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俺回答很多次了,这里就说个简版的吧。
拜登这个基建法案的财务数字低于同期浙江一个省的。
按照实际施工量计算低于文山州同期的一半(刚脱贫350万人口的地级市)。
这么节省有什么效果?
另外,本穷人今年的收入增速超过王健林。
你以为你在一层,人家在五层,你们还是太天真了。
你说没有工人,那是不是要加大移民?
既然缺的不是程序员,轮得到亚洲小黄人吗?
自然是拉丁大兄弟。
为了美国基建为了美国maga,多找拉丁裔大兄弟有什么不对?
拉丁裔过来后会投谁的票?
基建也有了,票也有了。
谢邀
该法案执行下去的话,能否解决基础设施的状况要打个问号,但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就是这1.2万亿能拉动大量的就业,特别是低学历、铁锈带、红脖子人群的就业。
目前预估这1.2万亿基建项目能拉动77万个就业岗位,之后的Build back better项目能拉动230万个就业岗位,这里面80%是不需要本科学位的低要求岗位
而这里面也并不都是体力活,许多都是机械操控等技术活,也算蓝领活了。
完美契合铁锈带的红脖子们。
去年大选,拜登在这个人群里支持率只有24%,历史最低,主要原因也很简单:没工作没收入还要政治正确,我投你才有鬼。
现在给了工作给了收入,虽然养不活许多人,却也好了很多;而有了收入有了工作,出去游行搞乱子的机会也少了,1月6日暴乱的可能性也就小了。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是基础设施总量的二阶导数。
原函数,一阶导数,三阶导数皆输,可二阶导数赢了,赢麻了。
美国基建需要的是这样的工人:
简洁、精干、勤快、B事少。
就像我国的工人。
现在美国基建工人是这样的:
磨洋工!
十月份,稀宗下达总统令——宣布美国最大的两个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将实行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营业模式运营,以解决港口货物拥堵问题,并让美国本土的货物运输卡车得以在交通不拥堵的夜间运送货物,增加消费品供应。
结果11月,港口拥堵再创历史最高纪录,111艘集装箱货轮被迫在加州两大港口等候,比10月21日的108艘的最高纪录又高出3艘。
换句话说,市场不搭理总统令
货船停靠码头,把东西运到商场,是要从船上卸货,运到码头仓库仓储,运输到各地,
现在船到了,集装箱下不来,你以为美国企业心焦如焚?哈哈
海运公司直接涨价,运力不增加一分一毫就能大发横财,没办法,通货膨胀,请客户们理解一下。至于通货膨胀10%,我的运费涨了一倍,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因……
港口公司呢?这么多船在门口堵着,他就当看不见。堵就堵呗,迟早还得找我卸货,有本事你自己扛下来。鉴于通货膨胀,服务费涨价了,至于涨多少,我说了算。对了,你的船一登记,我这边的仓库就要收保管费了,什么,你的船堵在外面都没机会卸货?这和我有什么关系,仓储延迟费一分也不能少哦。
运集装箱的铁路公司?你以为加班加点增加货车班次?吃饱了撑的。一趟不加,同时提高运费增加利润。
大公司全部是一个套路,无论什么危机,他们都能赚的更多,服不服?至于码头拥堵,服务价格飞涨,关我什么事,这是市场规律。
小散户可就惨了,独立卡车司机收费,是车子上接受了一个集装箱,然后运到目的地,计件收费。
现在物流的压力大,照理来说,这些独立的小户可以增加收费标准,增加服务次数,最终增加自己的收入,但是实事完全不是这么一码事。
船上下来的集装箱速度沒增加,司机们只能干等,在等待中白白损耗时间,越等越亏损严重,最后没办法,纷纷退出运营,老子耗不起,不陪你玩了。
对了,码头工人呢?他们可没直接涨自己工资的权利,这些大公司涨的价,又没落到他们头上,还要加班加点实际负责解决拥堵的现状,钱没多拿,事没少干,责任还得背 ,那干嘛那么积极,所以没有动力。
涨价和低效的循环就这么建立了。
稀宗只说投资超过中国,为什么不说“投资”之外的词呢?例如,建设速度和服务质量?
无公众号,无B站,无抖音,不盈利。
麻烦您举手之劳帮我点赞。
谢谢。
截止至2017年。
中国高铁线路综合成本平均如下:
时速350公里的,每公里1.29亿人民币。
时速250公里的,每公里0.87亿人民币。
以上。含好多条并行的轨道,每一站的火车站、好多辆高铁车、好多的桥隧、无数的征地拆迁等。
2017年2月17日。懂王上任不足月。
懂王共和党(众议院议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向国土安全部 (DHS)提交了美墨边境墙的实施计划书。归纳如下:
1、对已有的654 英里(1046 公里)的边界围栏进行加固和改造。(这654英里的围栏,是2007年花费24亿美元建造的。)
2、新建596 英里(1000 公里)的边界墙。
3、2020年11月完工。(共3.5年)
4、预算为150亿美元。
4年后
2021年1月8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布了统计报告。
他们是这么说的:特朗普任期内,
1、完成 373 英里的原有围栏修复工作。(原计划654英里。)
2、完成80 英里新建边境墙工作。(原计划596英里。)
3、合计完成373+80=453英里(737公里。)(原计划2046公里)
4、在3.5年中,边境墙的费用总计为153亿美元。
以上。
换算如下。
1、完成维修改造600公里。原计划的57%。
2、完成新建128.7公里。原计划的13%。
3、花了153亿。原计划总包的102%。
4、单价:2101万刀/每公里。折合人民币是1.34亿/每公里。(20211118汇率)
2种规格。4米高或9米高。
(规范的说,是每延米)
他们用的实心方钢75#。↓
宝儿上的↓
我不确定美国人用的什么规格。粗细应该都有。但宝儿上最贵的,就是75号。也就是75X75的。
淘宝一米零售价约为15~40元RMB。
美国还用了空心方管75#。↓
宝儿上的↓
美国用的壁厚,应该达不到淘宝店这种。
淘宝一米零售价约为8~30元RMB。
至于质量。。。。。
海水冲的↓
不是,是海藻冲的!
风吹的↓
房地产出身的特朗普。修个墙,弄的跟鬼一样。
80岁的拜登。就特别喜欢搞大事儿。大议题,大框架。大叙事。什么民主峰会吧。竞争法案吧。基建振兴吧。
特别没意思。虚头巴脑的。
不是实在人。
美国基建,我不看好。
失业率才5%不到。跟中国当初盘活农村生产力,“路修过去,人走出来”,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实在是太垄断了。
这样巨额的、明显溢价的、严重超预算的、进度远远超期的、传销性质的、骗子工程。竟然众目睽睽之下,名正言顺,层层过审。
这恐怕不仅仅是汇率和购买力的问题。
这里需要非常严肃的定性。
大国竞争。大国博弈。全球霸权。
这些。
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规模、统合能力、组织能力、纠错能力、执行能力的,综合竞争。
资本已经严重腐蚀了美国的内核、执政。
资本获利效率这么高,且无法有效监管。那即使把几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投进去。
第一,实际产出一定是不多的。
第二,想要达成实际的建设目标,就要无限追加钱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短期项目就变成了长期的生意。美国军工复合体之后,建工复合体在所难免。这会反推追加更多的工时和成本。
第三,资本运作下的基础制造业,没有国际竞争力。跟墨西哥比报价,美国不配。
第四,军工复合体,钱可以去抢。那建工复合体。钱从哪儿来?闭环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税收么?
第五,大规模建设,形成的实体资产。包括桥,路,房子。花无数钱,无数年。然后呢?
然后呢!?????
我不认为拜登想明白了。
看结果,我觉得懂王建墙,也没想明白。
我不想唱衰美国。但我觉得基建这个事儿,方向偏了。虽然很可能是老头手里不多的牌。虽然有很多基建确实老旧了。
但长远看,可能方向偏了。
我仔细查阅了美国2021年“在建”的十大基础工程。和Trump wall几乎都一样的问题。费用无限增加。进度极其迟缓。以及更缺少监管。
你跟他说建这玩意没用,劳民伤财,不解决实际问题。他给你说China。
你说他贪污腐败,官商勾结。他说你政治迫害,选举策略。
你说他进度迟缓,费用高昂。他给你说劳工权益,民主自由。环境保护。
嗨!都什么跟什么呀。
我对美国基建。非常悲观。
非常非常非常的。
悲观。
FIU-Sweetwater bridge(弗洛里达过街天桥)
全长:53.34米。
实际投资:1,420万美元(9068.55万人民币)
预计建设时间:2016年3月~2018 年12月完工
照片拍摄于2018年1月。
2018年2月。桥下道路通车。
2018年3月15日。倒塌。
死6人。重伤10人。
当然。
更悲观的看法是:
他们——老拜登和懂王。以及整个美国的政治精英集团。并不是没想明白。
而是系统性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执行的。
与资本,形成了某种形式的。
合流!
那如果这样的话,美联储、军工、建工,都是资本的话。。。蚂蚁遍地,恐怕就不能用中国的基建逻辑去对照/对比了。
资本实在是太可怕了。
要翻一下历史书。参考一下大明修堤了。
谢谢。
美国港口拥堵的主因是结构性缺工,也就是招不到足够的装卸工人和长途卡车司机。
我不知道在美国人眼里,建筑工人的工作是否比以上两个岗位高一个档次?
工资会不会翻倍,工作量会不会减半?让美国人都对建筑工人的岗位趋之若鹜?
基建工程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不是随便拉一票人,说开干就开干。
何况美国人均GDP已经六万多美元,建筑业这种行业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来支撑本土工人的工资。
到最后,工作多半还是要落到非法移民或是转包给外国公司。
大约跟国内的装修公司,到建材市场道边拉零工差不多一个操作流程。
折腾到最后,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啥也攒不下。
人均GDP八千多美元的土耳其,之所以能够成为欧盟主要的建筑工程承包商,就是因为西欧的老爷们已经养不起国内的建筑工人。
老实说,这是贸易全球化,各国产业细分之后无法解决的矛盾。
同样的钱,在发展中国家能砸出好几倍的工程量,在发达国家,能做到修旧如旧,不出纰漏就已经是好家伙了。
何况这份妥协后的法案,连替美国人更换铅制自来水管的预算都砍了一大块,
铅制的水管......
美国的自来水还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慢性铅中毒的症状是什么来着?
美国底层近几年这么乱,跟这有没有关系.....
时空门
梦里啥都有
除非这个法案要求通过后要求联邦储备局在14天内拿出这么多现金来,拿不出来就派82空输占领联邦储备局,参议院投票的时候,先用空输把共和党议员在美国的家人都抓到关塔纳摩万豪海景酒店,否则这个美版四万亿,也许拖到拜振华下台或者死在任上都没法落实下去。
“拜登在美国治理港口拥堵,解决集装箱积压,让工人24小时上班,目前又通过一万亿美元新基建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拯救糟糕的美国经济?”
“不,是为了让人知道经济在被拜登拯救!”
“……让中国知道?”
“不是中国!是让美国人知道!——中国知道我们的经济已经完蛋了!”
不太看好。中国的基建之所以这么大规模,是以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存在的,美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很多城市商区都已经发展成熟,而我国即使在2020年的城镇化率也只是到了60%这样,距离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美国搞基建的话,也只是拿现有的东西缝缝补补,投资的效果并不会明显到哪儿去,而且美国的体量也摆在那边,3亿多人,需求有没有这么大也是一回事。更不用说,基建弄完了,如何解决产能问题,提升空间不大。
美国也遇到瓶颈了,能够解决经济问题,提高生产力的还是得靠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没来之前,市场规模就这么大,想支撑美国这么大胃口的,基建恐怕是不够看。
更不用说现在美国还在疫情之中。还不如祈祷新冠病毒原地消失来得实在些。
当年江苏常州一座过街天桥,最后报价700万人民币,当时被称为天价天桥,被质疑绝对有问题。
2018年3月,迈阿密一座刚建成5天的天桥垮塌,连同工人、行人、车辆,一共死了10个人。而这座天桥,造价1420万美元。
大约中国动车标准的加州高铁,约273公里,造价已经飙升到770亿美元,而中国1066公里的武广高铁,造价1200亿人民币
还有就是纽约长岛地铁,共计造价120亿刀,折合一英里35亿刀,一公里21亿刀。而中国最贵的地铁之一,北京地铁16号线,每公里造价也就刚突破10亿,大约12亿人民币一公里。
建筑行业的中美成本差距,经常超过10倍,也许新项目的报价看上去还尚可,但是没有一个不翻倍追加拨款的,最后落地都比原报价高很多倍。而且看不到追责。
很多人老觉得这是建筑工人工资成本高导致的,其实土木工程的人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非常低,因为作业面真的很小,投入不了太多人力。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为例,问了朋友,如果16号线取和长岛地铁等长的6公里,单做一个工程的话,大约一两年就修完,北京施工还麻烦一点,因为开大会要停工。用人吧,平时一两百人,收尾时两三百人最多了。长岛地铁和16号线的价差大约有700亿人民币,如果全是建筑工人成本,足够每个工人每年拿1到2亿。
以上例子都还在新冠前,现在这些工程价格还要涨不少。
施佬前天说罗斯福号挪用肯尼迪号零件的事,说是为了罗斯福号正常部署,把原用于肯尼迪号的一些零件给了罗斯福号。有意思的是,第一,罗斯福号要2022年下半年才部署,并不是救急;第二,这些挪用的零件,都不是什么关键零件,而是常见的阀门、法兰钉、监控器的显示屏之类的东西。
md,现在跟义乌下单,也不耽误明年用啊?美国人民是要不上班到什么时候?还要再在家炒半年股?
最近写东西越来越少,因为真心觉得自己不懂,灯塔国突然就玄幻到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财经类的报道,感觉突然换了风格,冒出来一大堆以前不存在的概念。以我的观察看来,似乎新冠本身对生产力的破坏,还没有新冠补贴大。
基建案现在看,就是拜登的内政核心,临去访欧时,恳求国会通过基建案,说全世界都在看着美国还值不值得当领导。
22年基建投入超过中国的意思,最多也就是工程量追赶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这一万多亿还有小一半是旧设施维护升级预算,维护这部分更玄幻,纽约地铁公司一直都以设施老化,维护成本高为由要钱,这次更是开出了一个410亿至600亿刀的维护升级报价,一共才380公里唉,差不多够在中国省会城市修出来两套新的纽约地铁。美媒以前批中国基建一个常用理由就是,你们非市场化的投这么多项目而没有足够盈利,老化以后你们怎么承担巨额的维护成本?但是在中国,基建维护成本的问题就没有啥热度,在超载重卡的肆虐下的国道省道确实坏的很快,但也只是各地方财政支出里面并不显眼的一部分。反正地已经征了路基已经打了,把坏的路面刨了再填上新沥青花不了几个钱。内地的地方政府普遍缺钱,确实修的不积极,但是报价并不高。
不知道美国人怎么看这些报价,反正以中国人眼光看,这已经离谱到反智了。不懂这个能给拜登带来什么底气。
比起在基建上投钱,美国决策层没有人认识到真正的坑是资金使用效率吗?或者,从一开始,就是第46任总统给支持自己的大小老板们的分红。
用数据说话:
中国的高铁每公里1-2亿rmb
美国的高铁每公里5-8亿rmb
高速公路和高铁里程数比例起步价大约是4:1。
美国至少应修4万公里高铁。修建的总投资在20-32万亿rmb。
目前已知分配给铁路的预算是0.4万亿rmb。
干一件事至少要100块,您准备了2块钱。
基建是个好东西,涉及产业链长、参与人数众多、公共收益普惠大众、可以形成巨大的乘数效应事半功倍。因此,基建属于放水教政府采购派基建宗的核心教义。
问题是,美国基建行业荒废太久了,可以说基建项目连个正常的市场价格都无法形成了,重新启动会非常困难。
可不要小看基建项目造价的问题,这里面的门道实在太多了。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形成合理的价格参考,可以说每笔钱都是糊涂账。鄙人父母算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造价工程的老师傅,我也有所耳闻。举一些国内常见的荒谬例子,山里没有路建材运不进去,需要“马帮”用人力畜力运输,结果运费比常规运费和人工费贵出几倍的;因为说临时设施挡住光导致庄稼长不好,要额外补偿青苗损失,而且偏偏被遮住光的地还种的各种优良品种贵出好几倍的。想想这“马帮”是运输的还是劫道的?这青苗有啥啥时候种下去的?这些人背后有没有人三七分成?这些事情根本说不清道不明,因而甲乙方基本都默认这些现象存在,毕竟挖机一响,黄金万两,走过路过的谁不来恰点烂钱,搁谁谁都有理由。工程超支本来就是家常便饭,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当是社会润滑剂了。好在国内基建产业完整,项目多,有完善的价格参考,就算各路人士来恰饭,基本也都有点AC数,买路财也有个江湖规矩对不对。
而这要放到美国,本来就缺乏市场定价参考,又有讼棍治国的传统,各种团体能想出多少种理由去分吃工程款?到时各种藏羚羊迁徙了,how dare you破坏水獭栖息地了,老太太出来说pm2.5超标了,八辈子不去野外的人偏偏出门路过工地看到工地里有裸男辣眼睛了,祖上不知道哪辈子疑似是印第安人的老哥说地下有祖先宝藏了。各个有理有据,实则都是要钱。不给钱?随便一封律师函,先不说法院怎么判,这停工就是绿油油的美元再燃烧,老老实实追加“预算”吧,反正是国家的钱,见者有份。这些手段当年被用来阻碍别国搞建设,为美国赚取了大量国际化红利;但现在这些养肥了的利益集团,大概通通都得把这些手段在自己头上再玩一遍。这种时候投资基建,可以预料的结果就是各个利益集团分食资金,最后项目不了了之。而由于大量浪费和拖延,实际流向到设计方案、原材料生产、人力等真正的实体产业链上的资金只是九牛一毛,就别指望能带来多大的乘数效应了。用一个经典比喻,如果说FDR时期可以雇一波人挖坑再雇一波人埋上,两波人都赚到了钱;那现在美国政府同样的政策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分包商一合计,啥也不干就交了差,自己还拿了两份钱。
所以他这些投资能起到多大效果就很值得商榷了。
赶紧放开中国基建类高端人才的移民通道,
不然这些基建怎么搞?
现有的行业工会不破不立,
什么都是纸上江山。
行会,上升期的时候,是锦上添花;
下降期的时候,就是尾大不掉。
美国要重视自身基建投资,对全球经济可能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真正做好这一角色,
否则有愧于天下经济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