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史塔克站出来灭掉波顿全家?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扒一扒《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观和历史进程。史塔克家族和波顿家族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过,为什么历史上的史塔克们没能彻底把波顿家连根拔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1. 起源与土地:宿命的羁绊与现实的制约

首先得明白,这两家能在临冬城附近安营扎寨,本身就说明了他们之间早已有了联系,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波顿家族的祖先,也就是最古老的波顿们,是最初定居在临冬城北部佛雷河谷的人类。他们的统治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代,甚至可能比史塔克家族更早。

在“长夜”之前,维斯特洛大陆还处于原始部落和野蛮人的时代。史塔克家族,作为“先民王朝”的后裔,是在安达尔人入侵之后,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才逐渐巩固了北境的统治。而波顿家族,作为佛雷河谷的原始居民,在史塔克家族崛起的过程中,要么被征服,要么就依附于史塔克,成了他们的封臣。

所以,波顿家族不是什么外来户,而是临冬城体系内一个非常古老、而且根基深厚的家族。史塔克家族作为北境的最高统治者,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无休止的征伐。如果轻易地去消灭一个同样古老、而且在北方有一定影响力的家族,会带来什么后果?

潜在的权力真空: 如果波顿家族倒台,谁来接管他们的领地?如果史塔克家族直接吞并,会不会引起其他北方封臣的警惕和不满?“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在古代王国里是要讲究策略的。
民心问题: 波顿家族在自己的封地里经营了这么久,虽然未必得到所有人的爱戴,但肯定也有他们自己的支持者。贸然屠族,容易落下“暴君”的名声,尤其是在一个注重荣誉和传统的北境。史塔克家族虽然是王者,但也不能完全不顾忌民心。

2. 波顿家族的“生存哲学”与狡猾

波顿家族之所以能延续这么久,而且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尤其是他们独特的“生存哲学”——“剥皮”。这不仅仅是他们家徽上的一块布,更是他们面对强权和危险时的一种手段。

暗中的操纵: 波顿家族并不总是直接对抗。他们更擅长在暗中使绊子,玩弄权术。史塔克家族虽然勇猛,但论起阴谋诡计,波顿家族可是一把好手。历史上,很多时候他们可能只是在背地里煽风点火,或者利用史塔克家族内部的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直接硬碰硬。
屈服与奉承: 当史塔克家族强大时,波顿家族会表现得非常忠诚和顺从。他们会用最卑微的态度奉承和效劳,让史塔克家族觉得他们已经驯服。这种“识时务”的态度,反而让他们能够在史塔克家族的统治下生存下来。就像在瑟曦·兰尼斯特当政时,波顿家族也能够迅速地投靠过去,并且成功地扮演了兰尼斯特家族在北境的代理人。
“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波顿家族的生存哲学,让他们可以为了活命而抛弃尊严,也为了活命而抓住一切机会。这种韧性,使得他们很难被彻底消灭。只要有哪怕一丝缝隙,他们就能钻进去,重新积蓄力量。

3. 历史上的其他威胁与北境的局势

临冬城面临的威胁,从来不止波顿家族一家。历史上,北境也经历过许多动荡:

安达尔人的入侵: 这是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史塔克家族在那个时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巩固了北境的统治,并抵抗了安达尔人的全面渗透。在那个全民皆兵、生死存亡的关头,史塔克家族的首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去内部清理那些虽然不那么讨喜,但至少能作为封臣存在的家族。
野人的威胁: 维斯特洛大陆的北方,始终存在着数量庞大且凶悍的野人部落。长城以北的威胁,对于北境来说,是长期而迫切的。史塔克家族需要将绝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抵御来自长城以北的侵扰。
其他北方世家: 临冬城周边也有许多其他强大的北方世家,比如佛雷家族(虽然他们在《权力的游戏》里被很多人恨,但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卡史塔克家族、曼德勒家族等等。史塔克家族需要平衡这些家族之间的关系,维持整个北境的稳定。如果因为对付波顿家而引起其他家族的不满,反而会削弱自身的统治力。

4. 史塔克家族的“荣誉”与“责任”

虽然史塔克家族也经历过一些比较残酷的统治者,但总体来说,史塔克家族在历史上被描绘成是一个相对正直、注重荣誉和责任的家族。

“吾之荣耀,忠诚”: 这是史塔克家族的族语。虽然族语不等于行为,但它确实影响了史塔克家族成员的行事风格。大规模、无端的屠杀一个古老的封臣家族,这与他们宣扬的“荣誉”和“责任”并不完全吻合,除非波顿家族犯下了极其严重的背叛行为,或者对北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封建体系的维护: 在封建制度下,封臣向领主效忠,领主则提供保护和公正的审判。如果领主随意消灭封臣,就等于破坏了这种契约精神。史塔克家族作为北境的统治者,需要维护的是整个封建秩序的稳定。

5. 具体历史事件的缺失与推测

《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观庞大且复杂,但对于每个家族几千年的具体历史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看到的只是故事中已经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背景设定。

可能曾经尝试过: 也许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代,某个史塔克公爵确实尝试过对波顿家族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算,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或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反而让他们意识到了这种做法的不可行。
记忆的模糊: 历史的尘埃很容易掩盖真相。很多细节在时间的冲刷下会变得模糊不清。

总结一下,史塔克家族未能灭掉波顿全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波顿家族自身的顽固与狡猾,以及他们古老的根基。
史塔克家族作为统治者,需要考虑的政治稳定、民心和封建秩序的维护。
北境所面临的外部威胁,迫使史塔克家族需要团结一切力量。
史塔克家族自身的“荣誉”和“责任”的价值观约束。

所以,与其说史塔克家族没能力,不如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现实下,彻底消灭波顿家族并非一个明智或可行的选择。波顿家族就像是临冬城花园里的一根带刺的野草,虽然不那么好看,但拔除的代价可能比留着它要大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诸侯想要族灭另一个诸侯,是需要理由的。

兰尼斯特为什么能族灭雷耶斯和塔贝克?因为这两家犯的错已经远远不止分庭抗礼这么简单。在被族灭前,雷耶斯和塔贝克犯下了三大罪状:

1.欠凯岩城巨额债务,且拒不归还。

2.无视凯岩城封君号令,强占周边领主领地。

3.袭击并杀死奉诏讨贼的老马尔布兰伯爵。

即便如此,泰温在向两家开刀前,仍然先要求两家来凯岩城承担罪责,且直到他们拒绝并公开叛乱后,方才起兵平乱。

这下灭族总有理由了吧?然而在战争中,尽管泰温已经在战场上获胜,但他仍然向艾莲•雷耶斯提出了宽恕条件,在收到后者的拒绝后,方才残酷灭族。

是泰温太仁慈了吗?显然不是。冰火世界并不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打赢了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则,而贵族不能随便杀便是其中之一。如果当初艾莲•雷耶斯愿意屈膝,那泰温无疑会留住她的性命,就像当年伊耿•坦格利安留住他祖先罗伦的那样。

回到题目本身,史塔克为什么不向波顿发起灭族战争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他们没有这个理由。当年波顿向史塔克屈膝的时候,已经承诺过会尊史塔克为封君,尽封臣的义务。在封建社会,封臣和封君的义务是相互的,封臣有义务奉诏勤王,封君一样有义务保护封臣。如果史塔克家族今天可以因为看波顿不爽而违背自己的封君义务灭掉他们,那临冬城的的封臣们就会怀疑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们会质疑史塔克家族作为封君的资格,并犹豫要不要放弃对临冬城的效忠,而这些犹豫和质疑将会摧毁史塔克家族缔造的王国。

user avatar

封建贵族大家都是亲戚,至于这样吗?

你会因一些矛盾而把亲戚灭族吗?

就算你心狠,想想自己小弟,有多少和对方是亲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扒一扒《冰与火之歌》的世界观和历史进程。史塔克家族和波顿家族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过,为什么历史上的史塔克们没能彻底把波顿家连根拔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起源与土地:宿命的羁绊与现实的制约首先得明白,这两家能在临冬城附近安营扎寨,本身就说.............
  • 回答
    关于亚非拉国家历史上多次抗议白人发达国家排斥移民的活动,而似乎很少或没有直接针对日本排斥移民政策的公开抗议,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并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境遇和诉求。首先.............
  • 回答
    黑格尔之所以认为“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但同时又充满争议的论断。理解这个论断需要深入把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核心概念,特别是他对于“绝对精神”发展和“自由”的理解。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黑格尔的观点,并辅以解释:一、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核心框架:绝对精神与自由的发展黑格尔认.............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聊美国这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确实是个挺有深度的话题。你说他们两百多年,跟那些几千年的文明比起来,确实年轻。但要说他们“从来没有文化自卑过”,这说法也得辩证地看。不过,要说为什么他们在这段相对短暂的时间里能建立起如此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并且很少表现出对“古老”文明的仰视或自卑,这背.............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惑:为什么从八王之乱开始,到南北朝结束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虽然充满戏剧性、战争频繁、人物众多、文化碰撞,却在影视作品中相对冷门,远不如三国演义或汉朝历史那样拥有众多改编作品呢?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历史本.............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触及的根源无疑深植于俄罗斯绵延的历史长河之中。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对这场战争的早期历史分析不足,或许是因为当前媒体的焦点往往集中在更近期的事件、地缘政治的即时动态以及双方的军事行动上。然而,如果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场冲突的脉络,回溯到俄罗斯帝国的扩张、苏联时期的遗产以及后苏联时代的演变,是不.............
  • 回答
    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能够摆脱中国式历史周期律的窠臼,并拥有近七个世纪的国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入胜的历史议题。要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残暴黩武”这一单一维度,深入剖析奥斯曼帝国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而不衰的深层原因,以及它与中国历史周期律的根本性差异。首先,让我们先厘清“中国式历史周期律”的核心特征.............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日语中敬语如此发达,我们得回到它深厚的历史根源,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日本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政治演变层层堆叠而成的结果。一、源远流长的等级意识:社会结构的基石日本社会自古以来就对等级制度有着深刻的认知和遵循。这种等级意识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渗透到社会运作的方方面面。 氏族社.............
  • 回答
    .......
  • 回答
    看了《开端》,你对这种“败类”的执着和似乎永远学不会教训的现象感到困惑,这很正常,也非常真实。其实,与其说他们“学不会教训”,不如说他们根本就不屑于去学,或者说他们所认定的“教训”与我们普通人所理解的截然不同。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这种现象,尽量不带任何 AI 的生硬感,而是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深层原因。说“从来都是”可能有些绝对,但总体趋势确实是西方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向东亚传播,而东亚本土宗教(如佛教、道教、儒教)的对外传播相对有限,或者说传播的方式、规模和影响力与西方宗教不可同日而语。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从来都不提蒙古丢失以及原因”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清楚几个概念,因为这里面可能有些误解。首先,“蒙古丢失”这个说法本身是不太准确的。 如果我们指的是元朝,那它确实是灭亡了,被明朝取而代之。但“丢失”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某个东西不见了,这不适用于一个庞大的王朝的覆灭。更准确的说.............
  • 回答
    希腊的光复之梦:一个跨越百年的追寻提及希腊,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古老的雅典卫城、哲学家们的智慧以及璀璨的古典文明。然而,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希腊人民心中同样燃烧着另一团炽热的火焰——光复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这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延续千年的辉煌国度。从希腊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1830年)到第.............
  • 回答
    读史明智,这句话一点不假。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关键在于选择那些既有广度又不失深度的作品。我接触过不少历史著作,想来分享一些真正让我受益匪浅、常读常新的书籍,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在讲具体书单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所谓“全面性”和“深刻性”并非一成不变的。有些书可能在某个时段或某个角度做得非常出色.............
  • 回答
    利率的百年轮回:为何它总趋于下降?当我们审视历史的长河,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跃然纸上:利率,这个经济活动中最核心的价格之一,似乎在长时期内展现出一种难以逆转的下降趋势。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巧合,而是深层经济、社会和技术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些塑造了利率轨迹的关键力量。一、人.............
  • 回答
    要理解小约翰可汗(Johnny Harris)在《小国系列》(Shorts Series)视频中频繁提及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一贯的视频风格和对历史叙事方式的考量,以及勃列日涅夫个人和他所代表的时代,都具备了引人入胜的“戏剧性”和“象征性”。首先,我们得从.............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才让NBA的历史如此引人入胜。奥尼尔一走,湖人队确实像是从云端跌落,一下子就失去了那种横扫千军的霸气。而科比,这位毋庸置疑的历史级巨星,在那之后也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重建期”。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 回答
    “汉承秦制”这话,听起来似乎很顺当,也确实有些道理。毕竟,汉朝建立之初,面临着秦朝覆灭后留下的烂摊子,很多制度沿用秦朝是必然选择,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借鉴了秦朝的经验。比如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甚至是法律条文,都能看到秦朝的影子。秦朝在统一国家、建立集权制度方面的探索,为后来的汉朝提供.............
  • 回答
    南水北调工程,这个看似庞大的水利设施,其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工程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部凝结了中国千年治水智慧、展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变革的宏大叙事。从历史的维度去审视,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一、 回应千年治水之梦,重塑国家水资源格局自古以来,中国就饱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