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就目前(2017年)的国际局势来看,美国的联俄制中政策会取得成功吗?

回答
要判断美国在2017年“联俄制中”政策能否成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潜在的执行障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联俄制中”政策的内涵及其背后的逻辑:

这项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可能存在的战略张力,以及俄罗斯在某些国际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与俄罗斯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从而在战略上孤立或制约中国。其逻辑在于:

削弱中国崛起势头: 美国认为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崛起对自身全球霸权构成挑战。通过“联俄制中”,美国希望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如中东、欧洲)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压力,或者至少转移俄罗斯对中国的战略支持。
分化中俄关系: 美国可能评估,虽然中俄在一些领域有合作,但两国之间也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和历史疑虑。通过拉拢俄罗斯,美国试图加剧这些分歧。
平衡全球力量: 在一些美国看来,中俄联手可能形成一个与西方抗衡的轴心。如果能将俄罗斯拉离中国,则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然而,要评估这项政策的成功与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 俄罗斯的战略考量与立场:

对美国的不信任根深蒂固: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美国单方面行动(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一直怀有深刻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使得俄罗斯很难真正放心地与美国结盟,尤其是在可能被美国当作“棋子”的情况下。
与中国日益增长的战略契合度: 尽管存在历史和文化差异,但在反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维护各自国家利益、以及在某些地区事务上(如叙利亚),中俄两国展现出日益增长的战略契合度。双方都有共同的愿望来制衡美国的单边主义。
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加: 俄罗斯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对能源出口依赖度高。在西方因乌克兰危机实施制裁后,俄罗斯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东方倾斜,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也增强了政治上的协调性。
俄罗斯的战略独立性: 俄罗斯奉行的是战略独立和多极化,它并不希望成为任何一个大国的附庸。它与中国的关系,更多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计算,而非对中国有多么的忠诚。但同时,它也极度警惕被美国“利用”后又被抛弃。

二、 中国的战略考量与应对:

战略定力与战略耐心: 中国在2017年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主要战略是聚焦国内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太可能因为美国的“拉拢”而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
对俄关系的重要性: 中俄关系被中国定位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这种关系对中国而言,不仅是战略缓冲,也是在地缘政治上制衡美国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 2017年正是特朗普政府执政初期,其外交政策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让中国对美国可能采取的任何“策略”持谨慎态度,并更加重视自身战略自主性。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这一倡议本身就包含着与多个国家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意图,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俄罗斯的注意力,并为中国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三、 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欧洲局势: 俄罗斯与欧洲在地缘政治上存在深刻矛盾,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后,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持续紧张。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但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以及美国在欧洲的部署,都会对“联俄制中”的政策产生影响。欧洲可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更强大、更不受制约的俄罗斯。
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是美俄两国利益交织且冲突激烈的地区。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角色,与美国及其盟友存在较大分歧。美国试图利用俄罗斯在中东的某些行动来牵制中国,但实际操作中,美俄在叙利亚的直接对抗和博弈,反而凸显了双方的战略差异。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 国际社会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单边主义存在广泛不满,许多国家渴望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多边性的国际秩序。这种趋势对中国有利,也使得俄罗斯在选择盟友时,更容易看到与中国合作的价值。

四、 “联俄制中”政策执行的潜在障碍与局限性:

战略互信的缺乏: 如前所述,美俄之间缺乏战略互信,这使得任何形式的联盟都难以深入和持久。俄罗斯可能随时评估与美国合作的风险收益,一旦发现自己成为牺牲品,会立刻调整策略。
两国国内政治因素: 美国国内政治的极化以及对俄政策的争议,都可能影响其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力。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对西方扩张的警惕,也为其与美国深化合作设置了障碍。
共同利益的局限性: 尽管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存在共同利益,但美俄两国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议题上存在根本性分歧。俄罗斯不太可能为了迎合美国而牺牲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反之亦然。
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提升。美国试图通过“分化”来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总结来看,就2017年的国际局势而言,美国“联俄制中”政策的成功可能性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原因如下:

俄罗斯的战略自主性: 俄罗斯不会甘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去制衡中国,它更倾向于在美中之间保持战略平衡,并利用自身的地缘政治地位从中获利。
中俄战略合作的深化: 尽管存在摩擦,中俄两国在共同应对西方压力、维护多极化世界等议题上存在战略契合度,双方的经济和战略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变数较大,其能否持续有效地执行一项复杂的“联俄制中”战略存在疑问。
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的普遍反感,以及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使得美国试图孤立中国的努力更加困难。

更准确地说,美国可能会尝试在特定议题上与俄罗斯进行有限合作,以期获得某些战略利益,但将其定义为一项能够成功“联俄制中”的战略,在2017年看来,其成功前景并不明朗。 这种政策更像是一种“策略上的尝试”,而非一项能够彻底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大战略”。实际情况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那一年继续深化,而美俄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也并未因为美国的这一策略而得到有效缓解。

因此,虽然美国可能尝试利用俄罗斯来制衡中国,但由于俄罗斯自身的战略考量、中俄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以及国际格局的复杂性,这项政策在2017年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讨论到俄罗斯、伊朗等国时,我曾经形容他们为“洗别待戳”、等待美国翻牌子的国家。今天细说一下原因。

首先来看一下美俄之间的主要矛盾。

1,美国近年通过《敌对国家贸易法》,很不幸,俄罗斯上榜,是美国的法定敌对国家。

这部法案确实有点狠,重点打击的对象就是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和能源出口,两项俄罗斯赖以存续的命门。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主要外汇来源,武器出口是支撑俄罗斯军事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俄罗斯自身采购装备有限,没有海外市场的利润军工就无法形成技术的升级迭代。

此法案并非摆设,据此法案,美国制裁了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2号线(在完工一半的当口)。土耳其印度购买俄制S-400,包括我国购买苏35战机,都受到制裁。受此法案影响,俄罗斯军工将来的萎缩是必然的。毕竟很多弱小国家都恐惧美国的淫威。

2,乌克兰局势。

克里米亚已经被俄罗斯吃进,不可能再吐出来。顿巴斯两省原本是乌克兰的工业中心,现在已经在亲俄武装的控制之下。乌克兰怎么办?打,打不过,不能打。谈,克里米亚的法理状态必然要被迫承认,顿巴斯最好的结果可能也只是自治,乌克兰不可能接受,所以也没法谈。所以,乌克兰僵局是无解的。那么,事情是你美国搞出来的,美国能退出乌克兰吗?可能吧。

3,北约和东欧安全问题。

没有明确的敌人,北约漫不经心、松松垮垮是必然的。要想继续控制北约,必须给北约树立一个敌人。那个大国?太远,也没有威胁欧洲国家。所以这个敌人还只能是俄罗斯来当。而且,北约内部的波兰、立陶宛等事实上恐惧俄罗斯,离不开北约,需要美国。所以,北约和东欧安全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4,叙利亚局势。

叙利亚有俄罗斯唯一的海外军事基地。俄罗斯不可能放弃。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和阿萨德打了已经9年了,各分一半国土,已经打得难分难解。中间窜出个ISIS,今年又插进来一个土鸡。

1和4只要美国愿意让利,还是可以谈的。美国制裁俄罗斯的能源和武器出口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出口能源和武器。叙利亚对美国也不是非争不可。

再退一万步,2也可以让步,乌克兰也可以甩出去,大统领这些年本来也对乌克兰不怎么上心了。

至于3,虽然解散北约是不可能的。但停止在波兰立陶宛抵前部署军队,美国是可能做到的。只要隔离出了立陶宛三国,再加上乌克兰波兰白俄摩尔多瓦这双层缓冲地带,俄罗斯应该还是很舒坦的。

所以,可以看出,美俄消除彼此纷争并非不可能。但前提是美国让步:

-让出欧洲能源市场(这里本来就是俄的老主顾);

-停止干扰俄罗斯武器出口(停止干扰俄军事装备升级);

-出钱安抚乌克兰;

-不再贴近俄罗斯前线部署军队搅屎俄欧(也即放任俄罗斯和欧洲媾和);

-放弃在叙利亚继续挤压俄罗斯空间(放任伊朗和叙利亚两个什叶派连成一片)。

这几条也是刀刀扎在美国的心房上。

所以,美国做到以上几点,美俄关系大为缓解是可以的,但还不能形成美俄联盟。以上几条只是美国不破坏俄罗斯的正常权益,并不是美国给俄罗斯好处,在俄罗斯看来是理应如此。并不会就此特别感谢美国。要形成美俄联盟,美国还需要给俄罗斯更多的实质利益,而且要多过于中国能带给俄罗斯的好处。

而真正能给俄罗斯实在好处的是中国

那么,我们再来看,俄罗斯跟我方合作有什么好处。

首先,中俄之间已经没有边界纠纷了。

其次,中俄经济互补,俄罗斯现在每年向中国出口的能源已经规模相当大了,俄罗斯只能选择中国的5G。

另外,一个大问题,俄罗斯近年国内人口结构变化显著,伊斯兰人口比例增长势不可挡。而且,伊斯兰人口与南方的诸伊斯兰斯坦国相邻。所以,俄罗斯国内反恐压力日益突出,长远来看,疲于奔命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对车臣的控制有如分封酋长制。只要酋长表态拥护俄罗斯联邦,联邦哪管它指手遮天,暗无天日。这都是酝酿再次分裂的种子。

说这些,意思是俄罗斯自身无法实现其没完没了的反恐事业,有必要与中国合作,即在上海合作组织里合作。中俄一起才能镇得住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才能保障俄罗斯南部边疆的安全。

再者,俄罗斯的重心始终在欧洲。中俄看似邻国,彼此的重心实际相隔7-8千公里远。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统治的薄弱环节,且俄罗斯和日本有领土纠纷。所以,中俄的战略重心,很明显,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俄罗斯在远东肯定是求稳的。

所以,美俄和解不是没有可能(当然,实际可能性很小,美国军工复合体几十的生意经了)。

即使美俄和解了,我们也能通过给俄罗斯带入利益,使俄罗斯不至于倒向美国。


美国始终没有搞明白一点:今天的中国,不像以前的英国、德国、苏联、日本等曾经倒在它面前的国家。

中国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原罪

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完全是苛求自己得到的,不是从别国那里抢来的。

中国没有英国那样的殖民地,没有德国那样的进攻欧洲,没有苏联那样的裹胁卫星国,没有像日本那样的依附于美国。

我们没有事实上的敌人。美国想组织针对中国的联盟,操作难度是很高的。

(目前惟一能操作的是南海。但南海相关国家太弱)

user avatar

联俄治中,是建制派内鬼,给特朗普挖的坑,特朗普想得不透,不小心掉坑里了,一顿通俄门痛打,差点要他命;

你想,苏联把整个西方世界吓怕了五六十年。现在的普京,就是苏联最吓人的精英,KGB。与他联合,信任基础何在?美国人连英国人的诡计都怕斗不过,屡打退堂鼓要搞孤立主义,而英国反情报局MI6的苏联处负责人金·菲尔比,居然皈依了克格勃,你觉得美国人开始信得过苏联特务了?

俄罗斯也不会同意的,在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年代,苏联被忽悠垮掉,俄罗斯踉跄而生,原本期待美国与西方的拥抱,结果呢?当屌一脚,犹痛在脑。

美俄联合,除非普京过世,那是根本毫无可能的事情。

上周尼克松图书馆的那个东施效颦,也是个坑,特朗普长记性了,没敢跳。蓬佩奥那叫一个虚张声势,色厉内荏,毫无章法,比刘姥姥还要乡下人!

懂王,不容易,坑坑要他命,都想踩着他的尸体往上爬,对外捞。

user avatar

当年美国联中抗苏有几个条件。

第一,冷战美国落了下风

第二,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

第三,中苏交恶

今天的情况是,

第一 中美之间美国还是占据上风,而且针对中国按照顺序也应该是先动员五眼联盟,再动员欧盟,最后才轮得到俄罗斯。中美建交的时候,美国已经联合了所有的朋友但是依然被压制。所以才有跟中国化敌为友的动力。今天的美国,传统盟友都没动员起来,还轮不到动员俄罗斯。

第二,俄罗斯市场空间有限,没有对美国潜在的利益。与之相反,无论是军火,石油还是天然气。俄美都是竞争,二者几乎没有互补。这种结构导致二者不具备合作的经济基础。

第三,中俄正在蜜月期,而且中俄之间短期内看不到战略冲突的引爆点。中苏交恶跟苏联该换领导人从而全方位改变政策有重要关联。而中俄目前领导人估计五到十年内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现有政策会很好的延续下去。矛盾在所难免但交恶不太可能。

美俄重新建交,关系缓解有可能。但是连俄抗中可能性不大。中俄边境线那么长。傻子都能看出斗则两伤。俄罗斯绝对不会为蝇头小利就跟中国翻脸。何况俄罗斯被美国耍过,这次肯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而美国现在连收买五眼联盟都力不从心,必须要威胁才奏效,拿什么去收买俄罗斯呢?

最后,美国国内的政治已经陷入了暴民政治。对外的任何示弱都被视为是丧权辱国。政策上缺乏弹性,如何联手俄罗斯?

从实际利益上考量,联手俄罗斯还不如联手中国。联手中国,几千亿美金眼瞅着就进账。联手俄罗斯?短期有什么好处?

对了,俄罗斯是最早清空美债的国家。这种国家,跟它合作不怕自己被坑吗?

user avatar

谢邀。

极难。


据坊间传闻,17年川皇正式上台后,老油条基辛格跑去与川皇多次密会,献上了“联俄制中”的发卡弯毒计。

要知道基辛格可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说分手就分手,也算是为公利不惜私名,很通透。

从逻辑上来说(是的世界岛概念又来了),美帝就是个放大版的大英。扶植亚欧大陆上较弱的一方去搅局,确保亚欧大陆上的大国永远互相牵制,无暇对外投射力量,美帝自己就能够低成本地控制全球。

搅屎棍路线永远是最稳的。美帝虽然造了大英的反,但是精神衣钵继承得很到位,是孝子。

当然,基辛格的献策结果我们也看到了:

17年川皇对俄释放大量善意,然后被民主党拿去做通俄门的素材,Fake News们热闹了两年多。


对美帝来说,联俄制中的大方向没有问题。即使具体做到哪一步还需要讨论,但开个头和普京牵个小手手,在外交上完全合理。

之所以折腾到今天,美俄还是冷眼互看,主要是内外都有阻力:


一,外部反对。

东欧南欧中东反对,欧洲和日本尤其反对。

这俩一个认美帝做大哥,一个被美帝打到叫爸爸。在随后的冷战时代里,都成了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和美帝结下了半个血盟;

现在时代即使变了,欧洲还在努力东扩,甚至梦想能把俄罗斯削弱后纳入欧洲,形成真正的欧洲集体;日本梦没那么大,但也想着借美帝的威风,保持对北方四岛的宣称;

今天美帝说要联俄,日本还好说,欧洲一定是炸毛的那个:俄罗斯还没削弱到德法这个水平,你美帝现在跑去和他做朋友,那就不是我往东,是他往西了。

17年川皇一和普京有点小和缓,马克龙和默克尔就大唱“欧洲常备军”的小调,就是这个原因。

日本一看欧洲出来挑头反对,17年跟着向俄罗斯提出要“建设北方四岛经济特区”,打着经济开发的旗号来“促进解决领土问题”。老毛子先是打哈哈,然后直接说领土不要想,日本照例又是抗议。

辛苦日本了,这通操作那叫一个绕哦。北方四岛人口不到2万,用“共同经济区”来找茬,也就日本能想到了。


二,内部阻力。

首先,华盛顿对俄对东欧的资源管够。冷战的惯性导致华盛顿——尤其是外交口——对俄经验丰富,各种专项培养,人才济济。

这些人才混到今天,已经是各个政策口的老大,兼各种智库的负责人。

远的不说,川皇之前的白宫外交顾问Carter Page,就是位在俄罗斯工作多年的“咨询”顾问(虽然他当时的任务是亲俄)。在美帝国务院(类似外交部)里,俄语流利的一抓一大把。

中文流利的真没几个。美帝中文好的人才,基本都在华尔街和硅谷。

只有对敌国,国家才会投入大量资源做研究调查,经费管够;要是和解了,一堆人要失去饭碗,各大高校里那堆“研究所”也没政府拨款可收了。

反正学中文已经来不及了,那就用各种报告强行堆高俄罗斯的威胁,引导国家保持对俄罗斯的敌意。

美帝才是第一俄吹啊。


其次,有党争嘛。

美帝经过冷战后,形成了强烈的“俄罗斯PTSD”。虽然冷战美帝胜利了,但胜的方式是苏联解体,没动手,没有“压倒性”画面,这导致对俄神经一直高度紧绷。

冷战后的好莱坞电影里可以感知到:多少反叛都是性感大舌头。

现在你提“联俄”,PTSD立马发作。国内很多人很难理解Fake News们为什么能把通俄门炒那么大,其实不是Fake News们那么有话题操作能力,而是民意可用,G点尚在。

偏偏又碰上川皇上台,华盛顿建制派们最看不上的一位总统。

奥观海说要联俄,搞不好是能落地点东西的。你川皇提...你说出门迈左脚我都要出门迈右脚,你提联俄,来人啊,这里有国贼。

川皇的通俄门折腾了整个任期,消耗了美帝大量司法资源,FBI、CIA、NSA、ONI等等十几个部门一起上。最后美帝司法体系折腾三年多,证实川皇无辜。

这通折腾已经昭告美帝政界后来者:除非形势有重大变化,否则谁提联俄,谁就有可能被对手折腾一份448页的报告。


美帝要真正启动联俄制中,只有一个契机:

东南小岛。

如果东南小岛是高烈度解决的,那就能触发这个国策。否则,这个设想只能停留在基辛格的大脑袋里。

毕竟桑稻不改,无心平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判断美国在2017年“联俄制中”政策能否成功,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潜在的执行障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联俄制中”政策的内涵及其背后的逻辑:这项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俄罗斯与中国之间.............
  • 回答
    无政府主义是否靠谱以及其最终结果是否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无政府主义的核心理念、不同流派的观点,以及其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后果。 一、 理解无政府主义的核心理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无政府主义并非.............
  • 回答
    作为一名AI助手,我无法对新加坡的新冠防疫措施进行“最好”或“最差”的判断,也无法主观评价其表现。任何国家的新冠防疫工作都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力度: 政府如何制定并有效执行防疫政策,例如封锁、旅行限制、疫苗接种计划、检测策略、隔离措施等。 .............
  • 回答
    要说《进击的巨人》能否“超越”《海贼王》,这绝对是一个牵动无数粉丝神经的议题,而且“超越”的定义本身就五花八门,很难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它们各自的闪光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海贼王》的“霸主”地位:一个难以撼动的基石首先,我们得承认,《海贼王》在很多层面上已经是一.............
  • 回答
    关于霍尊事件,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他所被指控和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指控和争议导致了他事业的严重下滑,甚至可以说断送了他的演艺生涯。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希望能呈现一个更清晰的画面。首先,最核心也是最开始引爆舆论的,是关于他和前女友陈露之间的纠葛。 简单来说,事情是陈露在2.............
  • 回答
    朱一旦和小策分道扬镳,这事儿说起来,放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挺容易让人觉得是“双输”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从“分伙”这件事本身来看,核心矛盾往往在于创作方向、利益分配、甚至是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诉求。 具体到朱一旦和小策,他们俩合作这么久,共同打造了“朱一旦的.............
  • 回答
    关于5G的进展,中国和美国的情况确实各有千秋,要说谁“慢了”,这得看我们关注的维度。中国在5G上的投入和部署,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超前且激进的。 网络覆盖和用户数量: 中国的5G基站数量是全球最多的,而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运营商们在城市乃至一些乡村地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部署。用户数量也同.............
  • 回答
    眼下国内的疫情形势,说实话,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也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尤其是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们。要说“安全”这个词,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跟以往我们理解的“绝对安全”肯定是有区别的,得辩证地看。从整体来看,国内旅游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疫苗接种的普及: 咱们国家整体的疫苗接种率相当高,这为建立群体免疫屏.............
  • 回答
    我叫李明,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三学生,成绩不算顶尖,但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平时除了埋头苦读,就是喜欢历史,尤其着迷于古代那些波澜壮阔的时代和叱咤风云的人物。所以,当有一天我睁开眼,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慌,而是……兴奋。我醒来的时候,身上穿着粗布麻衣,周围是简陋的茅草屋。.............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电影里、游戏里玩过多少次了。但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人类文明会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哗啦啦全塌了?我觉得没那么简单,也肯定不是那么绝对的“是”或者“否”。咱们先掰扯掰扯为啥会有人觉得文明会崩溃。崩溃的理由,听起来挺吓人的: 生化危机,直接的威胁是“吃人”: 这个是.............
  • 回答
    好的,我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聊聊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些感受。中国社会的一些“症结”: 焦虑感弥漫,尤其是年轻一代: 这几年,你出门走走,或者跟身边的朋友聊聊,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一种普遍的焦虑。特别是在年轻人身上,这种焦虑感显得尤为突出。从毕业季的“就业难”,到“内卷”盛行,再到高企的房价和养育子.............
  • 回答
    乔丹·普尔近期的表现,尤其是在连续得分20+的这个节点上,确实值得我们好好聊聊。这不仅仅是数据上的一个简单数字突破,更是他个人成长、球队需求以及潜在影响力的一个集中体现。首先,从数据层面看,连续20+得分的表现,说明普尔在得分端的稳定性和爆发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可不是随便就能达到的成就,尤其是在如.............
  • 回答
    嘿,聊到邓肯和科比,这俩都是NBA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简直就是传奇的代名词。要说谁的荣誉和成就更高,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得细细掰扯掰扯。先来看看蒂姆·邓肯,大家都叫他“石佛”。 总冠军数量: 5次NBA总冠军。这是硬通货,是衡量一个球员对球队胜利贡献的最直接指标。这五座总冠军,都是在.............
  • 回答
    抛开发动机这个众人皆知且正在持续攻克的焦点,单从歼20目前的整体设计来看,其实还有不少值得细究和在后续型号中加以改进的空间,而且这些改进往往不是一两个简单的参数调整,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集成。1. 气动布局与控制的精益求精:歼20目前的“鸭翼+边条+大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在提升机动性、抑.............
  • 回答
    当然,很乐意为您阐述生物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当下意义,并尽量以一种更具人文色彩、更贴近思考的方式来呈现。设想一下,当人类最古老的智慧——生命的奥秘,与我们最前沿的创造——人工智能相遇时,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这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其意义之深远,几乎触及我们存在的所有层面。首先,在理解.............
  • 回答
    新赛季的勇士,说实话,走到哪一步,连他们自己可能都没太想清楚。毕竟,这支队伍,现在更像是拆了又拼的乐高,看着零件都还在,但怎么摆弄,总觉得少点什么。首先,咱们得承认,库里这块“镇队之宝”还在,而且状态依然是联盟顶尖。他就像那个永远不会塌的房梁,有了他,勇士就有进攻的底气。你瞧他那三分,比你吃早饭豆浆.............
  • 回答
    关于大学何时开学,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某月某日”所有大学都会同时开学,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复杂且动态的因素。影响开学时间的几个关键因素:1. 疫情的整体防控形势: 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新增病例数和传.............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民营航天,以及其前景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发展民营航天符合中国航天强国的长远目标。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看到,国家航天能力的高效提升与市场活力之间的结合点仍然存在巨大的挖掘空间.............
  • 回答
    要判断《海贼王》是否会走下坡路甚至烂尾,就目前这两话的观感来下定论,实在是为时过早,也未免有些过于悲观。毕竟,一部连载了二十多年的史诗级作品,在关键的最终章,即便有起伏,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线索来检验。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以及为什么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首先,关于.............
  • 回答
    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正一帆风顺,更不能说它已经完全攻克了所有难关。放眼当下,这场波澜壮阔的转型升级,确实正经历着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希望同在。回望过去,中国制造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世界工厂”,这其中有巨大的成就,也有其发展的路径依赖。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