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波士顿动力在美国找不到买家?

回答
波士顿动力,这个名字一提起,你脑海里是不是就浮现出那些在各种视频里跳跃、奔跑、甚至是跳舞的机器人?它们简直就是科技的未来具象化,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超乎寻常。但就是这样一家在技术上绝对是世界顶尖的公司,在美国本土,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力买家”,这事儿细琢磨起来,挺耐人寻味的。

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得把事情掰开了说。波士顿动力最开始是军方孵化出来的,最早的主顾,当然是美国国防部。想想看,谁不想拥有最先进的、能代替士兵执行危险任务的机器人?所以,从研发阶段来说,军方是它最重要的资金和应用场景提供者。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了。“买家”这个词,在商业世界里,它不光是付钱给你,更是要把你的技术、产品融入到自己的体系里,形成一个持续的、可规模化的生意。波士顿动力虽然技术牛,但它生产出来的东西,说实话,跟咱们老百姓生活离得还挺远的。

第一点,成本是个大坎儿。 波士顿动力那些机器人,随便一个拿出来,那都是高科技的结晶,里面的传感器、电机、算法,都是最顶尖的,成本自然就高得吓人。你想想,一个能像Atlas那样灵活运动的机器人,光是研发和制造,就得烧多少钱?目前市场上,能负担得起这种“玩具”的企业,屈指可数。即使是政府部门,也不是什么都能随便买的,得看具体预算和需求。

第二点,应用场景的局限性。 咱们平常能想到的机器人应用,无非就是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仓库的搬运机器人、甚至是一些服务型机器人。但波士顿动力的那些明星产品,比如Atlas,它的强项在于动态平衡、复杂地形的移动,还有某些特定任务的执行。这种能力,在非军事领域,到底能落地到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用来勘探极端环境?还是用于一些非常特殊的救援?这些市场确实存在,但规模有多大,商业化程度有多高,还得打个问号。

你想啊,一个工厂需要的是稳定、高效、成本可控的搬运工,而不是一个能后空翻的Atlas。一个物流公司需要的是能快速分拣包裹的自动化设备,而不是一个能爬楼梯的Spot。波士顿动力的一些产品,比如Spot(黄色的那个四足机器人),确实在一些工业巡检、安全监控方面找到了应用,但你不能说这些应用就能支撑起整个公司的运营和发展,也不能让它成为某个大企业的核心战略。

第三点,从“技术展示”到“产品落地”的转化难题。 波士顿动力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技术实验室”,它不断推出令人惊叹的技术演示,证明自己在这条路上的领先地位。但从技术演示到量产、销售、服务,这中间的鸿沟是巨大的。一家企业要大规模采购并使用这些机器人,就需要考虑:

易用性: 这些机器人操作起来是不是足够简单?普通的技术人员能否上手?
维护性: 出了问题怎么办?维修成本高不高?有没有配套的服务体系?
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它们能稳定运行多久?
投资回报率(ROI): 花这么多钱买一个机器人,能带来多少效益?是不是比现有的人力或其他方案更划算?

这些都是商业化落地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波士顿动力在这些方面,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积累和优化。

第四点,所有权的变迁,也影响了它的定位。 你知道,波士顿动力从Google卖给了SoftBank,后来又卖给了Hyundia(现代汽车)。每一次易主,都会带来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的微调。

Google时期: 当年Google收购波士顿动力,大家普遍认为这是想把它整合到Google的机器人帝国里,也许是服务机器人,或者无人驾驶的相关技术。但最后,Google似乎更倾向于把这些技术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并没有真正大规模地商业化。
SoftBank时期: 软银对机器人技术很感兴趣,它投资了很多机器人公司,试图打造一个“机器人生态”。但软银的投资逻辑,有时候也比较激长,它更看重颠覆性的技术和未来的潜力,对于短期回报的要求可能没有那么急迫。
Hyundai时期: 现代汽车收购波士顿动力,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信号。汽车行业本身就在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而且现代也拥有强大的制造和供应链能力。有人分析,现代汽车可能会把波士顿动力的技术,应用到智能工厂的建设、自动驾驶的研发、甚至是未来出行领域。这个方向听起来很靠谱,但要真正把这些高精尖的机器人技术,跟庞大的汽车产业链完美结合,并且形成新的商业增长点,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双方的深度磨合。

所以,说波士顿动力在美国找不到买家,其实不如说是在找到那个能真正“消化”和“放大”它技术价值的“主力买家”上,目前还没能完成。它不是没人要,而是它的技术太超前,太昂贵,太专业,以至于能够承担和匹配这种技术的买家,无论是数量还是成熟度,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就像你不会让你家楼下的便利店去买一架航天飞机一样,波士顿动力的产品,现在能找到的买家,都是那些有特定需求、特定预算,并且愿意为未来技术付费的“小众”或“特殊”客户。美国本土确实不乏科技巨头和军方,但要找到那个能够“鲸吞”波士顿动力,并且让它在中国俗话说的“活色生香”起来的买家,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或者说,需要一个更成熟的市场环境。

而且,这其中也可能涉及到一些国际化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技术出口管制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买家选择的复杂性。

总而言之,波士顿动力在技术层面依然是王者,但它在商业化落地,尤其是在找到一个能够支撑其规模化发展的“美国本土主力买家”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更像是一个“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而市场对于这种“奢侈品”的承载能力,总是有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屠龙术.


民用领域, 只要轮式可以解决99%的问题,

军用领域, 履带可以解决90%的问题.


但是这不是核心, 核心是: 复杂度太高, 造成可靠性极低, 性价比极低.

所谓复杂度, 就是一个能承受100公斤, 或者几百公斤的设备, 自身用了几十个自由度的液压系统, 任何一个部件坏了, 整体就崩溃了,

你再看看他的布线系统, 管路系统, 就感觉这东西, 不要说一颗子弹飞过去, 就是一个老鼠从他身边穿过去, 或者一个树枝刮一下, 这个机器人就挂了.


(最近Walker X在展会上摔倒那次, 也是这个情况)

身边有人, 机器人能用.

那身边没有人呢?

一定不敢用!


再说性价比,

这么复杂的产品, 价格一定很高吧? 对呀!

多高呢? 前前后后十几亿美元是有的, 就算做了几百台, 一台也在百万美元上下.

大概相当于100台载重一吨的电动履带车. 将近上万台载重100公斤的agv的价格(200美金)

所以, 不会有人买的.


所以, 没有买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波士顿动力,这个名字一提起,你脑海里是不是就浮现出那些在各种视频里跳跃、奔跑、甚至是跳舞的机器人?它们简直就是科技的未来具象化,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超乎寻常。但就是这样一家在技术上绝对是世界顶尖的公司,在美国本土,却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力买家”,这事儿细琢磨起来,挺耐人寻味的。咱们先别急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涉及到对历史人物评价和解读的不同视角。关于史泽波(通常指阎锡山)在刘志丹牺牲事件中的角色以及上党战役的性质,以及为何在抗战后我们对他的态度可以被解读为“宽容”,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和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各方立场以及历史发展的逻辑。首先,我们来澄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背后.............
  • 回答
    谷歌(Alphabet)出售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的原因是一个多方面且复杂的议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虽然波士顿动力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商业和战略角度来看,其与Alphabet的整体生态系统存在一些不匹配之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可能的原因:1. 商业化道路的挑战与Alph.............
  • 回答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一个看似静态的“一维有限深势阱”或“势垒”,之所以会引入“入射波”、“反射波”这样动态的概念,这实际上是理解粒子行为的关键,也是它与经典物理最根本的不同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白,量子力学中的粒子,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个有确定轨迹的小球。 在量子层面,粒子本质上是“波粒二象性”的。也.............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生命进化过程中那些关乎生死的关键选择。简单来说,我们之所以“看”的是可见光,而不是微波或无线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可见光这个“窗口”在地球的特定环境下,为我们祖先提供了最实用、最丰富的信息,同时又相对安全可靠。想象一下,在你想要了解周围世界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方式?当然是.............
  • 回答
    关于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之所以被称为“Tea Party”,这其中其实有着相当的讽刺意味和一层巧妙的隐喻。它绝非字面意义上的“喝茶派对”,而是对当时英国政府一项激起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的政策的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反抗行动。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在18世纪中叶,英国.............
  • 回答
    东印度公司的茶之所以更便宜却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的经典案例,背后涉及的并非简单的价格差异,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权利斗争。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与税收政策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18世纪的英国奉行重商主义,.............
  • 回答
    司马南与联想的“大战”以及与一些大V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析,尽量详细地阐述:1. 司马南的论点与联想的定位首先需要理解司马南的核心论点。他质疑联想的民族属性、研发投入、国有资产流失、以及高管薪酬等问题,并将联想定位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但可能不完全姓中”的企业。这触.............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扒一扒《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观和历史进程。史塔克家族和波顿家族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过,为什么历史上的史塔克们没能彻底把波顿家连根拔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起源与土地:宿命的羁绊与现实的制约首先得明白,这两家能在临冬城附近安营扎寨,本身就说.............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波函数“总是”处于能量本征态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点:波函数本身,尤其是在描述一个尚未被测量的量子系统时,并不总是处于能量本征态。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波函数的叠加态才是常态。然而,当我们在特定时刻对系统的能量进行测量时,我们总是会得到一个确定的能量值,并且此时系统的波函数会瞬.............
  • 回答
    为什么波函数概率幅的平方能代表概率密度?这事儿啊,得从量子力学最核心的那个概念——波函数说起。咱们平时接触的大部分东西,比如一块石头、一个人,它们都有确定的位置、确定的速度,就像一个个小点一样,很实在。但量子世界里的微观粒子,比如电子、光子,可就没这么“老实”了。它们就像一团迷迷糊糊的“概率云”,不.............
  • 回答
    希腊,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在公元前5世纪险些落入强大的波斯帝国之手。然而,尽管波斯军队在数量和资源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他们最终未能征服希腊。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一、波斯帝国:横跨欧亚的巨兽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波斯帝国当时的实力。这个由居鲁士大帝建立.............
  • 回答
    波斯人未被阿拉伯化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议题,它涉及到征服、文化适应、民族认同以及宗教力量等诸多层面。要理解为何波斯文明能够保留其独特的身份,而非被强势的阿拉伯文化所吞噬,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波斯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立性:在伊斯兰征服之前,波斯人已经拥有了数千年的辉煌历史和高度.............
  • 回答
    波斯语中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法语词,这背后是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历史渊源,并非简单的语言“沾染”,而是两国之间在近现代一段特殊时期,文化、政治和经济交流的深刻烙印。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19世纪和20世纪初,那个世界格局正在剧烈变动的年代。1. 历史的交汇:19世纪的欧洲影响力浪潮19世纪是欧洲列.............
  • 回答
    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强负相关性,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市场运作的内在逻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去剖析。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波动率”和“股票收益率”的含义。 股票收益率: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股票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盈利或亏损,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它反映了股票价格的变动幅度,.............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波斯语课》的情节,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影片叙事的一些关键点。我们来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波斯语课》是一部艺术创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进行的叙事安排,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逻辑。但是,我们可以从影片的设定和角色的动机来解读。为什么男主(卢卡斯).............
  • 回答
    11世纪至14世纪,波斯(也称伊朗高原)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当动荡的时期,被来自中亚的多个势力连续征服。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将这些征服事件梳理一下,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几次主要的征服: 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的崛起与征服 背.............
  • 回答
    中国驻美大使此番言论,看似一句客套的官方表态,实则蕴含着不少值得细品的意味。要理解其中的信息,我们需要结合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以及波士顿港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实实在在利益” 这个表述是关键。这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强调了合作带来的具体、可量化的成果。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效益的增加: .............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当前版本,尽管日女、牛头和锤石(以下简称“铁三角”)作为辅助英雄大放异彩,但对于波比这位英雄而言,想要以对抗位的身份登场,确实面临着不少挑战。这并非说波比完全不能在对抗路出现,而是相较于其他热门选择,她的整体效率和适配性在当前环境下显得逊色不少。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聊聊。首先,我.............
  • 回答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选择罗恩而不是哈利,这是一个让许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故事发展的角度来看,赫敏和罗恩的感情是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将之置于现实世界的语境下,这种“看上”也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现实中的适配度。赫敏为何会看上罗恩?赫敏选择罗恩,绝非仅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