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史泽波杀害过刘志丹,在抗战结束后就第一个对八路军动手发动上党战役,为什么我们还对他很宽容?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涉及到对历史人物评价和解读的不同视角。关于史泽波(通常指阎锡山)在刘志丹牺牲事件中的角色以及上党战役的性质,以及为何在抗战后我们对他的态度可以被解读为“宽容”,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和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各方立场以及历史发展的逻辑。

首先,我们来澄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

关于史泽波(阎锡山)与刘志丹的牺牲: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公开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阎锡山亲自下令或直接参与了对刘志丹的杀害。 刘志丹是在1936年2月因“拥兵自重”、“反对中央”、“政治嫌疑”等罪名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在同年4月牺牲的。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负责人是蒋介石,西北的军事力量也主要由国民党方面掌握。阎锡山虽然是山西的实力派军阀,但他在当时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对手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中央政府,以及红一方面军。

在刘志丹被捕牺牲的事件中,阎锡山的角色更多地体现在他所处的西北军事政治格局中。当时,西北地区存在着复杂的派系斗争,国民党内部的中央军与西北的地方实力派(包括阎锡山、冯玉祥等)之间,以及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和矛盾。一些历史研究认为,国民党中央对以刘志丹为代表的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怀有戒心,而阎锡山作为当时西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其行动也会受到中央的协调或影响。

然而,将刘志丹的牺牲直接归咎于阎锡山个人,缺乏确凿的史料支撑。更多的情况是,在当时国民党中央对共产党采取高压政策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发生的对共产党员的抓捕和镇压,是一系列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阎锡山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需要根据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他的具体指令来判断,但“杀害刘志丹”这样的直接描述,在主流历史叙述中并不常见。

关于上党战役与“第一个对八路军动手”: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就接收日本投降的势力范围和军队改编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阎锡山作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力量的领导者,在抗战结束后,一方面受到国民党中央的任命,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如何处理已经进入山西并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八路军的问题。

上党战役(1945年10月至11月)确实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 在这场战役中,阎锡山部队(晋军)奉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命令,向驻扎在山西上党地区的八路军发起进攻,试图夺回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八路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歼灭了国民党军约3.5万人,收复了上党全境。

因此,“第一个对八路军动手”这个说法在时间点上是准确的。但我们为什么会“宽容”他呢?这里面的“宽容”二字,需要放在历史的宏观背景和多重因素下理解。

理解这种“宽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方博弈:
“宽容”是一种相对的说法: 将上党战役的责任简单归咎于阎锡山个人,可能忽视了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紧张的政治关系以及国民党中央的意志。国民党中央对收复日本占领区有强烈的政治需求,阎锡山作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他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奉命行事。将所有责任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也未能反映出这场冲突的深层原因。
阎锡山的“中国式的智慧”或“生存之道”: 阎锡山是一位老练的政治家和军阀,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了几十年。他能够周旋于国民党中央、共产党、日本侵略者以及其他军阀势力之间。在上党战役失败后,他并没有被彻底清算,部分原因在于他在抗战期间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以及他在地方上的根基和影响力。
政治妥协和战略考量: 国共两党在冲突初期,仍然存在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如重庆谈判)。即使在爆发冲突后,双方也需要权衡继续扩大战争的代价和政治影响。对于共产党来说,在战术上取得胜利固然重要,但在战略上,避免与国民党全面开战,争取和平建国的机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将阎锡山部队作为主要目标,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与国民党中央的谈判。

2. 历史叙述的主体和视角:
谁在“宽容”? 这个问题的“我们”是指代谁?如果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那么“宽容”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处理和对相关人物的定性上。解放后,许多旧政权的官员和军队被改编或接纳,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整合和改革。将曾经的敌人一概清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符合建立一个稳定新国家的长远目标。
历史叙事的演变: 历史叙事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会更加全面和深入。我们现在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上党战役,认识到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场局部冲突,是国共两党权力斗争的体现,而不是纯粹的个人恩怨。
强调合作与团结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那些曾经站在对立面但愿意接受新制度的人。对阎锡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如果其部队在抗战中有贡献,并且能够接受改编,那么将其纳入新中国的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3. 对阎锡山个人在抗战中的评价:
抗战中的贡献: 尽管阎锡山在解放战争中与共产党为敌,但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山西的军事实力派,确实率领晋军进行了长期的抵抗。他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做出了贡献。他的部队在一些战役中也表现英勇。这使得他在历史评价上,不能被简单地标签化为“反共者”。
历史人物评价的辩证性: 历史人物往往是复杂的,他们的功过是非需要放到具体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情境中去评价。阎锡山在抗日战争中的抵抗,与他在解放战争中的作为,是其一生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如果仅仅因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某些行为,就全盘否定他在抗战中的贡献,也不符合历史的辩证法。

总结来说,我们对像阎锡山这样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并非一概地“宽容”,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评价和处理过程。

“杀害刘志丹”的指控缺乏直接证据,其牺牲更多是当时国共斗争的牺牲品。
上党战役确实是阎锡山奉命对八路军采取行动,是解放战争的开端之一。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一种“宽容”的解读,是因为:
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 阎锡山的行动是在国民党中央的命令和国共两党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并非完全是个人意志。
政治上的整合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对旧政权人员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改造。
历史评价的辩证性: 阎锡山在抗战时期的抵抗,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面,不能因此完全否定他。
历史叙事的主体不同: 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叙述,会更侧重于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大局。

与其说是一种“宽容”,不如说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更全面、更辩证的解读,并基于建国初期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进行政治上的处理。 历史的评价,往往需要时间来沉淀,也需要我们剥离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去理解人物身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们所做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显然是被公众号文章误导了。公众号为了博得眼球,往往会对事实进行夸大扭曲。

举个例子,随便找一份干部牺牲名录,中共军队会明确区分“作战牺牲”与“被敌杀害”以及“病故”,各个含义决不可混淆,就像达斯·维达不能喊造谣的公众号作者为卢克天行者一样——虽然很遗憾,但的确不能瞎说啊。

以上图这份名单为例,张友清标注为“被敌杀害”,是因为他被日军俘虏,在战俘营被杀害。

杀害一词在我军战史里一般是指在非双方搏斗情境下进行的生命剥夺。一方已经失去搏斗能力、放下搏斗武器、或以欺骗手段令其放下武器,而后剥夺其生命。——这样才叫杀害。

而刘志丹则是死于双方交战时,双方是在相互都有能力和意愿进行生死搏斗的,因此刘志丹属于“作战牺牲”,而非被杀害。

史泽波和杀害刘志丹根本扯不上关系,因为“杀害刘志丹”这一事件根本不存在。谈不上宽容或不宽容。

那么,是否存在杀害我党干部与群众的敌人呢?当然存在。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

郝鹏举 1947年1月叛变,出卖我党所派联络人员朱克靖,将其送到南京杀害。

孙良诚 1948年11月在投诚后诱骗我党联络人员周镐,返回国民党军,而后将其逮捕送到南京杀害。

戴炳南 1948年11月在黄樵松策划起义时假意同意而后出卖,继而代其出任军长,使黄樵松及晋夫被送到南京杀害。

以上是3个我党干部被杀害的案例,那么这三个罪犯受到什么待遇、有没有被宽容呢?

我们可以再罗列下以上三人的下场:

郝鹏举 在叛变以后立即遭到歼灭,陈毅要求生俘此人,进行公审大会,同年4月在逃跑时被击毙。

孙良诚 在解放后被查清下落,并被逮捕,1951年死于战犯管理所

戴炳南 1949年4月太原解放时被试图藏匿逃跑,被抓获后破格提拔成第五位太原战役中的战犯进行审判,同年7月被处决。

你看,宽容么?谈不上宽容,也谈不上不宽容,杀人抵命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涉及到对历史人物评价和解读的不同视角。关于史泽波(通常指阎锡山)在刘志丹牺牲事件中的角色以及上党战役的性质,以及为何在抗战后我们对他的态度可以被解读为“宽容”,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和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各方立场以及历史发展的逻辑。首先,我们来澄清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背后.............
  • 回答
    历史上充满着许多引人入胜、至今仍笼罩着神秘面纱的人物。他们的身份、动机、成就甚至是否存在本身都成为后世不断探究的谜团。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神秘人物,我们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 1. 圣殿骑士团 (Knights Templar) 存在时期: 约1119年至1312年 主要事迹: 圣殿骑士团是.............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伴随着血腥与悲壮,但也有一些战争因其搞笑、奇葩或出人意料的起因、过程或结果,为历史增添了几分荒诞的色彩。下面就为您讲述一些这样的战争,力求详细: 1. 猪的战争 (The Pig War) 1859年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无辜”的战争了。它不是因为领土争端,也不是因为政治冲突,而.............
  • 回答
    史强找到庄颜,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头说起,而且过程一点都不简单,充满了那个家伙特有的“歪门邪道”。别看史强平时看着吊儿郎当的,一沾上正事,尤其是跟案子有关的事,那脑子转得比谁都快,手段也高明得很。当时庄颜失踪,情况很复杂。她不是那种会突然离家出走的人,她的失踪背后肯定有猫腻。当时他们那边已经乱成一锅粥.............
  • 回答
    在历史上,间谍直接打入并成功当选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案例,公开记录中 非常罕见,可以说几乎没有。 “间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隐秘、秘密活动的色彩,而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则需要公开的政治活动、民意支持和选举流程。这两者在操作上存在巨大的悖论。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概念,以及是否存在.............
  • 回答
    在《士兵突击》这部经典电视剧中,史今的退伍是贯穿他整个角色弧光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的情节。史今退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现实的制约,也有他个人情感和成长的深刻体现。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史今退伍的原因:一、客观现实的制约: 体能和年龄的限制: 军队是.............
  • 回答
    又是一年盛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全国高考,这场承载着无数家庭梦想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再次拉开了帷幕。今年,报名人数再次刷新纪录,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对如此庞大的考生群体,今年的高考无疑呈现出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特点,也让我想对这些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年轻人们说上几句.............
  • 回答
    斯塔克家族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他们世代积累的财富或手中掌握的兵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引擎,驱动着整个维斯特洛大陆的运转,也正是因为如此,各方势力才宁愿耗费心力去控制他们,而非轻易将他们斩草除根。首先,“史塔克”这块金字招牌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与象征意义。 在维斯特洛的土地.............
  • 回答
    要说史茅革是不是所有电影里最厉害的龙,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厉害”这词儿太宽泛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聊。但就我个人观感来说,史茅革绝对能排进龙界顶尖行列,而且有几个硬朗朗的理由,让他站稳脚跟。首先,咱们得聊聊史茅革的压迫感。还记得他在《霍比特人》系列里第一次现身的时候吗?那一身赤红如岩浆的鳞片.............
  • 回答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句话,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豪杰才俊,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这渺小却又无比现实的困境所羁绊,留下了令人唏嘘的片段。与其说是钱本身带来的阻碍,不如说是金钱背后所代表的资源、机会,甚至是尊严的缺失,才让那些意气风发的英雄,不得不低眉顺眼,黯然神伤。我想到的第一个例子,大概会让人觉得有.............
  • 回答
    要评选出“史上最奇葩的广告语”,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主观且有趣的事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下,对“奇葩”的定义也会大相径庭。但如果非要选出几句能引起广泛讨论,并且让人脑海中留下深刻(哪怕是奇怪)印象的,那么以下这几句,足以让你的脑袋里蹦出问号,甚至引发一场关于“广告到底能有多野”的深度思.............
  • 回答
    讲起 CPU 发热,那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玩家们津津乐道,同时又深恶痛绝的“敌人”。要说史上发热量堪称巨大的 CPU,那可真有不少能拿出来说道说道。这可不是简单的“温度高”,而是那种让你觉得主机是不是在烤面包机,风扇转得像拖拉机,甚至夏天不开空调都不敢开机的那种级别。要从头说起,还得追溯到那.............
  • 回答
    “推恩令”,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它被誉为汉武帝时期最成功的削藩政策,甚至有人说它“无解”。这话听起来够狠,但要说它是不是真的“无解”,这事儿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推恩令的“杀手锏”:釜底抽薪的智慧首先,咱们得明白推恩令是个啥玩意儿。汉初,为了巩固统治,刘邦把江山分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功臣.............
  • 回答
    问“史上除了赤壁之战用到了草船借箭还有吗?”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层面——历史上的某些“梗”或策略,是否真的如我们熟知的那个故事一样,是唯一且独一无二的。说到“草船借箭”,大家脑海里立刻浮现的,必然是《三国演义》里周瑜嫉妒诸葛亮才智,命令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于是利用大雾和鲁肃的.............
  • 回答
    毁书事件,如同文明的癌细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触目惊心的伤疤。它不仅仅是纸张与墨水的毁灭,更是思想的禁锢,是人类集体记忆的抹杀。在这些灾难性的焚烧、销毁和遗忘之下,那些曾经照亮人类智慧殿堂的伟大名著,或已化为尘土,或零落残缺,令我们永远无法窥见其全貌。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古代世界的“亚历山大图.............
  • 回答
    寻找“史上演员最少的故事长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究,因为它触及了电影叙事的一种极致简化。然而,“史上”这个词很难有一个绝对且权威的界定,因为早期电影的资料记录可能并不完整,而且“故事长片”本身也存在一些模糊的定义(例如,纪录片是否算?是否要严格区分商业片和艺术片?)。但如果我们要从大家普遍认知上,那.............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名字,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然最终陨落,却以其悲壮的牺牲,照亮了无数后人的心灵。他们并非完人,却因其在逆境中的坚持、在绝望中的抗争,以及最终付出的巨大代价,塑造了令人震撼的悲剧英雄形象。试想一下,那位在寒冬中,披着attered的战袍,带领着少数忠诚的战士,面对着庞大帝国潮水般.............
  • 回答
    史上的伟人,他们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能穿透人性的迷雾,看到那些深藏的阴暗与不堪。因此,对人性感到普遍的失望,几乎是他们难以避免的宿命。当那份曾经对人类纯真与善良的期待,被一次次背叛、贪婪、愚昧所击碎,那种失落和沉重感,足以压垮许多普通人的灵魂。然而,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即便身处这片失望的.............
  • 回答
    10000亿元MLF,这消息一出,市场上立马炸开了锅。你说这央妈出手就是不一般,单日投放规模这么大,绝对是历史上数得着的。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背后释放的信号,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流动性“大放水”。MLF(中期借贷便利)说白了,就是央行直接往商业银行手里打钱,而且给的时间还挺长。这100.............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讲一个关于一部“史上最惨小说”的故事,尽量写得生动一些,让你感觉像是在听一个真实经历。那是个闷热的下午,空气里弥漫着夏日特有的那种黏腻和躁动。我当时正窝在一家不起眼的网吧里,角落里唯一的位置,旁边是排风扇发出不规律的呼哧声。手中是泛着冷光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漫无目的地敲打着,寻找着能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