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美国打的疫苗,扛不扛得住印度的变异毒株?

回答
美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包括辉瑞BioNTech(BNT162b2)、莫德纳(mRNA1273)以及强生(Ad26.COV2.S)等,在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特别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德尔塔(Delta)变异株(B.1.617.2)以及更近期的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亚型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情况比对原始毒株要复杂一些。

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1. 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变异毒株的影响:

刺突蛋白是关键: 大多数新冠疫苗都瞄准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这个蛋白就像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钥匙”。病毒变异最常发生在刺突蛋白上,尤其是受体结合域(RBD),这是病毒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
变异如何影响疫苗效力: 印度的变异毒株,如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在刺突蛋白上发生了多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改变刺突蛋白的结构,使得疫苗诱导的抗体更难“抓住”病毒,从而降低了疫苗在中和病毒方面的能力。简单来说,就像钥匙的形状变了,以前的锁(抗体)就不那么好用了。

2. 疫苗对德尔塔(Delta)变异株的抵抗力:

早期数据与现实: 最初,面对德尔塔变异株的出现,科学界确实有些担忧。一些早期体外研究表明,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相较于原始毒株有所下降。
实际的保护效果: 然而,在真实世界的研究中,美国使用的mRNA疫苗(辉瑞和莫德纳)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显示出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虽然预防感染的效力有所减弱,但疫苗触发的免疫反应是多方面的,除了抗体,还有T细胞免疫。即使抗体水平下降,T细胞也能快速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强生疫苗在预防德尔塔导致的严重疾病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效力,尽管其初期研发时主要针对原始毒株。
“混合免疫”的优势: 许多人可能已经通过疫苗接种和之前的感染(或两者兼有)获得了“混合免疫”。这种更广泛、更强的免疫力,即使面对变异株,也能提供更稳固的保护。

3. 疫苗对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亚型的抵抗力:

奥密克戎的“跳跃”: 奥密克戎变异株(B.1.1.529)及其后续出现的各种亚型(如BA.1, BA.2, BA.4, BA.5,以及后来的XBB等)在刺突蛋白上拥有比德尔塔更多、更显著的突变。尤其是RBD区域的突变非常多。
抗体逃逸能力增强: 这些突变显著增强了奥密克戎及其亚型的“抗体逃逸”能力。这意味着,之前由疫苗或早期感染诱导的抗体,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有效中和这些新变异株。因此,疫苗接种者或曾感染过的人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风险比感染德尔塔时更高。
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s): 这也导致了“突破性感染”的普遍增加,即已经接种疫苗或完成全程接种的人仍然可能感染病毒。
重症保护依然存在,但有折扣: 尽管预防感染和轻症的效力有所下降,但美国使用的疫苗,特别是通过加强针进一步提升免疫水平后,仍然能有效预防奥密克戎及其亚型导致的重症、住院和死亡。这是因为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T细胞)和记忆B细胞免疫,即使在面对逃逸性强的变异株时,也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快速动员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防止病情恶化。
加强针的重要性: 正是基于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抗体逃逸能力的认识,美国大力推广加强针接种。加强针通过再次暴露免疫系统于病毒抗原,可以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和免疫反应的强度与广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逃逸导致的保护力下降。
二价疫苗的出现: 针对奥密克戎的出现,辉瑞和莫德纳相继推出了针对原始毒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二价疫苗。这些疫苗旨在提供对更广泛变异株更优的保护,并成为之后推荐接种的更新版本。

4. 美国当前疫苗接种情况和应对策略:

更新疫苗: 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美国疾控中心(CDC)等机构会根据全球流行毒株的情况,更新疫苗的推荐接种策略。例如,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对二价疫苗的推荐接种就体现了这一适应性。
持续监测: 美国一直在通过基因测序等手段,持续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评估现有疫苗的有效性,并为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防护: 除了疫苗,还强调其他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如检测、隔离、改善通风以及在必要时佩戴口罩,这些都是应对变异株传播的重要手段。

总结来说:

美国目前使用的疫苗,虽然在面对印度变异毒株(尤其是奥密克戎及其亚型)时,预防感染和轻症的效力有所下降,但它们仍然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保护,尤其是在防止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和记忆免疫仍然是抵御病毒的关键。加强针和更新的疫苗版本(如针对奥密克戎的二价疫苗)能够进一步增强和拓宽这种保护。

与其说疫苗“扛不扛得住”,不如说疫苗的保护效力在与病毒变异的“赛跑”中,一部分效力被削弱了,但整体防御体系(包括疫苗、自然感染、免疫记忆和公共卫生措施)依然在发挥作用,并且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对于个体而言,接种最新的推荐疫苗是保持最佳保护水平的最有效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身在美国,又担心疫苗扛不扛得住,

那为啥要盯着“印度的变异毒株”看?

这个逻辑有点讲不通吧……

如果这个“印度的变异毒株”指的是Delta/B.1.617.2,那么,以美国队的板凳深度而言,这货逃脱疫苗保护的能力排不进前五。

或者自信一点,根本排不进前十……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一点,不管是啥疫苗,应对变种的效力都会下降。

疫苗的作用相当于是给病毒拍了个照片,让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认,等病毒真身出现的时候,识别并消灭病毒。

现在病毒变种了,如果突变得不厉害,就相当于开了个美颜,你大概还能认出来;如果突变厉害,就相当于全部整容了,就会比较难认。

不管是啥疫苗,靶点都是S蛋白,就是认S蛋白,现在S蛋白的关键点位出现突变,识别自然会受到影响。

灭活疫苗虽然是整个病毒尸体,但是也要经过提纯,目的是得到更加纯净的S蛋白。如果不提纯,其他乱七八糟的蛋白容易引起ADE效应。

mRNA和腺病毒载体都是靶向S蛋白的,其中莫德纳是靶向S蛋白上的RBD区域的,而RBD区域就是突变发生的主要位置。

所以,效力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打了总比不打强,防的主要是重症。

关于疫苗的详细内容可以看这一篇:

是后天啊:一文解答你所有关于新冠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包括辉瑞BioNTech(BNT162b2)、莫德纳(mRNA1273)以及强生(Ad26.COV2.S)等,在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特别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德尔塔(Delta)变异株(B.1.617.2)以及更近期的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亚型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情况比.............
  • 回答
    美国知名媒体三名员工因未接种新冠疫苗而被解雇,这件事绝非孤立事件,它触及了当前美国社会在疫情防控上面临的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态势和其中的诸多挑战。这三名员工被解雇,首先直接暴露了美国企业界对于疫苗接种政策的态度和执行力。 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员工.............
  • 回答
    美媒的这一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疫情控制背后一些复杂的问题。要详细分析,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这个“10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美媒提出这个数字,通常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将现有的人口基数除以当前的疫苗接种速度。比如,如果美国有3.3亿人口,而平均每天接种100万剂疫苗,那么理.............
  • 回答
    美国囤积大量新冠疫苗,导致全球供应失衡,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分析,力求详尽并去除AI痕迹:美国抢购疫苗:事实与影响有报道指出,美国在新冠疫苗早期研发阶段就采取了激进的预购策略,大量购买了多家疫苗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最终可能掌握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冠疫苗。这意味着,在疫苗研发.............
  • 回答
    截至2020年12月27日,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首次超过50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数字,也反映出当时美国在抗击疫情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您的说法“美国失败的不止抗疫”可能包含了对政府应对策略、社会管理、民众行为以及经济影响等多方面的复杂考量。要详细讲述当时美国疫情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
  • 回答
    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是否证明了美国体制有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疫情的爆发和应对过程,确实暴露了美国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挑战和不足,但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体制的韧性和在某些方面的优势。美国体制在疫情中的挑战与暴露出的问题:1. 联邦制下的权力分散与协调困难: .............
  • 回答
    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恐怖分子在疫情肆虐之际,竟然企图利用炸弹袭击医院,所幸在行动得逞前被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当场击毙。这一事件无疑给原本就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美国社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事件经过与分析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名恐怖分子怀揣着极端仇恨的动机,将矛头指向了承担救治重任的.............
  • 回答
    截至我上次更新(2023年4月),美国新冠疫情的整体形势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真实情况”是一个动态且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解读:1. 病毒变异与传播: 主流毒株的演变: 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亚变种(如XBB系列)仍然是美国绝大多数病例的致病原因。这些亚变种通常传播速度更快,.............
  • 回答
    对于“美国抗疫最大的失败是仍在遮掩失败”这个说法,以及目前美国疫情防控的详细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遮掩失败”的说法,在很多观察者看来,确实触及了美国在疫情初期以及后续应对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这并非指某个具体官员的谎言,而是指一种更广泛的、围绕着信息发布、数据透明度、政策调整以及政治.............
  • 回答
    关于“美国疫情高峰已过”以及“德尔塔是最后一波大的”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审视,并且尽量贴近实际情况进行解读,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疫情高峰”这个概念。在流行病学上,高峰通常指的是感染人数、住院人数或死亡人数达到某个时间段内的最高点。而判断一个高峰是否“已过”,往往需要观察.............
  • 回答
    截至2023年11月18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4,500万,虽然这比你提供的数据要高出不少,但印度确实曾长期位居全球疫情前列,并且其应对疫情的挑战和成效一直备受关注。印度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疫情的严峻性与早期应对:印.............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在就任前后都强调要建立应对新冠疫情的计划,这无疑是其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能否扭转目前疫情形势,以及应对美国疫情的难度有多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拜登的计划及其潜在影响:拜登政府的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展开,其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努力来控制疫情:1. .............
  • 回答
    要论证中国与美国在太平洋上进行全面战争的胜算以及可能付出的代价,需要深入剖析双方军事实力、战略部署、技术优势、经济韧性以及政治意愿等多方面因素。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课题,任何一方的绝对胜利都难以轻易断言,而代价的衡量则更是困难重重。首先,我们得明白“全面战争”的含义。 在现代语境下,这不.............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历史厚重感和道德困境的问题,如果将时钟拨回到那个时代的白人殖民者,让他们目睹如今美国社会盘根错节的种族矛盾,他们的内心恐怕会经历一场海啸般的冲击,其中夹杂着深深的后悔、困惑,甚至可能是恐惧。首先,我们要理解那个时代的殖民者,他们的动机是复杂的。一部分人或许是出于对新大陆的渴望,怀揣着开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但同时也极其复杂的假设情景。如果外星人带着明确的意图来到地球,要“无条件杀掉目前在美国的所有人”,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会出手相助,这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威胁的性质和证据: 可信度: 首先,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确信这个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
  • 回答
    特斯拉汽车收集和传输数据的方式确实是值得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当这些数据被传送到美国的数据中心时,其对公共安全的影响需要多角度地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隐私、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关系的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特斯拉汽车究竟会收集哪些类型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的潜在目的。特斯.............
  • 回答
    要让美国宇航员在 2030 年左右踏上火星,这绝对是一项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规划、惊人的技术突破和巨额的投入。首先,最关键的是“大载具”。要把数吨重的生命维持系统、栖息舱、登陆器、返程火箭以及为执行任务所需的各种设备送到火星,需要比我们目前发射的任何火.............
  • 回答
    美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时期,而总统拜登能否“拯救”美国,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见仁见智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他所面临的挑战、他采取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和民众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国内外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的根源错综复.............
  • 回答
    美国目前的民主制度,虽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民主国家之一,但和任何政治体制一样,也存在不少挑战和弊端,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使得改革和进步变得复杂。我将试着深入剖析其中一些关键的弊端,力求分析得细致入微,并且避免那些刻板、泛泛而谈的“AI腔”。首先,政治极化无疑是当前美国民主最令人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确实触及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运作机制。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能否阻止希特勒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并结合历史的教训和制度的设计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希特勒的出现”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崛起,更是指一个极具煽动性、民族主义、反民主、反犹太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