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拜登称将建立应对新冠的计划,能扭转目前疫情形势吗?应对美国疫情难度有多大?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在就任前后都强调要建立应对新冠疫情的计划,这无疑是其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能否扭转目前疫情形势,以及应对美国疫情的难度有多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拜登的计划及其潜在影响:

拜登政府的计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展开,其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努力来控制疫情:

1. 大规模疫苗接种: 这是拜登计划的基石。他承诺大幅提高疫苗的生产和分发速度,并建立广泛的疫苗接种网络,包括联邦政府资助的疫苗接种点、零售药店合作以及动员公共卫生力量等。目标是让大多数美国人在上任100天内能接种到疫苗。
潜在影响: 如果疫苗接种能够迅速且公平地铺开,将显著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重症和死亡率,从而逐步缓解医疗系统的压力,并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挑战: 疫苗供应的不确定性、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导致的部分人群抵触接种、物流配送的复杂性、以及确保疫苗公平分配给所有社区(特别是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都是巨大的挑战。

2. 加强检测和追踪: 拜登政府强调增加检测能力,包括快速检测和PCR检测,并加强接触者追踪系统。同时,他还提出要建立国家级的病毒基因测序能力,以更好地监测病毒变异株的传播。
潜在影响: 充足的检测能够帮助及时发现感染者,进行隔离,切断传播链。基因测序则能为疫苗和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挑战: 检测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尤其是在疫情早期。接触者追踪系统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的配合以及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病毒变异的速度也可能给追踪和监测带来新的挑战。

3. 推广佩戴口罩和社交距离: 拜登强调联邦政府将在公共场所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并鼓励公众遵循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潜在影响: 口罩和社交距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
挑战: 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强调个人自由的国家,推行强制性口罩令面临政治阻力。公众的依从性也参差不齐,许多人对防疫措施感到疲劳或存在误解。

4. 扩大联邦政府的角色和投入: 拜登政府计划增加联邦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包括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国家疾控中心(CDC)的作用,并可能动用《国防生产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来加速生产医疗物资和疫苗。
潜在影响: 联邦政府的强力介入可以协调全国资源,弥补地方政府的不足,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挑战: 联邦政府与州、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和协调一直是挑战,尤其是在涉及到州权的问题上。国会的批准也是资金投入的关键。

5. 支持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推广: 除了疫苗,拜登政府也关注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可及性,希望能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潜在影响: 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挽救生命。
挑战: 治疗药物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且并非所有药物都适用于所有患者。

拜登计划能否扭转疫情形势?

拜登的计划方向是正确的,并且比前任政府的应对策略更为系统和积极。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克服上述挑战,理论上是有可能逐步扭转目前疫情形势的。

积极因素:
科学驱动的政策: 拜登政府更加倚重科学家的建议,有望制定更符合科学规律的防疫政策。
全国性协调: 联邦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协调可以避免“各自为战”的局面,提高效率。
资源投入增加: 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将为疫苗接种、检测、医疗物资等提供有力保障。
公众期待: 在经历了疫情的巨大冲击后,许多民众对强有力的政府应对措施抱有期待。

严峻挑战:
疫情的惯性: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基数庞大,即使采取强力措施,疫情的趋势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扭转的迹象,且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
变异株的威胁: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出现传播力更强、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会给疫苗和治疗方案带来新的挑战,可能导致现有计划的效果打折扣。
政治极化: 美国社会高度政治极化,关于疫情、口罩、疫苗等问题的分歧依然存在,这会影响公众的配合度和政策的推行。
公众疲劳和不确定性: 经历了长时间的疫情,公众可能出现防疫疲劳,对长期封锁或限制措施的接受度下降。
全球疫情联动: 美国作为全球一部分,国际疫情的控制情况也会反过来影响美国(例如新的变异株输入)。

应对美国疫情的难度有多大?

应对美国疫情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规模与人口密度: 美国幅员辽阔,人口分散但也有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市区域。这种多样性使得统一的防疫措施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以同等效率执行。
2. 联邦制与州权: 美国实行联邦制,州政府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在疫情应对中,各州采取的政策差异很大,从严格的封锁到相对宽松的管控,这种碎片化的应对方式削弱了全国性的整体效果。联邦政府的号召力在很多时候会受到州政府的掣肘。
3. 政治极化与意识形态: 疫情政治化在美国尤为严重。关于病毒的来源、严重性、以及应对措施的争论充斥着政治光谱。对科学的怀疑、对政府权力扩张的担忧,以及“自由”与“责任”的意识形态冲突,都使得推行统一、有效的防疫政策困难重重。
4. 经济利益与个人自由的平衡: 疫情的防控措施,如封锁和限制聚集,对经济活动和个人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如何在保障公众健康与维护经济活力、尊重个人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是美国社会面临的持续性难题。许多人认为严格的防疫措施侵犯了他们的自由权利。
5. 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挑战: 尽管美国医疗水平发达,但其医疗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的医院床位、ICU容量、医护人员数量可能不足以应对激增的病例。公共卫生部门在一些州和地方的投入长期不足,其能力建设也面临挑战。
6. 社会不平等: 新冠疫情对美国的少数族裔、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造成了不成比例的严重影响。这些群体往往更容易暴露在病毒之下,获得的医疗资源也可能更少,增加了疫情扩散和重症死亡的风险。在疫苗分配和医疗救治中,如何解决这些不平等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7. 公众信任与信息传播: 社交媒体和部分媒体传播的虚假信息和阴谋论,加剧了公众的混乱和不信任感,降低了对防疫措施的依从性。重建公众对科学、政府和媒体的信任,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8. 病毒本身的复杂性: 新冠病毒(SARSCoV2)的传播机制、致病机理以及长期影响都还在不断研究中。病毒变异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有效应对“长新冠”(Long COVID)等问题,都增加了应对的难度。

总结:

拜登政府的计划为应对美国疫情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和积极的框架,特别是其对疫苗接种的重视,以及强调联邦政府的作用。如果计划执行得当,并且能有效应对上述各种挑战,是有可能逐步改善疫情形势的。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应对美国疫情的难度是空前且极其复杂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个深植于美国社会结构、政治生态和文化价值的挑战。病毒本身的特性、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极化、以及公众的行为习惯等多种变量交织在一起,使得任何一个总统的计划都可能面临重重阻碍。

可以说,拜登的计划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但其能否“扭转”疫情,将取决于其计划的落地效果、科学的适应性、以及整个美国社会能否在一个充满分歧的环境中凝聚共识并采取一致行动。这注定是一场艰巨而长期的斗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问了一些认识的人,有在美国的,加拿大的,德国的,英国的。

先不说美国,且说加拿大,总理夫人感染后,小土豆号召了全国民众去商场等室内场合戴口罩,娱乐场所也都关了,能在家办公的,也都在家办公了,小孩有一半去学校的,一半上网课,大学基本全网课,实验室也基本停止运行,球赛啥的也都停了,公交车要求戴口罩,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坐,人们在路上散步的,相遇时也都主动避让(加拿大路边空间足够大)。

这样的措施,如果跟当年非典时期比,也算是严的。那时的北京公交车也没有停啊,商店也是开着的,那时候也没有在家办公一说。

德国松点,学校照常上课;英国和德国差不多。

然而,加拿大的疫情已经超过了第一波。

拜登上台,美国的防疫措施能严过加拿大吗?

很难。

而且美国有巨大的贫民窟,加拿大没有。美国有大量的流浪汉,加拿大相对少很多。据说美国还有很多小孩午餐都成问题,加拿大没有这种情况。美国有几千万人没有医保,加拿大理论上全民医保。

所以,即使美国能达到加拿大的防疫水平,也至少是每天2-3万例。

实在想不出拜登有什么招能力挽狂澜。

辉瑞制药号称疫苗90%有效了,股市大涨。

我咋看着像是老美又觉得可以把国运押宝在科技上了?又要开始浪起来了吧!


有人说新冠是偏心的,偏向咱们这样的管理体制。但是韩国也控制的不错啊!泰国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国家也都可以。

这些国家的特点是什么?离我们太近,受我们影响,脑袋多少更灵光,这些年已经不那么迷信美国了!


所以,新冠它其实就是带着使命来的。你到底是信东还是信西?以前你们信西可以,现在必须信东。否则,新冠会不高兴,或者也可以说新冠会很高兴。

为什么说一定要信东呢?我们的疫苗已经经过了3期临床,已经给了几十万人注射,效果良好。欧美人就是不信,而且抹黑。辉瑞公司的疫苗,才注射了3-4千人,有效性号称90%(而注射过我们的疫苗的没有发现过一例感染),股市就大涨,而且连带像法国股市像疯了一样一天涨了7%,仿佛欧美的救星来了。


到底东西压例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走着瞧。

user avatar

戴口罩,就这一招,足以让美国天量感染数据减少一个零。

各州和医疗机构会迅速厘清新冠感染数据的各个不同层次,很快会找到感染率与流感无限接近的科学依据。

然后,各大疫苗公司突然神奇地宣布试验成功,出乎意料地有效,就职典礼后即可获得了FDA特批。

医药公司会很奇怪地发现了特效药,然后迅速普及运用。

等一切恢复了,就会有各大媒体慢慢爆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料,说大家意识到这是个拨乱反正的好机会云云。

特朗普在橙郡的Pelican,打最容易的沙坑的时候,听到广播里的消息,愣了一下,哦了一声,把球开到了太平洋里脱了臼。

嘿嘿

user avatar

关于扭转疫情形势、制订应对新冠计划的通知:


民主党中央机关及各州党委


接下来我们应当端正态度,在业已取得选举伟大胜利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首次整共和党运动兼清理其它组织;


二、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MAGA运动 ;


三、土地改革运动 ;


四、三反五反运动 ;


五、肃反运动 ;


六、农村反社会主义运动(简称反社);


七、城市反无产阶级右派运动(简称反无) ;


八、民主党内反“右倾投降主义”运动(简称反右倾) ;


九、农村整风整社运动 ;


十、农村三反运动 (反红脖、反枪支暴力、反川宝);


十一、整风整社运动(简称反五风,MAGA风,川宝风,红脖风,白上风,反移民风,反LGBT风);


十二、四清运动 (清理川宝铁杆支持者,清理私藏枪支弹药,清理违规打击非法移民,清理歧视LGBT);


十三、史无前例的“资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简称文革)。


其中还有“城市红脖上山下乡”,“除四害”,“破四旧”等小规模运动,这样做,才能在公共卫生领域掀起一场消灭传染病、消灭寄生虫病的大规模群众性运动。


请民主党中央秘书处、拜登同志办公室酌办,制订有效举措,确保落实步骤,让群众性运动轰轰烈烈的搞起来,彻底清除川宝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控新冠、保民生、振经济。


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机关及党委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媒体和新闻机构要及时转发举措,营造舆论,引导思潮,切实配合好中央各项工作落实,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上工作任务。



民主党中央 拜,并赫


2020年11月8日

user avatar

我们来看看法国,算积极抗疫了吧?6700万人口确诊170万,死了4万。而美国有3.3亿人口,如果抗疫抗成法国那样,也是要有850万确诊,死20万人的,跟它现在的实际成绩差距很大吗?

再看看英国,人口和法国差不多,死了4.9万了,等比换算一下人死的比美国还多。

哪怕是抗成欧洲优等生德国那样(8300万人口,确诊67万,死亡1.1万),美国也会有268万确诊,死亡4.4万。

说美国能控制住疫情那纯属开玩笑,欧美有哪个国家(按照中国标准)控制住疫情了吗?

就连邻国日本,1.26亿人口,10.8万确诊,死了1800,有哪个中国人觉得他国控制住疫情了吗?

而且说什么扭转的,美国控不住疫情和特朗普的大嘴有多大关系?他不过是把他国很多人的心里话说出来了罢了,确实不体面,确实不讲究,确实让美国丢尽了脸,可是他下台了,那些人就不这么想了?

还有民主党搞的那堆大规模聚集零元购,在疫情传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啊?没有民主党那堆折腾,美国说不定还真能控得跟法国一样烂。

我看美国比欧洲那些国家唯一优越的地方是,他们已经有个钦定背锅侠了,之后再死多少人那肯定也都是特朗普的错了,而美国仍旧伟大。

user avatar

前几天的国内新闻,美国要求已经是阳性的医护人员继续工作……

然后看了一些美国医生侧面的消息

按他们的说法,现在全美医院的医护人员处于一种“溺毙”状态。

这一波疫情以来,美国医院的容纳病人到了极限,医护人员无穷尽的加班到了极限……

如果是以前,各州之前可以按疫情轻重,进行医护人员互相支援,现在好了,全美所有州一起暴,全都自顾不暇。而且,这还是建立在美国医院收治病人的标准极高的环境下,80%以上的确诊病例根本没有收治,至于我国一惊一诈的无症状患者,美国那块根本没有这概念,也压根顾不上。

换句话说,即使把绝大部分患者强行堵在医院以外,美国现在的医疗系统也接近于崩溃了……

回头来看看政治,1月川普的总统交接,我们不谈这期间会不会在计票方面出什么问题,只谈谈,如果川普确定自己彻底没有希望,在余下的这2个月里,他是努力把摊子打烂交出去呢?还是?

user avatar

反正美国的大选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吹牛大赛!

2016年特朗普吹的牛逼犹言在耳,8年消除所有财政赤字!然后呢赤字16年5800亿,17年6千多亿,18年7千多亿,19年9千8百亿,20年3万四千亿。猜猜再给懂王四年能把财政赤字清零不?

但是就这种用屁股想都知道是瞎吹牛的鬼话,还真他喵的有人信!而且这帮人可能连财政赤字是啥都未必了解!就这川粉还天天叨叨说川普是兑现竞选诺言最多的总统。是呀!他那一堆乱七八糟的诺言加起来的含金量都不如八年清零财政赤字来得高。可是这帮一点儿政治,经济常识都没有的[屏蔽词]懂什么?

像不像渣男骗小姑娘?在小姑娘眼里,渣男温柔体贴,多金帅气,家世好,学历高,什么自己的生日,自己的周期,自己喜欢的颜色,讨厌的食物,最爱的明星,最喜欢的电影……渣男如数家珍,除了不跟自己结婚,简直堪称完美!

有意思吧!都说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傻。看看支持川普的那些大老爷们儿,他们聪明吗?

回来说拜登,他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一句牛逼吹出来,方法呢?把统计新冠疫情的部门都枪毙吗?

美国现在检测出来的有一千万人,没检测出来的还未知几何。封城不行,封锁经济也不行,特效药没有,口罩也有那么多人死活不戴,还有28%的人相信疫苗是比尔盖茨控制人类的邪恶计划……这跟特朗普吹的那个8年磨平财政赤字的牛逼简直一模一样。根本就是无路可走!

可是小姑娘不就信这个吗?生日买个包就认定男人会离婚再娶,海边看个星星就脑补孩子打酱油,做爱玩儿个花样儿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可是最后的最后,该怎么样不还是怎么样,骗炮不还是骗炮。

都说民主制造公开透明,可以避免徇私舞弊。可是没说民主制度可以不负责任,公开说瞎话也不会被追究责任。所以现在,堂堂美利坚已经容不下一句真话!

大大方方承认,财政赤字要至少20年艰苦奋斗才可能磨平,疫情至少要五年才会彻底清零,美国已经不再是第一而且可能在未来五十年都无法第一,中国的竞争力在许多领域碾压美国,美国的贫富差距太过悬殊哪怕经济不增加也要想办法调整……

实话最刺耳,可是如果连实话都不能接受,那还有什么可能去解决问题呢。

user avatar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权力交接要到明年一月下旬才进行,在此之前的整个冬天,并不是新当选总统说了算。

如果卸任总统和当选总统能提前会面,商讨过渡期间如何确保平稳交接,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复杂,好好配合也就是了。

问题在于,这种友好的会面,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呢?这种概率越低,疫情应对的难度相应也就越大。

更新一下:

其实按照惯例,即将卸任的总统都会邀请新当选的总统会晤。当年的观海当选6天就获得了邀请,而建国本人也同样在当年的11月10日获得了观海的邀请。

其实,类似这种跨党派的会晤,真要达成一致是不可能的,该有的分歧还是有。卸任总统配合当选总统进行权力交接的逻辑,并不是接受了当选总统的新主张,而是从国家利益的层面出发的。

既然对方确定将于第二年年初上任,那么配合他做好交接工作,也是为了整体的利益着想。

如果一定要说卸任总统承认了一个什么事实的话,那只能说,承认了对方赢了大选、即将上台,不想配合也得配合。

所以说,目前的问题在于建国并不承认这个「事实」。别的不说,就说前几次卸任总统都是干满两届的,和新当选的总统不存在个人竞争关系,和今年的情况不太一样。

user avatar

等等...

拜登怕是忘了,现在他还不是总统吧?

我看不仅拜登忘了,美国这些主流媒体也忘了,欧洲那些给拜登发来贺电的总统也忘了,美国那些欢呼的民众也忘了。

一个一个的,急赤火燎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当总统去呢!

哦,对不起,拜登好像真是去当总统的。

害,不过言归正传,拜登这个78岁的老头,精力也没那么好了,特朗普又给他留下了一个绝世烂摊子,我对他是否能接好特朗普的班持怀疑态度。

从现在开始到明年1.20日,我觉得美国会出现一个权利真空期。一方面川普仍然是名义上的总统,但他已经被人抛弃了,离心离德,你看今早拜登反超的时候全美一片欢呼的劲,接下来这几个月大家还会鸟他么?

等着看吧,现在还不是特朗普最落魄的时候,最落魄的时候在后面呢。(听闻他老婆也要和他离婚...)

另一方面,民主党和拜登肯定已经在准备当新总统的一些事宜了,但拜登毕竟不是新总统,很多权利都还没有,很多事也不能做,在这过程中川普也会全力阻止他,所以拜登这几个月也不会很顺。

而且如果要应对新冠,肯定要封城或者待在家里,那肯定有些人不能工作。你知道为什么死了20万人仍然有会有很多人支持特朗普吗?不就是因为他不封城,让大家可以工作嘛!

拜登的防疫政策对一部分人利好,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就是下岗声明啊!

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