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拜登签署行政命令修订投资禁令,华为等 59 家中企被列入「黑名单」?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美国总统拜登最近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之前特朗普政府时期发布的投资禁令进行了一些调整,结果呢,华为、海康威视等 59 家中国企业就被给盯上了,上了这么一个“黑名单”。这事儿放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看,可不是小事。

要说这事儿怎么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这是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持续施压中国的一个延续。 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已经把华为推到了风口浪尖,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其使用美国技术。这次拜登政府虽然说是在调整和优化禁令,但核心目标似乎并没有变,依然是将一些被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中国企业纳入限制范围。这说明,在所谓的“国家安全”这根弦上,美国两党虽然做法上可能有些微调,但整体的对华战略态势,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和防范,是保持着连贯性的。

其次,这个“黑名单”的背后,是美国对所谓“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担忧和遏制。 政府的声明里提到了,这些被列入名单的企业,可能涉及参与俄罗斯的军事发展,或者对美国的网络安全和数字基础设施构成威胁。而很多被点名的中国科技公司,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有优势的,比如华为,常常被美国方面指控与中国军方有联系,或者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这种担忧,其实是美国试图在供应链、技术获取等多个层面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通过投资禁令,美国希望阻止本国资本流入这些企业,减少这些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其研发和扩张能力。

再者,咱们得看看这个禁令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这个行政命令,主要限制的是美国投资者不得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公司进行任何投资。这不仅仅是禁止新的投资,还可能涉及对现有投资的处理,比如要求出售持有的股份。对于被列入的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它们在争取美国资本市场支持方面会遇到更大的阻碍。而对于一些中国企业而言,美国投资者本就是其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这项禁令无疑会影响其融资能力和全球化布局。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 双方都在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技术标准和供应链的主导权。美国的这些措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科技脱钩”的努力,尽管美国政府有时不太愿意直接用这个词。他们的目标是确保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防止技术被用于可能损害其国家利益的方面。

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融资难度增加: 如前所述,失去美国资本市场的支持,对这些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供应链的风险: 虽然这次的禁令主要针对投资,但它也可能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供应链上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促使企业更加依赖本土供应链,或者寻找替代方案。
合规成本上升: 这些被点名的企业,未来在与美国企业合作、进入美国市场等方面,都需要更加谨慎,并投入更多资源来应对合规方面的挑战。
战略调整的必要: 面对美国持续的压力,中国企业需要更积极地寻求多元化发展,包括拓展新的市场、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做法也并非没有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种禁令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可能会对自由市场原则造成损害,并且可能会适得其反,刺激中国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步伐。

总而言之,拜登政府的这个行政命令,可以看作是美国在高科技竞争领域对中国进行持续施压的一个具体体现。它不仅仅是针对少数几家企业,更是美国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旨在限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影响力。这对中国科技企业来说,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加快自身实力的提升。这事儿的后续影响,还得咱们继续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新闻要连起来看。

上周,在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视频会谈前,华尔街邮报发了一篇戴琪的采访,里面有几句话很有意思


“没有谈判者会不顾筹码,不是吗?”

“每个好的谈判者都会留着筹码”


显然,她想要在和我国的贸易谈判中,充分利用特朗普时期留下的两张牌:

1、对我国出口商品惩罚性的关税税率;

2、对我国科技企业大规模的无理制裁。


其中,第一张牌其实是戴琪自己也想取消的,用来缓解目前已经高达4.2%的CPI。

但很显然,我国也知道你很想取消,必然在上面开价,而且是很可观的加码。

为了达成目的,戴琪显然就说服了拜登政府、使用了第二张牌,作为筹码。

也就是今天早上的新闻。

其实这个制裁本身没有新意:特朗普时期就已经宣布,之前一共31家,这次扩充到了59家,华为海康威视等早就在上面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为谈判加筹码的操作。


那我们怎么应对呢?

首先我上个问题已经说过,目前为了稳住通胀,戴琪和耶伦必然希望尽快取消过大幅降低关税。

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轻易可以取消的事情,无论从面子还是从谈判本身来说。

看吧,之后会有反复地拉扯、反复的纠结,但我还是那句话,这次,时代变了。

user avatar

1,美国没有筹码,就制造一个筹码。

美国现在骑虎难下。关税证明是它们自己买单了。想去掉,又不好去。不去掉,自己又胀得难受。

然后要大放水,希望有人接盘。

一方面希望人接盘,一方面又磨刀霍霍。

所以,在人为制造一个筹码。

2,美国已经被懂佛推上了不归路。

民粹就是这样,用起来很爽。

等到反噬的时候,就只能一步步看自己走向深渊。

3,进一步铲除了国内企业的依赖思想。

懂佛下台时,不少企业多多少少有一点侥幸心理,人为新任总统上来管制会放松。

现在算是彻底断了念想了。

老老实实走国产化吧。

难归难,这一不最怕的就是决心不够坚定。

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user avatar

好事啊。

是投资黑名单,意思是美国资本不能买入这些中企。美国现在不缺钱,缺优质的投资品,所以炒比特币。

这几年美国资本市场泡沫高涨,华尔街资本急着购买中国优质资产,因为中国经济降杠杆很久了 ,还处于价值洼地。

中国也没有禁止外资购买如中芯国际这样的高科技中企,甚至开放了外资入华限制。

拜登等于一举帮中国堵住了华尔街资本用绿纸侵吞中国高科技优质企业的管道,只能抄抄小米之类的—。—。

拜登政府心态大概还是高高在上,以为没有美国资本中国企业就起不来(某些的确是不去美股圈钱不行),所以出此狠招,殊不知华尔街的资本要骂娘!

鼓掌!

user avatar

这个明明是投资禁令,怎么很多朋友说这是贸易战?

投资禁令的目的是禁止美国人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不能买这些企业的股票。

这些朋友可能和以前那个“实体清单”给搞混了。

建议你们看这些纵横捭阖,长篇大论之前,先问问答主他们评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ps

上厕所刷了下留言,把我笑死了。很多朋友认为18年以来中美发生的事情叫“贸易战”,在这个背景下的任何新事件都可以当做贸易战。其实那玩意不叫贸易战,而叫“中美经贸摩擦”,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的是“经贸摩擦”,国务院发布的白皮书叫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立场,19年末签署的协定叫一阶段“经贸”协定。为什么不用“贸易战”?显然国家认为贸易无法完全涵盖中美冲突的全部,除了贸易,还有投资等其他领域。您在这里坚持用“贸易战”表达一切,认为强调贸易和投资的差异是文字游戏,您所反对的不是我。。。。

user avatar

昨天晚上,美联储突然宣布将开始出售去年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的企业债。

今天早上,拜登扩大投资禁令,把 59家企业拉黑,此举扩大了特朗普在2020年11月发布的禁令范围,由此前的31家企业增加到59家。

本文会就这两件事情做一个关联分析。

很多人对今天拜登扩大禁令范围感到意外。

不过我们如果把最近一连串事情联系起来,就不会感到意外。

在4月份的时候,耶伦和戴琦都还一副对我们爱谈不谈的态度。

但在5月12日,耶伦和戴琦都开始表态“近期会跟我们展开一次对话”。

而恰好在5月12日,美国公布了CPI数据,4月份美国CPI数据暴增4.2%。

这创下了2008年9月以来最高的通胀水平。

高通胀直接大幅度增加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但谁都知道,现在美国债务高企,股市更是完全靠大放水维持资产泡沫化,一旦加息,美国的金融市场就有可能崩溃。

并且美国现在还面临印钞机开始出现“故障”,上周美国以4850亿美元的逆回购规模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天量逆回购规模意味着美国的流动性已经泛滥成灾,这么多的钱已经无法在市场里有效流通,形成资金堰塞湖,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没办法有效流通到实体经济里,最终只能被美联储通过逆回购来回收。

通俗说就是,美联储左手印钞出去,右手逆回购回收回来,这根本没有多大意义。

美国现在是印钞印不动,加息又有可能死,那怎么办?只能满世界找人借钱呗。

所以我们就看到,上周美国的贸易代表和财政部长接连跟我们进行通话,这背后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过来借钱。

但我们在6月2日刚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背后潜台词就是我们不会跟随美联储大放水,自然就不会给美国接盘,也就是不会跟2008年一样借钱给美国。



我们当前所持有的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有将近一半,是2008年~2010年这3年购买的。

2007年我们持有美国国债还只有5799亿美元,2010年就达到了1.160万亿美元,增加了5802亿美元,3年翻了一倍。

这就是当年的给美国接盘。

假如你们接下来观察到我们以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速度去购买美国国债,就说明我在给美国接盘。

但很显然,我们现在并没有在给美国接盘。

2010年的时候,我们持有美国国债规模是1.16万亿美元。

而直到现在,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也只有1.11万亿美元,比2010年的时候还低一些。

这说明,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没有去给美国接盘。

但美国现在很明显是需要其他国家去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但是过去一年,全世界央行整体是在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大家身体都很老实。

毕竟,美国去年财政赤字3万亿美元,美国当前实际税收收入大约就是3.4万亿美元,但每年支出已经至少要6万亿美元。

拜登之前甚至直接把明年预算法案直接提高到6万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已经不加掩饰自己缺钱的困境。

在美国当前平均每年财政赤字已经至少达到超过2万亿美元的情况下,美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偿还债务的能力。

这使得美国只有两个办法:

1、 出去找人借钱。

2、 自己主动加税。

加税这东西,虽然拜登喊得震天响,但实际要做起来很难。

今天刚传出的消息,拜登已经准备以放弃提高国内企业税率为代价,来换取共和党人支持其基建法案。

但这本来就是矛盾的。

拜登的基建法案需要钱,但又要拜登放弃提高企业税率,那这钱哪里来?

印钞?

美联储昨天晚上,宣布要开始抛售去年为了应对疫情购入的138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包括约86亿美元的公司债ETF仓位和52亿美元的公司债。

虽然这个抛售规模并不算太大,所以昨晚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但这个的象征性意味却很浓。

最近因为美国通胀压力高涨,而且出现天量的逆回购规模,所以人们普遍猜测在6月17日的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有很大可能开始讨论缩减每个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

这使得,美联储决定6月7日开始抛售企业债券,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背后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美联储印钞已经印不动了,或者说,美联储印钞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效果已经很有限了。

在没办法依靠印钞来实现债务货币化的情况下,加税又是画饼充饥。

这使得,美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满世界找人借钱。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5月12日,美国4月份CPI数据一公布,美国财长耶伦和贸易代表都开始不约合同的开始说要跟我们进行讨论关税。

于是就出现了拜登现在病毒溯源问题上突然发难,继续炒作阴谋论来对我们造谣栽赃,甚至给出90天的最后期限,这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

在这个情况下,美国贸易代表和财长耶伦,在一个礼拜内,接连跟我们通话。

这背后我只看到两个字“借钱”。

但很显然,我们现在是不能去再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继续借钱给美国。

一个是美国现在债务高达28万亿美元,这个大窟窿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借得起的。

另外就是,美国现在态度这么差,一点都没有求人办事的样子,我们又怎么可能借钱给他们呢?

所以这一段时间,我们在做的事情,不但是不借钱给美国,而且还在不断给美国加大通胀压力。

这包括,上个月我们取消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还提高了部分钢铁产品的关税。

而且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我们还提高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这都摆明了,我们是肯定不会给美国接盘,也不会跟2008年一样,一口气借钱数千亿美元给美国。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财长耶伦在6月2日打完电话,仅过了一天,美国就突然扩大了禁令范围,把59家中国企业继续拉黑。

拜登的新禁令,将禁止投资名单中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并将扩大到投资这些公司的基金。在面临处罚之前,这些基金将有一年的时间来收回投资。

并且范围从特朗普时期的31家,增加到59家。

这都是美国在对我们极限施压。

未来这一个礼拜,拜登将开始首次出访,参加6月11日~6月13日于伦敦举行的G7会议。

这次G7会议,美国还特意邀请了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并且拜登将在G7会议之后,跟土耳其、俄罗斯进行会晤。

在这次G7会议上,拜登不但要推行其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要钱),而且有很大可能会对我们发难,把这场G7会议变成对我们的一场铁幕会议。

但美国越是这样无所不用其极,反而越说明美国已经快撑不住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有战略定力,继续坚持不给美国接盘,绝不能跟随美联储大放水。

只要我们能撑住,美国就是纸老虎,毕竟现在缺钱满世界找人要钱的是美国,而不是我们。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