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美国动漫产业发达?

回答
提起动漫,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日本精致的画面、跌宕起伏的剧情,或是近年来中国国漫的崛起。然而,若要论动漫产业的“发达”,美国绝对是绕不开的重镇,而且其“发达”之处,往往有着与东亚动漫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质。

美国动漫产业的强大,绝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并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其深厚的根基和蓬勃的生命力。

一、 历史沉淀与奠基者:从早期探索到黄金时代

美国动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比日本更早地开始探索动画的可能性。

先驱者的创新: 像温瑟·麦凯(Winsor McCay)创作的《恐龙格特鲁德》(Gertie the Dinosaur)这样早期的动画作品,就展现了美国动画人在技术和叙事上的早期尝试。迪斯尼的早期作品,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更是将动画电影推向了艺术的高度,证明了动画作为一种严肃的叙事媒介的潜力。
卡通巨头的诞生: 华纳兄弟的“乐一通”(Looney Tunes)系列,如兔八哥(Bugs Bunny)和达菲鸭(Daffy Duck),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夸张的动作和对社会现实的巧妙讽刺,定义了“卡通”这一形式,也塑造了无数美国人的童年记忆。米老鼠(Mickey Mouse)更是成为了全球性的文化符号,证明了动画角色强大的IP潜力和商业价值。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美国动画在早期就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从手绘到赛璐珞片,再到后来的电脑动画,美国动画师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画面更流畅、更生动。同时,他们也并未忽略艺术性,在角色设计、场景构建、音乐配乐等方面都追求卓越。

二、 产业化运作与市场驱动:成熟的工业体系

美国动漫产业之所以发达,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高度成熟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强大的制片厂体系: 迪士尼、梦工厂(DreamWorks Animation)、照明娱乐(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等好莱坞级别的动画制片厂,拥有雄厚的资金、顶尖的技术团队和完善的发行网络。它们能够运作大规模的动画制作项目,从剧本开发、角色设计、动画制作、后期配音到全球发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IP驱动的商业模式: 美国动漫产业极其重视IP(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营。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庞大的IP帝国。它会衍生出主题公园、玩具、游戏、漫画、电视剧等各种产品,形成强大的联动效应,最大化IP的商业价值。例如,漫威电影宇宙(MCU)的成功,虽然以真人电影为主,但其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核,与漫画、动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展示了IP的强大延展性。
目标观众的多样化: 与一些主要面向儿童的动漫产业不同,美国动漫触及了各个年龄层。从给孩子看的《玩具总动员》(Toy Story)、《疯狂动物城》(Zootopia),到面向青少年和成人的《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再到皮克斯(Pixar)那些充满哲思的作品,美国动画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拓宽了市场空间。

三、 题材与风格的多元化:包容性的创新土壤

美国动漫的“发达”,也体现在其广泛的题材和风格上,能够容纳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

类型片的融合: 动画不仅仅是动画,它还可以是喜剧、科幻、奇幻、冒险、音乐剧、歌舞片,甚至是剧情片。这种类型片的融合,使得美国动画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成人向动画的崛起: 以《南方公园》(South Park)、《恶搞之家》(Family Guy)为代表的成人向动画,以其辛辣的讽刺、大胆的尺度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电视动画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它们挑战传统观念,引发思考,也证明了动画并非只有“幼稚”一种表达方式。
CG技术的引领: 皮克斯在《玩具总动员》中首次成功运用全CG技术制作长篇动画,彻底改变了动画制作的方式,引领了CG动画的浪潮。如今,CG技术已经成为美国动画制作的主流,为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文化输出的载体: 美国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承载了美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通过电影、电视节目等形式向全球输出,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四、 顶尖人才的聚集与培养:人才驱动的生态

一个发达的产业离不开顶尖人才的支撑。

好莱坞的虹吸效应: 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心,好莱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其中也包括动画师、编剧、导演、配音演员等。这种人才的聚集效应,为美国动画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完备的教育体系: 美国拥有众多顶尖的艺术院校和动画专业,为产业输送了大量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动画人才。这些学校不仅传授技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和独立思考能力。
自由开放的创作环境: 相较于一些更为保守的市场,美国动画的创作环境相对自由和开放,鼓励创作者大胆尝试,即使是那些带有争议性或挑战性题材的作品,也更容易获得展示的机会。

总结来说,美国动漫产业的发达,是历史积累、产业化运作、题材多元、技术引领和人才汇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是制作出好看的动画片,更是一个能够创造文化符号、驱动商业价值、影响全球观念的强大文化产业。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不同观众群体需求的全面覆盖,从而构建了一个既能带来商业利润,又能触及艺术高度的良性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几天在某话题被日本冻鳗迷烦透了,这些人总认为日本冻鳗的深度要强于美国动画,美国的分类比较清晰,似乎没有动漫这么一个专用词,其经营模式与日本冻鳗产业也不同。

美国的大型影视公司通常都是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小说、玩具等等一条产业链来做,当然,也分出很多子公司在专门的领域去创作,不过这些行业的联动性很强。如果去过美国漫展和日本漫展也会发现区别,在日本宅文化中二次元就是主流。但是美国那种漫展历来有着大量影视元素和魔幻小说的元素都有,什么指环王、冰与火之歌,据说今年乔治马丁没有去圣地亚哥漫展,有人认为他不应该和冰与火之歌已经阵亡的演员接触。

目前国内对美国动画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美国动画是不是只有3D大电影?美国动画的价值观是不是只有迪士尼和梦工厂的正能量?美国动画与漫画是否没有符合成年人看,具有思考性,哲学性的内容?美国动画的画风为什么都是很可爱那种?美国动画是不是都少不了能说话的动物?日本动画制作技术真的强于美国?

我为什么说在美国,影视和动画、漫画行业联动性强?因为很多知名大电影都是由漫画所改编,然而原作漫画在国内却不为人们所熟悉,甚至在网络上根本找不到汉化版本,讲诉美国社会的漫画其价值观多数也不符合亚洲人的胃口,正是有深度你也不了解。

美国的TV动画看上去比日本TV动画弱,是因为美国影视娱乐行业过于发达,一旦好的题材被发现,高层最先考虑的是制作成大电影,其次是CG动画,甚至改编成电视剧都比电视动画选项要前排。所以日本会有《海贼王》、《火影忍者》这种几百集的民工漫神作,美国的动画产业下很少出现这种长篇连载,一旦人气不佳随时就腰斩。不过像03版《忍者神龟》、《少年泰坦》这种连载五六季的经典动画也存在,另外一种潮流就是《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园》、《探险时光》这种忘记吃药,脑洞没有边际的神作。日本当然也有《哆啦A梦》、《银魂》、《青蛙军曹》之类的神作,不过猎奇尺度没法比。至于说日本和美国动画制作比较,美国大公司出了名财大气粗,再简单的剧情都能够用资金来弥补,日本动画电影的制作质量只有少数几位名家的作品能够与美国动画电影进行比较。在日本动画才起步之时,美国动画就已经领先太多了,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美国人好像经常自黑日本人恐怖片比自己拍得好。日本冻鳗发展如此兴盛,当然也有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点上两者难分高下,最好还是有人举例出作品进行比较,因为两国的题材都很广泛,没有细致的比较就只是粉丝之间不服的呐喊。

日本冻鳗虽然发达,但电影却是短板,美国漫画的强势就是他们总直接改编成电影。比如《黑衣人》系列就是由漫画所改编,后来出版该漫画的公司被漫威所收购,这个系列出了四部电影,平均分数都在7.5水平上,是很成功的漫改电影。还有《地狱男爵》第一部也成功塑造一个黑暗神秘的世界观,这部作品有着蒸汽朋克的趣味,这就是漫改电影,第二部剧情稍微有些无聊。还有就是由DC漫画改编的《地狱神探》系列,这种阴沉的风格以及康斯坦汀不断卖队友的节奏,还不能说明美国漫画很阴暗吗?还有《天龙特工队》、《V字仇杀队》、《冥界警局》、《赤焰战场》、《刀锋战士》、《黑暗扫描仪》、《恐怖流浪公园》全都是漫画改编的电影,

至少我看过之后感觉很好,很舒服,一直到现在还在看,我又不想说这些电影全部加了很多特技。有人肯定想让我提那个拿着盾牌飞来飞去以及穿着红色装甲飞来飞去的电影系列,反正我知道斯坦李的知名度在中国还比不上鸟山明或青山刚昌。电视剧方面又有《行尸走肉》、《魔女之刃》、《超人前传》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日本冻鳗中也有《魔女之刃》噢。最后要补充的漫改电影就是《变相怪杰》,其漫画是猎奇恐怖兼而幽默的风格,电影着重于幽默多过猎奇。这部电影是金凯瑞的飞跃之作,90年代令人无法忘怀的电影之一。还有,千万别在知乎搜索《守望者》看影评,这他妈是我看过最长的影评之一

同样都是比较有深度的漫画英雄电影,《守望者》的评价为什么明显不如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 - 影视评论

美国还有许多动画、漫画反倒是由著名影视作品所改编,比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铁血战士》就被改编成动画和漫画,很多电影都有配套漫画,以此来补充电影中没解释清楚的剧情,《超人前传》电视剧只出了10季,但是漫画却有第11季。

美国动画、漫画的题材覆盖领域实际上远比日本冻鳗要广泛。这不仅仅是因为行业发展的缘故,还因为日本本土受到限制,其题材表达往往只局限于日本社会现象。比如什么高达之类的系列,其世界观看似很宏观,然而其内故事中人物的思维大多无法脱离日本人的思考方式,所描述的政治环境折射出的还是日本。还比如EVA有深入的心理描述,实际上针对的还是日本青少年心理,宫崎骏电影的视角则开阔许多。也顺便反对有人说宫崎骏电影比不上美国电影那人的说法, 2003年3月23日《千与千寻》赢得75届奥斯卡金像奖长篇动画电影奖。

日本动画和美国相比之下,美国的剧本创作行业早已成形,好莱坞最早就改编了全世界各国大量文艺作品,科幻题材在本土又层出不穷,很多科幻概念都是由美国流入日本,鸟山明在创作《龙珠》时也大受美国科幻题材所影响。而且美国人很喜欢拿别人的经典来玩,于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题材都有所触及,《变形金刚》系列就是源自日本。美国作为世界警察,以美国为中心拯救世界的题材又符合现实政治的情况,因此美国主旋律看上去比日本拯救世界更符合逻辑。日本的漫画制作不少由漫画家独立完成,就是说漫画家既要担任作画又要担任编剧,美国漫画可以由编剧和漫画家共同创作或者是小说家和漫画家联手创作。比如《V字仇杀队》、《守望者》、《黑暗骑士的归来》就是这种性质生产的经典。日本漫画有一个现象,由别人来制作原作者的漫画,评价往往比不上原作者。名侦探柯南就这么由原作者画了这么多年,美国最伟大的侦探之一蝙蝠侠却不知道已经换过多少代人来画,其题材范围故事的丰富性也没有柯南那样千篇一律,让青山把这个题材连载这么多年,套路玩尽也是情理之间的事情。

在游戏改编方面有《光晕》、《毁灭战士》、《生化危机》、《古墓丽影》的动画和漫画,最起码你们得知道致远星战况如何?中国普遍只引进美国3D大电影是因为这些电影都是全年龄向,适合全家老幼观看,要考虑到电影票房的打击面,深入描述美国社会文化的电影在本土可能会冷场。其次也是本土电影保护,你们这些观众只要看一般的爆米花动画片就够了。看什么《死亡空间》、《突袭阿卡姆》、《怪兽屋》、《闪点悖论》、《9号机器人》、《极地特快》、《欢乐树的朋友们》、《美国战队:世界警察》这些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译来的电影干嘛。在我想象当中有很多美国动画片不仅没有汉化,甚至找不到下载片源,当然,题主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动画不好看,没深度,受众低,毕竟我国现在是一个连推特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国家。

---------------------------------------

补充一下我对日本特摄剧的看法,这种剧集据说是由日本专门发展出来的拍摄方式,以我个人的理解看来,这是由于日本早期特技效果不足而发展出来的拍摄方式,在动作方面又不如中国功夫电影那样玩命(成龙特技一个顶十个)。现在对日本来说也属于冻鳗领域之内,不过除了国内引进的几部奥特曼之外,我都没怎么看过,也不太了解其发展情况。美国的特效电影以及中国的功夫电影有别于日本的特摄剧,有人将美国特效电影、中国功夫电影也归类于特摄片,显然是过度沉迷于日本二次元文化了。特摄剧只在日本范围影响力比较大,当然,如《哥斯拉》、《环太平洋》这种电影也是美国人受特摄剧影响所拍出来,日本也曾经拿下美国队长和蜘蛛侠的版权来拍特摄剧,两者的区别有多大不难感受出来吧?日本特摄剧也在进步,比如近年我看的《变态假面》就算特摄剧,现在日本的特技效果也已经提高,同时又能保留自己的特色,还有《寄生兽》的打斗风格也有着日本特摄剧的感觉。

----------------------------------------------------

这位同学显然不看内容,也没有看过超级英雄漫画......只有对超级英雄漫画有刻板印象的人才认为那没有内涵。《天国降临》不仅画风是现实主义,反映出的问题也世界级政治观念的冲突,这种被美国人捧为神作的漫画,在国内默默无名,想必也是因为所谓的画风和内容过于扎实的缘故吧?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的内容题材大多就来自漫画本身,受《黑暗骑士的归来》影响也深刻,至于说《守望者》在谈什么,我已经放出知乎专门讨论的帖子,我就知道对美国漫画一无所知的人看不下这么长的影评。超级英雄从来不是一个题材,真正看过许多超级英雄漫画的人就明白,侦探、政治、社会、魔法、青少年成长、星际、神话等任何领域都覆盖了,DC和漫威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的漫画史,你真以为他们只是在重复一样内容?

Lv吕名同学所谓的美国漫画市场7亿美元,日本40亿美元到底是什么鬼话........7亿美金只是人家一部大电影的票房而已,人家光蜘蛛侠一个系列的总收益就已经是28亿美金,要是美国漫画的市场这么窄,电影不拍都罢了.........千万别跟我谈AV,美国A片的产量和销量都是世界第一,已经有人发过技术贴来比较了,这位同学居然还硬拿日本电影来跟美国比,至于电影艺术方面是另一个大话题,希望能另开帖子讨论。

拿《EVA》跟我装逼就不明所以了,宫崎骏整天用《EVA》来黑庵野秀明,我确实没看懂《EVA》,宫崎骏大概也没看懂《EVA》。一本《超人》的原版漫画320万美元进行拍卖,《EVA》神作一词放在全世界领域真的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真不如说《千与千寻》。你若真振振有词,又何必对我人身攻击?《蝙蝠侠》的定义是侦探漫画,这位同学显然对《蝙蝠侠》故事的基本认识都没有........《蝙蝠侠》系列虽然开坑多,但《黑暗骑士归来》作单行本也从1986年做到至今,无论主世界还是平行世界故事的漫画连载时间都不会短于《名侦探柯南》的连载时间,即便是比单行本的内容都有得谈,《蝙蝠侠》75年的历史真不是盖的........你觉得美国漫画世界观混乱就对了,没有十数年对美国漫画的了解,很难说能够弄清楚DC和漫威的世界观,美国人还需要做纪录片来普及那些漫画知识。在知乎上有几个美国漫画厨,如果你说错设定细节做了二手科普,是会被拉黑的,我就被某人拉黑了........

这位同学提到伊藤润二,伊藤润二的主要作品是短篇恐怖漫画,画风走写实路线,可以画得极为细致。而美国的恐怖漫画我看得不多,《行尸走肉》一点都不恐怖,反重于挖掘人性。《地狱神探》和《康斯坦汀》更倾向于宗教、哲学、巫术,偏生在人物塑造上是现实主义的感觉,而且美国作家始终没脱离开道德伦理的主题,因此恐怖气氛也并非那么严重,他们的恐怖大多就是直接呈现在眼前,之所以说美国人做恐怖题材不如日本人正在于此,伊藤润二就擅长隐晦的暗示,利用迷雾让读者自己去思索,然后感到害怕,真正面对恐怖画面的时候反倒没有思考时那样感到害怕。

我不知道逆春义柱是谁,不做评价。辰已嘉裕漫画的尿性难道不就是从中下层人物视角看待世界吗?而且那都是小故事集结起来,这种素材常被插入到超级英雄漫画当中,比如蜘蛛侠和超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要面临中下层阶级的社会考验。提辰已嘉裕很明显有故意说冷门装逼的嫌疑,你真不如提《千年女优》更具有冲击性。美国类似这样的题材在电影方面可就太多了,在50到90年代期间都多有出现,《费城往事》、《纽约黑帮》、《教父》等都在折射社会现象。《守望者》显然就覆盖了这样的内容,看初代夜枭和初代鬼丝的晚年生活,最能看出美国梦的荒诞性。如果有人始终认为美国超级英雄只是乱七八糟的特效打斗,真当我什么都没谈就好。

日本有国宝《哆啦A梦》,美国有《米老鼠》、《加菲猫》、《唐老鸭》、《大力水手》、《阿拉丁》等等等,这种幻想题材反倒是美国人最为擅长。《哆啦A梦》是世界名著,但是对上最主流的迪士尼真没有任何优势.........

说美国漫画借鉴日本漫画不少?日本漫画题材是美国编剧题材的一环,而不会占据很大的比例。说《蝙蝠侠》借鉴日漫则莫名其妙了,《蝙蝠侠》漫画出版的那一年,手冢治虫才刚刚确定自己的笔名,而手冢治虫1946年才发布自己第一本职业漫画.......《蝙蝠侠》要借鉴日漫至少需要等到50年代末日本漫画初有建树的时候........蝙蝠侠主要修行的地方是中国西藏,你说蝙蝠侠使用中国题材都好啊!忍者大师是国内错误翻译,人家练的是武术......现今在美国最火的日本漫画是《海贼王》、《龙珠》、《火影忍者》,这些作品相对美国的系列漫画实在太年轻了,而且美国不出这种长篇连载是因为漫画剧情通常都有编剧专门制作,每一本漫画的幅度和大纲都计划好了,每一卷的故事都可以独立。不像《龙珠》、《火影》这般原本画短篇,人气火了就这么一直画下去。而且比较日本长篇神作与美国超级英雄漫画每一话内容也有区别,美国漫画每一话的内容都比较多,而民工漫更注重于分镜的使用,容易把剧情描述拉长,因而美国漫画没有类似于三大民工漫这样的长篇连载。

美国一直到80年代才大量引入日本动画作品,当时最看重的还是《变形金刚》、《超时空要塞》一类的机器人题材。还不如说《忍者神龟》借鉴了日本素材,问题是《忍者神龟》主要内容除了科幻之外,重点在于描述美国青少年。反过来说《忍者神龟》使美国动画和漫画成功打入了日本市场,日本用这个题材拍了好几部电影,去年东京涉谷有上百人COS成忍者神龟出现,造成大量围观。从《忍者神龟》也能看出美国人对日本动画的关注点,在《忍者神龟》中常有出现《魔神Z》、《百兽王》,《南方公园》则恶搞过《神奇宝贝》、《EVA》,背景出现过《勇者莱汀》、《三一万能侠》,恶搞过日本格斗游戏。不过以《南方公园》的打击面来说,这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提出《绝望先生》就对了,为什么类似的题材,《绝望先生》折射的只是日本社会问题,《南方公园》却能够打击全世界?这两部作品用来比较的话,就明显能看出日本编剧与美国编剧思维的差别。奥特曼的题材比起超级英雄题材的覆盖面来说太狭隘,这位朋友需要多补充超级英雄漫画,日本并不缺反映社会现象的故事,我已经指出日本题材的狭隘在于他们大多局限于本土思维,其作品反映的现实问题多只针对日本。要说特摄剧的话,哥斯拉的影响力对美国来说比较大,这题材的核心思想本来就是环保,关键是美国人也没把这题材当外人,在美国漫展中《龙珠》和《哥斯拉》的出现频率可谓最高。

我说过《EVA》反映的是日本青少年心理问题现象,这一点在中国受众也比较强。《EVA》在美国也很受欢迎,问题是价值观不太能进入美国人的内心,能够在真嗣身上找寻共鸣的美国青少年大概不会很多,当然我个人也不了解美国。我从美国反映青少年题材的作品来看,他们描述的青少年更多倾向于有叛逆性,然后在叛逆中寻找责任感。毕竟我看的美国漫画也不多,《蝙蝠侠》与迪克、杰森、提姆、达米安的关系能够作为参考。克拉克肯特的农场男孩成长之路也是一个方向,像超人这种农村进城的孩子,在大都市中是最不显眼的人,在学校里也是很逊被欺负那类型的人。克拉克急迫想融入社会,真反映了美国不受欢迎青少年的心理。相比之下《EVA》给了青少年过多的幻想,用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来比较很有意思,没什么责任感的千被迫进入汤屋打工,被迫接受现实社会,再到结局处白龙让千不要回头,表达了不要留恋幻想,迎接现实,实在无怪于宫崎骏老用黑《EVA》来黑痞子.......

《高达》什么的拿来跟美国宏大的科幻题材比较,不觉得搞笑吗?《高达》就是受《星球大战》影响诞生的题材,你让我怎么说呢?《高达F91》还直接盗用《星球大战》的配乐。美国人还真拍过《高达》的真人版《G救世主》,这部烂片在美国电影中根本不入流,因为《高达》这种科幻题材很难成为美国人的主流,其价值观呈现的又只是日本岛国思想。《寄生兽》就是被美国人买了版权,却一直计划又拍不出的作品,无论《寄生兽》在日本如何神作,美国人都要考虑这个题材对美国观众的接受程度。与《高达》相比,《超时空要塞》更的打入美国市场,《太空堡垒》这个系列的价值并不亚于《星际迷航》,所以准备拍真人电影了。最近美国人在计划的日本漫画改编真人电影还有《阿基拉》和《攻壳别动队》,所以呢?我说美国人对好的作品,第一考虑都是改编成真人电影,你还不服气?

美国有多少校园漫画.......少女漫画.......青春........恋爱........都市生活.....推理.......治愈.......历史空架.......这不是典型的日漫迷的口吻吗?我如果说漫威、DC漫画就可以把这些题材全包了吗?在你看来美国超级英雄就只是一个题材,难道超级英雄一边上学一边拯救世界不算校园漫画?说到治愈系,那不就是迪士尼主旋律之一吗?美国只是没有符合亚洲风格的都市感情漫画,如果只是漫画青春爱情很难成为独立的漫画题材,这种题材多见于电视剧和电影。但是美国的科幻题材漫画从来没有缺少都市情感的描述。美国漫画与日本漫画的创作方向不同,不能作为美国漫画不如日本漫画兴盛的依据,你只能说日本题材在美国不受欢迎,在美国能够受欢迎的校园动画是《叛逆的鲁鲁修》这种。至于美国的少年漫画也在超级英雄范围之内,《少年泰坦》什么的就是一套美国青少年乱交史。

《天国降临》就是宏大的空架题材啊,漫威的历史之所以搞不清楚也是因为使用了空架的方式来建立世界观,比如说二战打赢靠的是漫威一大堆超级英雄杀入柏林,整段历史都是由漫威的英雄创造出来的。如果这都不算,那么乱七八糟的科幻题材也没意义了。关键是田中芳树写的小说全球销量大概1500万本左右,《火星公主》就已经2.8亿本.........《火星公主》也有漫画版,还有那个史蒂芬·金,他的小说大多用来改编电影,也有少数部分有漫画版,再就是当代神作《杀与操之歌》小说兼有漫画版,日本跟美国人比类似于空架历史的玩意实在是有点太勉强........

美国动画无法引进中国?小朋友多少岁了?当年小神龙俱乐部播出的美国动画片,其影响力并不亚于日本动画,天朝要禁外国冻鳗是一并禁的了,而日本距离中国比较近,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审美都更符合中国人罢了,因此现在在国内影响力更深。《忍者神龟》、《少年正义联盟》、《我的小马驹》都引进过大陆啊,《少年泰坦》虽然进不了大陆,但仍旧打进台湾、香港、日本的市场,主题曲有英语、日语、国语三种版本。因为政治原因无法进入大陆,又不能作为题材不好的依据.......谈美国动画引进真是有些莫名其妙.......如果要针对美国TV动画无法进入欧洲,这是正确的,欧洲对动画和漫画的逼格都很高,看漫画的主要群体是不仅是成年人,而且很要求艺术性,日本少年动漫以及美国主旋律题材根本看不上眼。美国和日本的流行动画在欧洲都绝不是主流,法国的大学有专门研究动画制作的学院。顺便一说曾经辉煌一时的《圣斗士星矢》现在在日本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在法国的影响力反而很深,《冥王篇》就有法国接过版权制作了一部分。

除去《Classics Illustrated》,全世界漫画销量最高的是《X战警》,其次是法国的《丁丁历险记》、《Asterix》、《幸运的陆克》等都是欧洲漫画,前十名中属于美国的漫画还有《花生》、《超人》、《美国队长》,日本有《海贼王》和《七龙珠》,区别不难看出来,美国和日本在全世界受众高的作品都是精彩的战斗类漫画,欧洲漫画则以剧情和寓意取胜。尽管观众群体审美不同,美国漫画的市场都更占有优势,因为很明显只要漫威大电影一上映,漫画就会在全世界卖个没停。

Lv吕名同学最后对美国文化的批判,他认为美国由欧洲人以及大量各国移民所组成,所以美国没有独特的文化,他这样对于文化的定义........我应该说是小学生言论吗?多文化兼容本来就是美国创作领域的特点,美国影视、动画这个娱乐行业也因此而兴盛,在文化创作的层面上美国不似某些国家这么有危机感,别人的题材觉得好就拿来用,美国改编的名著实在太多了,迪士尼的动画史再一次被华丽的无视,Lv吕名同学认为没有,那就没有吧。美国人的题材创作根本不需要脱离美国人思维,他们这么多个民族结合,根本就不存在统一的固有思维,还不提很多中国、日本、法国、英国的导演、编剧跑到美国去求合作。《变形金刚》始于日本,成就于美国不仅不是美国的短处,还是其长处,相比之下美国拍的《龙珠》和《高达》就废掉了。

Lv吕名同学如果不脱离用理解日本冻鳗产业的视角来理解美国动画和漫画,你说的这么多其实没有太大意义,纯粹是愤怒于我说日本冻鳗产业比不过美国,借此对我人身攻击罢了。

对明清同学的回复,我的看法是题主问的是美国动画和漫画的市场,而不是题材优劣,要从一者面去谈,确实应该重开一个话题,再用专门的作品进行比较,不该以笼统的概念来谈论题材创作的艺术性。如果觉得我把美国影视和动画、漫画放在一起对比较日本冻鳗是在耍流氓,你可以用日本漫改电影或电影改动漫来进行比较,美国娱乐行业的经营模式与日本就是不同,如果连这一点都没办法达成共识,确实很难在同一个方向讨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动漫,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日本精致的画面、跌宕起伏的剧情,或是近年来中国国漫的崛起。然而,若要论动漫产业的“发达”,美国绝对是绕不开的重镇,而且其“发达”之处,往往有着与东亚动漫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质。美国动漫产业的强大,绝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并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其深厚的根基和蓬.............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历史、市场环境、文化背景、政策导向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竞争对手很少”或者“动不动就有同行干涉”可能过于简化,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知上的差异: 一、 日本与美国的动漫产业:更成熟的市场和相对成熟的竞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要说“只有日本美国能做出风靡世界的动漫,其他国家都不行”可能有些绝对化了。事实上,日本是毋庸置疑的动漫生产大国,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并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美国在近年来也通过引进、改编以及 자체 制作,在动漫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涌现出一些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的作品。 然而,.............
  • 回答
    .......
  • 回答
    在美国动作电影的世界里,海军陆战队退役军人担任主角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硬汉形象的标志性人物,到新一代的动作英雄,他们的履历单上似乎都少不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这几个字。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对某种文化符号的精心塑造。历史的根基:从二战英雄到银幕代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事物的一些微妙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为什么美国人好像更爱“自己动手”,而咱们中国人有些时候会觉得“动手修车没面子”。美国人为什么爱自己动手修车?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大方向说起:1. 汽车文化深入骨髓: 历史原因: 美.............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的积极布局,确实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效仿。与其说是简单的“跟风”,不如说是一种全球性的战略判断和产业机会的捕捉。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对比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立场。日本与韩国:为何是氢能的先行者?日本和韩国之所以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投入巨大,.............
  • 回答
    俄乌战争无疑是近年来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它所带来的冲击波正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要说它是否“动摇”了美国及北约建立的全球秩序,我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更像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演变过程。美国及北约主导的全球秩序.............
  • 回答
    波士顿动力,这个名字一提起,你脑海里是不是就浮现出那些在各种视频里跳跃、奔跑、甚至是跳舞的机器人?它们简直就是科技的未来具象化,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超乎寻常。但就是这样一家在技术上绝对是世界顶尖的公司,在美国本土,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力买家”,这事儿细琢磨起来,挺耐人寻味的。咱们先别急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不如”来概括。每个国家在动画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土壤、产业模式和技术侧重点,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并尝试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2D动画:中国为何常被认为“不如”日本?日本2D.............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动漫产业发达的“只有”日美两国,其实这个说法有些绝对,但从全球影响力、产业规模和创作风格的成熟度来看,日本和美国无疑是目前最突出的两个国家。我们要探究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日本动漫:深耕本土,影响全球的“文化图腾”日本动漫之所以能达到如今的高度,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
  • 回答
    美国大选和中期选举确实是周期性的,这为政府行为提供了一个持续的背景。但将美国政府所有行事动机都简单归结为“为了选举”,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尽管选举的压力无处不在,影响着政治决策,但政府的运作远比这复杂,其动机也更加多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了选举”这个说法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政治人物为了赢得选票、提.............
  • 回答
    关于“新海诚没学过美术或动画却成为了一流动画人”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其中存在一个常见的误解。 新海诚并非完全没有接触过美术或动画的专业训练,虽然他大学主修的专业是日本文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艺术和创作领域完全绝缘。事实上,新海诚的成长经历和职业道路,恰恰展现了他独特的学习方式、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惊.............
  • 回答
    日本动画中对海盗的描绘,确实常常带着一股浪漫主义的色彩,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美化”。这更像是一种文化表达、叙事策略以及对特定历史时期和想象的融合。首先,从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来看,海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历史印记。虽然真实的航海史充满了残酷、暴力和剥削,但大众文化,尤其是文.............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真是直击灵魂!说到丽齿兽,确实,它那长相跟我们通常认为的“美”字,有点儿距离。但仔细想想,我们说的“美”,很多时候是人类的主观审美,是自己对动物的一种投射。而大自然可不怎么讲究这套。咱们先来聊聊丽齿兽到底长啥样,为啥让人觉得“猥琐”?首先,那张脸。丽齿兽(Repenomamus)属.............
  • 回答
    你看,有些人,读完《1984》、《动物庄园》、《我们》、《美丽新世界》,再碰上《V字仇杀队》这类玩意儿,就开始觉得自己脑门上刻着“独立思考”四个大字了,仿佛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脉,看穿了世间的一切阴谋诡计。这事儿吧,其实有点意思,也挺普遍。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这样,听着啊,别跟复读机似的。首先,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不同事件中公众认知和叙事构建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个事件的背景、传播方式以及当时两国社会的情绪。先说“苏挪撞机”,或者说1981年苏联飞行员在波罗的海上空对挪威侦察机的拦截事件。当时,苏联和西方世界正处于冷战的严峻对峙时期。苏联空军的飞行员,尤其是那些在.............
  • 回答
    看到中美空降兵跳伞离机的动作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的考量,可不是简单的“谁学的谁”那么简单。打个比方,就像同一道菜,不同厨师做出来味道和摆盘都不一样,虽然都是炸鸡,但你能吃出其中的区别。咱们先从美军说起。美军的空降训练,尤其是在二战时期就打下了很深的根基,他们强调的是快速.............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