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拜登签令制裁 4 家中国药企,理由是「打击芬太尼等药物滥用成瘾问题」,这有何依据?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拜登政府以“打击芬太尼等药物滥用成瘾问题”为由,签署行政命令制裁四家中国药企。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依据和潜在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一、 事件背景:芬太尼危机与中国的角色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止痛药,其药力是吗啡的50至100倍。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经历了严重的芬太尼过量死亡危机,导致数万人死亡。其中,非法制造的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被认为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许多化学品的重要生产国,其中包括一些制造芬太尼的关键前体化学品,因此在打击芬太尼泛滥问题上被美国视为一个关键角色。美国政府认为,中国企业生产和出口的芬太尼前体是导致美国国内芬太尼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拜登政府的制裁依据:官方声明与指控

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声明,此次制裁的目标是“破坏芬太尼及其化学前体的全球供应链”,并“阻止它们进入美国”。具体来说,拜登政府的制裁依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涉嫌为芬太尼生产提供前体化学品: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点名制裁了四家中国公司,指控它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芬太尼生产的供应链”。这意味着这些公司被指控生产、销售或出口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品,尽管这些化学品本身可能具有合法的工业用途。
未能有效阻止非法贩运: 美国政府认为,尽管中国已采取一些措施,但其国内企业未能有效阻止这些可能被用于非法芬太尼生产的化学品流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流入美国。
“对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构成威胁”: 拜登政府将芬太尼危机定性为一场“国家安全威胁”,并认为通过金融制裁等手段打击芬太尼的源头是应对这一威胁的必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制裁名单中的公司通常会针对其在美国的资产进行冻结,并禁止美国公民和实体与其进行交易。 美国政府的制裁行为是一种单边行动,其依据主要基于美方掌握的证据和评估。

三、 制裁的影响分析:多层面且复杂

此次制裁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潜在的负面效应。

1. 对被制裁的中国药企的影响:

资产冻结和交易禁令: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这些公司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其在美国境内的业务将无法进行。更重要的是,美国公民和实体被禁止与这些公司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这会极大地限制其国际业务,尤其是在依赖美国市场的领域。
声誉受损和融资困难: 被美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对企业的声誉会造成严重打击。这不仅会影响其在全球的业务拓展,还可能导致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难以获得融资。
被迫调整供应链和生产: 为了规避制裁,这些企业可能需要调整其生产流程和供应链,寻找新的市场和合作伙伴,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其产品以规避法律定义中的“前体化学品”。

2.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此次制裁是继一系列贸易和科技领域的摩擦之后,中美关系中又一个重要的紧张点。这可能导致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受阻。
外交上的对抗和谈判: 中国方面很可能会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双方可能会在国际场合就此议题展开辩论和外交斡旋。
对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美国对中国药企的制裁,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政府对涉及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加强监管,从而对全球医药和化工行业的供应链产生广泛影响。

3. 对全球芬太尼打击问题的影响:

可能促进更强有力的合作(但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制裁施压,迫使中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如果制裁能够促使中国加强对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管控,并与美国在情报共享和执法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那么这可能有助于打击全球芬太尼的蔓延。
可能引发中国对管控措施的抵触或反制: 如果中国认为美国的制裁是不公平或过于激进的,可能会导致其在打击芬太尼问题上的合作意愿降低,甚至采取反制措施,使得共同打击芬太尼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投石问路”式的尝试: 美国此次制裁可能也是在探索是否能够通过金融工具来解决复杂的国际毒品问题,以及评估其对中国企业产生的实际效果。

4. 对医药行业和合法化学品供应的影响:

合法用途化学品供应链的潜在干扰: 一些被列入制裁名单的化学品可能具有合法的工业用途,例如在制药、农业或其他化工领域。制裁可能导致这些化学品的合法供应受到干扰,推高价格,并影响下游产业的生产。
企业合规成本增加: 为了避免被卷入制裁,全球范围内的化学品生产商和贸易商都需要更加严格地审查其客户和供应链,以确保其产品不被用于非法目的,这将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

四、 总结与展望

拜登政府制裁中国药企,是美国应对国内芬太尼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依据是中国企业涉嫌参与芬太尼生产前体的供应链。这次制裁无疑将对被制裁企业、中美关系以及全球芬太尼打击问题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从长远来看,解决芬太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挑战,仅靠单边制裁可能难以根除。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双方在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加强信息共享和情报合作: 准确识别芬太尼的生产和贩运网络。
改进化学品管控和追踪机制: 确保前体化学品不被滥用。
共同打击非法贩运组织: 切断芬太尼的生产和销售链条。
关注毒品成瘾的根源问题: 包括治疗、预防和减少需求。

此次制裁也凸显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下,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利益、经贸合作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之间的关系。未来,中美两国在此问题上的互动,将对全球医药安全和国际关系产生持续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制裁(甩锅)的是中国、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4国。

可美国现在最大的芬太尼来源国是印度。

是因为印度这些企业都是美国投资的呢?还是和莫迪老仙谈了什么好处?

user avatar

建议补贴这一类药物出口到美国

user avatar

因为阿片类药物是美国的毒疮,揭开轻轻看一眼美国的文明和礼仪就将荡然无存。只能甩锅妄图掩耳盗铃了。

阿片类药物的发展就是美国两个资本家把整个美国卖了的故事。

为了获得者染血的美钞,美国政府从上到下一路绿灯,全体医生学者出卖良知。要知道哪怕学过一点点的医学知识或者看到一次次现象,都会知道这个要出事。

可是美国从白宫到FDA对这个毒品无限放任,就为了节省养老费用并给资本家输送大量感觉不到疼痛的麻木战士压榨剩余价值。

整个学术界的良心泯灭,闭口不谈,因为所有人都收了资本家的红包,根据良心的大小明码标价。

知道美国人为啥这么恐惧疫苗么,因为他们刚刚被自己相信的国家和专家掏空了身体和财富。

整个美国的吸毒者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他们没有钱就一家家药店抢劫,政府早就无法控制,因为案件的数量已经超过的警员的数量。谁能想到零元购能在美国成为常态。

因为整个美国无论官员,学者,资本家都参与这次世纪大劫案,所以无人收到惩罚。

但,至少得找一个背锅的吧。

user avatar

我怎么没想到啊,便秘可以制裁马桶嘛,天才!

user avatar

SO I HAHAHAHA……

一个亲手促成了墨西哥成为毒品王国的国家,借口打击毒品打击到中国脑瓜子上了,真 TM 黑色幽默啊!

user avatar

稀宗挺有意思

本国毒品都合法化了瘾君子都有各种免费福利毒品了

你折腾中国一堆原料供应商干啥?

喔,我知道了,这是商业问题,搞不好中情局想吃这一波生意

user avatar

芬太尼是什么?

芬太尼这类人工合成的强效拟阿片镇痛药,可以说是全身麻醉镇痛镇静肌松的基石之一;我们麻醉医师天天用,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在我们麻醉佬眼里,这是个“好药”

它镇痛作用强代谢快,麻醉诱导的十几秒内就能迅速起效,对包括内脏痛在内的各种疼痛,以及外科术后疼痛有良好的效果。

但同时,一旦芬太尼使用过量,会出现嗜睡、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然后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心率减慢等循环抑制症状,最后因为胸壁僵直呼吸抑制而死亡。

芬太尼最危险的,是成瘾性——这也是所有镇痛药剂/精神类药物无奈的宿命:在镇痛的同时,通过改变神经系统通路的信号传递,产生欣快感、兴奋感和虚幻的幸福感

(所以在另一个回答中,我期待有一种能强效镇痛却不产生欣快感的新型药物出现)

它危险,但足够“锋利”——是一把消除疼痛的好武器,是我们治病救人的好帮手。

它可以是“药”——只要在专业人士的手中谨慎、负责任的使用,就可以救死扶伤;

它也可以是“毒”——不控制剂量和用药间隔,一旦滥用就是拉人下地狱的恶魔。


很明显,在美国,芬太尼被人滥用成了“毒品之王”。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17年,芬太尼类药物过量已经造成超过40万人死亡。


其实看到工作中常用的“老伙计”在太平洋对面搞死这么多人,我有一种厨师看着自己切菜的菜刀变成屠杀作案工具的感觉


那么,是谁放任危险的麻醉品在境内随意流通?是谁漠视成瘾成分的大规模泛滥?是谁在药物管控层面极为松懈,让人随随便便就能搞到芬太尼曲马多羟考酮杜冷丁甚至舒芬太尼阿芬太尼这种用于重大手术病人的全麻药品,或者原本给中晚期癌痛患者准备的“悲悯之药”?

别人卖的是药,你国却想方设法磕成了毒;面对汹涌的滥用潮流束手无策,就无能狂怒制裁药厂…

菜刀被拿来砍人了,你不抓凶手把铁匠拷了游行示众?

user avatar

中国滥用抗生素,美国滥用止疼片,这都是各个国家的老毛病。

中国头疼脑热,尤其是孩子高烧啥的,肯定家长带去跑医院。到了医院,医生让做个血检,之后一般问是点滴还是吃药啊?

家长很多都想见效快的,直接上点滴。那点滴里面是啥? 青霉素啊~

抗生素这玩意,确实厉害,基本上只要是细菌类的疾病,药到病除,昨天还跟快死了似的,用上把体内细菌杀一遍,第二天精神就好多了。

抗生素在我们国家滥用的确实厉害,小孩子动不动就点滴,只要发高烧,没几个家长能镇定地不点滴的。甚至导致很多不明白医学的家长认为,点滴就是治高烧的,其实两者真没啥关系。

那不点滴,吃啥药呢?头孢啊~~

这玩意中国人有几个没吃过的?

发烧感冒,一片头孢下去,很快病好了!简直神药~

说抗生素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会很敏感,但说消炎药,大家就知道使用的有多频繁了。

眼镜最近有点红肿发炎,咋办?涂点红霉素药膏。吃坏肚子了,咋办?黄连素,诺氟沙星备着~


当然不是说,这些病都不需要用抗生素,而是说抗生素很容易被想起来用,有一点滥用的问题。


等到了欧美国家,那就是止痛片滥用的问题。

中国人吃抗生素好歹真治病,欧美人吃止痛片是不治病,但当治病。

欧美医学有一个观念就是,止痛片是疾病治疗的方式之一。


举个例子,你现在头疼脑热了,咋办?上止痛药。

你现在哪不舒服,咋办? 上止痛药。

肠胃炎,发烧,感冒都可以开止痛药。


止痛药确实是真管用,我也吃,但是偶尔吃。

真的是熬夜,头疼的太厉害,什么都干不了,这时候吃一片止痛药,立刻啥事都没有了,精神非常好,再也不头疼脑热了,直接工作,再也不怕生病影响状态。(这是严重错误的,千万不要因为这段话,这么吃药)

女同志可能经期的时候,太难受,会吃几颗止痛药。


但是等到了欧美,他们不像中国人看病那么杂,中国人一有点小事就挂个号,跑去医院看自己不是很确定的,或者不是很严重的小毛病。欧美人,不能直接去医院挂号,医院只是给急诊病人的,比如你肚子上插了把刀,或者被车把腿撞碎了才能去的。

你平常的病只能去社区医院,但是社区医院的号,你要预约,不能当天挂当天看,要预约几个月。所以小病,自己扛一扛就好了,反正你就算约上号,等去了,你不是死了,就是病已经好了了。

所以你不是真的有大事,不会请假缺席上班,在工作日跑到医院,就为了看个小病。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小病都是忍一忍就过去了,大家都不爱看医生。但是你平常小病难受啊,咋办?

吃止痛药。

只要你一吃上止痛药,什么小病都没事了,状态立刻恢复。甚至你心情不好,吃颗止痛药都管用。这个药的见效太快了,效果太好了。尤其是欧美的医生特别喜欢开止痛药,你有点事,你说你特别难受,很疼啥的,医生保准给你开。

整个欧美都是这个风气,这就变成,你感冒发烧了咋整?吃片止疼片就行了。

心情抑郁,骨头疼,胃难受,出现幻觉了,牙掉了,身体出血了,咋办?吃止疼片就好了,明天还要上班,没时间看病。


因为止疼片是欧美穷人家见效最快,效果最好的治病方式,这就会必然导致止痛片的滥用。

先不说美国,以英国的医学标准来看,一年吃300多片止痛药,是正常的。这在中国来看,早就是严重的超标了,可见英国人平常吃止痛片的频率是有多高。每天塞个止痛片根本不叫个事。

等到了美国,那可就严重多了,美国的统计很复杂,但是美国人口只占全球5%,消耗全球80%的鸦片类处方药,可见美国吃止痛药有多疯狂。


其实美国人一方面是吸毒导致的药片使用过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更重要的还是美国的医疗和大型医院在美国的宣传问题,以及美国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穷人有时候吃止痛药,不一定是为了吸毒,而就是为了止痛和保持自己的状态。但是随着没有得到正确的医疗,对止痛药的依赖就会加深,而美国医生又回开很多可能会有成瘾性的止痛药,只要吃惯了,最后都会吃上瘾,最后死于药物过量。


拜登制裁中国药企其实没什么用,这是美国自己的社会问题,是深值于它的资本主义,为了经商不择手段宣传的大型药企,盲目吃止痛药就治病的社会氛围,为了骗医保费用的医生,以及贫困无法获得治疗的穷人各个方面的综合结果。

制裁中国,就是美国生病,让中国吃药。中国打击芬太尼又怎样呢?能改变美国穷人靠止痛片挺着上班,还是能改变医药巨头的洗脑宣传?

都不能,那有个屁用。进货的渠道千千万万,美国既然有止痛的需求,中国不卖,不还有墨西哥,哥伦比亚毒贩么?不还有随便生产药的印度么?


美国社会的顽疾,拜登就是想骗点选票搞政治正确,他心理清楚的很,这操作没用。


ps.补充一段,中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现在好多了,说的是以前的情况,国家意识到之后,做了调整。其实这也不是啥大事。

美国滥用止痛药是多年顽疾,现在是愈演愈烈。


话说王力宏都被老婆爆料了,热榜连个问题都见不着影,这是花了多少钱?

附录:

根据医疗咨询招聘公司梅里特·霍金斯(Merritt Hawkins)2018年的调查,在15个大都市地区,新病人预约医生看病的平均时间是24.1天,比2014年的18.5天增加30%;而在15个中型都市地区(人口8.8万到14.3万之间)等待的时间更长,平均32天,比大都市等待的时间增加近三分之一。15个大都市地区包括亚特兰大、波士顿、达拉斯、丹佛、底特律、休斯敦、洛杉矶、迈阿密、明尼阿波利斯、纽约、费城、波特兰、圣地亚哥、西雅图以及华盛顿特区。该调查结果是在询问两千家医生诊所的基础上得出的,参与调查的医生诊所包括家庭医生、心脏病、皮肤科、妇产科以及整形外科。其中,家庭医生属于普通科医生诊所,其余的属于专科医生诊所。

user avatar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把芬太尼的锅甩给其他国家了。最近的代表性事件:8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悬赏500万美元通缉涉嫌跨国贩毒的一位中国公民。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

1.我们先从这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药物—芬太尼开始说起。

“天使药物”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鸦片类止痛药,也常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其主要机制与吗啡相似,其效力是吗啡的100倍以上[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报道资料,全球芬太尼的总消耗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麻醉、急性疼痛及慢性长期疼痛的治疗。

(芬太尼结构)

2. 美国严重的芬太尼“成瘾问题”

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口只占全球的5%,消耗的阿片类药物却占全球的80%。[2]而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也在于美国本身。

首先,上世纪50年代,比利时结构活性药理学家保罗·杨森(P. Janssen),同时也是大名鼎鼎的杨森制药的创始人,首次合成芬太尼,并作为镇痛剂于1963年在欧洲获准临床应用,并于1968年在美国上市[3]。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美国,医疗界普遍认为疼痛是病,需要服药加上庞大的医药产业到处宣称处方阿片类止痛药不会造成药物依赖和成瘾,并不断扩大适应症,导致出现了只要患者感觉到疼痛,医生大笔一挥,马上就开阿片类止痛药的现象。

从此,如此滥用便导致芬太尼一步步从“天使”沦为“魔鬼”

早在2016年,美国疾病管制预防中心(CDC)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到2016年,类鸦片类药物滥用致死率年年以113%飙升。2016年因类鸦片药物芬太尼(fentanyl)致死在各种药物滥用致死病例最多,为1万8335人,占28.8%。這是从2012年以来,芬太尼首次超过海洛因。2011年,芬太尼仅占所有药物滥用死亡的4%。

(2016年因芬太尼(fentanyl)致死人数,在各种药物致死病例最多,为1万8335人,占28.8%。(图:取自CDC官网))

正是看到了阿片类药物泛滥成灾的危害,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国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3.简单的合成路线和源源不断的衍生物是造成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

芬太尼系列产品不需要罂粟作为原料,是化工合成的“实验室毒品”,可以采用多种路线合成,最常用的两种合成方法如下:

(芬太尼最常见的两条合成路线)

我们不难看出,芬太尼易于合成,通过简单的原料,所需的化学品和设备也容易获得,也不需要复杂的实验室技能马上就可以得到关键制毒原料4-苯胺基-N-苯乙基哌啶(4-ANPP)和N-苯乙基-4-哌啶酮(NPP)等芬太尼前体, 有利于小型药物贩运组织走私并小规模生产,导致新型结构化学品源源不断地出现,秘密制造层出不穷

毫无疑问,2017年第60届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委员会决定将NPP和4-ANPP列入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此外,庞大的芬太尼家族也是让人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犹如九头蛇海德拉,砍掉一颗头,便以极快的速度重新长出两颗。地下制毒者又通过对其化学结构修改,导致新型结构化学品源源不断地出现,秘密制造层出不穷,如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阿芬太尼等芬太尼家族。

4. 我国就芬太尼问题积极监管

2019年4月1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标志着在我国芬太尼问题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便率先宣布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家族。

这正如我国外交部回应的那样:中国政府始终对毒品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严格管制各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其化学前体。但这种“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的错误做法没有建设性,只会干扰中美禁毒执法合作。

最后提醒一句,吸食毒品是百害而无一利,就好像洪水猛兽,会不断吞噬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为了我们的生命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请勿触碰毒品,如果发现周围有人吸毒,也要及时报警处理。

参考文献

[1] Morgan MM, Tran A, Wescom RL, Bobeck EN. Differences in antinociceptive signalling mechanisms following morphine and fentanyl microinjections into the rat periaqueductal gray. Eur J Pain. 2020 Mar;24(3):617-624.

[2] Lyden J, Binswanger IA. The United States opioid epidemic. Semin Perinatol. 2019 Apr;43(3):123-131.

[3]陈园园,李香豫,许鹏飞,卢晓鵾,王优美,徐鹏,狄斌.芬太尼类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0,51(06):724-730.

[4]Valdez CA, Leif RN, Mayer BP. An efficient, optimized synthesis of fentanyl and related analogs. PLoS One. 2014 Sep 18;9(9):e108250.

user avatar

小胖不开心,于是身边的人推荐他喝可口可乐,他一口气喝完,果然快乐不少。

过一阵子,小胖又不快乐了,去医院,医院也给他开了可口可乐,再次解决了烦恼。

以后,小胖凡是不快乐就喝可乐,甚至离不开可乐了。

有事没事就喝可乐,买不到就去偷。

最后小胖因为肥胖去世。

然后小胖他们村长说可口可乐公司参与非法饮料生产,打击可乐成瘾问题,所以要制裁可口可乐公司。

你说小胖他们村长的说法有依据吗?对于真正的遏制滥用有什么意义么?


芬太尼本身并不是毒品,而是一个正常止痛药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芬太尼透皮贴是个很好的药。

贴上去一般6~10小时开始显效,最长可维持72小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芬太尼用于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疼痛以及那些只能依靠阿片样镇痛药治疗的难消除的疼痛。

本品禁用于:

  • 阿片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
  • 治疗急性或间歇性疼痛,或用于需要短期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患者。
  • 治疗轻度疼痛。
  • 明显呼吸抑制的患者。
  • 未监控条件下或无复苏设备条件下的急性或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
  • 已知或疑似胃肠阻塞,包括麻痹性肠梗阻。
  • 已知对芬太尼或对本贴剂中粘附剂敏感的患者。

本品不应用于急性痛和手术后疼痛的治疗,包括门诊或日间手术(例如扁桃体切除术) 后使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在短期内调整芬太尼的剂量,并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或危 胁生命的通气不足。

本品暂禁用于 40 岁以下非癌性慢性疼痛患者(艾滋病、截瘫患者疼痛治疗不受年龄及疼痛病史的限制)。

但是它有一定成瘾性,并且是一种「优质毒品」

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剂,主要是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

阿片又称快乐物质,其通过与体内的阿片类受体结合,产生镇痛、麻醉和使人愉悦、欣快及兴奋的感觉。

他价廉物美,又可以说一种「优质毒品」

药效是海洛因、吗啡的50-100倍,价格又比海洛因低,而且用量小但见效极快,比海洛因更容易运输,因此成为新一代的毒品之王。

而且它合成简单,又可以通过修改其化学结构,源源不断地出现新型结构化学品。

——所以当它被滥用,就会受到犯罪分子的青睐。

user avatar

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美国政府如果有证据指控制裁的4家中国药企现在“参与了全球非法药物贸易”,完全可以找中国政府进行联合执法,虽然两国现在处于对抗之中,但在禁毒方面不会因此而消极对待(涉及“法不溯及既往”另说)。

美国现在的毒品问题很严重,从2016年开始,美国因吸毒(嗑药)过量致死人数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这一年,最引人注目的是:过量使用芬太尼致死的人数高达2万人,超越了1.5万人的海洛英或其他处方鸦片类药物,成为致死原因的第一位。

此后,美国每年因吸毒(嗑药)过量致死人数的数据,媒体报道几乎都要用上“历史新高”、“创新高”、“创历史记录”等词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表示事态的严重性,还曾将阿片滥用上升为公共危机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一直以来在美国媒体的“宣传炒作”下,整个美国社会都有一个共识:“中国是美国芬太尼类药物泛滥的罪魁祸首”,因此拜登签署这条新的行政命令,可谓是一举两得,即表现出对中国的强硬,又为美国芬太尼泛滥成灾找到了“解决方法”和“依据”。

不过,如果美国集体记忆正确的话,就应该知道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前夕),我国为了配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禁毒要求,在联合国支持美国的提议,把芬太尼类药物整体纳入管控,并第一时间响应(2019年4月1日执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芬太尼类药物原料生产国,中国政府这么做,无疑作出了巨大牺牲,所以当时美国政府也表示了感谢:“中国政府以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姿态,同意将芬太尼指定为一种受控物质,这意味着向美国出售芬太尼的人将受到中国法律规定的最高刑罚。

题外话,芬太尼虽然在美国泛滥成灾,但并没有成为全世界的流行毒品,因此很多国家并不愿意将芬太尼类物质整体纳入管控,造成执法成本的提升,但在中美两国的“苟合”和“游说“下,几轮投票通过了这个决议。

中国政府之所以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支持美国的禁毒事业,除了表示自己禁毒的决心,同时也是希望给这位新任美国总统一个面子,加强一下中美关系,但没想到好心根本就没换来好报,特朗普反手就开始了贸易战。

从2019年开始,我国芬太尼类物质的出口都受到了严格审批和控制,并加了大走私打击力度,因此出口量大降(与此同时,印度芬太尼类物质出口量在增加)。按照美国社会的“共识”,解决了中国这个“罪魁祸首”,其国内芬太尼泛滥成灾的问题就应该解决了。

然而数据很打脸,2020年,美国吸毒(嗑药)过量致死人数创历史新高,高达9.3万人。其中,阿片类物质致死6.97万人,相比2019年上升30%多。2021年,美国有超过10万人死于吸毒(嗑药)过量,与2019年至2020年期间相比,增长了28.5%,再创历史新高

我之前统计过,仅从2016年开始算起,就已经有超过40万美国人死于吸毒过量,美国政府心再大,也不能视而不见,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现阶段肯定没有,但总得有一个说法,那么就制裁制裁美国社会共识里的“罪魁祸首”吧。

现在的美国政府跟当年的清政府一样,并没有抓住解决其国内毒品(芬太尼)泛滥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巨大的非法需求催生出了巨大的非法供应。总之,美国政府解决不了国内巨大的非法需求,就算把全世界的药企都制裁了,也解决不了国内愈演愈烈的毒品问题。

user avatar

芬太尼等药物包括原材料在中国是管控品,而美国的芬太尼等药物原材料是进口印度的,因此美国的制裁纯粹是政治表态,把吸毒造成的死亡归罪与中国。

为什么不制裁印度?因为勿使友邦惊诧,美国要拉拢印度,肯定不会制裁。

说白了美国政府根本不在乎美国人吸毒造成的死亡,只要把锅甩给中国就OK了。

以后还会有更刺激的,美国会把黑奴贸易跟印第安屠杀都归罪于中国。

将美国所有的矛盾,问题全部归罪于中国,塑造美国共识,是两党精英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拜登政府以“打击芬太尼等药物滥用成瘾问题”为由,签署行政命令制裁四家中国药企。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依据和潜在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一、 事件背景:芬太尼危机与中国的角色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类止痛药,其药力是吗啡的50至100倍。在过去几年里,美国经历了严重的芬太尼过量死亡危机,导致数万人死亡。其中.............
  • 回答
    拜登政府签署行政令,解冻并分配 70 亿美元阿富汗在美资产,其中一半(约 35 亿美元)将赔偿给 9·11 受害者家属,另一半则计划用于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解冻资产的背景与原因: 阿富汗央行资产被冻结: 在塔利班.............
  • 回答
    拜登总统签署的“买美国货”行政令,意在加强美国国内制造业和供应链,并强调了对美国工人的支持。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应对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制造业就业流失、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以及与中国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等一系列挑战。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买美国货”和“美国优先”的理念就成为美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拜.............
  • 回答
    拜登政府签署的旨在促进性别平等的行政令,其中允许跨性别者参与与其性别认同一致的体育比赛和使用相应的卫生设施(如换衣间和洗手间),在美国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行政令的核心内容与意图:首先,理解这份行政令的核心意图至关重要。它主要基于“禁止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
  • 回答
    拜登政府近期宣布将颁布一项名为“买美国货”(Buy American)的行政命令,旨在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和保障国内就业。这项政策的初衷是明确的: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然而,任何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都绝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其影响,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国内外的利益博弈以及.............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在2021年1月27日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打击因新冠疫情而激增的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歧视和仇恨犯罪。这项举措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政府在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种族歧视问题时,采取了更积极和明确的态度。背景:日益严峻的针对亚裔的歧视新冠疫情的爆发,尤其是早期将其与中国联系起来的言论,在全球范围内催生.............
  • 回答
    2020年夏天,拜仁慕尼黑在夏季转会窗的最后时刻迎来了一波令人瞩目的签约潮,连续签下四名新援,这波操作无疑是当时德甲乃至欧洲足坛的一大新闻。从市场反应和实际效果来看,萨利哈米季奇(以下简称萨利)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相当有远见和魄力的,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体育总监的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压哨签约的背景与萨利.............
  • 回答
    拜登提名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连任美联储主席,这一人事任命对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向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鲍威尔连任后的潜在影响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可能走向: 一、鲍威尔连任的政治与政策连续性1. 政策延续性 鲍威尔自2014年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以“数.............
  • 回答
    拜登关于普京已决定进攻乌克兰的表态,确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信号,透露出多方面值得高度关注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关键点,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1. 信息来源和拜登的判断依据: 情报评估的可靠性: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美国情报机构(包括CIA、NSA、DIA等)长时间、多渠道收集和分析的俄.............
  • 回答
    拜登总统在接受采访时关于对俄的两选项——“制裁或者开启世界大战”的表述,释放了多重复杂且强烈的信号。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而是包含了对当前俄乌冲突局势的评估、对俄罗斯行为的定性、对美国及盟友政策的宣示,以及对未来走向的警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些信号:一、 对俄罗斯行为的定性与升级的警示.............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美俄关系完全破裂”的表述,虽然措辞严厉,但更多的是对当前严峻现实的一种确认和定性,而非全新的局势开端。然而,这种公开的定性确实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朝着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方向发展:一、 加剧地缘政治紧张与阵营化 强化对抗态势: “完全破裂”意味着双方之间.............
  • 回答
    拜登总统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辩护时,将中俄两国乐意看到美国继续驻军阿富汗作为一个重要论据,这其中蕴含着多层含义和战略考量。理解他的发言,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中俄乐意美国继续驻军”的逻辑基础: 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 这是最核心的考量。中俄两国都视美国为主要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如果.............
  • 回答
    拜登政府首度明确表态不支持“台独”,并表示“完全了解其敏感性”,这在处理台湾问题的表述上,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相对明确的政策调整或表述重申,尤其是在其过往的表述中,虽然也强调不支持台独,但这次的措辞和语境可能带来更细致的影响。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 回答
    拜登总统与日本首相菅义伟在2021年4月16日(日本时间17日)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确实在提及台湾问题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这是自1969年以来,美日两国领导人联合声明中首次明确且详细地提及台湾。这次联合声明释放出的信号是多方面的,其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值得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声明的突破性:.............
  • 回答
    关于拜登是否“拉裤兜子”的问题,网络上流传着一些不实信息和猜测。事实查证:目前没有可靠的、公开的证据或官方声明证实拜登总统有过“拉裤兜子”的情况。这类说法通常源于对某些视频片段的误读或断章取义,也有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恶意传播。关于网络流传的视频或截图:您可能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关于拜登行动的短视频或.............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和英国首相约翰逊会晤期间记者被要求离场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这个事件通常发生在两国领导人举行正式会晤,特别是涉及一些敏感议题或需要进行私下交流的时候。在G7峰会、北约峰会或其他国际场合,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双边会谈”是常见的环节。这些会谈通常会有一.............
  • 回答
    有些人可能认为美国总统乔·拜登在公开场合有一些“怪异举动”,并将其与潜在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需要明确的是,作为AI模型,我无法进行医疗诊断,也无法确定任何人的健康状况。以下信息是基于公众观察和媒体报道的讨论,不构成医疗建议。关于“怪异举动”的说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言语或口齿不清: 有时拜登的.............
  • 回答
    拜登政府在巴以冲突问题上采取了更为复杂和 nuanced 的立场,这反映了美国在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利益、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国际道义责任之间的多重考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拜登总统“呼吁降级但坚定支持以色列自卫权”的立场:1. 战略与现实考量: 地区稳定与避免升级: 拜登政府深知,巴以冲突的.............
  • 回答
    乔·拜登作为美国第46任总统,他的连任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要详细评估他有多大希望成为总统(在此语境下,是指他连任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现任总统的优势与劣势优势: 现任总统的平台和知名度: 拜登拥有现任总统的身份,这意味着他拥有无与伦比的媒体曝光度和施政平台。他可以通过公.............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宣布“伊斯兰国”(ISIS)最高头目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雷希(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yshi)在美军袭击行动中自杀身亡的声明,除了核心信息本身,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关注的细节,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次行动的意义、影响以及背后的复杂性。以下是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