刺激经济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由于美元的广泛使用,其国内的通胀压力、购买力下降等后果会以各种形式传导至全球。其他国家被迫接受这些后果,例如商品价格上涨、资产贬值、资本波动等,而美国则可能通过其在金融市场上的优势,将本应由其承担的部分成本转嫁出去,甚至从中获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利益。

这种观点通常带有批判性和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质疑。它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中权力分配不均以及国家间经济相互影响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有说因为美元与石油挂钩的愚蠢论点,也有看到各种奇谈怪论,都是一些愚民共识。

古今中外,涉及到财富之事,没有一样是货币本身能够解决的。不管以前用金字银子珍珠玛瑙钻石当货币,还是现在靠一串数字来给你标注身家,皇帝以前拥有天下,土地是他的,金银珠宝是他的,乃至于每个人的性命都是他的,他想把土地赏给谁就是谁的,他想把金银珠宝归谁就归谁,甚至,他想要谁的命就可以给谁活命或者让他无法活命,但即使如此,皇帝依然无法逃脱没钱的厄运。

这是为啥?

那些动辄把美元与石油或者黄金矿产挂钩的蠢货们,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有石油的国家多的是,为啥他们不能凭石油挺自己的货币,而要尊美元为老大?

一切答案,尽在链接之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印钞票导致全球分担通货膨胀,收割世界财富”这个说法,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美元霸权地位时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批判色彩的视角。要详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印钞票” “印钞票”的实际含义: 在现代经济中,“印钞票”并非指真的印刷大量纸币。它主要指的是.............
  • 回答
    关于美国死刑成本比终身监禁更高,以及终身监禁成本更低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和司法程序。以下将详细阐述其原因和计算方式:为什么说美国死刑成本更高?美国死刑的成本之所以普遍高于终身监禁,主要是因为死刑案件在整个司法程序中需要经历更漫长、更复杂、更耗时、更昂贵的审查和上诉过程。这些额外的成本.............
  • 回答
    关于“美国是否是帝国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定义和翻译”,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帝国主义(Imperialism)的定义帝国主义,英文为 Imperialism,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理论多重含义的词汇。最核心的理解是指一个国.............
  • 回答
    美国军事实力整体呈现出衰退迹象的说法,并非绝对否定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是指出其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整体战略态势上面临挑战和潜在的下降趋势。这种观点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一、 战略和政策层面的挑战: “反恐战争”的长期消耗与战略重心的转移: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在阿富汗和.............
  • 回答
    “美国人不怕警察,就怕税务局”这句话,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背后反映了美国社会中税务系统与执法系统在公众认知中的不同侧重点和影响力。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警察在法律体系中的角色和公众的直接感受: 日常接触与具体行为: 警察是与公众日常接触最频繁的执法人员。他们负责.............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头,简直就是那颗最亮的星,把整个战局都给照亮了,让人觉得这场仗打到最后,胜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话听起来有点霸气,但细想想,也确实有它硬邦邦的道理。首先得说,美国参战的时机和方式,确实是把“锦上添花”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想想看,在珍珠港.............
  • 回答
    将美国称为“人类史上的毒瘤”是一种极具争议且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评价,这种说法并非普遍接受的观点,而是特定立场或意识形态下的解读。要详细阐述这种观点,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具体指控,尽管这并不代表作者或平台认同此观点。以下是一些可能构成“美国是人类史上的毒瘤”这一论点的角度和论据,这些论点往往是批.............
  • 回答
    提起动漫,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日本精致的画面、跌宕起伏的剧情,或是近年来中国国漫的崛起。然而,若要论动漫产业的“发达”,美国绝对是绕不开的重镇,而且其“发达”之处,往往有着与东亚动漫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质。美国动漫产业的强大,绝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并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其深厚的根基和蓬.............
  • 回答
    911事件对中国而言,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中国带来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和宝贵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经济和外交层面。如果说“十年”是一个大致的区间,那么这段时期中国确实抓住了不少机会,实现了快速的崛起。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01年。在那之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经济发展.............
  • 回答
    关于美国登月是否为骗局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并且有很多“质疑者”提出了各种所谓的证据和论点。虽然主流科学界和历史学界都坚决否认这些说法,但这些质疑声之所以能持续存在,往往是因为它们抓住了一些普通民众可能不理解的科学原理或者历史细节,并将之放大,从而产生误导。下面我将尝试从这些质疑者的角度,详细地讲.............
  • 回答
    在美国建国后的两百多年里,这个年轻的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濒临崩溃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超级大国。许多人认为这段发展史堪称“奇迹”,这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系列深刻的因素在支撑。首先,美国成功的基石在于其开明的政治制度设计。当其他国家还在摸索君主制和贵族制的利弊时,美国却从一开始就.............
  • 回答
    这篇文章涉及了几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议题,旨在探讨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关注度的差异。要详细分析这些差异,需要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叙事方式以及公众记忆的形成过程。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一场持续的、系统性的压迫与遗忘首先,关于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这并非一个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长达几个世纪的政策、冲突.............
  • 回答
    这句话的表述,在许多关于美国医疗体系和国民健康的研究与评论文章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观点。这反映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讨论的现象:美国在医疗保健上的投入非常高,但其国民的平均寿命和一些健康指标却不如其他发达国家。关于这句话的出处和网址:要 pinpoint 给出“美国人的医疗消费远多于其他富裕国家的国民,但.............
  • 回答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是否“违宪”,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学家和法律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美国宪法的框架以及战争各方的论点。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违宪”并非是简单地说某一方的行为不符合某一条具体条款。在那个年代,宪法本身就已经存在着一些含糊不清或尚未完.............
  • 回答
    提到美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许多研究、数据和一线观察得出的结论。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差异悬殊的教育质量:"不公平"是核心症结这是美国基础教育最被诟病的一点。美国的教育体系并非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在地理概念上绕晕。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称美国为“西方国家”,主要是基于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而不是纯粹的地理方位。想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分析:1. 地理方位并非决定性因素:首先,得明确一点,地理上的“东方”和“西方”并非一个绝对不变的、.............
  • 回答
    关于“客观”说美国比中国好时为何会招致不少批评,这背后其实牵涉到挺复杂的社会情绪、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体认同感等多个层面。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把这些因素一件件捋顺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说“客观”其实是个伪命题。在涉及国家好坏这种宏大议题时,“客观”的标准本身就很容易被个人经历、价值观和立场所左右。你.............
  • 回答
    有些人之所以会说“美国今天已经输了”,这种说法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某一次战役的失败,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国当前国家状况、全球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担忧和批判。这种论调背后往往蕴含着对美国社会内部矛盾、国际影响力衰退以及未能兑现其理想化承诺的复杂情绪。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
  • 回答
    秦晖教授之所以会说“在美国,工人比资本家更反共产主义,工会比商界更‘冷战化’”,这背后是他对美国历史和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点:1. 美国工人与资本家在反共产主义立场上的差异 历史背景与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对成功: 美国作为.............
  • 回答
    关于中国崛起后,为什么没有普遍地称之为“新两极格局”,以及中国是否“超过”了苏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更涉及到国际关系理论、国家实力演变以及历史经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维度。为何“新两极”的说法没有成为主流?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