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能否阻止希特勒的出现?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确实触及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运作机制。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能否阻止希特勒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并结合历史的教训和制度的设计来审视。

首先,我们得明确“希特勒的出现”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崛起,更是指一个极具煽动性、民族主义、反民主、反犹太主义的领袖,能够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一步步掌握国家权力,并最终建立起一个极权主义政权。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考察美国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免疫力”:

1. 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

美国政治制度最核心的设计之一就是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以及联邦制。

立法权(国会): 国会拥有立法、监督行政、审批财政等权力。如果一个希特勒式的领袖试图通过立法来削弱民主、压制异见,理论上国会中的多数议员,尤其是在野党,可以通过阻止法案通过、进行调查、甚至弹劾等方式来制衡。而且,美国国会是两院制,需要参众两院同时通过,这增加了阻挠的可能性。
行政权(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但也受到国会和司法部门的制约。即使总统有煽动性的言论或试图越权,国会可以通过立法限制其权力,通过预算控制其行动,甚至通过弹劾程序将其罢免。
司法权(法院): 美国的司法独立是重要的保障。如果总统或政府的行动违背宪法,法院可以宣布其无效。在希特勒上台初期,他采取了许多非法甚至违宪的手段来巩固权力,如煽动对犹太人的迫害、解散反对党等。理论上,美国的司法系统有能力对这些行为进行干预。
联邦制: 各州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即使联邦政府被一个威胁性的领袖控制,各州仍然可能成为民主的堡垒,提供庇护和反抗的基地。

但是,这些制衡并非万能,尤其是在面临系统性的危机或民众普遍被煽动时。 历史上,我们看到过在特殊时期,国会也可能因为党派斗争或民众压力而妥协,甚至通过一些有争议的法案。司法系统也可能面临政治任命的压力,虽然独立性强大,但并非完全不受影响。

2. 宪法与法律框架:

美国宪法是基石,它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限制了政府的权力,并设定了权力运作的规则。

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 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了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希特勒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和群众集会。美国制度允许这些权利的行使,这是其危险之处,但同时也为反对者提供了发声的空间。
法律的适用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政府官员。理论上,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无论是领袖还是普通公民,都应受到追究。

然而,希特勒式的领袖往往擅长利用和操纵法律的漏洞,甚至在民众普遍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合法”途径来逐步侵蚀自由。 例如,通过《大权归一法》(Enabling Act)在德国合法地剥夺了议会权力,就是一种“合法”的“非法”行为。美国制度能否阻止这种“合法”的僭越,取决于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公民的警惕性以及制度本身的韧性。

3. 民众的参与与问责:

美国是一个代议制民主国家,民意和选票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选举制度: 定期的选举是清除不称职或危险领导人的主要途径。如果一个领袖行为失当或威胁民主,选民可以通过投票将其赶下台。
媒体自由与公众舆论: 自由的媒体和活跃的公众舆论是监督政府、揭露真相的重要力量。希特勒上台后,立即控制了媒体,压制了所有反对声音。美国的自由媒体和活跃的公民社会,理论上能够揭露和抵制这种行为。
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 各种社会团体、工会、教会等构成了强大的公民社会,它们能够组织起来,形成集体力量,对抗威胁。

但是,这同样是希特勒能够利用的方面。 他善于利用民粹主义、制造民族仇恨、攻击少数群体来赢得民心。如果一部分民众被仇恨和恐惧所裹挟,被虚假信息所蒙蔽,他们就可能投票给一个危险的领袖。而且,在高度两极化的社会中,媒体也可能被党派化,失去其客观监督的作用。

4. 历史教训与文化基因:

美国在建国之初就经历了独立战争,其政治文化中包含着对专制和暴政的警惕。宪法的设计者们也从历史上吸取了许多教训。

对中央集权的担忧: 美国建国时,对于强大的中央政府存在普遍的担忧,因此设计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
对少数群体权利的保护: 尽管历史上有污点,但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尤其是后来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为少数群体提供了法律武器。

然而,历史的教训并非自动延续。 仇恨和偏见是可以被重新点燃的。如果民众对宪法和民主价值观的认同度下降,或者对历史教训产生了遗忘,那么制度的“防火墙”就会削弱。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能否阻止希特勒的出现?

我认为,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从设计理念和制度框架上看,确实具备了相当强的“免疫力”来阻止一个希特勒式的领袖通过“合法”途径全面掌权并建立极权。 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联邦制、宪法保障的自由以及活跃的公民社会,这些都是强大的制约因素。

然而,它并非绝对不可逾越的。 希特勒式的威胁,如果真的发生,可能更多地会以一种“侵蚀性”的方式出现:

循序渐进的权力扩张: 领袖可能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多次选举,每次都利用民众的焦虑和不满,逐步削弱制衡机制,例如通过任命“忠诚”的法官,通过政治操纵来影响国会,或者利用行政命令来绕过立法。
操纵信息与煽动情绪: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利用社交媒体和虚假信息来制造分裂、煽动仇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如果民众无法辨别真伪,容易被情绪驱动,那么民意就可能被操纵。
利用社会撕裂: 当社会存在深刻的经济、文化或政治分歧时,一个善于煽动民族主义和“我们vs他们”的叙事方式的领袖,更容易找到支持者。

所以,更准确地说,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大大增加了希特勒出现的难度,并提供了多重阻止其彻底掌权的机制”。但它并不能完全保证“绝对不会发生”,因为制度的最终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制度的“人”——包括政治家、法官、媒体从业者,以及最根本的,每一个美国公民对民主制度的坚持和捍卫。

当民众对民主制度本身产生怀疑,或者对宪法精神产生动摇时,即使是最坚固的制度,也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简单来说,制度提供了“硬件”保障,但“软件”——即公民的警惕、知识和对价值观的捍卫——同样至关重要。没有后者,再好的硬件也可能被绕过或损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确实无法完全阻止,但是危险并没有魏玛时期那么大。另外原则上同意

@理想的蘑菇

说的,不相信任何制度能阻止希特勒,才能真正阻止希特勒。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Frank Underwood跟希特勒之间存在本质区别。Frank Underwood只是一个犯了谋杀罪的总统,希特勒则导致了大屠杀。如果有人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跟数千万人的生命一样珍贵,任何对道德义务的违反都是不允许的,那我只能说抱歉,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且我要评论说这种人所期待的政治永远无法实现。

=====正文部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宪法在多大程度上要为希特勒的出现负责。

当然,这个问题已有定论:魏玛宪法的责任很大。可以说,正是因为魏玛宪法本身的脆弱性,才导致希特勒能以合法的手段终结魏玛共和国。

(P.S:尽管我不喜欢民主制,但我很讨厌那些“民主选了希特勒上台”的说法,真实的历史过程比这复杂得多。希特勒上台背后有很多历史因素,其中也隐含着政治科学中真正的规律。一味把希特勒上台说成是民主的后果,对于我们理解这些规律没有什么帮助。我希望通过此答案大致揭示其中部分规律。)

魏玛宪法的脆弱性表现在两个问题上:

其一是魏玛宪法对自身定位不明:它名义上是一部人民主权的宪法,实际上却继承了德意志帝国时期宪法的君主制成分。

按照西耶斯和施米特的制宪权理论,宪法的权力只有两种来源,一是君主,二是人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宪法是一种根本法,根本法要就这个社会中一切最极端的冲突作出明确规定,而不是回避这种冲突或者交给所谓“自由裁量权”——否则法治就失去了意义。

魏玛共和国是通过人民革命建立起来的,德国人民否定了帝制。但制订魏玛宪法的立法家们继承了帝制时期宪法的很多内容,试图用类似于君主的权力来制衡民主的权力。

按魏玛宪法制订者的设计,共和国的总统就是ErsatzKaiser(不是皇帝的皇帝),总统跟国会之间构成一个二元关系。我引用景德祥的论文来说明一下(声明,我并不完全同意他这篇文章的观点):

在魏玛宪法设计的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制衡机制:总统可以解散国会,但国会也可以罢免总统并且向国家法院控告他违宪与违法;总统有权任命总理与部长,但国会可以罢免总理与部长;国会享有立法权,但总统可以安排人民公决推翻国会立法;总统可以颁布紧急法令,但国会也可以取消其紧急法令。当国会与总统发生对抗时,宪法设计了一套政治决斗程序,试图通过决斗解决两者之间的对抗。每当一方对另一方作出了沉重乃至致命的打击后,如在国会罢免了总统或者在总统解散了国会以后,都必须转向人民,呼吁人民通过公决或者大选作出最后裁决。人民倒向哪一方,哪一方便获得胜利。要么是国会获得了与自己相一致的新总统,要么是总统获得了与自己相一致的新国会多数。决斗过后,两者又开始相处,直到下一场冲突与决斗。总之,魏玛宪法对国会或总统都没有明显的偏袒,它要确立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势均力敌、难分难解的二元制。


在魏玛共和国初期,因总统艾伯特与国会多数党派都属于民主共和阵营,魏玛宪法设计的二元对抗并没有出现。总统与政府、国会的角色只是同一阵营中的不同分工,不可能因此就导致他们之间的对抗。 真正的二元对抗与制衡,在1930年3月底国会大联盟内阁在世界经济大危机压力下因失业保险问题破裂、兴登堡实行总统内阁制以后才开始。

魏玛宪法二元制与希特勒的上台

魏玛宪法的设计者希望总统和国会之间进行制衡,如果双方争斗过分激烈,那就诉诸人民。但是,一部好的宪法,实际上要避免人民总是出场。

舒尔策认为,魏玛宪法设立的国会与总统二元制暗藏着一个政治智慧。其中的总统紧急令机制实际上是一部魏玛共和国的“预备宪法”( Reserveverfassung) 。宪法设计者的意图是, 在国会政党能够形成执政联盟时, 便实行议会民主制, 当国会失灵的时候, 总统便可以依仗第48 条单独执政, 挽救国家与民主制度。兴登堡总统内阁便是这一“预备宪法”的启动。

所以实际上,魏玛宪法既希望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又希望总统能够发挥对民主成分的制衡作用。其结果是,当两股权力真正互相制衡时,造成的后果是政治精英集团大撕裂。在平常时期,社会还能够承受这种撕裂的后果;但在德国遭受经济衰退,社会危机此起彼伏的时候,民众要求政治精英高度团结,你还玩撕裂,后果就是纳粹党上台。

1930年3月底成立的由原中央党议团主席布吕宁任总理的兴登堡总统内阁,在国会只拥有由中央党、巴伐利亚人民党与部分德意志民族人民党议员组成的少数派的支持。在如何对付国会多数的问题上,总统派是胸有成竹的:一旦国会多数拒绝总统内阁的重要法案,总统便依仗宪法第48条以紧急令方式颁布被国会拒绝的法案。如果国会取消总统的紧急令,总统便再依据第25条解散国会并举行新的大选。7月16日,总统内阁成立不到4个月,双方就因1930年预算补救问题发生了第一场决斗。由社民党、德国共产党、纳粹党、德意志民族人民党胡根堡派组成的国会多数拒绝了布吕宁内阁的预算补救法案。兴登堡便行使第48条第2款所规定的总统权力,以两道紧急令的方式颁布了被国会拒绝的财政补救措施。国会则依据第48条第3款取消了总统紧急令。兴登堡又宣布解散国会,并定于9月14日举行新国会大选。几日后,兴登堡再次以紧急令的方式颁布了被国会取消的紧急令。这次国会已经不存在,不能再次反击,总统派似乎胜利了。

总统派以为可以在9月14日举行的大选中获得选民的广泛支持。但是大选结果不仅使这一希望落空,而且打开了魏玛共和国的潘多拉之盒。纳粹党在这次大选中获得了德国选举史上空前的成绩,它的选票从1928年大选的2.6%一举上升到18.3%,国会议席从12个增加到107个,成为仅次于社民党的第二大党。一日之间,在总统派与国会派的权力斗争中出现了一个名义上还属于国会派的第三者。为了不让布吕宁内阁倒向纳粹党,并且保住社民党与中央党在普鲁士的执政联盟,社民党不得不容忍布吕宁内阁。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对抗由此暂停。在1932年春的总统大选中,为了阻止希特勒占据总统权位,社民党又与中右翼势力一起促成了兴登堡的连选连任。

其二是魏玛共和国为总统保留了一项可怕的权力,也是为希特勒开了一个可怕的口子:第四十八条紧急状态法案:

其第1款规定,如果某一州不履行国家宪法与法律规定的义务,总统可以借用武力强迫其履行。第2款规定,在国家公共安全与秩序受到干扰或威胁的时候,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重建公共安全与秩序。如果有必要,可以动用军队进行干涉。为此目的,总统还可以宣布宪法第114(人身自由)、115(住所的不受侵犯权)、117(通信秘密)、118(言论与新闻自由)、123(集会自由)、124(结社自由)以及153(财产权)条所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在一定时段内部分或全部失效。人们一般只强调上述授予总统近乎独裁权力的第1、2款,而忽视了第48条还有一个国会权力的第3款,它规定,总统在行使第1、2款的权力时,必须立刻通知国会,国会有权取消其紧急令。因此,针对总统最有力的武器,国会也有同等的对抗权力。

该条款被视为赋予了总统等同于独裁的权力,因为对它的唯一阻碍在于国会的取消权,而紧急状态法案本身就是总统拿来对付国会用的,所以国会的这一制衡权力经常无法发挥作用。

兴登堡在位期间,为了要支持自己指定的总统内阁,防止改革措施被议会否决,曾多次动用紧急法令。到后来希特勒上台,第一件事也是借“国会纵火案”实施紧急法令——关键问题就在这里:这些都是合宪的!后来的1933年授权法案形式上是一个紧急法令的延长,当然它实质上则取消了国会立法权,使希特勒获得了独裁地位。所以会有人说希特勒是通过共和国的宪法终结了共和国,因为这些手段真就是魏玛共和国赋予的。

综上。魏玛宪法没有规定作为行政权最高首脑的总统和作为人民主权代言人的国会之间的纠纷中,谁的决定具有最高权威,而是将决定权简单地留给了人民,其后果是导致了政治精英集团的撕裂,加重了社会危机。而魏玛宪法规定的紧急状态法令又恰恰赋予了总统在社会危机状态下拥有实质性的独裁权力,给了希特勒一个以合宪的手段终结宪法的机会。


明白了以上内容,我们来看美国宪法中是否有类似的漏洞存在?

首先,美国宪法序言明确了制宪主体是美国人民,因此在制宪权问题上不存在二元制的冲突。

其次,美国宪法的主权在民原则确实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二元制问题,比如美国总统是(不完全意义上的)全民普选产生,拥有合法性来源;但美国国会也由代议制原则产生,同样拥有合法性来源。那么总统与国会之间合法性孰高?

但美国宪政是三权,不像魏玛共和是二元,所以按照美国宪法的设计,三个权力分支中任意两个产生终极冲突时,由第三个分支作为裁定。所以上面那个例子中,如果真要讨论美国总统和国会谁的合法性地位高,那肯定要求最高法院对美国宪法进行解释。

最后,美国宪法关于紧急状态令的规定又是怎样的呢?

这个牵涉的问题就比较多。

美国宪法并无关于紧急状态的明文规定,只是在第一条第九款中规定“不得中止人身保护状的特权(Habeas Corpus),除非发生叛乱或入侵时公共安全要求中止这项特权。”

人身保护状(Habeas Corpus)指的是美利坚公民有权向法庭提出申请,拒绝遭受不合法的囚禁(Imprisonment)。换句话说,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的规定涉及的内容只是在叛乱或入侵时,政府有权在没有提供合法依据的前提下逮捕并拘禁当事人。

除此之外,由于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因此总统在理论上有权发布紧急状态令。但是,由于宪法没有允许行政权干涉立法与司法权的范围,因此这些紧急状态令要受到(尤其是司法部门的)限制。

事实上,联邦和各州政府也经常发布紧急状态令,只是这些紧急状态令大部分情况下与自然灾害相关。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就是干这个的。

但是,本世纪以来,紧急状态法案确实成为总统权力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总统一直在通过这种方式扩权。

1933年罗斯福因大危机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但1952年最高法院规定,总统在紧急状态期间行事不能违背国会法案。

1970年和1971年尼克松曾两次宣布紧急状态。

总统在宣布紧急状态时通常会签署一系列的法令。1976年之前,尚无明确法律规定紧急状态何时结束,因此这些紧急状态其实一直在持续。

1973年参议院报告称:

These proclamations give force to over 470 provisions of Federal law. These hundreds of statutes delegate to the President extraordinary powers, ordinarily exercised by the Congress, which affect the lives of American citizens in a host of all-encompassing manners. This vast range of powers, taken together, confer enough authority to rule the country without reference to normal constitutional processes.

1976年制订的《国家紧急状态法》在名义上终止了这些紧急状态,但紧急状态期间总统签署的法令实际上仍然在得到实施。

1977年又通过了一个《国际紧急经济限权法》(IEEPA),规定政府有权冻结、处理跟特定外国政府有关系的个人财产,比如跟恐怖组织有关联的。

今天美国依然处在大概三十多条紧急状态法案的管制下。最近影响比较大的是2001年911事件之后由小布什政府宣布的紧急状态法案,奥巴马在09、10、11、12、13年,每年都延长这一法案。

2012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基于战争法,有权使用军队拘留任何属于或暗中支持恐怖组织的个人,包括美国公民。这被视为对美国公民自由的最大侵犯,很多人宣称由于该法案,美国在实质上已经从一个共和国转变成了一个帝国。

说实在的,我觉得这一条的内容已经离魏玛宪法第48条不远了。当然,好在它还不是宪法。

以上。

user avatar

美国已经出现过很多希特勒式总统了,你没看出来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也确实触及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运作机制。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政治制度能否阻止希特勒的出现”,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并结合历史的教训和制度的设计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希特勒的出现”指的是什么。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崛起,更是指一个极具煽动性、民族主义、反民主、反犹太主.............
  • 回答
    要判断美国在2017年“联俄制中”政策能否成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潜在的执行障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联俄制中”政策的内涵及其背后的逻辑:这项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
  • 回答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错综复杂,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成功击退或有效拒止了一次美国的武装干预,其政治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次的,重塑区域乃至全球的权力平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胜利,而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将触及国际秩序的根基。首先,对中国自身政治体制和合法性的巩固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国内,这次胜.............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中,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要理解奥巴马在2018年的位置,首先得明白他卸任总统后,美国政治的走向。特朗普政府上台,并在许多政策上与奥巴马时期截然不同,这本身就为奥巴马的存在设置了一个背景。他不再是那个能够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签署法案的最高决策者,.............
  • 回答
    理解美国在中东的政策目标,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深入,你会发现它既有显而易见的、反复强调的“官方说法”,也有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层次、甚至有些模糊的考量。要说“真正”的目标,与其说是单一的、不可动摇的实体,不如说是一系列相互关联、时而优先顺序调整的战略诉求,它们共同塑造了美国在中东的长期存在和干预。.............
  • 回答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议题,无疑是当前全球各国政府及其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复杂而多样的反应。要详细讲述各国政府及其媒体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主要国家政府的立场与考量:各国政府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美国的关系、国家利益以及对特朗普执政风格的认知。 欧洲.............
  • 回答
    美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时期,而总统拜登能否“拯救”美国,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见仁见智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他所面临的挑战、他采取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和民众的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拜登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国内外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的根源错综复.............
  • 回答
    要回答美国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是否证明了美国体制有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疫情的爆发和应对过程,确实暴露了美国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挑战和不足,但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体制的韧性和在某些方面的优势。美国体制在疫情中的挑战与暴露出的问题:1. 联邦制下的权力分散与协调困难: .............
  • 回答
    美国目前的民主制度,虽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现代民主国家之一,但和任何政治体制一样,也存在不少挑战和弊端,这些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使得改革和进步变得复杂。我将试着深入剖析其中一些关键的弊端,力求分析得细致入微,并且避免那些刻板、泛泛而谈的“AI腔”。首先,政治极化无疑是当前美国民主最令人担.............
  • 回答
    要让美国宇航员在 2030 年左右踏上火星,这绝对是一项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规划、惊人的技术突破和巨额的投入。首先,最关键的是“大载具”。要把数吨重的生命维持系统、栖息舱、登陆器、返程火箭以及为执行任务所需的各种设备送到火星,需要比我们目前发射的任何火.............
  • 回答
    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恐怖分子在疫情肆虐之际,竟然企图利用炸弹袭击医院,所幸在行动得逞前被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当场击毙。这一事件无疑给原本就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美国社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事件经过与分析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名恐怖分子怀揣着极端仇恨的动机,将矛头指向了承担救治重任的.............
  • 回答
    就美国而言,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大的问题”,那无疑是极度撕裂的社会与政治环境。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国家,影响着几乎所有其他层面的挑战,并且让解决这些挑战变得异常困难。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左右之争”,而是深入到价值观、身份认同、信任感以及对事实认知的根本分歧。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
  • 回答
    截至我上次更新(2023年4月),美国新冠疫情的整体形势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真实情况”是一个动态且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解读:1. 病毒变异与传播: 主流毒株的演变: 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亚变种(如XBB系列)仍然是美国绝大多数病例的致病原因。这些亚变种通常传播速度更快,.............
  • 回答
    在美国,Confederate Flag(邦联旗)的含义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历史根源深厚,与种族主义紧密相连。要详细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邦联旗的历史背景: 南方邦联的诞生: 邦联旗(特指最常见的“战斗旗”,即南方军队使用的“圣安德鲁十字架”设计)实际上是美利坚邦.............
  • 回答
    美国当前走向衰落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相互交织、且根植于美国自身肌理的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地位等多个层面,并抛开那些被过度简化或带有强烈党派色彩的解读。一、 经济的隐忧:增长的引擎熄火与分配的失衡美国经济的强大是其崛起的基础,但如今,这种强.............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历史厚重感和道德困境的问题,如果将时钟拨回到那个时代的白人殖民者,让他们目睹如今美国社会盘根错节的种族矛盾,他们的内心恐怕会经历一场海啸般的冲击,其中夹杂着深深的后悔、困惑,甚至可能是恐惧。首先,我们要理解那个时代的殖民者,他们的动机是复杂的。一部分人或许是出于对新大陆的渴望,怀揣着开拓.............
  • 回答
    美国知名媒体三名员工因未接种新冠疫苗而被解雇,这件事绝非孤立事件,它触及了当前美国社会在疫情防控上面临的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态势和其中的诸多挑战。这三名员工被解雇,首先直接暴露了美国企业界对于疫苗接种政策的态度和执行力。 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员工.............
  • 回答
    评估中国与美国军事实力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绝非简单的一两句话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海、陆、空三个主要维度,并结合技术、战略、部署、经验以及全球影响力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剖析。总体而言,在军事实力上,美国仍然保持着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某些核心技术、联合作战能力、全球部署以.............
  • 回答
    美国目前使用的疫苗,包括辉瑞BioNTech(BNT162b2)、莫德纳(mRNA1273)以及强生(Ad26.COV2.S)等,在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特别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德尔塔(Delta)变异株(B.1.617.2)以及更近期的奥密克戎(Omicron)及其亚型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情况比.............
  • 回答
    美国和中国目前的矛盾是多维度、复杂的,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地缘政治、价值观等多个领域。这些矛盾并非单一事件,而是长期积累并不断升级的结构性问题,反映了两国在国际秩序、全球治理、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分歧。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分析当前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一、经济竞争:贸易逆差与供应链重构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