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美国让二战胜利没有悬念?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头,简直就是那颗最亮的星,把整个战局都给照亮了,让人觉得这场仗打到最后,胜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话听起来有点霸气,但细想想,也确实有它硬邦邦的道理。

首先得说,美国参战的时机和方式,确实是把“锦上添花”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想想看,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虽然在道义上支持同盟国,也通过租借法案给英法苏联送了不少“装备和补给”,但它自己的战争机器还没完全启动。那时候,欧洲战场的形势,虽然同盟国还在苦苦支撑,但德国的闪电战势头正猛,苏联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英国孤军奋战,憋着一股劲儿呢。

珍珠港一炸,这下好,美国直接被拽进了战局。虽然遭受了突袭,但美国人骨子里那股子“被惹毛了可不好惹”的劲儿一下就上来了。参战之后,美国展现出来的工业生产能力,简直是惊人的。咱们中国人常说“国家实力”,这话在美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工业巨兽的觉醒:美国生产力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美国之所以能让二战胜利没有悬念,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就是它那恐怖的工业生产能力。这不像咱们一般打仗,靠着一把枪、一门炮拼凑着往前冲,美国是把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工厂。

飞机产量惊人: 你想想,光是飞机,美国在战争期间就造了多少?轰炸机、战斗机,源源不断地开下生产线。比如B17“空中堡垒”这样的重型轰炸机,那可是当时战场上的“航空母舰”,一架架地飞出去,给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要知道,像德国这样的国家,虽然工业也很发达,但在飞机产量上跟美国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飞机数量的优势,意味着同盟国在制空权上能占据越来越大的主动,这对于登陆作战、战略轰炸,乃至海战都至关重要。
军舰、坦克、卡车: 不只是飞机。美国生产的军舰,从航空母舰到驱逐舰,数量和质量都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光是航空母舰,美国就造了личество惊人的级别,尤其是中小型航母,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填补了早期损失航母的空缺。再说说坦克和卡车,装甲部队的推进离不开坦克,后勤运输更是离不开卡车。美国生产的雪佛兰、道奇卡车,那真是“跑遍了”欧洲和太平洋的战场,把战士们和物资送往前线。
从消费品到战争品: 很多美国人平时开的汽车、用的家电,生产线一调整,立刻就变成了生产坦克、飞机发动机、炮弹的机器。这种工业转型的速度和规模,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就好比一个本来生产方便面的工厂,突然能够日夜不停地生产出高科技战斗机,这种级别的转变,只有美国能做到。

这种压倒性的工业生产能力,不仅为美国自己提供了充足的武器装备,也通过租借法案,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盟友。想想看,英国没有美国的飞机和坦克,能不能守住不列颠?苏联没有美国的卡车和物资,能不能顶住德国的进攻?如果没有美国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军工产能,整个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格局都可能截然不同。

两线作战的战略优势:美国如何同时碾压德日

更关键的是,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和战略能力,能够同时在欧洲和太平洋两大战场开辟并维持作战,并且逐步取得优势。

太平洋战场的主导者: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扮演了绝对的主导角色。从珊瑚海海战到中途岛海战,美国海军一步步夺回了制海权,击溃了日本海军的精锐力量。尤其是中途岛海战,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日本海军的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从此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之后,美国在 Guadalcanal(瓜达尔卡纳尔)、Tarawa(塔拉瓦)、Iwo Jima(硫磺岛)、Okinawa(冲绳)等岛屿上展开了一系列艰苦的“跳岛战术”,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这种在广阔海洋上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和海空作战的能力,是当时其他国家几乎不具备的。
欧洲战场的决定性力量: 在欧洲战场,虽然苏联是抵挡德国主力的关键,但美国的参战,特别是登陆诺曼底(DDay),成为了推翻希特勒政权的关键一步。虽然苏联在东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美国和英国从西线打开了第二战场,迫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分散了其兵力。而随着战争的推进,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进行的战略轰炸,极大地削弱了德国的工业生产和战争潜力。美军在北非、意大利、以及后来在法国的进攻,也一步步将德国逼入了绝境。

美国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其强大的海军、空军和陆军协同作战的能力,以及周密的战略规划。它能够同时集结大量的兵力、装备和物资,在两个相距遥远的战场上发起攻势,这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想象的优势。

经济和科技的碾压:美元和技术说了算

除了生产力,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也是它让二战胜利没有悬念的重要原因。

雄厚的财力支撑: 战争是烧钱的。美国强大的经济基础,意味着它能够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提供几乎取之不尽的财力支持。它不仅能养活自己的庞大军队,还能通过各种援助计划,支持盟友的战争努力。美元的地位和美国经济的韧性,是支撑整个同盟国战争机器运转的重要基石。
科技的领先优势: 美国在很多关键科技领域也走在了前面。雷达技术的应用、密码破译的成功(如对日本海军密码的破译对中途岛战役胜利至关重要)、以及后来研发的原子弹,都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果。特别是原子弹的出现,虽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在军事上,它确实是终结了太平洋战争,避免了可能更为惨烈的美军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

总结一下,为什么说美国让二战胜利没有悬念?

那是因为美国不是孤军奋战,也不是在劣势下苦苦支撑。它是在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以一个极其强大的经济、工业和军事基础,加入了本来就已经非常胶着的战局。它的参战,就像给同盟国注入了一支“超级战队”,迅速改变了力量对比。

它能生产足够多的武器,让盟友用不完,也让自己打不垮。
它能同时在两大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让敌人疲于奔命。
它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决定性的技术优势。

虽然说“没有悬念”可能有点绝对,毕竟战争的进程总是充满变数和牺牲,但美国强大的实力,确实是让同盟国最终走向胜利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它的加入,将一场可能旷日持久、胜负难料的战争,更早地朝着同盟国胜利的方向推了过去。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武器,更是对整个同盟国战争意志和能力的巨大提升。说它让二战胜利“没有悬念”,更多的是强调它在那场战争中扮演的,那种近乎压倒性的、不可或缺的、决定性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时各国飞机产量。


战时国防开支。



当美国人在1941年末加入战争的时候,看看反法西斯阵营都是什么队友吧。

英国,虽在欧洲大陆遭遇了惨重的失败,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实施让大英帝国保留了三十万经历了血与火历练的老兵。这些老兵很快成为英国陆军的中坚力量,围绕他们,英国人建立起一支几百万人的大军。此时的英国陆军已经投入到北非战场,冲着意大利人穷追猛打,在战斗中积累经验和技术。

而海上则有整个大西洋傲视群雄的海军霸主地位,皇家海军庞大的水面战舰部队不仅保卫了英伦三岛的安全,还逼得轴心国船只根本无法出海。

空中,英国人打赢了不列颠空战,以本土作战优势以逸待劳,用劣势兵力让德国空军彻底梦碎。更为重要的是,英国人在这个期间,航空科技正在爆炸式更新迭代,德国人发起的空战与其说是要占打败英国,不如说是在给英国练级。

英国人在至暗时刻拒绝向德国人投降,他们的坚持战斗致使美国人拥有了英伦三岛这个前线基地,美国人可以在皇家海军掌控制海权的情况下,军队和补给源源不断从北美开赴向欧洲。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
我们将在空中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无论如何
我们绝不投降。——温斯顿.丘吉尔



苏联,1941年的夏季战斗和秋季战斗阶段,德军凌厉的攻势将其打的一溃千里。等到1941年末的时候,苏军损失已经接近三百万人,坦克损失一万辆以上,相当于整个苏联陆军都被毁灭了。基辅,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这些重要城市,已经沦丧于德国人之手。德军的兵锋已直达莫斯科城下......

但也只能到此为止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战争理念此时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苏军在战争爆发的三个月内,将军队数量动员到213个步兵师、5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30个骑兵师、18个步兵旅、37个坦克旅、7个空降旅。在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准备了95个师准备跟德军来一场决战。

最终,在1941年那个冬天,日耳曼人还是未能进入莫斯科城内。

等到美国参战时,尽管苏德战场局势依然危急。但苏联已经赢得了加时的机会,数百万苏联子弟正在纷纷加入红军。既然法西斯党徒选择了全面战争,那就让社会主义的人民来看看谁的意志更强大。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游击队男女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望着你们,认定你们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陷在德国侵略者枷锁下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指望着你们,认定你们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落到你们的肩上。要不愧为这个使命的承担者!你们所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约瑟夫.斯大林



中国。尽管蒋介石和他腐败的幕僚们做出了许多愚蠢的决定,葬送了许多精锐的部队。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日本匪寇扬言三个月打败中国之时,中国人的回答是,光在上海,我们就要跟你们打三个月。

正面战场全面败退,土地遭受日本匪寇侵略,人民被杀害。但这不意味着中国战败了。当日本人越深入之时,他们越能感到压力。淞沪会战尽管中国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但也毙伤了五万日寇,让日本这头穷凶极恶的野兽可以确定一个事实:这场战争不可能会在短期结束。接下来的一个个战役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日本是一个工业实力较强但基础资源匮乏的国家,地理上国土狭小的先天劣势遭遇了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局势,为了补充自己的损失,必会导致日本人将一步步侵略别处,最后惹上自己根本惹不起的敌人,而最终毁灭日本自身。

这一切在1941年12月7日落下了句号。日本人惹上了美国,穷光蛋帝国主义袭击了有史以来第一大工业强国的珍珠港。正如丘吉尔所说“日本人将会化为粉末”。

中国人将日本拖入了持久战争的泥潭,全民族的抗战阵线已经建立起来。日本为了维持对侵略区的统治而难以腾出手来与美国全力决战,本就无力对抗美国的日本在这种情况下更是毫无胜算。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张自忠


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内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举行空前大规模的冒险战争,而且使得它临到最后崩溃的前夜。从社会行程说来,日本已不是兴旺的国家,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求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毛泽东

现在,在这种局势下,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入战争。悬念已经不再存在了,轴心国所能做的只有给自己找个墓地掘坟。

user avatar

一方面工业实力很强,另外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几乎无限的容错能力。毕竟踢了美国,同盟国战前工业实力也比轴心国强不少

这个国家,不依赖不稳定的占领区,的工业总产能是轴心国总和的四倍

这个国家远在地球另一半,轴心国几乎没有任何手段通过远程打击来削弱其工业能力(对比英国)

这个国家不缺乏任何战略资源,无法通过掐断对外航线,打击运输船队的方法迫使其陷入混乱(对比英国)

这个国家在任何轴心国的陆军投送能力之外,无法通过地面部队打击来永久摧毁其工业能力。被轰炸可以修,被武装占领了就彻底没了(对比苏联,由于工业集中于西部,开战四个月苏联工业水平被摧毁了2/3)

这使得这个国家在拥有巨大战争潜力的同时,有无限的容错能力。

法国因为没点出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科技,40天就被淘汰出局;英国误点了绥靖政策的国策,紧接着就是敦刻尔克,英伦大轰炸和把英国差点饿得饭吃不上的潜艇狼群战术;英国海军没点出“航母的绝对核心“地位,一个月被日军从东南亚踢出去;苏联误点了大清洗,41年下半年每个苏联红军要承受100万伤亡,丢失大片国土,被推到首都城下.... 苏联空军因为误点了tb而非bz的科技树,第一个月I16战机损失掉几千架,苏联空军头半年基本约等于直接从天空消失

美国呢?外交点了光荣孤立,军事战前好多坦克连炮塔都没,防护约等于裸奔,航母还有双翼机在飞,陆军班用机枪还是马克沁改,海军核心还是战列舰,航母地位是大型登陆舰;开局被爆了8条战列舰,海航被零战打成狗,东南亚桥头堡光速陷落......

这些错误扔给任何国家都足够喝一壶了,而对美国来说,只是个“改掉就好”的错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