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印度、美国被疫情折腾的够呛,这两国家喊了很长时间医疗系统崩溃了,这都快两年了,这两国家为何还好好的?

回答
关于印度和美国在疫情中“医疗系统崩溃”的说法以及两国实际情况的“坚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关于国家应对能力和媒体报道的复杂层面。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尽量还原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细节。

首先,关于“医疗系统崩溃”的定义:

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医疗系统崩溃”这个词时,脑海里会浮现出ような极端画面:医院停尸房堆满遗体、急诊室挤满无法救治的病人、医生护士疲惫不堪到无法工作、药品和氧气供应完全断绝。这些画面确实在疫情高峰期,尤其是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时间点,在印度和美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

但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医疗系统崩溃”,通常指的是整体性的、持续性的、无法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状态,导致大量本可挽救的生命因为得不到救治而死亡。这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

所以,虽然两国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但要说“整个国家层面的医疗系统彻底、全面、永久性地崩溃”,可能就有些言过其实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1. 印度:巨大的韧性与区域性压力

印度的情况之所以复杂,在于它是一个人口基数极大、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

庞大的基层医疗网络: 印度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基层医疗体系,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数量上是可观的。大量的乡村医生、初级卫生中心(PHCs)、社区卫生中心(CHCs)构成了医疗的第一道防线。在疫情初期,这些基层机构在筛查、轻症隔离、基础治疗方面发挥了作用,分担了一部分压力。
私立医院的巨大作用: 印度有非常发达的私立医疗体系,尤其是在大城市。这些私立医院虽然收费较高,但在技术、设备和服务上通常优于公立医院,并且反应速度更快。在疫情高峰期,许多私立医院迅速扩建 ICU,加班加点救治病人,成为了重要的缓冲力量。大家看到的很多关于印度医疗挤兑的新闻,很多都聚焦在公立医院或者某些热门的大型私立医院,但那些规模较小的私立诊所和社区医院,也在默默地承受压力并提供服务。
适应性强与资源调配: 印度人民和医疗系统在面对危机时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他们会想尽办法,比如通过民间组织、社区力量来筹集和分发氧气、药品。政府也在不断地从各地调集资源,建设方舱医院(虽然规模和效果不一),动员军队医疗资源参与救治。虽然过程踉跄,但总是在尝试和调整。
区域性爆发与“平均”效应: 印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在疫情高峰时,医疗系统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刻是“濒临崩溃”的。但印度幅员辽阔,还有大量人口居住在医疗资源相对更匮乏的地区。当用全国平均数来看待时,那些被极端挤兑的城市的影响就被“稀释”了。
高死亡率与实际数据: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忽视印度在疫情中遭受的巨大损失。官方公布的死亡数据,很多人认为是被低估了。根据一些独立研究和超额死亡率的估算,印度的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数字。这意味着,即使系统没有完全“崩溃”,但其承载能力已经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量的死亡。只不过,这些死亡并没有像“医院大门被挤破”那样具有视觉冲击力,但同样是悲剧。

2. 美国:强大的经济基础与应对的“阵痛”

美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其“坚挺”更多地依赖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和高度发达的医疗体系的“底子”。

无可比拟的医疗科技与药物研发: 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研发能力。在疫情初期,尽管对病毒了解不多,但美国能够迅速投入巨资进行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并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这在全球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充足的医疗资源储备(相对): 相较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美国拥有的 ICU 床位、呼吸机、医护人员数量都相对更高。虽然在疫情最疯狂的时候,一些州的医院也达到了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枯竭”并没有发生。政府的财政支持也使得医院能够通过支付高额加班费、雇佣临时医护人员等方式来维持运转。
强大的经济兜底能力: 美国政府投入了数万亿美元来应对疫情,包括对医疗机构的补贴、对疫苗接种的推广、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援助。这种财政实力使得医疗系统在最困难时期能够获得外部的“输血”,从而避免了彻底的“熄火”。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与“临聘”模式: 美国有非常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当医院人手不足时,可以通过高薪雇佣退休医护人员、合同制护士、甚至从其他州调集医护人员来填补空缺。虽然这对医护人员是巨大的压力,但从维持系统运转的角度看,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系统性压力”而非“系统性崩溃”: 美国医疗系统遭受的是“系统性压力”,而非“系统性崩溃”。这意味着系统在承受巨大的负荷,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医护人员身心俱疲,但核心的救治能力和基础设施并未被摧毁。就像一辆跑得飞快的车,虽然引擎过热,轮胎磨损严重,但依然在前进,并没有熄火报废。
数据与信息透明的另一面: 美国在疫情期间的信息透明度很高,每天公布确诊、死亡、住院等数据。这使得“医疗系统压力过大”的报道非常普遍且真实。但这种透明度的另一面是,当某个城市或州的数据看起来很糟糕时,其他地方可能还在正常运转。而且,即使是“满负荷”,也意味着还有一定的“余量”。

总结来说,为什么两国没有“彻底崩溃”:

1. “崩溃”的标准: “崩溃”是一个相对极端的词汇,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严重挤兑”和“不堪重负”,但尚未达到完全停摆的程度。
2. 内部差异巨大: 两国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内部存在巨大的区域和资源差异。局部的、阶段性的危机被全国性的数据“平均”或掩盖了。
3. 适应与应变: 印度人民和基层医疗系统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和适应性。美国则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优势和灵活的资源调配能力来应对。
4. 非致命因素的强大支持: 印度依靠其庞大的基层网络和私营医疗,美国则依赖其强大的经济支撑、科技研发和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这些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缓冲垫”的作用。

可以说,两国都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刻,为疫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从“系统彻底瘫痪”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的“底子”和应对方式让它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够维持运转。这其中有值得肯定之处,但也绝不能因此忽视那些在压力下受损的生命和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大清闹长毛死了七千万人,可我大清国还是好好的。可见,美国实不如我大清!

我大清,天下无敌吖!

user avatar

大清国、中华民国,年年饥荒,年年打仗,时不时人食人,百姓根本没有什么医疗,死人家常便饭,比现在疫情肆虐的美国、印度,不知道烂了多少倍,也没见这俩在两年内就崩溃的。

user avatar

“今日无事”。

路易十六

1789年7月14日

“正经事,明日谈。”

阿基亚斯

公元前378年

user avatar

西安孕妇防疫期间流产,这在我们眼中就已经属于很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各方批评如潮。那毕竟是一条人命,还没来得及出娘胎就死了。

魔怔人为此大放厥词,认为中国的防疫是“疯了”。

你再想想美国因为新冠死了快一百万人,这是他们自己给的数据。你想想一个孕妇流产都这么严重,一百万人死亡,这里面会不会有孕妇连着胎儿一起死亡的?有多少未成年人?有多少家庭失去了家人?

甚至有多少家庭直接全家死绝?一百万人,绝对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因为武汉才那点确诊人数,我印象中好像都有这样的例子。

美国崩不崩溃我不知道,但失去了所爱之人的平民肯定很崩溃。

而且美国毕竟是超级大国,正常状态下人均能享受的医疗水平要比中国高。起码人就比中国有钱的多。

美国死了一百万人,如果中国不保持清零,中国会死多少人?中国的医疗系统和经济水平能承受得住这种全国大范围传染病带来的压力?

中国如果因为新冠死几百万人,你凭什么认为当中就没有你?就没有你的家人?

如果你死了,不管中国崩不崩溃,爱你的人崩不崩溃?如果你的家人死了,你崩不崩溃?

这还没有算经济帐,保持清零,各地相关部门肯定是超负荷工作状态,但如果感染大流行,医疗和防疫系统必然是破防式工作状态。

全国几千万人次的住院,住icu,上呼吸机,钱谁来付?有多少平民能吃得住这个消耗?国家的医保和财政要花多少钱往里面填?

user avatar

???不是,美国我理解固你有印象,印度去年4月火葬场都爆满了你说它没事?

你把美国90w人换算一下,总人口4e,如果是中国我们且把自己按美国的死亡率算,要死270w.

你说这叫没事?

武汉疫情的时候全国停摆了,这会儿也忘了?

你把好好的定义成我没事就是好好的,河山硕表示有理。

user avatar

用高华的话来说,死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浪费医疗资源在他们身上干嘛,所以印度、美国的医疗系统不但不会因为新冠崩溃,反而因为新冠大量消灭了老年人口减轻了负担。

user avatar

怎么定义好好的?非洲那些国家是不是好好的?

要知道

在黑死病爆发期间,欧洲损失了30-40%的人口。人口的减少使得当时欧洲的农业经济对幸存的工人有着很大的需求。土地所有者必须面临给员工涨工资以竞争劳动力,或让土地闲置的选择。

对于那些没死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好好的,反正死人是不会活过来说坏坏的。

user avatar

玩过双点医院(主题医院)吗?

双点医院这个游戏跟普通经营游戏不一样。普通经营游戏天天头疼生意不好,盈利不行。双点医院操心的从来都是生意太好,病人排队,医疗资源不足。因为大排长龙,漫长的等待导致病人大规模的死亡,大量病人堵在医院导致卫生情况严重恶化,传染病横行。

说白了就是医疗系统崩溃。

那么最简单最缺德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答案:把病人赶走。

通过收超高的诊疗费或者手动把病人逐出医院,完事了。

踏出了医院大门,他高兴死哪都行。只要别死在医院里。

你看,这样不就不崩溃了嘛?

user avatar

美国人均期望寿命减了2年,直接比中国低了,这也叫好好的?

user avatar

疫情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供应问题逐渐凸显

1.工业生产

从去年厦门疫情1传37的情况看,随便一个工人感染,就很容易传染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工人大面积请假离岗后,基本就瘫痪了。这样的停产还会影响到上下游企业。

自从2020年以来,作为全球主要橡胶产品生产基地的马来西亚就深受疫情影响,陷入“工人聚集性感染,批量请假-->生产线停工-->工人康复恢复生产-->下一次聚集性感染”的循环里面。

由于东南亚等地的汽车配件厂(轮胎等物资)不能正常生产,美国等地的卡车生产受限,当地很难买到新车;另外由于缺乏配件,农机很难维修。

2021年10月12日路透社称,由于钢铁、橡胶等原材料的短缺,许多美国农民发现,自己的农业机械设备坏了,但找不到配件维修。

芝加哥农民戴尔·内辛拥有联合收割机,但他找不到任何备用轮胎。

疫情大流行中,钢铁、塑料、橡胶和其他原材料的供应滞后,零件缺乏迫使公司将一些工厂停车场变成存储停车场。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岛的CNH联合工厂,数百个未完成的联合体放在外面,等待零件。

另外,不少农业机械制造商也找不到工人,一些工厂的工人缺口高达40%。[1]


2.种植业预计将受到疫情影响

美国的农业大部分是机械化农业,如果农机供应不上,就会面临减产。

由于美国粮食产量很高,预计国内粮食问题不会很大,但粮食不能只给的国家很可能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3.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受到疫情影响

2020年美国养殖业多次受到影响,销毁多余生猪。[2]

美国目前每天屠宰约51万头生猪,但受疫情影响,多家大型肉类加工厂停工,已经减少了约五分之一的产能,因此,养殖场将面临“猪满为患”的处境,从而影响继续繁育。美国的生猪饲养企业可能不得不对多余的猪只实施“安乐死”,然后销毁。美国肉类加工企业泰森公司(Tyson Foods)董事长约翰·泰森称“食品供应链正在断裂”。

美国肉类短缺的问题于2021年秋季再次出现,越需要人工操作的肉类越短缺,价格涨幅最大的是蟹肉。

据央视财经微博,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条受到持续影响,物价飙升、生产中断、收货延迟等。事实上,无鸡可炸的不只是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许多知名快餐连锁企业都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短缺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美国8月份禽类供应量同比减少20%;牛肉储备同比下降7.7%;猪胸肉储备同比减少44%,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最近,美国还闹起了“蟹肉荒”,9月蟹肉价格上涨至每磅50美元~60美元,个别电商售价甚至高达121美元。远高于过去五年19美元~30美元的均价区间,暴涨约590%,不少餐厅因此直接下架了蟹肉餐品。


4.印度服务业受到疫情影响

据彭博社2021年5月报道,随着班加罗尔以及印度大部分地区新冠病例数量的激增,华尔街金融公司后台运营维持了数月的在家办公安排正面临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员工要么感染新冠病毒,要么忙于为生病亲友寻找关键的医疗用品,比如氧气等。

渣打集团日前表示,该公司在印度的2万名员工中,已有约800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一位高管还称,某些团队中多达25%的员工缺席;富国银行驻印度当地办事处的一位高管也说,他们的联名信用卡、信用卡余额结转等工作进度,已经落后于计划。[3]

参考

  1. ^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9ufHC1dFY
  2. ^美国加工厂停工影响上游 养殖场或销毁多余猪只 https://finance.sina.cn/usstock/mggd/2020-04-28/detail-iircuyvi0260292.d.html?vt=4
  3.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478463307401039&wfr=spider&for=pc
user avatar

早就崩溃了

只不过这是俩超级极端,就是能花式稳住

一个国力深厚,还敢于印钱,惹急了就给老百姓印钱发,然后思想意识形态火力全开,让你接受这就是个大流感,得病了你就在家养着就行,这医疗系统当然就稳住了。

另一个本来就有一堆细菌寄生虫病困扰,再加上宗教信仰影响,死了还能重新投胎提升阶级,更狠,病就病了,死就死了,至于医疗系统,本来就是击穿的状态,你还能咋穿?

咱就是说,新冠肺炎他就是再大流感,他也是个肺炎。现代人还有得肺炎不上医院看看的道理?

啥肺炎两年干死一百万人?还跟这块大流感呢?

咱不得不承认,西方是真狠

而且社交+媒体控制的真好

就硬生生把新冠弄成了个大流感就糊弄了

老人死就死了,你命不好你病了

这么程度的清洗老年社会一句大流感就硬生生把事情给搞成好事了

这个真的

咱们就别学了,老人就算再拖累社会,他也是活生生的生命

咱别学他们狗的命猫的命是命,老人的命就这么让新冠收割也不管

user avatar

首先哈,在疫情高峰期,某些地区的医疗确实崩溃过

而不是某些人说的「因为在有需要的时候,它们随时可以再崩溃」

当然也不会一直崩溃,度过最危险的时候,医疗也能恢复过来的,之所以觉得喊了很长的时间,是因为疫情反复,这轮恢复了,下一轮又崩溃了,隔一阵喊一次,就感觉一直有。

以美国纽约为例,这是今年他们自己的新闻:

这是他们去年的新闻,疫情并非真的没有影响,出现过重症孕妇激增的情况:

有部分病人因为医疗崩溃没有得到救治而不得不在院外等死,这是他们2021年的新闻:

2020年他们拍摄的显示医院人满为患的视频被下架了

我不敢想上述情况发生在国内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不说别的地方,光在知乎几乎每一条都能是一个霸榜好几天的话题。

他们国家为何好好的

说个反直觉的事,医疗崩溃,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感知不到的。

美国的医疗制度决定了很多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医院,医疗崩溃与否对他生活影响不大,而且反正过了最危险的时候医疗就会缓过来。——所以可以看见很多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是没什么感觉到。

这个我也没有答案,只能讲点个人观点

从舆论环境上讲,他们真没人强调: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至少我没有看见过谁如此评价他们的事,无论是在中文网络还是英文网络。甚至在中文网络上,我还看见了很多人说,不过就死的老年人嘛。

从行政导向上,他们永远都有输出的对象,而不至于引火烧身。无论是特朗普的「china」,还是纽约州安德鲁·科莫的「联邦政府不给力」。

从民众认知上,他们估计更在乎自由吧。

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起波澜吧,美国人均寿命确实下降了。

另外美国我没有发现相关案例,但是英国和意大利有人起诉政府

英国的案例:

意大利的案例:

美国似乎他们更认为的疗养院和企业的责任,可能这也是国家好好的原因之一?:

有人起诉了疗养院

有人起诉了沃尔玛:

user avatar

不是美国、印度被疫情折腾的够呛,是除中国外全世界都在被折腾:

  • 英国人口6722万,确诊1792万,死亡接近16万;
  • 法国人口6739万,确诊2088万,死亡超过13万;
  • 德国人口8324万,确诊1105万,死亡接近12万;
  • 意大利人口5955万,确诊1162万,死亡接近15万;
  • 俄罗斯人口1.44亿,确诊1261万,死亡超过32万;
  • 印度人口13.8亿,确诊4218万,死亡超过50万;
  • 美国人口3.29亿,确诊7648万,死亡超过90万。

即便是韩日澳之类的早期优等生,确诊也都破百万了[1]

参考

  1. ^还是约翰斯霍普金斯的数据 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
user avatar

近两年来聊到疫情问题就总有一个现实问题跨不过去。

你到底是怎么定义崩溃的?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根本性的双标问题。

20年初中国感染8万多人,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满地无主手机,人民失去小确幸,这就是中国的崩溃。

但到了其他国家疫情开始泛滥,崩溃的标准就开始一降再降直到“死了近百万”“开启无限QE”“通胀高企”的“国家好好的,根本没崩溃”。

其实他们根本没说清到底他们眼里什么是崩溃。

我来告诉你们,曾经高执人权大旗的国家在说出“死的都是老人”的时候,这就已经是人权和文明的崩溃了。

没错这里我还要cue一下给美国洗地的张文宏。能说出美国疫情疫情死亡不影响美国平均预期寿命这种谣言,我不知道你有什么脸。

大家常说,低端做技术,高端定标准。

但在社会科学界,定义一改再改,标准一降再降,没人指责下定义,定标准的人搞双标,但有一群人跑到你面前指责你,“你疫情管控做的太好了,不利于国际社会和谐”。

剑不剑啊?太剑了!

user avatar

我们总得给自己的政策寻找一些理论上的依据来证明有效。但事实就是,这事儿,谁都理解不了对方。

美国没有崩,我们很奇怪;我们没有崩,美国也很奇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